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青海旅游 → 购物 |
|
青海不是商业很繁荣的地区,所以作为旅游最好在集市上购买民族风俗品,如昆仑彩石、孔雀翎、藏刀、铜酒壶。 土族作为青海独特的古老民族,其织品、手工制品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古代青海与内地文化交往遗留下许多文物,在西宁的集市上也可买到。
堆绣 青海民间刺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手法多样,其中以堆绣最为著名。堆绣产品根据大小及制作复杂程度,价格在二三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一般配饰和挂件在20~100元以内,而大型一些的挂毯至少要两三百元以上。 彩蛋 青海湖鸟岛每到夏季,就有斑头雁、棕头雁、棕头鸥、鸬鹚等几十种、数万只候鸟在岛上产卵、孵化、传宗接代。大批雏鸟破壳而出,也有不少孵化不成的鸟蛋被剔除巢外,成为“弃蛋”。这些无用的“弃蛋”就成了制作彩蛋的上好原料。艺人们在空蛋壳上描画出种种不同图案。这些画面有的是表现青海高原风土人情;有的是展现牧区风貌。总之,具有浓厚的青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青海地毯 青海地毯,具有悠久的历史,原料全部使用纯西宁毛,机纺成纱后用手工织作而成,坚韧耐磨、富于弹性、质地柔软,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明亮。有传统的美术式、京式、彩花式,有取材于青海湖鸟岛、塔尔寺、五屯绘画等图案,大方雅致。 青稞酒 以青稞为主要原料酿制的白酒,有300多年生产历史,民间素有土法酿制熬酒传统,名为“酩”。青海的青稞酒以青稞为原料,青稞、小麦、豌豆制曲,科学配料,大曲糖化产业自然香味,精选陈酿精心勾兑而成,饮后不头痛、不口渴、不伤胃、醒酒快。 丹府彩石 学名为“叶蜡石”,产于青海省湟中县丹麻乡,故名“丹麻彩石”,又称昆仑彩石。其产于当地30厘米厚呈带状纵横的山脉土层之内,呈晶体色纹或瓣纹。颜色由白、黄褐、红褐、紫、橙等组成,局部呈微透明或半运明,色泽谈雅柔和,花纹自然流畅,层次铝落有致,花纹有的似潺潺流水,有的似惊涛骇浪,有的似灿烂朝霞,神采各异,是很好的观赏奇石。 →回复
唐卡 藏族卷轴画。多在寺院制作和保存,源于7世纪以前。明、清时期一度发展到高峰,形成不同流派和绘画组织,数量剧增。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一些反映民族风情、自然山水、历史故事等的题材。规格、品种多种多样,小者2-3尺,最大的长达30丈。一般在布、纸上用彩色矿物颜料工笔绘制。但也有一些特殊种类: ①剌秀唐卡。用布做底,其上用各色丝线绣成图案。 ②织锦唐卡。用缎纹为底,数色丝线作纬,间错提花而成。 ③帖花唐卡。用各色彩缎剪裁为各种图案粘帖在织物上。 ④珍珠唐卡。在五彩花纹布上用珍珠宝石连缀成图。 ⑤印刷唐卡。将图案雕刻成版,善用对比性强烈的色彩,艳丽而逼真,为藏族艺术珍品。 →回复
藏 刀 藏刀是青海省牧业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藏族牧民的欢迎。在牧民生活中,藏刀是必备的重要工具。它可防身,可宰割牛羊,又可作食肉的餐具。藏族男女老少都携带它,从内心有安全感,从外表给人一种威武感,表现出彪悍的民族气质。 青海藏刀的生产艺人遍布各地,有的地区讲究刀具的实用性,要求刀刃锋利钢材好;有的注重刀具的装饰性,刀具形状、纹样及抛光考究;有的则兼顾实用和美观,从而产生出各种造型、多种规格的男女式藏刀。藏刀的主要加工材料有银、铜(白铜、黄铜、紫铜)、铁、鲨鱼皮、牛角、玛瑙、木材等。