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陕西西安西安城墙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陕西西安西安城墙概况
护城河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城墙是古城风貌最杰出的代表,它青色的稳健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永远是儿女们靠不到岸时的最好依偎。因为他扎根于这座城市的深厚比斗转星移的岁月更令人感动和感慨。

  现在的西安城墙是我国古代城垣建筑中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一处,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墙。沿城墙外侧已建成“环城公园”,成为城市居民晨练的最佳活动场所。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固。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西安古城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62年西安城墙被列入国家重建文物保护单位后,迎来了重整旗鼓的东风。1983年,市政府结合市政建设整体规划,投资1000万元,开始营建环城公园。如今,城墙上的排水系统得以完善,敌台和垛口逐步恢复。黑河水经曲江池和兴东湖,引入护城河,像一条银链围绕着城墙。护城河两岸植树后形成环城林带。花坛、草坪遍布城墙之下。从西门到东门,先后建成松园、牡丹园、石榴园、樱花园、吉备真园、含光阁、迷宫、元梯、吊桥、南门月城等游览点。

  雄伟壮观的西安城墙已成为市区最吸引人的观光胜地之一。笔者曾陪同外宾多次来西安访问,无不赞美城墙之伟大。一位泰国客人说:“在北京登长城,看故宫;在西安登城墙,看兵马俑。”日本天皇和皇后访问西安时,特意登上西安城门,一览古城内外风景。西安环城公园是全国唯一的环城公园,它的雄伟壮观和多姿多彩,为古城增添了无限风光。

  1、交 通:乘18、215、603路车南门站下车。
  2、门 票:10元(RMB)
  3、开放时间:9:00-20:00(每天)
  4、电 话:029-7234918     
  


西安城墙
南门夜景4
西安城墙2
城墙
城墙&晚霞
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
南门夜景3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chenshelley(shelley) 2005年12月7日 10点22分 评分:10
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 追忆历史: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 特  点: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 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

从南门开始顺时针方向介绍:

   南 门:这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只是原设计没有箭 楼。现在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均从甫门东西两则另辟券洞内穿过,它本身已成为文物了。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 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这座城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残垣断壁处处流露出当年的华贵风采。现在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是1986年开通的。

   勿幕门: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1939年,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之一,陕西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

   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现已决定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内部设置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日后供游客参观。

   西 门:酉安的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

   玉祥门: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酉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北 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尚德门:西安火车站西南侧的尚德门开通于1986年,因直对尚德路而得名。

   中山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得名.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将军再未率师回西安。

   东 门: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建国门:1986年开通的建国门,以直对建国路而得名。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

   文昌门: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边幅,蓬头虬髯,步履踉跄,腰挂酒葫芦,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自然也就被命名文昌门了。

 
→回复
kevin_chen(西门饮马) 2006年1月15日 00点23分 评分:10
大凡真正的陕西人,西安人,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
  这的确是陕西人暨西安人的骄傲。
  也许是这个缘故,古城墙成为这个13朝古都的标志。不仅西安市的市徽图案以古城墙为主体,甚至尊贵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光临,也要举行隆重的仿唐入城仪式,更不用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首次大陆之行来西安,都举行入城仪式;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确实,古城墙在陕西人的心目中,其位置是无可替代的,甚至以至高无上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凡登临古城墙的人,都会首先被她绵延达13.912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气势所振撼。远眺古城墙,它们犹如一条连绵不绝的长城,其中点缀着座座挺立的城楼……天高云淡之时,是景色最美的时候,特别是向南暸望,在明净澄彻的晴空下,远处深蓝色的终南山把城墙衬托得格外美丽。登临古城墙,俯视城下,环城林带,滴红流翠;护城河里,碧波荡漾,飞舟点点……耳畔,还有风吟唱的声音,是一种令人沉醉的声音。因为这样的声音,能将人轻易吹入历史之中,是足以收慑人的心魂的吟唱。
  历史,刹那间无可言说,惟有敬畏。
  
