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浙江绍兴大禹陵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浙江绍兴大禹陵概况
大禹陵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绍兴稽山门外,距城3公里。郁郁葱葱的会稽山旁依赫黄色的殿宇,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禹作为中国第一王朝的创建者,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王”。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水洋洋而不息,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历尽艰辛,终于治平了洪水之患。后来,据《史书》记载,大禹“忧民救水到大越(今绍兴),大会计(会议讲座的意思),爵有德,封有功。”会议的地点茅山因此改称“会稽山”(“稽”与“计”是通假字)。禹做了皇帝以后,“巡守大越”在此病故,葬于会稽山下。禹陵古称禹穴,为大禹之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

  明洪武年间,即被钦定为全国应该祭祀的36王陵之一,明嘉靖考定墓址,由绍兴知府南大吉立碑,并书刻“大禹陵”三字于其上,覆以亭。碑高4.05米,宽1.9米,曾在1956年被大台风折成两截,后围接。禹陵右侧有一个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俗称鼓乐亭,传为祀禹奏乐之所。亭旁有近年新建的“碑廊”,内立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等珍贵碑碣多通。禹陵左侧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禹穴辨是考证大禹葬地的文章,为清代(1616-1911年)“浙派”篆刻创始人丁敬所作。由此循石级而下,便是“菲饮泉亭”和菲饮泉,宋王十朋有“一水清涵节俭风”之句歌颂大禹的洁行俭风。亭下有“宰牲房”,系昔时祀禹宰牲之地。禹祠为姒氏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始建于夏少康之时。

  大禹陵于1986年重建,坐东朝西,共两进,中有天井分隔,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粉墙青瓦,朴实无华。内有“禹井”。禹庙在大禹陵北侧,相传最早为禹之子启所建。庙坐北朝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正殿殿宇气势雄伟,斗拱密集,画栋朱梁,高24米,宽23.96米,进深21.55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正中央大禹塑像高5.85米,身着黑底朱雀双龙华衣,双手捧圭。冕旒之下,面部充满忧国忧民之情。两侧楹柱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十四个道劲大字。

  1995年谷雨时节,浙江省暨绍兴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禹陵典礼。时隔20余日,江泽民主席来此谒陵,回京后专门为新建的大禹陵牌坊题词“大禹陵”。   

大禹陵
大禹陵
dayuling06
绍兴大禹陵
dayuling02
大禹陵碑
大禹陵5
大禹陵3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fj107676(散逸) 2005年10月14日 10点04分 评分:0
禹陵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开国圣君——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景区内,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

  据文献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人民深受其害,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苦心劳身,历尽艰辛,终于治平洪水;继而大会诸候于会稽,计功封赏,死后葬于会稽山。禹子启即位后,每年春秋派人祭禹,并在南山上建了宗庙,禹的五世孙少康即位,派庶子无余到会稽守禹冢,并建祠定居。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现在禹陵附近的禹陵村住户多为姒姓,就是禹的后代,如今已传至一百四十四世。绍兴成为人们祭祀和瞻仰大禹的圣地。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从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大禹陵”坊额的牌坊进入神道,两旁陈列着12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便到达“大禹陵”碑亭,碑上所镌三字为明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笔力遒劲,气势不凡。陵左侧是禹祠,即姒姓家族的宗庙,祠内有一千年古井——禹井。陵右侧为禹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配以窆石亭、宰牲房、菲饮泉等景点,依山傍水,气势恢宏,景色秀丽。
 
→回复
yd1661(无言) 2005年10月21日 22点01分 评分: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绍兴市区东南6公里处,相传是夏禹的陵墓。夏禹是上古时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也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大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旧有陵殿,已废。今有1979年重建的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通道尽头,内立明人南大吉书“大禹陵”三字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辩碑和禹穴碑,系前人考辨夏禹墓穴所在而立。

陵左侧有禹祠,为近年重建。陵右侧有禹庙。史籍记载,夏启和少康都曾建立禹庙,但已难考。今庙始建于南朝初,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1934年重建,其他部分大都清代重建。中轴线上有午门、祭厅、正殿3进,顺山势逐步升高,殿前铺设石阶。正殿高2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清代木构建筑形式,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内有大禹立像,像前楹柱上书“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联。午门前有岣嵝亭,内设明代翻刻的湖南衡山岣嵝碑。

