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保定旧城区西南隅,有一处在北方地区很不多见的建筑:房屋高大,“封火墙”随墙脊阶梯式的高出,房基和柱石也比通常房屋高,看上去敞亮明快,气魄壮观,具有明显的江淮建筑风格,这就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奉旨率淮军至保定,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于此建的淮军公所。
同时,还为其在南京镇压太平天国而阵亡的将士建了昭忠祠和祭场。李鸿章死后, 将昭忠祠改为李鸿章祠堂。该祠堂建筑东西宽115米,南北长120米, 占地约25亩,有四个高大的院落,二进院内是由原来的祭场改建的戏楼,造型别致,基本上保留着原来的风貌。昭忠祠正堂的四周墙上及两庑壁间,都嵌有刻石,记载淮军的“功绩”和“烈士”的事迹,是研究淮军的珍贵资料。
plf198(小贝) |
2006年2月10日 13点26分 |
评分:10 |
在保定旧城区西南隅, 有一处在北方地区很不多见的建筑:房屋高大,“封火墙”随墙脊阶梯式的高出, 房基和柱石也比通常房屋高,看上去敞亮明快,气魄壮观,具有明显的江淮建筑风格,这就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奉旨率淮军至保,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于此建的淮军公所。同时,还为其在南京镇压太平天国而阵亡的将士建了昭忠祠和祭场。李鸿章死后, 将昭忠祠改为李鸿章祠堂。该祠堂建筑东西宽115米,南北长120米, 占地约25亩,有四个高大的院落,二进院内是由原来的祭场改建的戏楼,造型别致,基本上保留着原来的风貌。昭忠祠正堂的四周墙上及两庑壁间,都嵌有刻石,记载淮军的“功绩”和“烈士”的事迹,是研究淮军的珍贵资料。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