  独一无二古城墙
  
  有专家认为,古城墙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最辉煌的建筑遗存;其价值可以说无以伦比。
  据精确测量,西安古城墙全长13.912公里,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其中南城墙4256米,西城墙长2706米,覆盖于隋唐时期的皇城之上,并分别向东、向北延长约1/4;东城墙2886米,北城墙长4262米,为明洪武年间修建。整座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中世纪古城堡。
  可以说,古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犹如古书函,是解读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典籍呢。
  据史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可见,早在4500年前,城墙作为传统的防御设施,伴随着城市同时产生。有3100年建城史的长安,历代都修筑城墙。无论周朝的沣、镐,还是秦时的咸阳,汉代的长安,都曾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毕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些古城墙大多沦为历史的尘埃,留下的,也不过是历史的遗迹,仅供后人于废都斜阳中凭吊。而现存的这座古城墙,始于隋唐,明时重新修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面整修。它仿佛一位睿智的老人,穿过历史的迷雾,向人们诉说着辉煌的过去……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无582年〉,以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都城建设总设计师,开始修建宫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继之营筑郭城。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兴城为首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高宗委派工部尚书闫玄德负责,在春、秋两季,先后修建唐城外部城墙和东、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门及城楼。外部城墙周长36.7公里,其宽9~12米,高5米多。其时,全城面积84平方公里,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全城划分109个坊和东、西两市。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五风来仪,俨然世界文明中心。
  唐末,黄巢起义,于公元881年攻占长安。后唐政府军很快收复长安。史载“黄巢力战不胜,焚宫室遁去”,几乎同时“官军暴掠,无异于‘贼’,“长安室屋及民,所存无几”。然而使长安城受到毁灭的,则是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不仅皇帝百官和士民百姓迁徒,朱温还拆毁长安的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拆下的材木都由渭河和黄河顺水而下,运到洛阳,唐城沦为废墟。驻守长安的节度使韩建,改建长安城;舍弃了原来的郭城和宫城,以皇城墙为新的长安城墙。至此,巨星渐渐失去光彩。元以降,沦为西北边一座重镇。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其次子朱樉为秦王,镇守长安,并改名为“西安”。洪武三年〈1370年〉,宋国公冯胜主持修复西安城,对皇城加以修茸,历时8年之久。明城墙呢,其南城墙和西城墙在隋唐皇城墙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并分别向东、向北延长四分之一;东城墙和北城墙,则拆除另建。明隆庆年间〈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明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整修城楼,增砌包砖,并完善了排水系统。至此,这座城墙才得以延存下来。
  抚摸一块块如古书般厚重的古城砖,发思古之悠情,就会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有一批仁人志士,薪火相传。
  
  秦人魂系古城墙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西安古城墙,能保存下来,简直是奇迹!”
  熟知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围绕古城墙的去留,1950年代初爆发了一场政治争论。
  其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大规模建设开始之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提出保护北京城墙和城楼。他建议在平均宽度为10米以上的城墙上万种植花草,安放园椅,把城墙建成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全长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可供数万人纳凉休息。
  面对如此童话般的美丽构想,毁城派宣称,城墙是古代的防御工事,是帝王统治的遗迹,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现在要变“为帝王服务”的城市为“为人民服务”的城市。包括城墙在内的北京旧城必须进行改造。
  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拆墙风”。北京城墙拆除了;南京明城墙被拆除了;苏州古城墙被拆除了。
  同样,这一股“拆墙风”也刮至西安。城墙上的5000多个垛墙,伸出城墙外的98个敌台及墩楼,城四角的角楼,被拆除了;城墙墙体被挖断了二处,近两万平方米的外墙青砖被剥掉……
  始于隋唐的古城墙,面临万劫不复的噩运。
  就在这时,一位陕西汉子站出来了。他就是解放初曾任西北局第一书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得知这一消息,他果断的指令“城墙不能拆!”
  在当时“拆墙风”,愈刮愈烈的大气候下,这确实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毕竟,稍有不慎,就会触上“高压线”,有很大的政治风险。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场“深挖洞,广积粮”的政治运动漫卷全国。古城墙再一次汲汲可危。西安工防工程指挥部提出了一个方案,要拆掉古城墙,修建环城地铁。而已经军管了的陕西省委很快批准了这项计划。
  又一个胆识过人的陕西人站出来了。这就是视古城墙为眼珠的张景佛老人。
  张景佛老人在解放之初参与制订了西安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将古城墙在内的诸多古建筑、古遗址纳入保护规划。
  在讨论实施拆古城墙修地铁方案时,张景佛据理以陈,以工程浩大,资金难以筹措等理由,使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在长达数十年的毁城风中,西安古城墙,一次又一次躲过了劫难。
  这大概缘于习仲勋、张景佛等许许多多的陕西人那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
  众所周知,西安有3100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曾经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这使陕西人自然而然萌发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对陕西人来说,古城墙是这座千年帝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保护住了包括古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他们的根。否则,一旦失去了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陕西人也就失去了融入血液、浸骨入髓的那种自豪。可以说,陕西人这种强烈的“古城墙情结”,比俄狄浦斯情结更加强烈、深沉、挚着。历史将中国最古老的一座都城交给陕西人来保护,是民族的幸运,也是世界的幸运。
  
