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彰化县。从清乾隆四十九年,清廷开放福建蚶江与鹿港通商后发达。历史学家将清康熙廿三年,台湾设府,道光廿按年五口通商为止,前后一百五十余年称为台湾文化的“鹿港期”。其间鹿港发展出泉郊金长顺、厦郊金振顺、南郊金进期、布郊金振万、敢郊金长兴、油郊金洪福、染郊金合顺和糖金永兴等八郊。八郊中尤以泉郊为首。在港口和市街结构上,更保有大陆泉州的风味,所以赢得“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
鹿港靠港口之利而兴起,因港口淤塞而衰落。如今的鹿港已不成为“港”,泥沙淤积使港口出现了沙洲,与祖国大陆的通商亦已中断。但是,在古镇弯曲的街巷里,在散布于镇上的120座寺庙中,仍可看到世代相传,保持至今的大陆古风。沿全镇最繁华的中山路,可领略古镇风貌。自北向南,有天后宫、城隍庙、三山国王庙、半边井、隘门、民俗文物馆、龙山寺、地藏王庙等古迹。
民俗文物馆是彩文艺复兴式的砖造房屋,原是企业家辜振甫的故宅,后来捐赠改建为民俗文物馆。馆中珍藏2000余件民俗文物,有古玩、古式家具、服装、乐器、陶器等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件件古物,趣味盎然,充满着浓厚的地方色彩。透过这些古迹,可看到当年鹿港文化的繁荣与兴旺,以及鹿港与大陆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后宫是台湾400多座妈福庙之首,又名“兴化妈祖宫” 建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建筑宏伟,殿宇壮丽,与台南市的大天后宫、北港的朝天宫、新港的奉天宫并称为“四大妈祖”。天后宫分前后两进,都供奉妈祖神像。大殿悬有乾隆御笔大书,盖用玉玺的横匾两块,上题“佑济昭灵”、“神昭海表”,另有光绪亲笔颁赐的“与天同功”匾一方悬于殿上。庙内除妈祖像外,还有出自大陆式匠之手的千里眼、顺风耳木刻神像,神态逼真。庙的左右建有龙楼凤阙,分别为梳妆楼与升天阁,登临其上,古镇风光,尽收眼底。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全台70多座由鹿港天后宫分出香火的妈祖庙神像势全副銮驾前来鹿港朝谒祖庙,届时人山人海,盛况非凡。
lianghaifr(海阔天空) |
2005年11月30日 10点59分 |
评分:10 |
鹿港位于彰化市鹿港溪西南,靠近河口的地方,为台湾省重要的历史古镇之一,在清朝时,是台湾第二大都市。关于鹿港地名的由来,有人说鹿港是当时台湾米的二大输出港,港口码头设有许多米仓,仓库建成方形的成为“鹿”,建成圆形的称为“菌”,而此地以方形的较多,所以鹿港也就是“米仓之港”。也有人以为当初开辟港口的时候,附近有许多的鹿群。更有人说,鹿港的地形像鹿,说法莫衷一是。这里自明朝郑成功时期开始,就是汉人移民登陆、开垦台湾中部地区的入口处。到了清朝康熙末年,已经发展成为台湾沿海岸的商港兼渔港,以捕乌鱼和载运米粮为主。到了乾隆四十九年,鹿港正式开港,是台湾省第二个与大陆通商的港口。鹿港镇的兴盛,从此时开始市况的繁荣,达到颠峰状态。在早期的台湾文化史上称第四期文化为“鹿港期”,又有“一府二鹿三艋甲”之说。鹿港也曾掌握台湾全省经济、文化、军事命脉,为台湾中部地区的进出口门户,在台湾发展史上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直到日本占领时期,因为河口泥沙淤浅,日本人又封锁海岸线,管制对大陆的贸易,所以就日渐衰落了。但鹿港仍保留众多古迹且相当完善。其中最负盛名的有三大古迹、八景、十二胜。三大古迹是文祠、龙山寺、天后宫;八景是曲巷冬晴、隘门后车、宜楼掏月、瓮墙斜阳、兴化怀古、新宫读碑、北头晚霞、钟楼撷俗;十二胜为意楼春深、金厅迎喜、铳柜风云、语江烟雨、石碑敢当、半井思源、日茂观石、古渡寻碑、威灵遏刀、椿树对奔、圣亭惜字。并开辟有民俗文物馆、民俗艺术馆陈列保存鹿港文物。供游人观览先民历史遗迹。民俗文物馆馆舍为一幢模仿文艺复兴式样砖造楼屋,原是清末显贵辜显荣的故宅。馆内展示先民食、衣、住、行、娱乐等历史文物及有关彰化县各种文献资料、书画、先贤遗墨等。除了定期展览外,并经常举办民俗研究会、座谈会及各种民俗竞赛,使鹿港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俗重镇。
源自华南民间、承传古老风味的鹿港小吃和手工艺品非常著名。小吃品种众多,主要分海鲜、茶点和小吃摊三大类。海鲜首推蚵子煎、蚵子汤、西施舌、虾丸、虾姑。茶点有龙凤糕、猪油老、口酥饼、牛舌饼、糖葱等。小吃摊大多集中在中山路市场内,天后宫前也有全天候摊位。有水饺、得意居肉丸、酵风炸果、王莽面线糊、郭经蚵子煎、阿华牛舌饼等,都是特色食品。手工艺品中,木器、竹器、锡器、庙宇雕刻、佛像雕刻、制香、制灯及米雕(捏面)等,都早已闻名遐迩。此外,每年端午节举办的民俗才艺节,充分表现出了传统的民间艺术色彩,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暗访”则是鹿港有名的宗教活动。其做法就是夜间举行游巡的神明队伍,可以驱邪抓鬼,为民祈福。“暗访”除有神轿外,还有仪仗队、旗号、鼓号队。七爷、八爷,也算是主角之一,并还有许多天兵、神将在锣鼓、吹角的喧哗声中,浩浩荡荡地穿梭在每一条街道,由于服装及脸部造型诡异,令人觉得暗访充满威武神秘和恐怖的气氛。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