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河北 → 石家庄旅游 → 概况 |
|
石家庄河北省省会,西倚太行山,东、南、北三面为广阔的河北平原,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地表平坦,距北京南约250公里,现市区人口约110万。原是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1902年随着铁路的兴建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城市,1925曾与林门镇合设石门市,1948年改为石家庄。 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多东北风,夏季炎热干燥,多东南风,春秋温和。 石家庄适合自驾车的目的地:华山
→回复
气候特点,石家庄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度,月平均气温以一月为最低,约-2.9度,七月为最高,约26.5度。常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近2200小时,全年无霜期240天. 石家庄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0万,其中市区面积455.8平方公里,人口210万。石家庄市现辖六区(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和井陉矿区)、十二县(深泽县、无极县、赵县、灵寿县、高邑县、元氏县、赞皇县、平山县、井陉县、栾城县、正定县、行唐县)和五个县级市(鹿泉市、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和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原是真定卫的军屯和官庄。直到清康熙二十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真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1902年,由法国和比利时投资兴建的芦汉(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因石家庄名气不大,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叫振头镇。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的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开始形成了小城镇的雏形,成为获鹿县城。正定县城规模相当的新兴城镇。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城市建制酝酿创立的时期. 石家庄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全市共有重点风景名胜区18处,其中国家4A级风景区有天桂山、抱犊寨、苍岩山隆兴寺,国家3A级风景点有水上公园,革命圣地西柏坡、"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世界最大的嶂石岩天然回音壁等景点闻名国内外。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的古城正定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距今1400多年的隆兴寺,寺中大铜菩萨像、彩色观音像,堪称中国古代铸造雕塑艺术瑰宝...... →回复
石家庄市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形成了综合交通网。公路:截止2002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6382公里,京珠、青银、石黄三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有国道597公里,国道主干线177公里,省道1403公里,县道1591公里,乡道2708公里,专用公路83公里。在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1741公里。有路面里程5694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5101公里,中级路面49公里,低级路面544公里,无路面688公里。晴雨通车里程5662公里。全市桥梁1447座61210延米,其中互通式立交桥48座2467延米,特大桥19座15666延米,大中桥306座28167延米。全市公路密度达45.33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以石家庄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道、乡道相连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开辟了170多条长途汽车线路,大大增加了石年庄市的公路交通运输能力。铁路:石家庄火车站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级之一,铁路主动脉京广铁路贯穿南北。石家庄机场现已开通34条国内航线,可通往全国30个大中城市。 石家庄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事业兴旺。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其设计和工艺水平在世界建筑史上均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素有“天下第一桥”的誉称。隆兴寺坐落于距市15公里的正定县城,寺内铜铸大悲菩萨塑像是我国现有的铜像中最高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是1948年一1949年时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共中央曾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苍岩山,峰石岩。天桂山等许多著名景点,以其绚丽多彩的丰姿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回复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中南部环渤海经济区腹地,北与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相望,东接衡水、沧州而临渤海,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毗邻,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现辖6区、12县、5个县级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4万。 石家庄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公路交通发达,京石、石安、石太、石黄4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107、207、307、308等4条国道穿辖区而过。客货运输辐射京、津、晋、内蒙古、辽、陕、豫、浙、苏、鲁等10个省、市、自治区。现有长途客运车站9个,营运客车3200多部,日发 5800多个班次,其中有通往西柏坡、 赵州桥 、 隆兴寺 、苍岩山、五岳寨等景点的旅游专线12条。 石家庄火车站固定通过和始发客车130多列,开设旅游专列15对,其中开往北京的城际列车4对,快速列车1对;还有开往上海、长春、秦皇岛、广州、天津、张家口、承德、烟台、安阳、太原的客车。石家庄正定机场位于石家庄市东北方向30公里处,已开通了36条航线(国内航线31条,香港地区航线1条,独联体航线4条),通达的城市有35个(含香港地区和8个独联体国家城市)。 石家庄是全国主要纺织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国粮、菜、肉、蛋高产区之一。 赵县雪花梨 、 赞皇大枣 和核桃仁等产品销往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商贸流通繁荣活跃,是全国重要商埠和面向“三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新华集贸中心、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位居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列,商品辐射全国各地。 