  最能表现“老陕”这种“古城墙情结”的,还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陕西人聚一省之力,积二十年之久,前仆后继修复古城墙工程的接力赛。
  这不能不提到两位陕西人马文瑞和张铁民。
  1979年,马文瑞开始主持陕西工作。他曾多次谈起,想修复这座“现在世界上留下来惟一又古又大又比较完整的古城墙”。但毕竟百废待兴,国力、省力、和市力积弱,只能“望城兴叹”。1982年8月23日,《陕西日报》披露了马文瑞修复古城墙的想法,特别提出,应该把西安城墙〈包括护城河、护城林带、环城路〉很快建成一个“城墙公园”。1983年2月,马文瑞给中央写信,请求得到中央支持。后,他又力排众议,主张修复工程。
  另一位则是1981年始任西安市市长的张铁民。这位西安人至今念念不忘的市长,在西安市修复城墙工程第一工程启动前后,身体力行,盯在环城工地,鞠躬尽瘁做生命的最后冲刺,被人们誉为“铁市长”。1984年11月,“铁市长”去世了。后来西安市民自费为铁市长修建了一个墓碑;碑顶上,镌刻着铁市长心中永远的古城墙。
  当然,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陕西人,义务参加修复古城墙工程。甚至有全国各地的陕西人,海外的陕西人,为古城墙修复工程捐款。
  2003年12月30日,西安城墙火车站段连接工程开始动工,2004年底工程完工后,西安市拥有真正环绕古城一周的完整城墙。
  近二十年来,西安及陕西省的历届领导和民众,展开了一场漫长的修复古城墙的马拉松赛。这种挚着,在现代城市发展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根植于三秦大地的陕西人,乃至华夏子孙,那种深沉、浓烈、真挚的“古城墙情结”,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克林顿来中国,第一站也到西安,撂下一句话,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从哪来的?西安正好够这个资格。
  这座城曾经太磅礴,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也难掩其昔日的风采。正如大唐芙蓉园那出《梦回大唐》,演绎的是这个民族压抑太久的血象雄心。西安的城墙,从来就不仅仅是西安的。
  与古长安3100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相比,特别是汉唐长安城的辉煌相比,西安有一种沉重的失落;与元、明清建都北京相比,西安有一种被冷落的惆怅;而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重新崛起,西安更有一种重振雄风的梦想。
  “重修丝绸之路,重振汉唐雄风!”
  西安人发出了呐喊。西安人把梦想寄托在古城墙、护城河、环城林、环城路四位一体的环立体公园上,这就是西安人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过:“西安——古长安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以前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中心,现在以及今后仍然应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西部大开发已经全面启动。这为西安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西安能重修古城墙,也一定能重振汉唐雄风。
  古老陕西的名片
  夜幕降临了,古城南门外吊桥广场上,旌旗飞舞,红灯高悬,一阵号角齐鸣,锣鼓喧天,拉开具有“中华迎宾第一式”的仿古入城式序幕。在古朴、雄浑的大唐乐曲声中。只见威武雄壮的仪仗军士,身着金盔铁甲,手持仪仗兵器,列队出迎;掌灯侍女、文臣武将及多国使臣依次迎出城门,婀娜多姿的唐代仕女翩跹起舞,向嘉宾敬献“鲜花、礼果”。接着,仿古迎宾入城仪式开始,战鼓军乐齐鸣,彩灯光华四射,迎宾仪仗表演,使臣齐呼“恭请贵宾入城!”。伴随着气势恢宏的盛唐乐曲,贵宾由侍女引导,沿御道通过吊桥入城,在瓮城举行入城签字仪式,欣赏鼓乐表演。随后,来宾登上城墙观赏夜景。
    仿古迎宾入城式是陕西人暨西安人根据中国古礼中的宾礼和盛唐时期的礼仪,并融入中国古代民族历史文化内涵而推出的旅游活动,充分体现了热情好客的古城西安人民对贵宾的隆重欢迎,使贵宾亲身领略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风采,可谓礼仪之都的一大盛典!仿古迎宾入城式曾先后接待过中央首长和许多外国贵宾,被誉为“中华迎宾第一式”。
   中环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三千年前制定《周礼》以后,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礼规,而且每朝的都不尽相同。 西安的仿古迎宾仪式,主要是参照古礼中的宾礼和盛唐时期的《开元之礼》仪规,并参考古代民间礼仪而创意策划的。
  在1998年9月27日,国际旅游日到来的时候,当时的仿古城式还没有形成规模,参加仪式的表演人员不到百余人,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比较简单,但正是这第一次的迈出,才有了今天的上百人的强大阵容,也有了"中华迎宾第一式"的美誉。
  西安的古城墙修复后,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几乎每年都要在上面举办灯会之类的活动。后来,在国际旅游日的时候,策划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入城式,参加表演的人员不到一百人,在城墙上和门口都有布置,比如在城墙上有骑马巡视的士兵,一个挑灯,一个牵马,三个为一组,在门口设了站岗的士兵等等,从人员到服装、道具,都不是很考究。在不断接待宾客的过程中,入城式也在逐渐成熟。从表演的形式到内容都充实了很多。同时,随着南门广场的建成,这条长长的窄道也有了"御道"之称,当克林顿、普京仿问中国,到达西安的时候,陕西人用盛大的仿古迎宾入城式欢迎这位总统,这一次的迎宾仪式是迄今为至规模最大的一次。
  1989年以来,已经举行了不同规格的仿古迎宾仪式100多场,曾先后接待过数十位国内外要人。在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中国巡游里,110位世界小姐登上西安城墙。在西安,他们不仅看到了钟楼、大雁塔、古城墙,这些静态的文物,同时也看到了以城墙做布景,以古战场为舞台的生动再现古老而传统的迎宾礼仪的动态文物。
  西安人策划仿古迎宾入城式,是挖掘其文化内涵,将一个静态的文物"活"起来的极好的尝试。看过仿古迎宾仪式的人,领略到一个时代文化的风采。
  长安自古帝王都。在这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古都里,值得向外人展示的文物委实很多。钟楼、大雁塔、古城墙……说起这些,西安人就像提到了自己的家什一样自豪。但如何让这些静态的古文物“活”起来,西安人一直在探索。日本有仿古迎宾舞,它汲取的是唐文化的养份,把灿烂的唐文化与传统的日本歌舞相融合,从而在日本声名远播。西安仿古迎宾入城式,将古老的皇家礼规与民间传统礼仪相融合,成为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现一个旅游名城最具特色化的一面。
  在今天,如何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西安仿古迎宾入城式无疑给西安旅游提供了新的理念。

