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玲珑小艺圃 2005-3-26 阴
艺圃对我而言有几个没有想到,首先在去艺圃的路上,我没有想到会巧遇那天在怡园见到的并且推荐我来艺圃的陆老先生,我们都非常高兴能重新见面,陆先生详细地告诉怎么去艺圃,这样我按照陆老先生指的线路,我顺利找到艺圃,一路上我要经过养育巷,干将路,学士街,吴趋坊,宝林寺前,最后在文衙弄中部见到这座藏于深巷古弄的园林。在一路上我没有想到艺圃会藏的这样深,没有熟人指引的却很难找到;到艺圃门口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纪念牌后,我没有想到艺圃居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等到进院内游览,我没有想到竟然见到堂屋里面有水井的现象。而这一系列没想到就构成了我对艺圃的初步影响,其实已开始我对艺圃没有多少感觉,到底艺圃并像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那些园林一样名声鹊起,而陆老先生向我推荐艺圃时,我也只是认为艺圃是一个饮茶的好去处而已。这就是艺圃,一个深藏在古弄老巷,又游客少临的遗产园林。而正是艺圃藏于深巷,有人少至,才能成就艺圃这一幽深,典雅,淡泊的恬静环境。
据记载,艺圃始建于明代,最初的园主人是袁祖庚,初名“醉颖堂”。据说当时“地广十亩,屋宇绝少,荒烟废沼,疏柳杂木”,整个园内一派凋敝景象,当时的园主人是否感叹于世事唯艰,但又无力回天,忧上忧下只是不能忧自己,自然也就没有心情打点自己的园子。经过几年之后,这个园子归到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征明曾孙,明天启年间状元,大学士文震孟所有,于是文震孟对园子进行了重新修缮,先后建造了世纶堂、青瑶屿、生云墅、石经堂、五狮峰等建筑或景观。由于当时时政混乱,文震孟又不愿意随波逐流,于是学起古人隐居在家,闲时植花种草,而他种植最多的又是一些草药,故园名改名为“药圃”。人道“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野,小隐隐于山”。这位状元才子不隐在花山,天平山,不隐在城外阡陌之中,而是隐居在城中寻常百姓人家,实际上还是没有想真正脱离政坛斗争,还是非常希望利用自己的满腔学识为国家做些贡献。此园真正叫做“艺圃”是在园子归山东莱阳人氏姜采之后了。明末清初,姜采拥有此园,开始更名为“敬亭山房”,后其子更名为现在的名字。
艺圃大门的门面并不大,大门悬有篆书匾额“艺圃”,没有介绍不认识那个篆体“艺”字。进入大门,迎面是一段窄窄的明道,两旁粉墙黛外,地上有碎石铺地,墙根旁种植绿草,显得生机盎然。有几株爬墙虎正准备沿着墙壁往上攀爬,前方拐角处,端立几支太湖石,如文人用的笔,好似正在被主人用来书写历史。
拐弯后,才见到第一座建筑,这是一纯木制建筑,只能开一扇门,门上也悬有枣红色木制匾额,上书“七襄公所”,为何叫“七襄”呢?我不清楚。进入七襄公所,相当于第一进,里面是一个小天井,迎面是一个砖砌成的门牌,正面门上有石刻“经纶化育”,通过门牌,背面则另有石刻“报义秉德”。来到一个大堂,大堂是单层木质结构,堂内两侧墙壁上悬挂着四幅国画,分别绘着菊花、荷花、梅花和牡丹,堂正中挂着“世纶堂”,世纶取意于《晋书》,“兄亮以名德流训,冰以雅素吹风——为世纶所重。”这是艺圃的一间客厅,堂内陈列有明代古家具,木质的结构和屋顶瓦片显得比较新,看上去好像是近期整修过的。供桌上放有一块太湖石和一面微型屏风。没有像其他园林一样堂正面挂有一幅画或其他什么。走过世纶堂,堂背面也有一石刻碑,刻有“刚健中正”四字,我猜想蒋介石又叫蒋中正是不是也是从艺圃的石刻中得到的灵感?