制做过程有冶炼熔化、模具翻铸、敲抠大形、刻花镶嵌、焊接组合、加固、锉磨整形、精雕细刻及镁洗抛光等工序。 藏刀的装饰内容有龙凤、卷草纹、几何回旋纹等块面点缀的二方连续,独立的立体造型小装饰有佛八宝中的宝瓶、荷花、法轮等。表现形式有浮雕、镂空及掐纹镶嵌。一般刀柄镶着鲨鱼皮或黑色牛角,便于握拿,不易滑脱。除表面起伏层次和图案变化外,在刀具整体外形以等距或对称地点缀着镶有朱红粉绿等色的珊瑚、玛瑙等。藏刀有长短不同规格、多种造型。从整体外形看,头柄首尾有平形、头部锥形、两头凸形、圆形等。玉树女式藏刀很有特点,整个刀身从侧面看略呈弯形,首尾两侧是对称平弯的菱形,正面镶有等距对称宝石,刀片也略呈弯形,与刀鞘相吻合,工艺装饰味极浓。说到这,就不能不说一说玉树藏刀。 玉树藏家民间工艺打制的藏刀,式样独特,装饰别具一格,颇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故被人们称为“玉树藏刀”。玉树藏刀的特点,在于它那华丽的外观镶饰。人们常见的西宁刀、康巴刀和保安刀,或作从里面打出浮雕的“起錾”打法,对镀金的刀体铁皮加以装饰,或用金属丝、鲨鱼皮和宝石作局部点缀。而玉树刀无论男刀女刀,皆用丰富的材料通体交叉彩饰。男刀外观造型笔直。柄尾多为朵云形。鞘首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宽出鞘体数毫米,看去就象一个小小的盾牌。其外部镶饰材料主要有金属叶片、金属丝、鲨鱼皮、宝珠等。在工艺技法的运用上,金属叶片有镂空二方连续图案,浮雕适合图案,以及用不同色泽的叶片拚制图案等。金属丝多用于叠压或拚凑纹样。宝石则直接嵌入高高的金属基座上。纹样表现题材有龙、凤、花草、法轮、宝瓶和几何形图案等。在纹样及其它饰物的布局上,刀鞘主纹龙凤纹及鲨鱼皮常以大块面表现,余则作局部点缀。男刀多在柄尾金属饰物中部嵌一颗珊瑚珠,看起来异常醒目。同是,藏家艺人利用白银、紫铜、黄铜三种不同色泽的金属材料交叉镶饰,相互衬托,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装饰效果。 看到精美的藏刀,人们很难想象,直到今天,玉树地区不少艺匠仍然沿用着古老的手工打制工艺。他们所用的木炭,有的是从山上割来的红柳枝,趁未干之前,烧到一定程度,再埋入地下,使之成炭。所用的银料,多用银元熔化而成。使用的鼓风机,则是自制的羊皮吹风袋。其它工具大多是铁锤、铁钳、钢凿、钢剪、钢锉等。用这些简单的工具打出如此精美的藏刀,实属不易。也许正由于这些原因,玉树藏刀才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玉树安冲乡聚集着传统工艺藏刀加工的能工巧匠,长期为玉树、果洛、昌都、甘孜、阿坝一带的藏族群众生产藏刀及其它金属民族特需用品,还远销尼泊尔、印度等国。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500年以前。为此,安冲藏刀在西北地区享有盛名,并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民族用品展览和民族工艺品展览,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受到很高的评价,博得海外同胞、外宾的极大兴趣,为青海有民族特点的旅游工艺品。 →回复
