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上海旅游 → 气候 |
|
上海地处中纬,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呈现了季风性、海洋性和局地性气候特征。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 全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为3.6摄氏度,7月最热为27.8摄氏度。全年雨量1149毫米,降雨日数132天,占全年总日数的36%。因冬夏季风交替,降水受其影响,形成了全年3个多雨期和3个少雨期,即春雨期、梅雨期和秋雨期为多雨期;盛夏、秋后期和冬季为少雨期。 上海主要受台风、暴雨、潮汐、洪涝、大风、雷暴、龙卷风、大雾等气象灾害的影响。据历史资料统计,主要灾害年出现率高达96%,其中台风、暴雨、潮汐并袭时常造成巨大损失。 →回复
上海城市气候的五岛特征 上海是一个大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度大、能源消耗多。由此而形成的热岛、湿岛、干岛、雨岛和混浊岛的所称的“五岛效应”十分明显,因此城市五岛是上海局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1. 热岛 观测表明,在仲秋和初冬的夜间,无云、无风的稳定天气条件下,上海是经常出现城市热岛现象的。如1979年12月13日20时观测到的一次热岛效应。 2. 干岛与湿岛 上海的市区及其临近区域,白昼呈现湿度较小的干岛、夜间呈现湿度较大的湿岛特征。产生干、湿岛昼夜交替现象的天气条件是与产生热岛现象是十分相似的,也是出现在晴天、微风或无风的情况下,这是由于白天郊区的农田里纵横交错的河流中,水汽蒸发量比市区多,因而郊区的水汽压比市区高,便形成干岛。 但从实测的相对湿度来看,基本上都是市区小于郊区,即使在水汽压出现湿岛的那一段时间内亦是如此。 3. 雨岛 上海雨岛形成的原因是:在较弱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出现有利于上海产生降水的天气形势如气旋暖区型、低压型、静止切变型和静止锋型时,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助长了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下垫面粗糙度大,对移动滞缓的降雨系统有阻障效应,使城市雨时增长;再加上城市上空凝结核多,有利于云层,特别是低云的形成,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便出现了城市雨岛现象。 4. 混浊岛 根据上海地区1959-1985年的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由经验公式算出了上海地区各气象站的平均混浊度因子,并给出了混浊度因子分布图。计算表明,上海地区混浊度因子的地区差异是明显的。市区混浊度因子最大,龙华站为1.17,比郊区大15.8%,在混浊度因子分布图上,市区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混浊岛,东部和南部濒临东海和杭州湾地区,西北部嘉定等地区混浊度因子不足1.0,其中以奉贤和金山两站为最小。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