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之行
出发地点:未关联 安徽 黄山 太平湖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安徽 黄山 太平湖 黄山 云海 天都峰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皖南之行

乡情旅思  --  故乡故事
  我是南京人。长大以后,去了一些地方,单在上海就呆了九年。每到一处,最吸引我的,不是旅游胜地,而是当地人的衣食住行,留在记忆里的也多是些不入旅游指南的东西。比方黄山,前前后后,春夏秋冬,去了总不下七八次。印在我心中最深的,不是天都峰下万里涛涛的云海,而是在山田里犁地的一对父女。为父的掌着犁,没有鞭子,因为拉犁的,是他至多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儿。  

  皖南自古为富饶之乡,但我去的时候,山区的生活还很艰难。小学大体普及,但山村女孩子多不得入中学,这是我早知道的。只是从来没有想过,那些小小的女孩,不上中学又干些什么。  

  那父亲很老相。那女儿却很水灵,典型的皖南少女。一般的规律,如果不能到城里作人家的小保姆什么的,一两年下来,她便会老很多很多。前些时候,看到一两张帖子在辩论有钱的女人是不是比贫苦的女孩子漂亮,心中不知是什么东西堵在那里。怎么说呢,女大十八变,若是丑貌,多有后天的原因。  

  谈些轻松的皖南故事。我一生中最好的茶是在皖南喝到的。文人多知皖南出名的文房四宝。但一般人的口中,大概皖南的茶叫得更响一些。要喝好茶,第一自然是要有上好的茶叶。而最好的茶叶,至少就绿茶而言,便是茶季刚开始时,第一次采下来的未张开的叶芽。后面两三次采的,味道就一次不如一次了。茶叶芽,就是所谓旗枪茶的“枪”(旗是芽下边第一片展开的叶子),在烘炒时极其易断。断下的芽子,中吃不中看,便成了各茶叶产地自销的一品“茶叶末”。一次从黄山下来,走到太平县,正是茶叶上市,县招待所就是“茶叶末”待客。用清澄的太平湖水沏开,真是一杯清香滋润甘甜的碧玉。各位看官,这“清香滋润甘甜的碧玉”九个字可没半个是假的。香甜滋润是上好绿茶的共性。梦冉杭州人,居然以为龙井茶是苦的,真是冤枉。不是心苦便是用水不当,几次去杭州,西湖醋鱼始终无缘,但龙井却品过多次。大学里到杭州实习还到龙井茶场去过。不过,即使用了《茶品》里推崇的虎跑泉水,终还不及太平的茶末。也许是季节的关系吧。杭州给我印象深的是一些另外的人事。乖乖咙的冬,写到这里,居然南京一个字还没提到。打住打住,下回重新开场,专讲本乡的故事。  

  (二)消暑  

  一生下来,恰逢三年人造“自然灾害”。祖母给了三百元(大约家母当时半年的工资),到集市上买了八十个鸡蛋,算是母亲产后的补养。幼时不能吃饱,每每听到饭勺刮锅底的声音,就要大哭,大概虽幼小也知道没有饭吃了。所以家里的规矩,饭锅要拿到另外一个房里去刮。这些是家母的故事,写写算是未忘亲情。现在是夏天,天下南京人都不会忘记故乡出名的酷暑。讲南京是长江上的一大火炉,不完全贴切。火炉的热是干热,南京的热更多是湿热。南京的夏天是个大蒸笼。金陵西北临江,东南环山。夏季里清凉的东南风,被大大小小的丘陵挡住,白天蒸腾起来的江水,只有淤积于城中。到了冬天,却有西北风挟着长江水气,长趋直入,冰雪交加。江南择屋,讲究面南。南京是座朝北的房子。外地人听到南京四十多度的高温,自然是恐怖。其实南京的三十多度,已经是无法入眠的天气。树叶纹丝不动,将手臂上的汗水擦干,立即可见极细小的汗珠从一个个看不见的毛孔里慢慢地泌出来。太阳一下去,家家户户便在门前泼凉水,把藤椅竹床搬到街上。之后,房间里能不去就不去了。  