藏 毯 青海藏毯是以本省得天独厚的西宁毛为原料,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经艺人的精心编织而成。它柔软、耐用、美观、大方,又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对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们隔潮御寒、保温取暖有重要作用。因些是长期在牧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的品种,有地毯、炕毯、坐毯等。它是在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汉族、印度和尼泊尔宗教艺人精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品。 传统藏毯的艺术风格,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佛八宝、暗八仙、国王七宝等。佛八宝即法轮、法螺、宝伞、宝盖、荷花、宝罐、双鱼、盘花;暗八仙属汉道教文化即宝剑、宝葫芦、渔鼓、阴阳板、仙笛、宝扇、花篮、荷花;国王七宝也称怵宝,属印度佛教文化,即方胜、连环钱、犀角、令牌、象牙、珊瑚、珠宝。还有汉文化的琴棋书画和梅兰竹菊等。这些内容既展示了人们的勤劳智能和精神力量,也体现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愿望和幻想。藏毯的表现形式以传统式为主,还有自由式、龙凤式及随品种形式不同的构图形式。色彩表现方面尤为丰富,颜色艳丽、纯度高、对比强,色彩构图穿插灵活,与藏族建筑彩画的装饰风格一脉相承。 藏毯工艺品具有悠久的、传统的发展历史。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河流域,于1960年出土的新石器晚期遗址中,新发现了原始的“毛席”残片及毛带、毛绳、毛线等其它工具、饰品。从这些“毛席”的纺织工艺、染色技巧看,当时已达到十分娴熟、稳定的水平。 青海省各族群众中,普遍有制作、使用栽绒褥子、马褡子的习惯,也有一些传统的制作藏毯基地。民间生产藏毯的历史悠久,生产技艺也比较高。特别是生产藏毯的西宁毛,是世界有名的优良地毯用毛,又加上做工精细,因此它具有坚韧耐磨、富于弹性、质地柔软、光滑晶莹的特点。踩踏过后毛丛立即弹起恢复原状,不会形成塌陷。手感松散,色感和弹性具有很长的持久性,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明亮,不会给人以陈旧感。 →回复
化隆重酥梅梨 化隆重酥梅梨分黄酥梅与红酥梅两个品系。黄酥梅梨,果实扁圆形或近圆形,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成熟后鲜黄似蜡,向阳面有浅红色昏斑,黄里透红。皮薄肉脆,果肉白色,肉质稍粗,含酸量较高。平均果重为80克左右,硕大者可达200克以上。红酥梅梨,果形与大小基本与黄酥梅梨相似,成熟时果色由黄转红,果点周围呈红褐色。果皮薄脆,果肉如馅,肉质细致,质地酥嫩,酸甜适度,气味芳香,汁沛浆丰,含糖量高。 酥梅梨以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地区产的最为有名。群科地处黄河北岸,群山环绕,形成一段低洼向阳的河谷平原。气候温和,背风避霜,土壤肥美,灌溉方便,自古就成为梨树的集中栽培区。黄河之畔,梨园广布,棵棵大树,干健叶茂,采收季节,硕实累累,叶碧果艳,树上树下,到处充溢着丰收的笑声。酥梅梨树冠较高大,树龄较长久,树高可达17米。树冠直径一般为10米至16米。单株产量通常300公斤左右,高者可超过500公斤。 酥梅梨味美形丽,香脆酥甜,适于生食。食一枚如霞似晕的熟透了的红酥梅梨,会使人感到"初尝密经齿,久嚼泉垂口",因此在《兰州志》与《河州志》等书中,又被称为"酥密梨"或"酥美梨"。另外还有香水梨、红梨、红霄梨、酥木梨等别称。 化隆酥梅梨为中熟品种,较耐贮藏和运输。贮存得当,翌年春天亦可吃到味甜口酥的鲜果。经过贮存,酥梅梨中的多糖和有些有机酸转化为单糖和酯类等物质,甜度增高,酸味下降,香气更浓,品味更佳。 →回复
