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江西 → 萍乡旅游 → 概况 |
|
地处江西省西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位于东经 113°34'至 114°16'、北纬 26°57'至 28°00'之间。东靠宜春、安福,南邻永新和湖南茶陵,西接湖南醴陵和攸县,北连湖南浏阳。下辖三县两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安源区、湘东区)。 全境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状如火炬。土地总面积 3826.99 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河谷平原错落分布。其中山地占 27.1%、丘陵占 61.7% 、河谷平原占 11.2%。主要山脉有武功山 ( 最高峰白鹤峰海拔 1918.3米 ) 和杨歧山 ( 主峰千拉岭海拔 944 米)。主要河流有萍水、栗水、袁水、草水、莲江等,南部的莲江、东南部的袁水入赣江水系,中部的萍水、西部的草水和北部的栗水入湘江水系。 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36种,金属矿主要有铁、锰、铜、钼、钨、钴、铅、锌等14种,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英砂、大理石等22种。其中煤炭为萍乡主要矿产,储量达7.2亿吨;铁储量5.5亿吨,石灰石储量500亿吨,石英砂储量4300万吨,瓷土储量1000万吨。大理石有白玉、墨玉等10余种。植物资源有林地面积193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0.4%。主要植物群落有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油茶林和其他各类常绿阔叶林等,森林覆盖率达 54.5%。 萍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条件较好。 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有回族、维吾尔族等18个少数民族。 萍乡有着著称于世的历史文化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1906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萍乡、浏阳、醴陵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萍浏醴起义,萍乡万人响应。1920年11 月,毛泽东同志来萍考察;1922年又先后派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于当年9月领导了震憾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萍乡工农参加了秋收起义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一的莲花县工农政府。现有总平巷、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以及秋收起义军事会议会址、红一方面军前委机关所在地等大批革命旧址。自然景观有义龙洞、武功山、杨歧山等。天然溶洞-义龙洞位于萍乡城北17公里处,全长4公里。洞内景致令人目不暇接,主要有“四人厅”、“龙牙穴”、“擎天柱”、“千丘田”、“仙女池”、“雨打芭蕉”、“峡谷”、“鸳鸯池”、“童子拜观音”、“千丈瀑布”等,尤其是“洞天飞瀑”、“银河飞泻”等景为国内溶洞罕见之奇观。武功山位于罗霄山脉北段,绵亘起伏 120 公里,主要景观有“龙王潭”、“尽心桥”、“仙池”、“风火洞”、“泡盐”、“吊马栓”、“冠岩”、“千丈崖”、“万松岩”、“潭口瀑”、“三叠泉”、“乌龙潭”、“迎宾松”等,不少珍稀动植物在这里繁衍,有“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萍乡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高速发展,成效显著。1979年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八五”期间年均递增达15.3%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 99.4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39亿元,第二产业 63.98 亿元,第三产业 31.12 亿元。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萍乡交通便利。浙赣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地方铁路连通各主要矿山、矿点。境内 319 国道和 320 国道交织贯通,形成东西、南北十字型运输网络。通讯事业日益发达,全市已实现电话程控化。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市区电力、自来水、煤气供应正常,城市功能更趋完善,鹅湖公园已全面开放,体育中心也已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4.62万平方米的秋收起义广场已建设完工,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招商引资政策完善,对外经贸事业发展迅速。“八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达2277万美元。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萍乡逐步形成。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萍乡将力争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以少胜多”的路子,全面实施“五百工程”,建立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有萍乡特色的农村经济体系。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选择和培植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必须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充分运用科技第一生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萍乡市及所辖各县、区人民政府: 名 称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萍乡市 (0799) 6832274 (办公室) 337002 莲花县 (0799) 7221220 (办公室) 337100 上栗县 (0799) 3661301 (办公室) 337009 芦溪县 (0799) 7551301 (办公室) 337053 安源区 (0799) 6833262 (办公室) 337055 湘东区 (0799) 3441201 (办公室) 337016