房顶两檐斜翘,檐边有两个装饰物,一个是桃子,寓意福寿延年,一边是石榴,石榴的含义是多子多福。“刚健中正”四周全是花纹复杂的石壁雕刻。这些雕刻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可见当时雕刻得工艺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这里又是一个庭院,庭院内中有两棵白玉兰,玉兰花正花开怒放。白玉兰我再来苏州之前还没有见过,记得去年初春,我有一天下班专程骑车到人民路边看盛开的白玉兰,白玉兰花型硕大,洁白无瑕,好像荷花一般,花开满树,花瓣挺立向上,树身耸立峻拔,恰似树中君子,简直可以和南方的木棉花值得一比。庭院两侧还各有一个石凳,石凳表面雕刻有各种吉祥图案,有麒麟,凤凰,蝙蝠,梅花鹿以及荷花,菊花,牡丹,葫芦,中国结等,吉祥物的周边还雕刻有多种花纹图案,整个石凳雕刻纹路复杂,图形协调,样式精美,应该是一件精品。
这样来到另一个厅堂,这是艺圃的主堂,“东莱草堂”。东莱草堂因为艺圃主人姜埰的故乡在山东莱阳,后来侨寓吴门,为了不忘其本,故给这座艺圃的主体建筑之一起名“东莱草堂”。堂内两边的墙上悬挂有四幅山水国画,四幅诗词条幅,堂内还是放置明代的待客家具。堂中还有一个景观是其他地方没有见过的,堂内保留着一口水井,虽然井口用井盖盖着,但听管理人介绍,井内的井水仍然水质清澈,甘甜。这时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厅堂内有一口井呢?后来听一位老先生说,有几种可能,其一,井比堂先挖成,所以建厅堂时,没有把井填掉,就将将框建在厅堂内;其二,主人的时辰八字中缺水,所以在厅堂内挖一口井,以填补八字的缺失。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比如将井当成冰箱,将食物放入井内不容易变质等实用说法。
东莱草堂后面是一座副客厅,布局和东莱草堂差不多,也是国画和诗词条幅装饰,我抄录了一首诗词:
莱阳仙枣大如瓜,甜出诸飬实节佳;
思嗜轩前怀往哲,不如廊外品新茶。
离开副客堂,来到艺圃的主厅——博雅堂。博雅堂又叫念祖堂,是园中的正厅,屋宇宏畅质朴,厅堂内陈设古朴典雅,当年是园主人会见宾客,谈古论今,吟诗弄墨之所在。烫前有一幅对联,现抄录见下:
博雅腾声数杰烟波浩淼浴鹤晴晖三万顷湖裁一角
艺圃蜚誉全吴霁雨空蒙乳鱼朝爽七十二峰剪片山
堂内的陈设比前面几个厅堂的陈设更加精致,座椅和茶桌全是红木加工制作,背靠上镶有大理石镶石,厅堂正面也只是悬有一面匾额,堂壁上也没有其他国画或字幅,这是我见过的苏州园林中比较少见的。厅内四周悬挂着宫灯,宫灯色泽艳丽,应该是新的。
博雅堂南边是一个依水水阁,目前是艺圃的饮茶地,名叫“延光阁”。博雅堂西边有一个挺幽静的小院,东边种有一个高大的枇杷树,西面墙边则植有一丛翠竹,南面是一个圆型的月亮门,北侧是一间房子,房前方有一条是条桌和两张石椅。可谓“东种枇杷西栽竹,南观月亮北诵诗”,应该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走出月亮门,眼前现出一个很大的水池,池西侧是一个长廊,名曰“响月廊”,为什么叫“响月”?也有几种说法,其一,古语中“响”字通“享”故“响月”即为“享月”,享受温柔纯洁的月光,每当月明星稀之时,风摇琅玗,依栏赏月这时不同凡响;其二,响就是此时有声胜无声,可以想象,每当月圆星稀之时,依栏赏月,上面一轮明月高挂,下面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左边水阁临水面,阁内烛光点点,映入眼帘,右侧山高林密,静寂幽深;远处依稀可闻风声沥沥,松叶淅淅;稍远,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近处鸣虫咻咻,眼前池水荡漾,波声可闻;时不时池中有池鲤跃出水面,发出啪啪声,在这样一个远观景,近听声的地方,不是一个享受的地方吗?所以尽管四周的环境并不是寂静无声的,但那种寂静无声却有一种毫无生气的感觉,而这里不是寂静无声但却是充满生气和生机的,是象征生命的声音。