三刺饮料 青海多山,山中多刺。每到万山红,遍地开花,千流澄碧的金秋,那一丛丛生长在悬崖峭壁、沟壑山巅的白刺、黑刺、黄剌上果实累累。秋风吹过,万千刺果在霜叶中熠熠生辉,黄的现着琥珀色,青的泛着翡翠色,红的闪着火焰色,仿佛向人们炫耀着高原的不凡。远看,似点点红星忽明忽暗;近观,如串串玛瑙晶莹透亮。 近年来,以质纯品优味美价廉而饮誉海内外的"三刺"饮料,就是用青海高原天然生长的三刺果实为主要原料,经过科学配方,采用先进工艺而精制的新型饮料。它色泽鲜如琥珀,质地纯净透明,其味酸甜适中,饮之清香爽口,回味悠长,含有丰富的天然养料。据化验,刺果含多种养分,实为山珍。它所含的维生素C,为猕猴桃的2至3倍,山楂果的20倍,甜蜜桔的100倍,堪称"营养面包"。此外,还含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各20多种,以及现代医学中珍贵的药用油。在国际市场上,1公斤刺果价值50多美元,真乃荒山野岭中的"万元户"呢! 三刺均为野生灌木。白刺的枝干、茎叶及果实都与药用植物枸杞十分相似。其果色泽鲜红,呈椭圆形,味道甘美。黑刺喜湿润,枝高根深,刺果橙黄晶亮,红活圆实,酸涩中带着甜香,透出一股淡淡的山野芬芳。黄刺枝干呈方棱形,树皮微黄,叶为圆锯齿状,其嫩茎可食,味颇甘酸;其果实多为方圆形,色彩金黄,酸若青杏。三刺耐旱耐寒,成活率极高,繁殖力很强,极易种植。撒上刺种,三年就可成林。刺林因多刺而很少遭破坏,嵯峨参差的树枝盘错空间,翠绿刺叶隐天蔽日,累累硕果各呈异彩,潮湿地表杂草如茵,别是一派生机。 青海省三刺资源极为丰富,几乎是漫山遍野到处生长,仅格尔木市就有200万亩左右,而且这些三刺无农药和三废污染,品质优良,为酿制沙棘酒、三刺饮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格尔木、湟中等已设厂生产。1988年5月上旬,由中国食品科技协会、中国营养学会、上海商报和上海《科学生活》杂志社等七家单位举办的全国"熊猫杯"保健产品评研会上,格尔木新格联营葡萄酒厂生产的沙棘浓缩汁和沙棘果酒荣获银质奖和铜质奖。 久服"三刺"饮料,可生血活络,提神养心,开胃健脾,红润肌肤。它不但是人们饭余酒后爽口的饮料,还是不可多得的健身营养品。 →回复
彩蛋` 彩蛋是一种具有欣赏价值的装饰工艺美术品。青海的彩蛋多以青海湖鸟岛的"弃蛋"壳为原料,精心绘出各种工笔画或彩色图案制作而成。 青海湖鸟岛每到夏季,就在斑头雁、棕头雁、棕头鸥、鸬鹚等几十种数万只候鸟在岛上产卵、孵化、传中接代。大批雏鸟破壳而出,也有不少孵化不成的鸟蛋被剔出巢外,成为"弃蛋"。这些无用的"弃蛋"就成了制作彩蛋的上好原料。绘画人员在空蛋壳上画上种种不同图案,如《昆仑归猎》、《祁连放牧》、《黄河源头》或文成公主、格萨尔王、塔尔寺佛像,还有马鹿、雪鸡、羚羊等等。这些画面有的具有青海高原风士人情;有的具有民族物色;有的展现了牧区风貌。总之,具有浓厚的青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些彩蛋除在国外销售外,还销往英、美、法、德、日、瑞典、加拿大、西班牙、荷兰等国,深受欢迎。 →回复
鹿角菜 鹿角菜因形酷似鹿角而得名。生长于青海海拔3000米的森林地带苔藓丛中,分布地域广泛,是现存最原始的植物之一。当地脑山人于五月农闲时到野地采鹿角菜。食用时即可作凉菜,亦可作炒菜或汤。其味脆香,堪称雪域山珍。 鹿角菜已被西宁雪利源商贸有限公司开发上市,因其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备受人们青睐。 地皮菜 念珠藻科念珠藻属的一种食用藻。因贴地生长,故称地皮或地软。茶褐色,片状。主产于贵德、海东、西宁和门源。生于海拔1800-2800米的干草原及荒漠化草原。资源量1500吨。耐干旱,干至手搓即碎,得水又能生长;耐寒冷,在-30℃仍能生存。传统副食品,民间采食已久,吃法颇多,可炒、烩、炖,亦可做馅,其味皆佳。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