芦溪的荆柴王,欧家湾古樟,广寒寨的古杉,均为历千年的古树名木。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文物,著名的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平巷、谈判大楼、张家湾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等14处全国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黄钟杰烈士墓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纪念碑等。 “夜静东来吴月近,云开四望楚山长。幽藏野鸟鸣高树,影落荒岩送夕阳。”古人就对萍乡给予由衷的赞颂。萍乡有秀丽的山川,丰腴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勤劳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成就,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县逐步发展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武功、杨岐阅尽山川春色,袁水、萍水欢歌两岸巨变,展望萍乡未来,将更加灿烂辉煌。萍乡,这颗赣西明珠,将更添光辉,更呈异彩。 →回复
1、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于1956年1月1日正式开馆,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为馆址。1968年在原馆址后牛形山兴建纪念馆,1969年4月落成开放。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曾多次对陈列内容进行修正、充实。1984年8月,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馆名。馆区面积200余亩。除俱乐部大厦外,展出的革命遗址还有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共安源路矿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13处。从建馆至今,接待国内观众600余万人次,接待世界70余个国家及海外侨胞、港澳台参观者8000余人。 2、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即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牛角坡52号,共8栋7间,为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原为湖北同乡会会馆。1922年9月罢工时,罢工指挥部亦设在此。罢工胜利后,俱乐部机关迁至半边街,此处为工人学校第二校校舍。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牛角坡52号,原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罢工胜利后俱乐部迁往新址,此处为工人学校第二校校舍。 4、总平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煤矿开办时建造的矿井主要出入处。是一座砖砌门坊式建筑,背靠安源山,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显目的大字,中间半月形建有大拱门为出入总口,通往距地面近千米深处的井下,两侧建有附属建筑物。她既是安源煤矿建矿史的重要文物,也是1922年9月罢工斗争的重要场所,毛泽东曾从这里下矿井考察,刘少奇、李立三也曾来此处了解工人生产生活情形。 5、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成于1906年,为砖木结构轿顶式二层楼房,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原为萍乡煤矿总局办公大楼,1922年9月罢工时,赣西镇守使署所设戒严司令部亦驻此,9月16日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在此同戒严司令及路矿当局谈判。 6、萍乡市煤矿总局旧址(即盛公祠,省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1898年煤矿开办时建造。初为矿局总公事房,后为矿局所聘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住房。1916年汉治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后,矿局为纪念盛宣怀,将此屋命名为盛公司。屋前存有为驻守所筑炮台遗迹。该建筑物为德国样式,因建于山坡顶部,显得突兀雄拔,三层砖木结构,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7、安源矿工人俱乐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在刘少奇主持下,由工人自行设计、捐款建造,1924年5月1日落成,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俱乐部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办公楼,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俱乐部下设文书股、互济股、宣传股、游艺股。后栋是工人讲演厅,为砖木结构,四层楼房。设演讲台及大厅,有坐位800个。厅后部及左右侧共建通楼三层,三层共设坐位550个,讲演台正面墙上悬挂马克思、列宁像,对联为:“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是劳工保障是人类福星。”横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俱乐部是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所工会大厦,1955年1月,国务院修复该旧址。 8、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工人学校第一校校舍,位于张家湾的一个小院。系砖木结构,北端是二层楼,南端是平房,共15间,面积1000平方米。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此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研究了秋收起义的部署,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 9、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左侧,系一层砖混结构,面积300平方米。正门上端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孔原(萍乡籍)所题馆名——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革命、建设事业牺牲的萍乡藉烈士在册的有4207名。