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未知 |
歙县许村古镇-高阳廊桥 |
类型:古城镇/民居 |
来源:转载 会员玫瑰花开提供 |
安徽 → 黄山 → 歙县古城 (纠错) |
评分:★ |
|
|
上一张:歙县许村古镇-五马坊
提示:这里有更多的歙县古城图片和歙县古城介绍
|
图片说明: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picupload/piclist.asp?pic=183081&good=&pc=p&selectpc=17&district=19&type=-1&key=&resource=
高阳廊桥: 高阳桥横卧在西溪上,最初由元代处士许村人许友山(洪寿)所建,开始是座双孔石墩木桥,明代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嘉靖( 1557 )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桥廊,清康熙( 1719 )年间再修,构成现在的模样。桥上有廊,所以又名廊桥,廊内有 7 间,两侧各置坐凳,中间和南侧设佛座。桥廊设窗,可凭窗观许村四周的绿水青山,墙上和天花板上,彩绘游龙飞凤,各间开方窗和六棱窗,且越靠廊门窗洞越小,据说是设计者们以调和廊内气压的一种方法。双孔设计据说是代表东西两岸的许氏兄弟二支,两孔相连乃一圆形,平顶是一“意”之喻,“一”连双孔,为兄弟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之义,以形寓意的巧构,表达了兴建者希望家族永远和睦的心愿。桥身立上是一宋式官帽造型的桥廊,稳稳地戴在平顶之上,祈盼后世子孙永为高官显臣,官帽的东西各有上圆下方的廊门一道,取天园地方,双挂齐芳之理。廊桥的南北两边各有 8 柱 6 凳,寓意发顺。“帽顶”上有民间丹青,一龙凤呈祥,麻姑献寿,封侯拜相,可以说兴建者独具匠心。从建桥算起,它比由电影《廊桥遗梦》而出名的美国麦康逊的那座廊桥至少要早 300 年,就是高阳廊桥上古代人留下的遗迹旧踪,也要比美国那座廊桥要丰富精彩得多。因为高阳桥不仅在崇山峻岭中构架了一条许村通向外界的通道,而且徽商远行,村中父老妻女在送亲人出远门,薄酒一杯,依依惜别,苦涩的离愁化为滴滴热泪融入潺潺溪水中。至于桥上佛座设置的观音菩萨,则是供远行人和送行的家人跪拜的,但愿浪迹天涯的亲人一路平安,早日功成名就。当然,依窗默对流水,眺望远山逶迤,更烘托出廊桥上离别的悲情愁绪,离人衣锦还乡。游子久别重回故里,村里的亲人们也在这廊桥上拱手相遇,所以高阳桥是离合桥,有离散的悲凉,也有聚合的欢喜。世代相沿,廊桥成了许村的代名词,在许村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高阳桥的观音菩萨,原是坐北朝南的,传说小溪里出“蛟”经常洪水发威,贻害百姓。有一年,小溪涨洪水的前两天,有人看见一个奇怪的老妇人桥上焦急地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保得了他身,保不得自身,保得了自身,保不了他身,都怨我,看不住这畜生。没两天,小溪涨大水,高阳桥上的走廊全被冲毁,观音菩萨也被冲走,而两岸的民房却安然无恙,人们感到很奇怪,于是把前两天桥上的那个老妇人的举动联系起来,原来,这老妇人便是观音化身,她焦燥的徘徊,是在考虑保己还是保人,最终她选择了后者,为了感激她舍己为人的壮举,人们又重修了高阳桥
拍摄地点详细描述:
作者未填写
注:您想知道该图片是什么相机拍摄的吗?曝光时间,光圈等参数是多少?点击这里可以查看
版权说明:
本图片由免费注册的会员玫瑰花开上传,本站要求图片上传人拥有作品版权或上传人应当保证上传的作品不存在侵犯他人权利问题,否则上传人需要承担全部侵权责任。如果您觉得本图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