石家庄市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革命纪念地等人文资源,又有风光秀美的自然资源。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0余处,各类文物点多达1200余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 苍岩山 、 嶂石岩 ),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封龙山、 天桂山 ),还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正定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赵县,以及省级旅游度假村4处(蟠龙湖、苍岩山、温塘、嶂石岩),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 五岳寨 ),省级森林公园6处( 仙台山 、 驼梁 、南寺掌、赤支、龙洲湖、 西柏坡 ),国家级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 石家庄旅游配套设施完备。目前,全市有星级宾馆26家,涉外定点饭店12家,景区内旅游宾馆饭店510家,国际国内旅行 社126家。市内大型娱乐场所众多,如天山海世界、怀特大海乐园等。各种特色餐厅遍布市内,汇集了东西南北餐饮特色。“金凤扒鸡”、“三鹿乳品”、“ 藁城宫面 ”、“赞皇大枣”、“赵县雪花梨”等都久负盛名,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近年来,石家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三横、六纵、二环、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市区内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民心河”像玉带一样环城绕市,沿河20多个公园,像朵朵鲜花把这座城市装点得分外美丽。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 红色旅游 、 绿色旅游 、 古文化旅游 和 新都市旅游 四大系列旅游特色产品,可谓各具特色,异彩粉呈。 →回复
1925年经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批准,设立石门市。取名之因是将石家庄、休门两村各取一字,以符名实。后因休门豪绅以大户自居,争吵不休,又因人口不足等故,经获鹿县知事调停,成立了市政公所。当时人口六万、面积十一平方公里。 1928年7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了“市组织法”。其中第三条规定:凡人口满二十万人之都市,得以所属省政府之呈请暨国民政府之特许建为市。因石家庄人口只有六万人,故依此撤销了石门市建制,成立了镇公所,1933年石家庄公安局对全市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当时石家庄东西长四公里,南北长四公里半,面积约十一平方公里,全市人口为63156人,其中商户约占总户的15%。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随后于同年10月11日日军占领了石家庄,市区人口急剧下降,到年底降为五万人。日军侵占石家庄后,十分重视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的战略作用,将石家庄作为控制冀、豫、晋各省的军事重镇。并利用石家庄粮棉基地和煤碳矿山中心的优势,大肆进行掠夺。与此同时,极力扩展市区。首先建起了兵站基地,大批军队驻屯于市,修筑了北兵营、南兵营、东兵营、西兵营等,仅军事占地面积就达4.7平方公里,占城市总面积的40%。还拟将石家庄开发为华北的六大都市之一(六大都市: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太原、石家庄)。 1938年1月15日实现市制。日伪派马鹤寿组织石门市公署(即为市政府)筹建处。同年10月31日,市公署正式成立。后因当时人口仅七万,末达到普通设市十五万人口之条件,故将正定、获鹿所属50余村划入,设新市区。1939年10月7日,日伪中央临时行政委员会批准设立石门市。同年10月,日伪建设总署北京工程局石门施工所,制定了“石门市都市计划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并相继开辟了协和路(现胜利路长2500米,宽20米)、新民路(现解放路、长2000米,宽30米)、和平路(现平安大街,长700米,宽20米)。新兴路(现新华路,长1000米,宽30米)、保晋街(现南马路,长1000米,宽30米)、朝阳路(现新华路,长1000米,宽30米)等主干路。修补了旧区土路和石块路,开辟了对外公路:石正、石获、石元、石栾、石藁等,以连络周围各县及重要村镇。 1939年8月9日,受太行山山洪侵袭,整个市区被水淹没,直至8月13日水方退尽。据统计坍塌房屋1878间,损坏69间,受灾居民1067人,374户。为防止山洪再度侵市,1941年2月11日动工修建西部防洪堤,当时堤长8664米,开河2760米(即石津渠),总工程用工197293人,历时53天,于同年4月3日竣工。 1940年6月动工修建石德铁路(石家庄至德州),同年11月中旬竣工,长181公里。1942年3月16日又扩建了石津渠主要工程包括水力发电所、灌溉、大贮水池、贮水堰堤、导水路、沉砂池、取水堰堤、船闸、运河水路等九项工程,工期五年。日本投降时仅完成工程总量的五分之二。 1939年底,日军为加强对华侵略,制定了“石家庄都市计划”。这个计划以兵营、军事工厂、仓库、铁路、水运为重点,并相继实施。为上述重点工程配套的有电力、电话、自来水等项公用事业也按都市计划开始建设。到1942年初两年多的时间里,用于道路、水利、自来水等项建设的工程费总额为760万元(当时货币)。 同时,日军为了控制华北地区的棉花生产,在石门市建立了统管山东、山西、河北、河南产棉区的机构。因此这里也成了华北地区粮棉和山西、阳泉、河北井陉煤矿等矿产集散中心。商业运输业也相继发展。人口逐渐增至二十万人之多。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派第五军十二旅侯如墉部以第一战区先遣队的名义“接收”了石家庄。当时国民党政府把主要精力用于打内战上,仅1946年一年内就修建防空壕60华里,环市铁路29.5公里,修内防空壕34华里,飞机场外壕30余华里以及围壕修筑碉堡400余座。城市景象衰败,商业凋弊,市政建设停顿。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家庄。紧接着进行了一系列战后恢复和组建工作。仅1948—1949两年时间就基本上清除了战争废墟,恢复了正常的城市交通和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设施。1950年后,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国家开始向井陉矿区投资建设年产原煤185万吨,洗煤179万吨生产能力的煤矿,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微水电厂也开始扩建。此外,投资新建石家庄纺织厂(现国棉六厂)、酒厂、水泵厂、机床厂、针织厂、食品厂、面粉厂等19个工厂。基建投资总额为3759万元。经过恢复和建设,城市人口达16.9万人,城区面积达22.52平方公里。 在城市建设方面,从1949年开始拟定“石家庄城市计划草案”。城建局局长王子兴亲自执笔,张友新规划专家协助。但由于图纸资料的缺乏,其规划方案只提出了市区规划设想。细部工程规划、专业规划均没编制。当时规划指导思想有三点,第一,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第二,如何发挥石家庄在华北地区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从物产、交通、自然地理条件考虑,计划将井陉、获鹿、正定划归市区;第三、依托旧城,改造旧城,由内及外,紧凑发展。当时规划重点是发展桥西。行政中心放在中华大街中部,即以现在华西路为横轴,北至新华路人民公园,南至中山路体育场。工业区设于市区北部,沿石津运河两岸布置,东至土贤庄,西至西三庄村。生活居住区设在旧市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这就是解放后石家庄第一个城市规划方案。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