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山西吕梁旅游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山西 → 吕梁旅游 → 概况
古怪二碛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山脉中段,西临黄河、面对陕西;东南临汾河,东北倚吕梁山,地理座标界于北纬36°43′─38°43′,东经110°22′─112°19′之间。全地区辖,辖1市12县,国土总面积2115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000—2000米之间,全区总人305万。地区所在地为离石市。



  吕梁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元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能源重化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



  吕梁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增温快,昼夜温差大,夏季气候温暖湿润,秋季天高气爽,科季干燥寒冷。年平均降雨量为467—700毫米之间。



  吕梁地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梯田环绕,是山西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是,历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吕梁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今日的旅游地。吕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除煤炭外,还有赤铁矿、磁铁矿、铅矿、白云石、石棉、石墨。大理石等。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吕梁地区汾阳市内。武则天、刘胡兰的故乡文水县也在吕梁地区。吕梁地区历史上人材辈出,宋代名将狄青、唐代大诗人宋之问、唐代大将郭子仪也都是汾阳人。



  该区旅游资源数量大,个性突出。境内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优美,文物古迹景点甚多,革命纪念地和革命遗址闻名中外,享有“三晋第一名山”的“北武当山”,以其雄伟壮观、山势陡峭、奇岩怪石、刑态神妙而著称。为人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游览胜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玄中寺“作为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和日本佛教净土法门的祖庭,同样以其山石奇峭、建筑独特、幽净典雅而闻名中外。“蔡家崖”纪念地、晋绥解放烈士陵园、刘胡兰纪念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等一批重要纪念地有极高的学习、纪念价值、也是不可多得的革命纪念胜地。   
                       





推荐景点
双塔寺 安国寺 南山寺 白龙庙
凤山道院 白马仙洞 卦山 柏窳山
奎星楼 北武当山 峰厚崖风景区 刘胡兰纪念馆
汉画像石 木楼 天宁寺 杏花村
山神峪千佛洞 圣母庙 香岩寺 玄中寺
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 则天庙 庞泉沟风景区 碛口古镇
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 汾阳市贾家庄生态农业园 太符观

门票
北武当山
太符观
双塔寺
冯家会黄土柱
香岩寺2
碛口镇黑龙庙
卦山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kevin_chen(西门饮马) 2006年1月17日 09点34分 评分:10
  吕粱地区辖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离石市、柳林县、中阳县、石楼县、交口县、 孝义县、汾阳县、文水县、交城县。全区总人口为270万。

  吕梁地区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北起兴县、岚县,与忻州地区交界,南至 交口县、石楼县与临汾地区为邻,东南隔汾河与晋中地区相望,西临黄河与陕西省相连; 东北倚吕梁山与太原市相接。

  全区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82~133公里,总面积2109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13.5%,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最高主峰——关帝山海拔2785米。

全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8~10.5~C,最低气温一30.5~C,最高气沮39.9~C。无霜期在140~18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467~700毫米。

  吕梁地区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有岚漪河、尉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屈产河 、岚河、文峪河、双池河等,全区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8条,其中三川河最长,达 168公里。河流流域面积61平方公里,全区河流总集水面积1725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82%。初步计算地表洪水径流量为5.69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为5.61亿立方米,柳林泉水为1.07亿立方米,三项合计,地表径流量为12.37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4.39亿立方米。

  吕梁地区地下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除煤炭外,还有西式窝状赤铁矿和鞍山式磁铁矿、铅矿、白云石、石膏、磁土、石灰岩、石棉、石墨、大理石等。

  吕梁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通不便。铁路只有介西支线35公里,年货运能力为
2000万吨,1985年经介西支线发运地方煤炭200万吨。现已建成孝南、孝西、 兑镇3个煤炭集运站。
目前全区公路里程为3335公里,占全省公路里程的11.6%,其中干线公路1095公里,县级公路1360公里,乡公路815公里,专用公路65公里。有路面里程1956公里,其中铺油465公里,公路桥梁514座,13525延长米。


 
→回复
tianjifuyun(天际浮云) 2006年7月28日 15点22分 评分:10
吕梁地区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成、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徒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内附”, 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西河郡,治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平陶县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五代时期,吕梁境域内所属未变。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          

  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 (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3月27日汾阳专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划归榆次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1952年7月1日,兴县专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专区;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划归榆次专区。   
  1954年7月1日,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人吕梁县。1959年9月19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设娄烦、交口二县;1972年4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柳林县。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市撤县建市;1996年汾阳撤县建市。
伞头秧歌在吕梁山区的临县、方山、离石、柳林等县均有流传,其中尤数临县的最富有代表性。由于‘伞头’(领舞者)在秧歌队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手执花伞,故而得名。

  临县《伞头秧歌》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无论在形式、内容和表演风格上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其中湫水河上游,包括县城一带称为上川,以"打鼓子出名,湫水河下游 ,包括招贤林家坪等地川。擅长于扭 待别是扇子耍得欢,碛口、三交,则注重秧歌队的吹奏乐。而西部黄河沿岸与小川几个称为西首的乡镇,闹秧歌时民歌唱得最有特色。其中有一首秧歌唱道: 上川的鼓子下川的扭,西首里出的是民歌手,县城里集中了些好伞头,要听吹手到碛口 。 唱词概括了临县秧歌的地区特色。