 
→回复
gxlu115(雅玄) 2006年12月14日 13点39分 评分:0
西安城墙分为好几处,一般在东大街附近那边的城墙人较多,例如圣诞节会给城墙挂满灯笼
 
→回复
wangrx1022(温馨1022) 2006年12月31日 19点19分 评分:10
西安城墙


  中国明西安府城墙。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 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 ~1572) 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清乾隆年间 (1736 ~1795) 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 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城 墙周长 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 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 大新建的。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 迹。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 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 ~12厘米。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 墙顶均以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处,有一砖砌 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内除四门左侧各有登城马道外,另有6处马道。城墙内沿墙四周筑女墙,外沿墙有垛口5984 个。城墙外壁四周有马面98座。马面伸出墙面11米,宽 20米,各马面之间相距 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 之内。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突出城墙的角台(楼),除西 南城角台为圆形外,其他 3个为方形。据发掘得知,这 种圆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扩建西安城时,因西南 角未动而保留下来。城墙每面各辟一门,东名长乐,西 名安定,南名永定,北名安远。门外筑瓮城,门上建楼, 门楼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闸楼及周围城墙已在民 国初年拆除,现存正楼、箭楼 6座。除南面箭楼下无门 洞外 (门洞分从瓮城左右开),其他3门箭楼下各穿门洞。 门洞高宽 6米,深19.5米。正楼为重楼,面宽七间,进 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有回廊,楼下及平 座均施斗□,箭楼以青砖为主结构,面宽十一间,进深 两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正面分设四层箭窗,各 12孔,总共48孔,左右各3层,总共9孔。楼的背面有两 层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护城河宽20米,深 10米。1983年开始对城墙进行全面整修。



 
→回复

邻近景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碑林
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历史博物馆
华山
关中八景
南宫山
化觉巷清真大寺
华清池
大雁塔
黄河壶口瀑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