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吉林吉林旅游活动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活动
新闻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吉林 → 吉林旅游 → 活动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东北大秧歌
秧歌是我国汉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历史十分悠久。它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清代吉林建城后,随着吉林城的繁荣和流民的涌入,歌舞、秧歌活动也随之在江城流行。
目前,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的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
另据专业人士,从吉林文化史和地秧歌的内容、形式、扭法、扮相等多方面分析考察,它是经关内流民传入的,后来又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演变成今天具有地方风格和特点的民间艺术形式。
江城的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有淳朴自然的生活原型美。它具有火爆欢快、豪放矫健、质朴憨厚、幽默诙谐等艺术风格和特色,其中尤以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和逗狮子最为著名。
踩高跷,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我们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
踩高跷的表演艺术性很强,要求演员具有较好的基础,除在行进中和广场上边走边舞的各种队形的大场外,还有两三人为一组表演的小场。小场秧歌的表演多以特技为主,也很吸引人。如今,高跷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它或扮演成活报剧,或扮演成戏中角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龙舞”是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较高艺术技巧的舞蹈。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龙舞的表演形式也多姿多彩,在东北,群众把龙舞归于秧歌范畴,习惯称之为“耍龙灯”。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灵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耍龙灯的动作很丰富,吉林地区比较流行的有“龙操水”、“龙卧沙”、“小花子”、“掏腰窝”、“金龙盘玉柱”等多种形式。其艺术特点是气魄宏伟,舞姿生动,变化多端。但无论表演哪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在今天,舞龙成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重要节庆期间,最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艺术。
流行于吉林地区的“跑旱船”多随秧歌队活动,属秧歌杂耍部分。“旱船”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都是渔翁做解缆绳等模拟动作,渔妇乘船前行,二人轻荡漫舞。现在也出现了许多新内容。比如,“喜送公粮”、“夫妻赶集”等形式,更为群众所接纳和喜闻乐见。
“狮子舞”是拟兽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它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现在,我们江城所流行的,是著名的“北狮”派,俗称为“逗狮子”,归属秧歌类。舞狮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伴着欢天喜地的锣鼓声,更显得喜庆有余,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转载于吉林市旅游信息网 www.gojl.com.cn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xd_lxy(笑言) 2005年11月1日 13点27分 评分:0
二人转
二人转是我国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民间又称为“地方戏”或“拉场戏”。因为舞台背景、道具设置简单,演员人数要求也不多,加之演出格调幽默、轻松、欢快,因此颇受人们的喜爱。在东北随处可见带有浓重北方特色的地方戏院,江城的二人转艺术也很火爆,市内有很多大小剧场,在农村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
关于二人转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第一,二人转是由“棒子戏”演变而来的。过去人们在长白山的深山老林中挖参时,只能用声音互相联络才不至于在密林中失散,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曲调,由于当时人们把人参叫做“棒槌”,因此这些唱词被称为“棒子戏”,因为内容纯朴、简单、自然易学,所以很快就流传下来,发展演变为今天的二人转。
第二,二人转是根据满族萨满教中的神词唱曲演变而来的。萨满教中的唱词传唱了几千年,其中部分唱曲普通老百姓都非常了解,有些人便将唱曲保留下来,加上一些朴素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逐渐演变成为二人转。
周恩来总理曾经来过吉林市,在观看过二人转演出后曾说:“二人转是劳动人民的艺术,有生命力,要很好地发展”。
今天,二人转艺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转载于吉林市旅游信息网www.gojl.com.cn
 
→回复
lxd_lxy(笑言) 2005年11月20日 16点25分 评分:0
吉林三灯


    从古至今,各地元霄节都有观花灯的习俗,因而元宵节也叫灯节。而在元宵夜同观“三灯”,即彩灯、冰灯、河灯,恐怕只是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人独有的享受了。每到元宵夜,人们吃过元宵,或举家相携,或情侣相约,上街踏雪观灯。彩灯斑斓如织,冰灯迷离莫测,河灯闪烁如龙。三灯齐放,交相辉映,场面蔚为壮观。

    彩灯又称花灯,起源于宫廷,发展在民间,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吉林市元宵节挂灯的习俗也由来已久。灯展期间,每当夜幕降临,十里长提彩灯齐放,好似天上银河落入人间,倒映在江中斑斓多彩的灯影粼粼跳动,与岸上迎风摆动的彩灯相伴,景色异常壮观。

    吉林市可以说是冰灯的发祥地,它原是沿江渔民为科季夜晚劳作照明而做的工具。而现在,吉林人把冰灯与雕刻、造型、建筑融为一体,使其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并以其粗犷豪放、造型别致的独特艺术魅力远近闻名,美誉天下。吉林的冰灯艺术,从历史人物到各种动物、花鸟,从中国古典亭台楼宇到世界著名建筑,形式包罗万象,可谓无所不有,无奇不有。置身其中,使人仿佛进入了神话般的水晶世界。

    吉林燃放河灯的习俗始于清初。新中国成立后,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吉林市都要燃放河灯,且与彩灯、冰灯同时燃放,场面壮丽神奇。当盏盏红灯顺流而下时,眺望波平如镜的江中,便见一排排、一队队的河灯飘来,顷刻间,万余盏红灯铺满江面,碧波托着红色的荷花,烛光映着绿色的江水,星光闪烁,彩灯交织,焰火如霞,天地浑然一体。松花江好像从天飘落的银河,而整个吉林市则变成了名符其实的“火树银花不夜城”。


 
→回复
lxd_lxy(笑言) 2005年11月20日 16点23分 评分:0
朝鲜族风情



    居住在吉林市的朝鲜族现有18万多人约占吉林市人口总数的4.3%,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乐观的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

  朝鲜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热闹,尊老习俗备受称道,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捣衣”劳动。每到中秋左右,妇女们都要拆洗被褥衣服,进行晒喷浆,待其半干后叠成长方形在砧上捶打,这就是“捣衣”。
  永吉县兴光村朝鲜族民俗村,已被辟为旅游景点。主要旅游活动有:村民与游客共同歌舞联欢;到村民家中参观民族生活习俗;在具有民族特点的火炕上品尝朝鲜族风味餐。朝鲜族的米饭、米酒、打糕、冷面、小咸菜、山野菜、狗肉全席等风味饮食和充满热情的招待令游客留连忘返。


 
→回复
邻近景点
吉林北大湖滑雪场
吉林雾凇
天池
净月潭滑雪场
北山
红旗村
防川--鸟瞰三疆
长白山瀑布与温泉群
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乘槎河
松花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