  秧歌队的表演。包括以下几方面节目: 一是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如旱船、‘竹马、狮子“‘龙灯、“高跷”‘大头娃娃”。二是民间小演唱。如《卖菜》、《卖水》、《卖饺子》、《牧牛》、《对花》、《刘三拉》等。 三是传统戏曲中的片断。如:白蛇传中的水斗;白草滩中的《钉缸》以及《过山》、《吃瓜》等。 四是现代歌舞和自编自唱的,反映现实题材的一些小演唱或小戏曲等。

  皮影,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小戏,在表演时,以驴皮、牛皮刻制的人物、布景和道具搬上舞台,造成影像,亦即“皮影戏”。这种形像的造型特点是:戏剧中的人物形像都是正面和侧面的。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的活动展开戏剧情节。自然,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由于皮影戏只宜表现高、长度的空间,因而与剪纸的表现方法有相似之处。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与戏剧上的脸谱、服装的程式是相通的。皮影戏的装饰性,尤其是夸张手法极强,在布景方面,有着殿阁、楼台、庭院、山水、树石等;道具中,有桌、椅、车、剑、戟、刀枪等,造型颇为概括洗练。

  纸窗皮影戏,以孝义为中心流播、辐射在周围各县。流传在吕梁的孝义、汾阳、交城、交口、中阳等,晋中的平遥、介休、祁县、太谷以及晋东南的沁源等地。 明末清初,陕西华县、华阴县的影戏就传到了晋南,顺山西从南到北,由运城地区(新绛县为代表,并周围各县),到临汾地区(曲沃县为代表,并周围各县),再到晋中地区(以孝义为中心,并周围各县)。




  面塑被称为“面花”、”花馍”、”花馍头”,是吕梁民间在探亲、贺喜、祭扫节日等生活中,寄予某种特定意愿的传统工艺食品。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它喜庆时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
  
  面塑,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城市家庭妇女之手。尤其是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几乎家家都要用面粉塑制诸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的面塑。

  山区花馍,中间往往插以红枣,既有装饰性,又是营养品、调味品,很受欢迎。当地还有一种大型供品名为“枣山”。这种枣山以面卷红枣,拼成等腰三角形,角顶往往塑一层如意形图案,在上面再加上面塑的“小元宝”三至五个,同时,还塑上一个供咬铜钱的“钱龙”。“枣山”蒸出后,可以颜色点染,成为一种鲜艳的民间艺术品。


  吕梁还有一种油花,常见的有蝴蝶、秋蝉、河鲤、花篮等动植物形状。制作时,先将生面切成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面块,再按特定的设计粘连,呈粗劣的平面雕接形态,生观呆板虚弱,油炸后变形,其线条之丰满,形象之玲珑常使观者赞叹。
  吕梁面塑,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品,它又与风俗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面塑的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面花的制法是先将生面搓成圆形长条,再按设计卷曲、筷夹、刀切,最后入笼蒸熟,出笼点色而成。一般面塑,造形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而且有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

  吕梁面塑色彩鲜艳夺目,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平川地区偏于细腻,做工精巧,靠近黄河沿岸的山区则趋于粗扩,造型夸张,面花的个体大,设色鲜艳。一个元宵节枣厮儿大到三尺,重达十余斤,尤以岚县七月十五白龙庙摆供和元宵节柳林盘子面塑为代表。


  吕梁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并且和其它民间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石楼、柳林等地出土的大量殷商青铜器和离石柳林三川河流域发掘的汉代墓葬、画像石刻艺术来看,其艺术特点与剪纸的风格极为相似,豪放粗犷,纯朴浑厚生活气息浓厚,故事情节完善。说明它们在 发展的过程中互为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剪纸工具简单易于传授,在传承过程中,又经历了艺术与内容的自然发展,使剪纸艺术始终充满旺盛的活力,经久不衰。

  合乎吕梁民间剪纸久盛不衰在于其产生和发展,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息息相关。追溯吕梁民间剪纸的起源、发展,分析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区别其在民俗中的不同使用范围与精神功用,可以看出吕梁的民间剪纸构成了以下几种类型:(一)巫太信仰和残存先民图腾崇拜的剪纸。


  绣花,又称“女红”,女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学绣花,不只是贫家女儿,就是大家闺秀,也得从小学习针线活,以达到其困教的要求。当一个闺女与男方定了亲,就要为公婆、叔婶、小姑准备见面绣品,更要为未见面的丈夫做兜肚、荷包、鞋垫等。生活用品如衣裙、鞋帽、枕套、靠垫、台布、香包、烟袋以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庙宇中的神像、龙帐、宝盖、长幡、莲座及戏装等都有刺绣,刺绣分平面与立体两种:平面绣花多为花、鸟、虫、鱼等吉祥图案,玲珑精巧,色彩艳丽,立体绣有狮、虎、兔等童帽。先做阔眉、眼、巨齿、长须、大耳,再组合安缀于帽壳,造型夸张,形象生动,其技法有稀针、手针、侧针、拉绣、滚针、游针、扇形针、网绣、锁丝、纳锦、铺绒等,风格各异,丰富多彩。七十年代后,现代刺绣兴起,绣物平面呈从集体彩线线端排列,作品常见于枕套、门帘、被罩、电视机罩、儿童胸置,图案多为花草、虫兽。有的还辅以吉祥文字。


 
→回复

邻近景点
云冈石窟
晋祠
王家大院
代王府九龙壁
恒山
五台山景区
壶口瀑布
五老峰风景区
天龙山石窟
霍州署
常家大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