该馆陈列了黄静源、刘昌炎、朱少连、王麓水、高自立、邓贞谦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馆内容分序厅和3个部分展出,序厅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为死难烈士的题词。第一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第三部分为缅怀烈士,继往开来。 10、萍乡革命烈士陵园(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西侧山坡。陵园占地面积20余亩,大门宽20米,纪念碑高6.8米,为花岗岩三门牌坊,为中国传统的牌坊风格,4根立柱镌有毛泽东手迹条幅:“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内柱上端横梁阴刻有烈士陵园字样,两端横梁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侧围墙装有漏孔式桃花、荷花、菊花、梅花图案,进门后为步阶吊唁场,可容纳500余人。烈士纪念碑高13米,碑座碑身为长方形,碑座正面为3个石雕花圈,背面为碑文。“萍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采用刘少奇手迹。碑头是由四组白水泥的群雕组成。墓室为园形,安葬着部分烈士的遗骸。 11、秋收起义广场 是为纪念秋收起义而建设的纪念性广场,位于萍乡城北新区,占地面积346亩,总投资1.2亿元,以新建的昭萍桥为中心,萍水河为纽带,四个块面组合而成。广场不仅建有气势恢宏的纪念碑,还有占地面积3700多平方米的喷泉池,高达57米的全电脑控制彩色音乐喷泉,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水幕电影,以及露天演艺场、艺术回廊、生态公厕,具有纪念、集会、娱乐、休闲等功能,成为萍乡市民的活动中心。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秋收起广场中心广场的主轴上。纪念碑占地面积151平方米,碑身高30.9米,其中碑柱高27米,象征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基座高3.9米。纪念碑由“9”字(代表秋收起义爆发的时间为9月9日)、浮雕、长城、原安源煤矿徽标、碑柱、火炬、五星、碑文、红旗、山川、稻穗等图案协调配置,有机结合。 12、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创建于1968年,其前身为清代建筑物“宾兴馆”。位于莲花县城南门广场右侧,纪念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40平方米。上、下两层共高8米;分前后两进,前为大厅,中有开井,两边成回廊;后设中堂,两边设厢房。整个建筑属砖木结构,灰砖青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气势宏伟。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集观光、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传统教育内涵,是莲花红色旅游胜地。先后被省、市、县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中学传统教育基地。 13、卢德铭烈士陵园 萍乡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9月23日在烈士牺牲地兴建烈士陵园,以示纪念。卢德铭烈士陵园,座落在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的山坡上,纪念碑全碑共分三层,即底座、中座、碑身,高约7米,上塑卢德铭全身像,占地面积45平方米,中座正面用大理石刻写卢德铭烈士生平简介,碑身正面从上至下镌刻由杨得志亲笔题写的“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 卢德铭烈士陵园自1983年建成后,便成为我市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基地,1995年被命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陵园各类设施等人文景观的不断完善和山口岩自然景观的深入开发,这里已逐步发展为宜春、吉安、醴陵等地和本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的双料基地。 14、神奇的武功山 位于城东南的武功山是江西境内第一高峰,海拔1918.3米,历史上就与庐山、衡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其历史源远流长,自汉晋起,即被道佛两家择为修心养性三洞六福之地。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地理学家徐霞客一首“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更是唱响当时神州大地。风景区拥有天下最幽静清凉的山谷——无日谷,有世界水平距离最短、坡度最陡、台阶最多的峡谷游步道——红岩谷“一线天”,有亚洲迄今所发现最大的巨型灵芝,尤其是景区内连绵十万亩的高山草甸、红岩谷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堪称江南三大绝景,令人神往。武功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这里有大量的原始次森林,以及大量的国家一、二级珍稀动植物,仙境般的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武功山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境。目前,武功山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由著名书法家范曾题字的武功山山门巍然屹立,投资3000多万元的空中索道已正式运营。2005年8月17日武功山已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15、神秘的杨岐山 位于城北的杨岐山风景优美,普通寺地位显赫,始建于唐代,旧名广利禅寺,是佛教史上颇富盛名的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禅宗”发祥地,现日本、韩国均有数量众多的杨岐宗弟子。特别是围绕在普通寺四周的“三唐”——唐碑、唐柏、唐塔更是令游客神往。景区内还有被国内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长廊”的义龙洞,更是以其深幽奇美而闻名遐迩。 萍乡的傩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广泛。民间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这里的傩庙、傩舞、傩面具被傩专家们誉为“三宝”,保存有傩祭、傩仪、傩俗、傩器具,傩面具、傩音乐、傩籍手抄本等,引起了傩学界的极大关注,萍乡傩这一古老的文化活化石,在世界性傩文化研究领域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