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青海 → 西宁旅游 → 娱乐 |
|
西宁区内文化、体育设施齐全,最好的娱乐城位于青海宾馆内,即投资俱乐部。俱乐部内牡丹卡、长城卡、JCB通用。保龄球:一局价格分别为:8—10/小时;15-20/小时;30-40/小时;此外还有国泰夜总会,位于大十字附近的文化街,可在火车站坐1路车到。内有DISCO、KTV等,消费水准为大约40/人。 不过,对外地游客来说,西宁最富有特色、最吸引人的是听“花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塔尔寺多举行“花儿演唱会”)、观“回族宴席曲”、赏“青海平弦”,或者参加“赛牦牛”、“射箭”,以及领略青海“热贡艺术”的重要部分——塔尔寺“艺术三绝”:农历正月十五塔尔寺灯节,睹晶莹剔透的酥油花;农历六月初六塔尔寺观经会,瞻仰高挂山坡上的特大堆绣——大佛像及造型生动、风格独特的塔尔寺壁画。
土族民歌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过去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过去通用汉文,1979年青海省有关部门制定了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土文,已试行推广。 土族的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民歌依场合分家曲、野曲和儿歌等。 家曲也称"宴席曲",包括赞歌、问答歌、婚礼歌等。赞歌是土族人款待贵宾时,宾主之间相互赞颂的歌。如主人赞美客人"德高如蓝天,恩深似大海",而客人称赞主人时,把普通的餐具说成是金杯玉碗,把普通食物说成是山珍海味,主要是赞颂主人的殷勤款待。赞歌的格式一般以三段为一首,每段长短不等。一般前两段为比喻,后一段才是实际含义。赞歌的演唱一般是两人,一人主唱,一人伴唱。赞歌曲调多种多样,旋律柔和优美,词藻华丽,比喻生动形象。问答歌,也叫对歌。它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互相盘问、交流生活知识和经验等。内容广泛,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宗教信仰、生产生活、风土人情无所不包。其格式一般是三问三答,主旋律与赞歌基本相似,以比较简短的词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如"合尼"就是一首盘问和传授畜牧业生产和生活知识的问答歌。如羊的产生、羊的生活习性、羊的生理结构,及如何宰杀羊、如何用羊肉敬客,等等。婚礼歌,是婚礼上唱的歌。歌词和曲调是特定的,由什么人唱,什么场合唱,是有严格规定的。大体上有送亲和娶亲两部分。 与"家曲"相对的是"野曲"。"野曲"即"花儿",也称为"山歌"、"少年"等,也有人称之为"外面唱的歌"。唱"花儿"是土族文化生活中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土、汉“花儿”相比,旋律上的差异较大。土族“花儿”的旋律由土族情歌发展演变而来,并吸收了某些藏族情歌的成份。风格独特,旋律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多用三拍子。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广。结构一股为双乐句变化反复体。结束音拖长而下滑,具有浓郁的土族风味。唱词既生动活泼又风趣朴实。常用比兴手法,比喻贴切。四句式较多,前两句比兴,后两句表达实意。内容除了爱情外,还有反对压迫、反对剥削和歌颂生产劳动的内容。“花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唱,人人爱唱。每年定期举行的群体性“花儿”会,已成为土族社会的传统活动。在土族传统的"花儿"会上,土族民歌手常常对唱不绝。演唱者大都能触景生情,即兴编词,出口成章,对答如流。 "花儿"属于情歌,主要内容是谈情说爱,描写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之情。所以被视为爱情的媒介和桥梁。按土族的习惯,"花儿"只能在山上、野外唱,要避开亲属。若父母和同胞兄妹在场就不能唱,违者被视为无礼,要受到谴责。其曲调主要有《好花儿令》、《尕连手令》、《梁梁儿上浪来》、《杨柳姐》等多种,均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如:“樱桃好吃树难栽,白葡萄要搭个架哩;我心里有你口难开,‘少年’哩要搭个话哩。高不过蓝天深不过海,俊不过花心儿的露水;香不过麝香甜不过蜜,美不过辫辫儿夫妻。” 土族民歌除保存有蒙古语族诸民族民歌的许多特点如抛物线型旋律线、五一四度骨架等外,还有一些民歌的曲调和讲西部裕固语(属实厥语族)的裕固族民歌曲调十分相似,与其他突厥语民族的民歌有着属于底层因素的共同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一五度骨架及风格相近、曲调相似方面。土族民歌虽受汉族、藏族民歌的影响很大,但主要表现为表层因素,目前这些表层因素正日趋向底层转化。 →回复
撒拉族民歌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以及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东乡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还有少数散居在青海的西宁市、黄南、海北、海西、海南等州、市和甘肃的夏河,新疆的伊宁县,乌鲁木齐市等地。撒拉族的三个主要聚居区都在黄河沿岸,相互毗邻,自然条件基本相同。撒拉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词汇,青壮年多通汉语。 撒拉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他们用民歌的形式唱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有的内容歌颂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无畏精神,有的抨击不合理的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如此种种,生动地描绘了撒拉族人民传统的风俗人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撒拉族民歌在唱词上除使用本民族语言外,还使用汉、藏两种语言,不仅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和乡土气息,也折射出他民族文化因素对撒拉族音乐的影响。 