  一到三十五度,许多单位便只上半天的班。为防止产力损失过多,高温的天气有时就不预报了。“今天的天气还非常难说”,小子前生积德,种种荒诞怪异可笑可哭可恨的事,居然目睹的不比耳闻的少多少。南京人避暑的一大去处是看电影。热得实在不行,可以在电影院里过夜。一场四五部片子,从半夜放到清晨。每年全国电影票房,南京多是第一。年前在这里的报上,看到南京的售票又是全国之冠,可知近年人家里虽渐有空调,对银幕的旧情还是未了。看电影消暑不一定非去电影院。比如《儒林外史》中有记载的玄武湖公园,一到盛夏便以露天电影揽客。每次必有许多人去。银幕正面的草地上坐满了,坐到背面的草坡上也一样。虽然左右颠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好友佳人小食微风,大家便忘了热,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若是真要凉爽,非上南京长江大桥不能痛快。夜半月明,高高地独立在强劲的长风之中,看浑沉辽阔的大江水自万里外滚滚西来,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谁不愿乘风而去?很少人真地乘风而去,因为夏天的南京也是个美丽的地方。  

  在国内的大城市中,南京的绿化,鲜有出其右者。到了夏季,条条大道,树荫合抱。南京的行道树,多是硕大的法国梧桐和著名的南京雪松。南京雪松身高冠广,四季长青,是既美观又实用的优良行道树。不知情的人以为雪松来自冰天雪地的北国,她其实是南京的特产。因为到处的绿荫,夏天在街上骑车便是件挺风凉的事。一个暑假下来,城里便骑遍了。南京夏天的花园也很丰采。大多数巷子里都有盛开的合欢树和榆树。在墙头地里常有喇叭花,金银花和蓼萝缭绕盘缠。至于丛生的花草如指甲花和洗澡花等则是随处可见。指甲花是金陵夏季的野花,以粉红色为主,女孩子可用她的花瓣来染指甲。洗澡花有一缕淡淡的清香,花色呈红白黄单色或杂色,和合欢一样,也是暮开朝谢。夏天傍晚,南京人冲凉时便是洗澡花盛开的时刻。洗完了,坐在花香的院子里,伴着蛐蛐和知了的鸣叫,捧一碗家里桑树上采下来的桑椹,看萤火明灭,听老人讲古。多少个童年的夏夜就这样在星光下度过了。  

  (三)荷花  

  说到南京的花,秋有菊花,冬有蜡梅,春有桃李,夏天的花魁自然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了。南京公共的园林,最大的是前面提到过的玄武湖。最古老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是莫愁湖。  

  莫愁湖名从莫愁女的传说得来。莫愁女的传说可以上溯到南朝。园中现存建筑多遗自明中山王徐达的王府。我爱莫愁湖爱她的疏野简洁。一块石头,一片山林,一池直通秦淮河的湖水。两条直接明了的主道,连着四五幢平屋楼台,一去一回。没有争奇的花草和刻意的雕琢。莫愁湖是一个不无病呻吟的美丽少妇。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又在城外,平日园子里便很少人。盛夏里,空旷静寂的高台上,带着荷香的清风驱散了四周最后的一点暑气,从小不睡午觉的我也很难抵挡去莫愁湖午睡的诱惑。若有夏雨,疏疏密密的雨点打在荷叶上更是极好听的催眠曲。诗云:“留得残荷听雨声”,夏荷的雨声没有秋雨的惆怅,但也一样地迷人。  

  荷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夏季的主花,她的全身简直就是一页南京人夏天生活的风俗画。鲜嫩的莲藕是夏天里家家饭桌上的主要时菜之一,新鲜的莲子则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零嘴,用老莲子磨成的藕粉是南京夏天的一个主要甜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叶也不是只可用来听雨的。一到夏季,荷叶便成了熟食店的包装材料。一客卤牛肉放在清凉的荷叶上,在炎热的天气里,不知比盛在牛皮纸里要开胃多少。那一道有名的粉蒸肉,若不是包在清香的荷叶里蒸出来,恐怕很难在夏天卖。没有梅花的冬天还是冬天。没有菊花的秋天也可以想象。春天的信息并不非要桃花来报送。南京的夏天若没有了荷花就不是我少年的故乡了。  

  (四)市容  

  江南吾土,大中城镇,多游历过。没出来之前,每次到苏州都要抱怨其脏。到这儿来一看,才知道这“脏”也是有三品九等的。就市容的净洁而言,在我去过的所有城市中,无过浙江绍兴者。  

  一次因事去杭州,火车途经绍兴,忽然想下去看看明清大画家徐渭的故居。出得站来,风尘扑扑的我带着拥挤杂乱的车厢里的汗臭,一下子置身于绍兴纤尘不染的街道中,人忽然变得那样神清气爽,世界忽然变得那样宽畅明亮。就在那一瞬间,我完全理解了一千五百多年前武陵渔人初见桃花源时的心情。  