站在响月廊上看园内水池,北面就是延光阁,挑临水面,横跨整个水面,别具风格,为苏州园林中最大水阁,犹如航行在水明上的一艘游船。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但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毫无遮隔地感受对面的天然画境,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另外,由于北侧的景观相对单调,这样游人的视线就不知不觉被对面的假山所吸引,而将视觉重点放到应该放到的地方。同时也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
响月廊南边尽头,池水之西,是另外一个微型小院,有月亮圆门与主园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圆门唤作“浴鸥”。进入浴鸥,可见院中有小池,似与院外大池相通,池上铺以粗糙的石条横卧权当小桥,别具天然情趣,这种大园旁有小园,大池水接小池水的处理,在苏州园林中还属于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为园内最为避静之处。小院的深处是一个读书房,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读书确实是一生的福气。读书房名叫“香草居”,居名取意于《汉南都》赋,“其香草则薜荔蕙若,薇芜荪苌,崦暖蒻蔚,含芳吐芳”。因园内植有香草,故名。园墙高达,墙上密爬爬山虎,墙旁另有一棵古槐树,树龄已逾百年,树下有几株迎春花正盛开,小小的黄色花朵向人们宣告着春天已经距离人间不远了。
出鸥浴小院可以从另外一个出口离开,小路沿着墙壁来到延光阁对面的假山,这里的假山尽管规模不及狮子林假山的规模大,但是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狮子林的假山,假山内曲径通幽,进入假山对面可互见游人甚至可以相互握手,但是却不能相遇。可能需要经过很长的曲折的山路才能绕道相遇,这是有趣的迷宫。山顶上有一个亭子,叫朝爽亭,站在朝爽亭上,可以看全艺圃的全景,只见延光阁像一艘船一样飘浮在水池上,阁外就是水面,水池北岸显得非常单调,而正是这样单调才能将游人的视线吸引到南岸的假山景观上,这种假景非对称的造园手法也是苏州园林一种手段。一边单调,一边复杂;一边直线,一边曲线;一边平板,一边凹凸;一边木质,一边石材;一边看水,一边观山。
下了假山,又来到水池边,池边也有一座亭子,这座亭子是艺圃比较有名的建筑物,亭子的结构是明代的建筑风格,并且亭子顶的木制架构还是明代的材质,上面木质表面还绘有精美的明代彩绘,近期亭子重新修缮后,保留了原来的彩绘表面,而其他损坏的东西全部更换了,亭子唤名“乳鱼亭”,上有一幅对联,荷溆傍山浴鹤,石桥浮水乳鱼。因为亭子正好建在水池东岸岸边,应该指在亭子就能给水池中的锦鲤喂食。亭子旁柳树已经发出淡淡的嫩芽,小小的幼芽正努力着挣脱冬日的束缚,柳树边更有一棵怒放着的白玉兰,白花和绿柳相映成趣,共同吐露春天的信息。
到此,我已经将艺圃游玩一周,总的感觉,艺圃尽管非常小巧,但并不失精致,特别是临水而建的延光阁,简直就是游船一般,幽静雅趣的浴鸥小院,曲径通幽;奇特的堂屋内的水井;临池品茶望月,赏山观鱼,人生一乐也。
姚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