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贵州 → 黔东南苗侗区(凯里)旅游 → 活动 |
|
凯里最具特色的是其浓郁的民族风情,由于一年中有130多个民族节日,所以,凯里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苗族、侗族、等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节日。 每逢节日,热情豪放的酒歌、山歌伴随着苗家、(亻革)家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银冠、银角、银花、银项圈等盛装,踩着震人心魄的铜鼓、芦笙节奏,汇集成多彩的歌舞海洋,足以让到访者迷醉。
在各种喜庆的日子,诸如"四月八"、"六月六"、"姊妹节"、"跳花场"、"斗牛"等节日,苗族姑娘都要穿上自己亲手绣制的绣花衣,梳妆打扮,竞相比美,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聪明灵巧,赢得小伙子的爱慕。 →回复
2月22日农历二月初三,下午3时以后,家家户户的亲戚们,便陆陆续续的进了朗德。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前,不停的穿梭着肩扛手提着鸡鸭鱼肉来过节的乡亲。而来客们带的礼品,便是今天的晚餐。礼品中,一般都少不了喜庆的爆竹,鸡鸭鱼肉,还有自家酿造的米酒。 招龙节又叫拉龙节,和苗家牯臧节一样13年过一次,连续三年,时间定在猴(申)年的二月猴(申)日。据传,在雷山控拜、麻料等村的祖先原来居住在脚高,就是今天的贵州凯里三棵树镇一带,后有一批猎人来到这里打猎,看到这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就在猴年迁徙到了这里。为纪念这个迁居的日子,就定猴年为郎德上寨的“招龙节”。 招龙节是雷山苗族祭祀本宗支祖宗神灵的大典,各种礼数讲究都有相应的规定。杀的猪必须是阉割后的公猪,而且猪的毛旋涡必须周正,杀猪的时候,猪的头要朝着东方。而杀死猪后,要先将猪心窝上的一块肉割下祭祖。而猪的四大腿要砍下来留着,待女婿、姑爷、舅舅和至亲送礼时做回敬,自家吃的只是肚腹和胸腔部分。 在苗族世代相传的古歌《枫木歌》中说,最早这个世界上有着12头水龙,12条旱龙,12条水龙是由水牛来主管,而旱龙由人来主管。苗家人主要以养殖农耕为主,因此苗家人招龙,主要是招“水牛龙”。希望招回水龙后,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因此,招龙既是一种习俗,更是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鬼师的引领下,寨子里各家各户选出的代表,扛着铜鼓,背着祭品沿着本寨的最高山脉而来。雨越下越大,而这丝毫也没有阻拦招龙的队伍行进的节奏。不管是男人还是妇女,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好像人人都怀揣着祈祷,肩扛着希望。 到了高高的山顶,鬼师和寨子的长老们摆好了祭桌。鬼师开始庄重的抛撒“招龙米”并开始念祭语。 鬼师念完招龙词,开始了回家的归途,一路上,鬼师抛撒着招龙米,每过一个山头,还插上一个招龙的白纸钱。当招龙的队伍来到了“迎龙坪”时,寨上的男女老少早已在此等候了,供桌上摆好了祭品,鬼师将各家各户聚集的招龙米和村民们在附近的龙脉上挖来的龙土,连同猪肉一起分发给寨子里的各家各户,表明已经将龙引进了各家各户,得到了龙的互佑。 →回复
六练草鞋 苗族姑娘赠给情人的一种信物。通常草鞋只有四练,送给情人的第一双草鞋要有六练。相传很久以前,有位苗女送给情人一双四练草鞋,不久发现那草鞋仍在她家屋边,情人离她而去。苗女很伤心。后来她与另一青年定情,送他一双精心编制的六练草鞋,结婚后,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六练草鞋是在4根经练的基础上加两根经练,都用棕丝搓就,鞋板用禾秆编织,股股均匀细密,还可以编出花色,鞋耳用青麻做成,穿在脚上既软和又好看。 对歌十八规 苗族约定俗成的对歌规矩。若乱了规矩,会遭到嘲笑或被逐出歌场。如婚礼上,要互唱赞歌,也可以唱历史故事、传说、天文、地理。长辈们退场后,方可唱些情歌,但要唱得含蓄。离去时要唱辞别歌。小伙子与姑娘对唱时,即使产生感情,也不能当众给姑娘信物。喜酒席上,一般不唱谜歌,因为唱谜歌容易互相斗嘴斗气,影响喜秋气氛。野外对歌,男青年不能邀已婚妇女或已有情人的姑娘,被错邀的,女方可以负约,如同时收到信物,要及时退还男方。路遇对歌,要有问有答,如一方有急事赶路,也要边走边唱,用歌声表示歉意和谢意。等等。 走寨 苗族男女青年间的一种社交方式。在有月光的晚上进行,故又称“踩月亮”。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琴吹箫,走村串寨,找姑娘们对歌、闲聊。姑娘们则三三两两聚在某家木楼,纺纱织布,说说笑笑。听到小伙子走寨的琴声,说笑停止,只有纺纱车在不停地转。小伙子听到纺车知道姑娘们在等待,便轻轻地走上楼,坐在火塘边弹琴吹箫,姑娘们和唱。如果双方有意,就单独对唱,直到雄鸡三唱,意犹未尽。这时,小伙子可向姑娘公开表达爱慕之情,姑娘则不轻易点头。过几天,姑娘会邀几位知心女友,到小伙子家附近一块向阳坡地上挖地,小伙子赶来一起挖,就算搭起了爱情之桥。阳春三月,两人又相约到挖过的地里播种;秋天又双双去收获,采摘爱情之果,并且报告双方父母,商量订下婚期。走寨期间,父母兄长都不干涉姑娘的交友自由。 斗马和赛马 斗马和赛马是苗族喜爱的文体活动。每年中稻插完后,一般是农历六月初六,人们都举行斗马和赛马,高高六六地预祝五谷丰收。 →回复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无统一节期,一般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丑(牛)亥(猪)日。桂北苗族则在农历十二月。节日早起开门后,要放鞭炮或用鸟铳对天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还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芦笙踩堂是苗家年节的传统娱乐,男青年们组成芦笙队,大小芦笙一齐吹响,几里外都能听到。芦笙音调悠扬,轻快宏亮,振奋人心,充满活力。姑娘们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自由选择情侣,芦笙吹得出色的后生,很快会赢得姑娘的青睐,得到纯洁的爱情。 →回复
“游方”和赛芦笙 “游方”,又叫赶坡会。苗族男女青年开展社交活动的传统方式。时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五。男青年身背芦笙,女青年满身银饰,欢欢喜喜齐集“游方”坡上,一声锣鼓响过,笙歌齐奏,在姑娘们的美目流盼下,笙手们一个个使出绝技,前转后跳,跨跃腾挪,节奏轻快,舞姿雄劲。姑娘们一边踏着乐声曼舞,一边注视笙手,选择中意的人,看准了,便走上前去,在小伙子的芦笙上系上一条彩带,并且手牵彩带,伴着芦笙起舞。暮色降临,“游方”坡上,浓荫掩映处,对对情侣或喁喁私语,或对唱山歌,或互赠信物。“游方”不限于特定节日,农闲或其他时节也会举行,不过范围不大,只限本寨男女青年参加。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