  绍兴是文化之乡,有不少文化名人的故居。出名的,有我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和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先生。不过,我去的时候,旅游业还未大兴,找一个地方不容易,找到了又不一定有方便的交通。结果,我在绍兴还没寻到徐渭大师的故居,又得匆匆地搭下一斑火车去杭州了。数十年来,不知做过多少劳而无功的事情,但去绍兴决不在其中。徐渭大师古今用墨第一人,传世作品尤以水墨葡萄称绝。大师作画充满生活的情趣却没有一星半点的烟火气,爱世人而又不曲媚世人,是我无限神往的艺术家。那次在绍兴,我虽然没见到大师的故居,我见到了他的世界。  

  写到城市的清洁,便想起我幼时和外公一起到街上拣烟头的事,想起我的外祖父母。外祖父湖北人,高大强健,英俊潇洒,踢得一脚好球。年轻时,外祖父到上海英国人办的公司里做事,赢得当时在中学教英文的外祖母的芳心。抗战时不愿作亡国奴,背井离乡,逃难到内地,坚持八年,教书育人。胜利后不久,去印度尼西亚办华人中学。四九年后,归国参加国家建设,在南京作小学校长直到退休。外祖母上海人,爱心博大,口健谈手勤快。家务大大小小都由其计划,计划好了又不让别人去干。不论困难的时候,还是顺利的时候,外婆都是笑口常开,满脸慈祥。回想起来,我从来没见过外祖父母愁眉苦脸的时候。  

  四川麻湖北辣。外公、家母和我都爱吃辣。记得一次一位老人来要饭,外公去盛饭菜,外婆照常和他拉拉家常,问他是哪里人,出来多少天了,家里还有几位,等等。一聊下来,原来他是从湖北乡下来的。外公出来听说如此,连声说,老哥哥,你等等,你等等。转身进去特地再盛了碗腌辣椒出来。  

  那时外祖父母自己的日子也很困难。文革一开始,外公就被划为“买办”,一夜间从“爱国华侨”成了“四类分子”的一员。若没有经过文革的朋友不知道这“买办”是什么意思,就是这网上骂人时兴的“汉奸”啦。既然是“汉奸”,退休金自然是没有了,外祖父母全靠子女抚养。但文革时,收入普遍很低。外公有烟瘾,我喜欢和外公上街玩,我们一老一幼就到街上拣起烟头来。我们也不走远,就到离外公家不远的鼓楼广场四周。象散步一样,走累了,就回家。回来把烟头一个个地拆开,取出烟末,在一小张罗纹纸上码成一条,一卷一根烟。这是我快要入学的时候,街上到处是大字报,外公有时就用它们教我识字。到现在我还记得一张大字报的标题:《三审刁德一》。红卫兵把革命样板戏《沙家浜》里“刁德一”的原形找出来,审问他当年的罪行。那大字报就是审讯笔录。我还记得它,因为是我自己认得那标题的。  

  就这样,到上小学时,课本里几乎没有什么生字。第一天上学,外公再三叮嘱:在外面,头不要抬得高高的。他怕我少不更事,惹学校里不懂事的人说坏分子的孙子居然还神气,让我受委屈。到今天我走路一不小心,头又会低下来。  

  事后看来,外公的小心并不十分必要。少数几个真正热心“与(中国)人斗,其乐无穷”的大人们都在忙着斗学校里的“走资派”。至于同学们,在毛主席的阶级斗争哲学还没学好之前已经相互做了朋友了。外公是邻里人人都很尊重的老人。文革十年,风风雨雨,什么样的污辱没有受过,但他对邻里的事还是一样地热心。邻里有事,除去文革刚开始的一两年,也是一样地找外公商量。在任何的时候,外祖父母对每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一样的谦和关心。每个人对他们也是一样的敬重爱护。外祖父母教给我许多许多为人的道理。但,我想,最最重要的一条是:无论世道是如何的黑暗,恶势力是如何的强大,前途是如何的绝望,一个人还是要真诚愉快地活得象一个人。贫困和曲辱都不是,也永远不能让它们成为半点不热爱生活、不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因。


作者:伤心的理由 转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旅游经验之黄山篇
歙县---古徽洲行
黄山,我来了!
黄山 累并快乐着(二)
黄山 累并快乐着(一)
天马游安徽黄山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