碑文传是夏禹治水时所刻,应是谬传。碑文下附有释文。庙东侧有石亭,中设略呈圆椎状的石一块。石高2米,顶端有圆孔,传为禹下葬时所用。石上刻有古隶,又有宋元题刻。庙周群山逶迤,苍翠绕合,庙宇高瓦飞檐,红墙四围,气象庄严。


 
→回复
zsptsjm(悠悠) 2005年11月9日 18点38分 评分:10
大禹陵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开国圣君——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为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
  大禹陵素来以深厚的文化积蕴,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景区宁静、庄严,景点众多。主要景点 有:牌坊、禹陵、禹祠、禹庙、禹穴、窆石亭、宰牲房、菲饮泉、咸若亭、大禹陵碑廊等。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从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大禹陵”牌坊进入神道,两 旁陈列着五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越百米甬道,便到达大禹陵碑亭。碑上所镌三字为明 朝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笔力遒劲,气势不凡。
  禹陵左侧是禹祠,祠前一泓碧水,名曰“放生池”,园内有一千年古井——禹井。 禹陵右侧为禹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配以窆石 亭、宰牲房、菲饮泉等景点,依山傍水,气势恢宏,景色秀丽。
牌坊: 
  牌坊位于大禹陵入口处, 1995年4月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前新建。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5年 5月15日亲谒禹陵,返京后为牌坊手书“大禹陵”三字,现刻于牌坊之上。牌坊古朴浑厚,威严壮观。牌坊脚 柱有大石狮二只。穿过大牌坊,即入大禹陵神道。神道建于1995年,长350米,自牌坊至禹池西岸,青石铺地,林荫夹道。神道两旁,立有五对威武的神兽,增添了景区的庄严、肃穆之感。
禹祠 :
  禹祠为姒氏之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禹祠几经重建,1986 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在原址重建,坐东朝西,由 前殿、后殿、曲廊组成。入口为垂花门,后殿置有前后廊。禹祠内有“禹井”,相传为大禹穿凿。 大禹各地后裔,常来禹祠祭拜祖先。
禹陵 :
  禹陵即大禹之葬地,处于会稽山麓的苍松翠柏丛中,气势雄伟、庄严。历朝对禹陵非常重视,均予修缮保护。
   明嘉靖十九年(1540),绍兴知府南大吉立碑,并书刻“大禹陵”三字于其上。碑高4.05米,宽1.9米, 在碑上建一亭,四周松柏环绕。1956年秋,碑石曾被大台风折成两段,后经文物部门修复如。

 
→回复
tumishuiyao(小妖) 2006年5月15日 16点11分 评分:10
大禹陵是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内的重要名胜古迹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东南的禹陵乡禹陵村。

  进入景区入口处不久,人们就可以看到以九龙潭为中心,两边碧水绿树,映衬着会稽山,这里既现代又古朴,虽是人工,却又不失自然。经过九龙潭,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石牌坊左右两侧为眠犬山与眠牛山,北南对峙,构成大禹陵景区的天然大门。石牌坊上“大禹陵”三字,系江泽民主席于1991年月10月25日视察绍兴后所写。通向禹陵的是一条长350多米的甬道,用于游客步入景区。甬道两侧为汽车通道,可乘坐电瓶车入内,尽头是禹庙大门前的祭禹广场。广场上设有图腾柱与九鼎台等建筑,象征着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场地。庙前与停车场间有一北南向水池,早年为鉴湖的一部分,唐贺知章乞此湖为放生池,即成禹庙之构成,故又名禹池,1995年曾作疏浚。跨过禹池必须经过一座古石桥,名告成桥,意即大禹十年在 外治水,终于大功告成。1995年曾作修理,为满足进出禹陵游客的需要,桥面较原来有所扩大。

  禹庙西辕门南侧为禹陵甬道入口,沿古石板铺就顺山势逐级升高的125米甬道直达大禹陵。陵前树着的石碑上刻着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三个大字。陵以整个山头为墓冢,墓葬两侧青山相拥,显得非常有气势。周恩来总理曾经祭扫过大禹陵,并在此碑前留影。

