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竹东镇西,五指山北,是新竹县著名的古迹乡。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粤籍移民姜秀峦从芎林迁到北埔定居,当时北埔名叫“大隘兴庄”,尚未开发。两年后,即1834年籍移民周邦正向粤、闽两籍绅商集资,合股成立开发山区的“垦号”,名为“金广福义联扮社”,其中“金”代表官方,“广”代表粤民,“福”代表闽人。垦区以“大隘兴庄”为中心,包括南隘、双坑、大崎、峨眉、宝山等地区,范围广大,几乎包括今新竹县横山以南的全部地区。
金广福公馆:即当年金广福义联扮社的馆舍,该馆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至今犹存。正厅门上的金广福匾额保留完好,匾为木制,长方形,林框雕花,板上浮雕“义联扮社”四个大字,笔法朴拙遒劲。游人至此,莫不仰首凝视,仿佛从中可以看到粤、闽拓台先民在乱山丛中开垦荒地的情景,对开发宝岛的先辈油然则生无限敬意。该馆现为台湾省一级古迹。
姜秀峦故居:位于金广福公馆对面,是一座典型的粤式三合院,院两侧有外护龙(厢房),中间有山门,外面围墙则为后建。这座百年古屋至今仍由姜氏子孙管理居住。宅后小山下是姜秀峦墓,规模颇为宏大。
秀峦山:村东林木苍郁的小山,春来柳暗花明,夏至瓜香果美。1933年,为纪念北埔开发100年,村民在此举行隆重祭典。1937年,正式将这座小山命名为“秀峦山”,并建立“北埔开辟百年纪念碑”和“秀峦公园”。
此外,北埔还有慈天宫、邦正园等古迹。
lianghaifr(海阔天空) |
2005年11月30日 11点28分 |
评分:10 |
位于新竹县竹东镇西,原名大隘兴庄,是一个保留有浓厚客家风味的山城,四面都是山,民风朴实,昔日曾因姜绍祖乙未抗日事件和蔡清琳的大坪反日事件,而轰动一时。近年随着怀旧风潮兴起,北埔街上的慈天宫、金广福公馆、秀峦公园、姜秀峦宅,以及街上的民俗艺品店、客家饮食、客家传统擂茶馆等都成了热门景点。慈天宫始建于清朝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祀奉天上圣母和观世音菩萨,香火颇盛,是北埔乡民的信仰中心。每逢迎神赛会的日子,往来参观的外地人极为拥挤,往往给保守的北埔乡民带来无限的欢乐。慈天宫前有一条狭窄的马路,不论左行或右转都可以到达秀峦公园,但因距离较远,不如先游览近在咫尺的姜秀峦宅和金广福公馆。这两个地方离慈天宫都不到100米。建于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的姜秀峦宅,是开辟北埔的粤籍首领姜秀峦的故居。故居背后以山冈为屏障,建筑为三合院格局,两例有外护龙,中间有山门,外墙则为洗石子墙壁,凹凸不平,造成许多暗纹,十分美观。现在仍有姜氏子孙居住。故居后为姜秀峦墓,墓园四周花草繁茂,环境清幽整洁。金广福公馆在姜秀峦宅的右侧,全名为“金广福义联扮社”。清朝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淡水同知李嗣邺为了积极防蕃,保民开疆,谕令姜秀峦和周邦正二人负责开拓东南山地时所建。现今的义联扮社,还保留着古朴的景观,正门厅上尚悬挂着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所题的“义联扮社”及“金广福”两块匾额。现为台湾一级文物古迹;离开金广福公馆,经过3号台湾省道,顺着古木夹道的公路而行,就可到达秀峦公园。此公园因建于秀峦山腰而得名。园内杉树、樟树参天而立,其间小径错综,游客稀少,显得十分安静。山坡上建有秀峦亭、忠义亭、烈士姜绍祖成仁纪念碑、开拓大隘纪念碑等。碑铭详述先民拓荒抗暴的事迹,道尽前人开疆辟土的沧桑。其中姜绍祖成仁纪念碑采用红色圆尖屋顶、蓝白相间的横条墙身,极富西欧风味。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