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苏州
说实话,这次实习绝对算得上是旅游。老师给我们请了导游,坐了游船,甚至他自己同男生凑成一堆,一起打牌。怎么看都是打了个“实习”的幌子。便宜了我们,至少不用像大一时为了几张钢笔速写赶不上吃饭了。一百多头人,加上些拖家带口的,每次我们专业出去实习阵容总是很强大的,走在路上特别招摇。一路上心里想着算是毕业旅行吧,最后一次了。于是走到哪里都安心地接受别人惊讶,探究或者是羡慕的眼光。 走了很多地方,无锡的影视城,苏州的园林,都看遍了。很多景和人都分不清哪时哪地,混淆在一起。用“走马观花”形容可能太对不起这十天很干净的快乐,不过也的确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先到的是无锡。 寄畅园,和在苏州见到的园林大同小异,走了这么多,几乎把所有的园林都当成一个样子瞧,还真有点对不起学了那么久的什么中外园林史。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某个偏僻的阁楼上的“隔红尘”三个字。黯淡的字和破旧的门廊印衬着,显得格外遥远。我们猜测着,那也许是以前尼姑们住的地方吧,光听着名字就有些与世隔绝的味道。犹豫了片刻,还是进去看了,隔得了红尘隔不了心,哈哈… 三国城, 水浒城,都是为了拍影视建造的,虽然处处弥漫着匠气,但是大家在那里都特别兴奋,也许是初到的新鲜,也许是因为各种精彩的表演。都争相拍照,合影,不亦乐乎。在无锡的印象仅限于此,还有某名奇妙的开心。 苏州,去的无非是大大小小的园子。园林发展到及至就出现了 拙政园,走进 拙政园还没几步你就惊呆了!单不说风景如何,就脚下那铺路石就足以令你张大嘴巴合不拢了。迈开步去,一步一个图案,步步不同!那细碎的石子要铺满整座园林,花费的是怎样的心血!难以想象!苏轼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在园林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当你进门一眼瞥见左侧那片竹林时,就可以眉开眼笑了。柔美之物没有竹子的点缀,就只柔而不美。关于拙政园的故事已记不清了,大抵讲这是明代一个颇具争议的"清官"的私家园林,且不管他清不清吧!徜徉在这醉心的田园里,还有什么值得争辩的呢? 2500年前的 虎丘是苏州城的旅游标志。春秋时吴王夫差常携西施于此游玩赏月, 虎丘自古多盛会,江南许多才子都曾在此吟风弄月、集会耍乐。2000年的步履将条条石阶磨得光滑圆润,反射出雪亮的光。山势高处,苍翠掩映的那座斜塔简直可和比萨斜塔一较高下,从侧面看去高耸的塔身摇摇欲坠,揪紧了人心。如果伽利略当初不在比萨而是在苏州做他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怕是它的名声早已超过前者了吧。只是现在都已屹立了多年,不知谁先倒掉呢。 历史上一种普遍现象:某处平淡无奇之地因踏过某人足迹而名扬天下,成了人潮涌动的景点, 寒山寺就是这样,之所以会去也是因了那首耳熟能详的诗。从 留园过去,不知道走了多少路,我们四个人凭着信念才找到那里。这处小寺庙的原迹不知还找不找的到,但原来城外的荒郊现在早已划进市区并成了著名旅游胜地。也不知是张继的诗流传了它的名,还是它光耀了张继的诗。如果来此只为逛庙,那你可大失所望了,不出十分钟小寺庙就逛个遍。拥挤的院内香火缭绕,很多都是新建筑,惟有那口大钟余音袅绕,敲不尽的历史沉浮。来此应该寻找一种意境--"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种于静处听钟声的顿觉。也不用管 枫桥在还是不在,尽可泛一叶扁舟在一座叫" 枫桥"的桥下梦回唐朝。 (原创\HW)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是
对导游的要求: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