午饭后继续我们的游览,路线是从花径开始的,据说这里曾是一千多年前白 居易梦遇桃花仙子后,穿林寻趣,所偶遇的桃花林原址,当年诗人挥笔写下 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 来”的佳句。此际虽然不见桃花人面,但是当年的风流曲折在湖光山色里倒 也可见几分。林深处有个白居易记念馆,没什么意思。转眼就到了天桥,这 是悬崖上突出的一块伸向对面山崖的巨石,仿佛纵身一跃便能跳到对面,但 那桥下可就是万丈深渊。据说遇上云海的时候银浪翻滚,恍如蓬莱仙桥。只 可惜当日天晴云高,不能见此佳境。依着天桥便是锦绣谷,谷中万树众生, 青翠欲滴,听导游讲谷中有百花,每年春天的时候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而每 逢金风乍起之时,谷中更是五彩斑斓,那红的是枫、黄的是杏、绿的是柏、 黑的是松、蓝的是那秋高气爽的天空。遗憾的是夏季满山皆绿,尽管山路边 有时簇着陶渊明采过的那种小野菊,但色调还是显得很单调。
撰写/摄影:清茶一盏
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 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臣骑 牛雕像。 在毛主席当年拍照的最佳位置处放置着一把藤椅,其所有权被“一分钟快照 “之类所拥有,并伴随着扰人的“下一个”的喧闹声,你想找一个好的角度 拍张照片都不可能。 也许,名声在外,在很高的期望值下,仙人洞可能要脸红了,在我看来顶多 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山洞,还真不如从小就读的那首诗词叫人的回味无穷。更 没看出什么“无限风光”来,看来这就是我这一凡夫俗子与领袖人物的天壤 之别了。 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去三宝树,路两旁都是高大挺拔的苍松翠柏,导游 说只有300多个台阶,但是一路上行,也觉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好在 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空气清彻肺腑且还迷漫着一股淡雅的松脂香,终 于到了目的地。只见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一棵千年古杏和两棵有六百年 树龄的银杉,苍劲古朴,颇有树王之风。其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 蔚为壮观。,相传是东晋和尚自西域带回的树苗,亲手栽种于此。再往前 行,便见那金顶黄墙的黄龙寺隐现于群翠之间,此寺始建于晋,传说当年庐 山上有一黄龙和一乌龙,相互争斗,搅得山洪暴发,水患丛生。有一高僧云 游至此,降伏了二龙,让乌龙居乌龙潭,黄龙居黄龙潭,还建一寺院,在此 镇压二龙,自此,山上始有宁日。寺院不大,就两进,前面是大雄宝殿,后 面是黄龙寺,旁边有一茶舍,据说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儿品的庐山云雾茶。 拖着酸痛的双腿坐着中巴回到了宾馆,因为是三星级的,所以房间的设施还 算可以,但是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就好象久未住人的老房,很难相信这 里从春到秋房间很少有空置的时候。有趣的是已是炎夏床上居然还铺着电热 毯,原来是用来驱赶被褥的潮气。由此可见庐山的潮湿了。而且房间的热水 还是定时供应。晚饭后和女儿一起去牯岭镇,因为这是大山上的一个集镇, 很想看看它有何特色。从宾馆坐出租一口价“10元”。听出租司机介绍:牯 岭镇面积不大,如今的人口也只有一万五千余人,但这里的居民生活的富足 自在,而且孩子们真正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国家工作人员医疗 费全免,居民也能享受70%免费的优惠。这真是他们的幸福所在。因为是晚 上,看不清街道的全貌,只见街道两旁的商店一家紧挨着一家,霓虹灯闪 烁,各种土特产琳琅满目。街上的游人也摩肩接踵,十分热闹,丝毫没有大 山里的感觉。不由想起导游的介绍:“你们那儿有的,这里也有,你们那儿 没有的这里也有!好一座大山里的“不夜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