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北方后,改保定路为保定府,知府衙署设在元朝的宣化堂。保定各府在宣化堂周转扩充基址,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衙署。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鼎燕京,保定近靠京师,地理位置日渐重要,遂将大宁都司移至保定,保定府署改为大宁都司署,府衙则在原址以东约三十步另行修建。
入清以后继续大宁都司,衙署依旧。后大宁都司署则改为参将署。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将直隶巡抚改为直隶总督。雍正七年选定参将署作为总督署的新址。雍正八年(1730年)总督迁此直至清朝来亡,历经八帝180余年历史。共有总督74人、99任次。曾国藩、李鸿章、刘庸、方观承、袁世凯等人都曾任过直隶总督,历史内涵非常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游完总督署, 再奔古莲池。 径直入北门, 迎面牌坊立。 四柱三门状, 各门有篆文。 正中“古莲池”, 左右分不同。 左为“涤翠”字, 右为“摇红”语。 一指波涤叶, 一指风曳花。 足见莲池景, 盛名非虚夸。 苦哉来非时, 春寒仍料峭。 莲花无从开, 佳景难领教。 观景应适时, 以劝后者到。 |
2006年3月12日 晴好 今天日程很满,上午到汉墓,下午返校,所以八点便早早醒来,准备到汉墓去参观一番。好在天公作美,一改昨天阴晴不定,雨雪时降的脾性,非常慷慨的赐予了和煦春风,灿烂阳光,所以我们的心情也受天气影响,如春风煦日般开心灿烂。
坐车到了公交车站,经打听知道十路车直达汉墓,所以没费多少周折便顺利登上了奔赴汉墓的行程。
大约50分钟后,我们的十路车到达了终点满城汽车站,然而却不是当初在站牌上看到的终点--汉墓。由此看来,保定市的公交车为了竞争,还是采取了非法的手段,还是有点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啊!!
心里虽然这样想,感觉不舒服,但还是不得不客气的请教售票员到达汉墓的路线和方法,她倒还客气,告诉我们在门口坐小巴一块钱就可以送到门口。听后,我们照行,果不其然,我们还算幸运的找到了一辆小巴,更为幸运的是在车上认识了两位同样到汉墓游玩的朋友。
车站到汉墓的路程虽然很近,我们还是和那两位朋友沟通了一下,并达到了彼此熟识的程度。他们是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址在重庆)的学生,一个四川人,一个广东人,毕业在即实习于保定的医院。当问及为何远行来保定实习时,这两位不无幽默的说,为了看北方的雪,呵呵,可以说是一种不是理由的理由吧!最初,认识南方的朋友时,他们也总是表现出对北方的无限神往,尤其是对于雪的这种向往之情,由今天这两位看来,可知他们对于雪的感情并不是虚假做作,而确实是有感而发的真实情感。
说说笑笑中,不觉已经到了汉墓。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及其妻窦绾的墓地。刘胜乃汉文帝之子,汉武帝之兄,在人才辈出的两汉三国时期,名气并不算大,如果不是后来的刘备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也许刘胜将泯于众人矣。但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次军备设施的开凿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埋藏千年的神秘古穴,难得是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动乱年代,这个古墓竟然得以完整保存,并使中山靖王刘胜的威名再一次扬名四海。 车行山门下,需要交费,我们不得不下来买上门票,安步当车。进山门,抬目仰望,位于接近山顶位置的汉墓便尽显眼前。由于初春季节,山花未开,野草枯萎,树木不少,但是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松柏仍保留些许翠色,相对于整座山来说,其翠色的影响可谓微不足道,所以整座山看起来光秃秃的,一片荒凉肃杀景象。 没有犹豫,我们沿山路攀援而上。还好,通墓的路线已被开发整修,上山时没有太多的艰难险阻。从山下看着并不高远的汉墓,攀登起来却毫不省力,登了好一会,才发现才爬到半山腰。这时,我却已经气喘吁吁,在看那三位,正兴趣盎然,毫无倦意,顿感羞愧难当,心想,也许是由于自幼生于平原地区,不擅登山所致。
虽如此,在大家的谈笑和鼓励下,我还是慢慢恢复了体力,在稍事休息后,一鼓作气,直达目的地--汉墓。
到达汉墓,便几乎到达了山顶的同样高度。由于汉墓坐西面东,我们在墓口也适合于向正东方向观望。极目望去,东面的整个满城县城便一马平川,一览无余,还真有点“一览众山小”、“傲视群雄”的王霸之气,这也许就是刘胜选此处作为自己墓穴的原因吧!再看来时路,蜿蜒逶迤,难怪走起来显得路程要远得多!
满城汉墓为刘胜和其妻窦绾的墓穴,刘胜之墓在南,窦绾之墓在北,相隔百米左右,由于从从面山路上坡,我们首先参观了窦绾墓。窦墓内部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墓室庞大,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墓内随葬品豪华奢侈。 刘胜墓墓穴结构与窦绾墓大致相同。前堂长约15米,宽约12米,是一个修在岩洞里的瓦顶木结构建筑,恢弘富丽,厅堂里摆满了铜器、铁器、陶器、瓷器和金银器,还有象征侍从的陶甬和石甬,以及出行时使用的仪仗等。前厅是象征墓主人生前宴饮作乐的大厅。后室建造十分讲究,用大小不同的石板筑成,分石门、石道、主室和侧室。主室是一间石屋,内置汉白玉铺成的棺床,上置棺椁。室内放置了许多贵重器物。
两墓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等器物,丝织品、银鸟篆壶和医用金针共一万多件。其中有:
长信宫灯,高48厘米,通体镀金,作宫女跪坐执灯状,可调节灯光的照度和照射的方向,烛燃烟灰可溶体内,又可以拆开各部便于清洗,灯上刻铭文六十五字。 错金博山炉,是一种熏炉,高26厘米。通体用金丝错出精致的纹饰。把香料放入点燃,香烟通过炉盖的许多小孔,袅袅上升,弥漫房中,炉盖高而尖,铸成山峦重迭之形,以象征海中博山,故称博山炉,工艺之精湛,举世罕见。
还有墓主人的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首次重大发现。衣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编缀。刘的玉衣长1.88米,用玉片2,498块,金丝约1.100克,分头、上衣、裤、手套和鞋五部分。窦的玉衣长1.72米,用玉片2,160块,金丝约600克,结构相同。
逛完汉墓,我们发现山顶有一个寺庙,看来是后人这座寺庙发现墓穴后新建的,但想到既然快到山顶了,上去一览风光也无妨,便继续爬到了山顶的寺庙。上去后,发现这座寺庙的香火还算旺盛,善男信女也不算少,想来还是因为汉墓的影响才会有这么多人上来朝奉吧! 我们随意转了一下里面的几座佛殿,然后就登到庙后的山顶,这才算到达了登峰造极之境,得以饱览四周景观,山后是是绵延不断的山峦,但发现很少比这座山峰更高的,我想,刘胜为了选定墓址真可谓用心良苦,不但面前必须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就算背后也不得比自己更高大雄伟。在上面稍微转了转,并拍了几张照后,我们便下山,踏上了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