  大禹陵碑南侧为禹祠,门口东侧有“禹穴辨”碑,碑文为考证大禹葬地的文章。祠内有前殿、后殿、曲廊和禹井等建筑,为大禹后裔宗族祭祀的场所。

  从禹陵碑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大禹庙,为历代帝王与官府祭祀大禹的地方。

  大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为我国江南少有的大型古建筑群。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

  岣嵝碑亭中立的是岣嵝碑,此碑碑文为明代从湖南衡阳岣嵝山顶峰所转刻,故有此名。碑中文字古怪,大意是记述大禹治水经过、功绩等。

  午门宽11.6米,进深7.05米,有三间7行门钉大门,均按封建君主规格构筑。穿午门,过“百步金阶”是为祭厅,为历代帝王与达官贵人祭大禹的地方。祭厅东西两侧为配殿,其中东配殿放置着明、清时祭大禹所留下的告祭文碑30多座。

  最后一进为禹王殿,殿高、宽均为24米,进深22米,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用钢筋水泥结构仿清代木结构建筑形式重建。屋顶“地平天成”四字为康熙皇帝所写,意为治平天下水患,造福天下百姓。殿内大禹像高6米,原塑像在“文革” 时期被捣毁。1979年重塑,形象出自章太炎先生的考证。像背后绘有九把斧头,象征大禹治平天下九州之意。

  禹王殿前东侧有御碑亭,碑文为乾隆皇帝1751年祭禹的诗句。

 出禹王殿东门向上,可探“窆石亭”。亭内置有一石,名为“窆石”,“窆”为下葬之意,相传此石是大禹下葬所用的工具。“窆石”形若称铊,高2.04米,底圆周长2.3米,顶有穿孔,是禹庙的镇庙之宝。“窆石”之上刻有很多文字,历史上有许多学者考究过此,鲁迅先生也对此作过考证,并写有专门文章《会稽禹庙窆石考》。“窆石”是大禹庙内最贵重的文物之一,已被管理部门妥善保护。

  “窆石亭”东侧有石碑,书有“石纽”和“禹穴”,相传象征大禹的一生一死,即生在川西的石纽村,死在此禹穴葬地。大禹死后终究葬于“窆石亭”下,还是大禹陵碑后的山下,众说纷纭,四、五千年前的事,当然很难找出一个确凿的地点。

 
→回复
chenxiao1118(晓晓) 2006年8月30日 10点40分 评分:10
大禹陵景区位于绍兴稽山门外,距城3公里。大禹陵本身是个庞大的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禹作为中国第一王朝的创建者,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王”。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水洋洋而不息。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历尽艰辛,终于治平了洪水之患。

后来,“ 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禹陵为大禹之葬地,以山为陵。明洪武年间,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36座王陵之一。明嘉靖考定墓址,由绍兴知府南大吉立碑,并书刻“大禹陵”三字于其上,覆以亭。碑高4.05米,宽 1.9米,曾在1956年被大台风折成两截,后围接。禹陵右侧有一个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俗称鼓乐亭,传为祀禹奏乐之所。亭旁有近年新建的“碑廊”,内立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等珍贵碑碣多通。由此循石级而下,便是“菲饮泉亭”和菲饮泉,宋王十朋有“一水清涵节俭风”之句歌颂大禹的洁行俭风。亭下有“宰牲房”,系昔时祀禹宰牲之地。
禹祠为姒氏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始建于夏少康之时。1986年重建,坐东朝西,共两进,中有天井分隔,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粉墙青瓦,朴实无华。内有“禹井”。
禹庙在大禹陵北侧,相传最早为禹之子启所建。庙坐北朝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拜厅、正殿,依山势逐渐上升。正殿殿宇气势雄伟,斗拱密集,画栋朱梁,高24米,宽23.96米,进深21.55米,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正中央大禹塑像高5.85米,执圭而立, 神态端庄。两侧楹柱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巨联,系沙孟海据康熙所撰原联重写。殿脊间有康熙手书的“地平天成”四个遒劲大字。
1995年谷雨时节,浙江省暨绍兴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禹陵典礼。时隔20余日,江泽民主席来此谒陵,回京后专门为新建的大禹陵牌坊题词“大禹陵”。



 
→回复
邻近景点
西湖风景区
雷峰塔
杭州宋城
杭州乐园
南浔水乡古镇旅游区
雁荡山景区
乌镇水乡古镇旅游区
西塘水乡风情旅游区
临海江南长城
普陀山
朱家尖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