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浙江 → 温州 → 江心屿 → 池上楼澄鲜阁谢公亭 → 概况 |
|
纪念南朝刘宋山水诗人永嘉太守谢灵运的建筑。池上楼因谢氏名诗《登池上楼》而名,原址在今鹿城东公廨,久毁。后人因谢公尝"创第凿池于积谷山下",临池建楼以为纪念,池名谢池,楼名池上楼(即今楼),位于谢池巷积谷山西麓。澄鲜阁位于鹿城江心屿西峰山麓,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重建于明正统间,一度称水陆阁(又名江上楼)。1983年国家拨款重修。谢公亭位于澄鲜阁东南侧江畔。相传谢公游江心屿时常憩此亭观赏江景。
在西塔山下东南滨江处,一千多年前原有一古石亭。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政暇频游江心屿,常在亭中观景,后人为纪念他命名此亭为“谢公亭”。唐、宋、元屡有兴废,明、清间又多次重建。今亭为1952年重建,1977年重修后,装饰一新,六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朱红圆柱。1981年该亭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按《释名》所解:“亭、停也,人所停集。”游人到此小憩,观眼前江面浪花舒卷,起伏迭岩,艇舸争流,鸥鸟竟翔,亭边树林遮荫,江风送爽。亭旁有石砌踏步阶,可至江边沙汀拾贝壳、抓“彭琪”、“石蟹儿”、“大可穴”,别有一番情趣。江心屿有亭数处,或按景山巅,或置于翠绿茂密之阿,或凌架于湖光水色之上,斯乃际江安亭,是一个望鹿城、赏江景、听潮韵、怀古人的好处所。 →回复
初名“水陆阁”,又称“江上楼”,是一座两层三间木结构阁楼,在西峰山腰侧,掩映于西塔下林木苍翠之中。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始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寺僧日庵重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邑人王叔呆捐资重修时,据谢灵运(385-433)《登江中孤屿》著名诗篇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句,易名“澄鲜阁”。 过去,该阁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解放后经全面修饰,焕然一新。楼旁林木葳蕤,雾霭浮动之时,青翠欲滴,显得十分安谧清新。沿石阶可上,引人怀古探幽。登阁展望,群山似屏,瓯江如练,风帆出没,景色迷人,叹为观止。每当晚霞似锦,塔影横斜,“翠微残照”,风光旖旎,叫人缘情思幽而著文赋诗,触景生情而留连忘返。 谢 公 亭 在西塔山下东南滨江处,一千多年前原有一古石亭。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政暇频游江心屿,常在亭中观景,后人为纪念他命名此亭为“谢公亭”。唐、宋、元屡有兴废,明、清间又多次重建。今亭为1952年重建,1977年重修后,装饰一新,六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朱红圆柱。1981年该亭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按《释名》所解:“亭、停也,人所停集。”游人到此小憩,观眼前江面浪花舒卷,起伏迭岩,艇舸争流,鸥鸟竟翔,亭边树林遮荫,江风送爽。亭旁有石砌踏步阶,可至江边沙汀拾贝壳、抓“彭琪”、“石蟹儿”、“大可穴”,别有一番情趣。江心屿有亭数处,或按景山巅,或置于翠绿茂密之阿,或凌架于湖光水色之上,斯乃际江安亭,是一个望鹿城、赏江景、听潮韵、怀古人的好处所。 在西塔山下东南滨江处,一千多年原有一古亭。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政暇频游江心屿,常亭中观景,后人为纪念他命名此亭为“谢公亭”。1981年该亭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花 柳 古 亭 原在白鹿古城大南门花柳塘,久负盛名。因旧城改造,由能工巧匠拆来有用之材照原貌建在江心屿上北向新景区。亭呈长、方形,前后各立四柱,左右山墙,翘角叠檐,亭体舒展稳重,端庄秀丽,古色古香。亭东向上正中“花柳古亭”匾,由著名书法家林剑丹书。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