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积约2.5平方公里。桃源山是道教的圣地,文化的中心。从西晋到晚明,以桃源山为主的名胜古迹,代有声名。西晋末叶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观,中唐逐渐扩大,到北宋而称极盛。这里有潇湘一阁的水府阁,江南一宫的桃川宫,华夏一院的天宁碑院……当您朝圣“桃川香火”之暇,足以尽情领略道宫聚紫、高阁流霞、渔舟唱晚、仙气缭绕的沅湘风情。
kevin_chen(西门) |
2005年12月22日 15点01分 |
评分:10 |
桃源山景区
面积约2.5平方公里。桃源山是道教圣地,文化的中心。从西晋到晚明,以桃源山为主的名胜古迹,代有声名。西晋末叶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观,中唐逐渐扩大,到北宋而称极盛。这里有潇湘第一阁水府阁,江南第一宫桃川宫,华夏第一院天宁碑院……。当您朝圣"桃川香火"之暇,足以尽情领略道宫聚紫、高阁流霞、渔舟唱晚、仙气缭绕的沅湘风情。
问津亭 传为武陵渔郎问津之处。位于桃花溪口,黄闻山麓。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知县余良栋曾于此建亭,以陶记"后遂无问津者"句命名,并立"问津处"石碑于亭内,碑极高大,石质坚硬,书法遒劲,游者多喜摩读。亭不知毁于何时,仅有“问津处”三字石碑,后重建,规模大于旧亭。亭携江枕流,倚翠望绿,据有山水之胜。游客登临,寻古探幽之情油然而生。
功德亭 亭处水府阁旁。当代奇人侯希贵先生为建水府阁、黄闻山庄和发展水上游览事业,捐资百万,为纪念侯先生捐赠义举,特修此亭。
水府阁 亦名黄闻阁,传为黄洞源黄道真二人闻道处,为三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曾祀杨泗将军,毁于1961年,近年重修,占地1740平方公里,高36.3米,为重檐歇山式四层楼阁,水府阁高踞于黄闻山顶,悬崖如削,壁立千仞。杰阁宝顶耀金,琉璃呈丹,鸱吻低空,与高举阁南北相望,与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隔江对峙,下瞰桃川,前临白马,东望洞庭,西顾壶头;木排飘摇,渔舟唱晚,江天空阔,气势雄浑。誉为潇湘第一阁。
桃川宫 即桃川万寿宫,始名桃源观,为桃花源最早建筑。《常德府志》(嘉靖版)载:"桃川宫,晋人建"。桃川宫在唐代已初具规模,宋明两代,规模已极为宏伟,宋代修五百仙人阁,新建景命万年殿,增创武当行宫。明人邢祚允《仙人邑里集》云?因地高下为梵宇,凡千三百余楹",民间传说的"四十八层庵,走马关山门"都是描写桃川宫当时的盛况。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宫墙,万千香客信徒日日膜拜于观中,一时香火旺盛,独步天下,致使桃花成为我国四大道教胜地之一。惜所有宫观,元末皆毁于兵火。后虽修复,规模大一如前;明末,沿江所修复寺庵,又毁于兵燹。清代桃源山冷落不堪。1993年修复竣工的桃川上宫,规模远胜于前,道观宏敞,古木垂荫,水咽笙簧,云连屏障,望之蔚然深秀。今重开道场,又燃香火,实为桃花源修复历史上的一大盛举,对弘扬民族文化、光复道教圣地具有重要意义。
空心杉 位于桃川上宫前,为桃源山的古仙迹之一。南宋姜在《昔游桃源山》诗中描述为"古杉晋时物,中空野人住。外围四十尺,内可十客聚"。殁于明正德(1506-1522)年间,现存两株萌发于明代(万历1573)原杉蔸上,均主干硕大,树空叶茂,蔚为奇观。其中一株于清咸丰(1851-1861)年间为大风吹折,秃躯耸峙,下部若剜,空缺朝西,人可入内。另一株枝叶婆娑,颇具风格。
登仙径 传为瞿柏庭登山求仙之路。后人沿径求仙,游者颇众。仙境盘山绕翠,临江窥碧,天籁细语,幽风轻吟,沿径游览,仿佛羽化而登仙,是健身长寿的宝地。
黄闻山庄 因座落在黄闻山而得名。传为黄闻仙童牧羊、降妖之处。庄前远山如黛,碧水东流;庄后溪壑流风,松竹涌翠;夏纳清凉,无虫叮蚁;冬避严霜,如三春和暖。是不可多得的避暑消寒胜地。
中日友谊亭、樱花亭 处于天宁碑院前。日本友人常来桃花源,曾于此为桃花源植树数亩,其中主植日本樱花。为纪念中日友谊,特建友谊亭、樱花亭。
天宁碑院 以唐代载记的天宁书院更名,分三梯布局,由碑坊、碑屏、碑石、碑亭、碑廊、碑室等组成仿古院落式建筑群,碑院集民间石艺之大成,汇桃花源文化之精华,纳五湖山水于一堂,交四海骚客于一隅,对历代桃花源有贡献者,将收录于志,铭刻于碑,藏立碑院,流芳百世而不朽。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