撒拉族也将民歌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家曲”和“野曲”之分有两种含义,一是形式方面的;二是内容方面的。形式方面的不同所受到的限制是轻微的,而内容不同的限制则是严格的。为此,“野曲”只能在户外演唱并且回避长辈和亲属。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劳动歌(号子)、玉尔(传统情歌)、花儿、宴席曲、宗教歌、儿歌。其中属“家曲”范畴的为劳动歌、宴席曲、宗教歌、叙事歌、儿歌。 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长篇抒情诗,每首都由若干段意义完整的短诗组成,或叙述了一个故事,或抒发某种感情,或塑造一个形象。内容大多表现男女青年对爱情的追求与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旋律带有说唱性,与当地其他民族演唱的民歌有较大差别,风格独特。有些民歌如《巴西古溜溜》据说是撒拉族先民带来的原始民歌。“巴西古溜溜”是撒拉族语译音,意思是圆圆的头,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情歌,用比兴手法,赞美心上人,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易于抒发感情。另外,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撒拉尔赛西布尕》、《皇上阿吾涅》等,它们都由很多独立意义的短诗组成,词汇优美,比喻生动。如:“撒拉塞西巴尕,巧手做口弦;阿娜红艳姑,巧舌弹口弦……!”演唱撒拉曲时,可以触景生情,即兴编词。 撒拉宴席曲是撒拉族人民在婚嫁喜事中每当宾客满堂,欢笑宴庆时,为助兴而用汉语演唱的风俗性民歌和舞蹈,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习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重要依据。宴席曲的演唱形式自由,歌词丰富,曲调优美,有即兴编词演唱的,也有代代相传的传统曲目,大都配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比较流行的撒拉宴席曲有《伊香儿玛秀儿》、《阿里玛》、《阿舅儿》、《撒赫斯》和称之为“亲家言”的《吾热赫苏斯》。《阿里玛》是赞美世居在这里的各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每一段歌词夸赞一个民族妇女的服饰,成为民俗学研究民族服饰的宝贵资料。《撒赫斯》,撒拉语为哭婚调,是新娘出嫁时抒发苦衷等情感的一种悲歌,是对封建买卖婚姻的血泪控诉,正如歌中所唱的:“撒赫斯,我哭呀哭,青稞燕麦一块儿长,黑青稞熟了收回家,芒燕麦却撒在空地上。我头发未长长,我骨髓未长稠,把聘礼当成黄金接进门,把我当成瓦片抛出家……”《吾热赫苏斯》是送新娘到男方家后向对方说的一种嘱托之言,在婚宴前由送亲的女方长者来完成,曲调悠扬,歌词意蕴深刻,生活面很广,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生动的比喻、贴切的说理,教导新婚夫妇要尊敬长辈;规劝人们对婚姻要严肃慎重;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嘱托亲家对“不明事理”的新娘多加爱护,言传身教。撒拉宴席曲除《撒赫斯》是姑娘出嫁对唱的哭调外,其余均是男人们唱的歌,妇女是不唱宴席曲的。 撒拉“花儿”是撒拉族人民用汉语演唱的一种山歌,主要流行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县的甘都,甘肃的大河家、刘家集等地区也很盛行。撒拉“花儿”高吭明亮,自由奔放。撒拉“花儿”调式的内部组织是多样的,调式调性的布局相当有逻辑性,很有艺术特色,而且富于表现意义。撒拉族“花儿”,受藏族民歌的影响,极为婉转动听,演唱时普遍带有颤音,而且大都在句子中加入撒拉语和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撒拉“花儿”《孟达令》具有藏族“拉伊”(一种情歌)的旋律特点,显然是吸收了藏族民歌的因素。回族的宴席曲《莫奈何》、《马五哥》,藏族的民歌,汉族的俚歌小曲,象一股股清泉不断流入,丰富了撒拉曲。撒拉“花儿”也不例外,但又不失其自己的独特风格。《孟达令》、《撒拉大令》、《三花草令》、《清水令》、《水红花令》、《三起三落令》等,高亢嘹亮,婉转抒情,节奏自由而不松散,再加用撒拉语衬句,和其它民族的花儿相比,独树一帜,别有风格。 撒拉族劳动歌曲是撒拉族人民在长期的集体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和劳动节奏紧密吻合的特点,旋律性不强,大多为一领众和结合形式,声调高吭明亮,富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高原风格,气氛活跃,起着助兴解闷、消除疲劳的作用。主要有拉木号子、伐木号子、渡船号子、收割号子、连枷号子、打墙号子、打瓦号子等。 撒拉族儿歌演唱形式活泼,趣味性很强,大多与儿童的生活、游戏等有关。通过演唱,使儿童间接或直接地认识周围环境,开发儿童的智力,可谓知识性歌曲,其艺术特点是旋律短小、唱词通俗易懂。如《送烟》:“烟儿,烟儿,那边去,那边有人哩,这边有狼哩。”比较流行的儿歌还有《兔儿呀兔儿》。 “玉尔”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一种传统情歌。因受封建礼教之忌讳和反对,这种情歌在田间、野外、磨房等背人处唱,严禁在村宅内演唱。“玉尔”集中反映了撒拉族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巴西古溜溜》、《撒拉赛西巴尕》、《皇上阿吾尼》、《艳姑居固毛》等。 撒拉族民歌,与该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性格和劳动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撒拉族民歌的发展过程中,撒拉族除保留了本身的一些特点外,他民族文化对其歌唱风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