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四川 → 成都 → 望江楼公园 → 概况 |
|
座落在成都东门外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之中,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而闻名。薛涛(?──约834)字洪度,原籍长安,随父宦居蜀中,自幼聪颖好学,才智出众。父丧后,因家贫,十五岁编入乐籍。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时称女校书。据记载,薛涛有诗五百首,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元稹、杜枚、白居易等,都对她十分推崇,并写诗互相唱和。可惜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九十余首,清末有《洪度集》木刻单行本行世。薛涛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世称“薛涛笺”,历代多有仿制。她死后葬于望江楼公园附近。相传薛涛曾在此建吟诗楼,早已圮废。今尚存古井一口,旧名玉女津,旧传薛涛汲井水制作诗笺。旧时园内题咏甚多,最负盛名者一联云:“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留韵,不妨诗让杜陵多。”建国后几经修缮扩建,现面积约180余亩,主要建筑有崇丽阁(即望江楼)、濯锦楼、吟诗楼等,多系晚清以来重修。崇丽阁最为壮丽,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共4层,高30米。上两层为八角,下二层为四角,阁顶为鎏金宝顶。园中翠竹万竿,幽篁如海,情趣无穷,当地称为“竹的公园”。 1、交通:乘3、35路公交车可到达。 2、开放时间:6:00~21:00 3、门票:4元
望江楼位于成都九眼桥锦江岸边,相传唐代女诗人薛涛曾在此汲取井水,手制诗签,留下了许多幽怨动人的诗句。明清两代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筑。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 一进望江楼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竹林,因薛涛一生爱竹,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其中有不少为名品,如人面竹、弥勒竹、方竹、观音竹、鸡爪竹等,品种多达100余种。其中不乏海内珍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四季苍翠,情趣无穷,徜徉其间,使人俗念顿消。是成都观竹最佳处。 园内崇丽阁俗称“望江楼“,高达30余米,一度成为成都的象征。薛涛爱竹,公园也以竹为特色,品种多达100余种。其中不乏海内珍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四季苍翠,情趣无穷,徜徉其间,使人俗念顿消。 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是高39米的望江楼,又称崇丽阁,共4 层,上两层平面为八角形,下两层为四方形。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顶为鎏金宝顶,丽日之下,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设计巧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登楼远眺,高杰栉比,锦江春色,尽收眼底。此外,吟诗楼四面敞开,三叠相依;濯锦楼两层三间,状如舟船。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据说薛涛用这里一口古井的水制作了一种红色的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唐著名诗人韦庄还曾向她乞求呢。现古井还在,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 薛涛(?-约834)字洪度,原籍长安,随父宦居蜀中,自幼聪颖好学,才智出众。父丧后,因家贫,十五岁编入乐籍。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时称女校书。据记载,薛涛有诗五百首,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元积、杜牧、白居易等,都对她十分推崇,并写诗互相唱和。可惜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九十余首,清末有《洪度集》木刻单行本行世。薛涛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世称;"薛涛笺",历代多有仿制。她死后葬于望江楼公园附近。 园内的崇丽阁和濯锦楼枕江而立,是园里的主要建筑。崇丽阁是一座高27.9米的木质结构的高大建筑,其名取义于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一句,因其矗立在锦江岸边,民间称之为"望江楼"。濯锦楼,共五楹,四面均为门窗,略似船形,四周花木扶疏,典雅优美。吟诗楼是依据薛涛生前的吟诗楼修建的,三叠相连、四面敞轩的楼身掩映在江边柳荫竹影之中,波光云影相衬,显得格外秀丽飒爽,颇具画意诗情。五云仙馆、泉香榭、枇杷门巷、清婉室、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群,布局精巧,题咏碑刻、匾联书画甚多。崇丽阁南面的薛涛井,是明代蜀潘王仿制薛涛笺处。"薛涛井"三字,是清康熙六年,成都知府翼应熊手书。 薛涛塑像位于园中幽篁深处,1984年建成。塑像高3米、由汉白玉雕成,四周碧水环绕、地面绿草如茵。薛涛墓1994年10月恢复修建。由墓碑、墓体、墓基平台组成,墓碑上题有"唐女校书薛洪度墓"。墓四周由青砖砌成矮墙围护,配置有草坪、小桃花、翠竹。读竹苑1995年始建,为公园的品种竹区。苑内翠竹丛丛,叠石配景,汉白玉石碑上刻有薛涛和历史名人咏竹画竹的佳作,构成一幅幅的竹石图景,寓意深邃。 薛涛一生爱竹,赞颂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为纪念薛涛,后人在园中遍种各类佳竹,荟萃了国内外一百五十余种竹子,其中不少品种是很名贵的。这些竹子姿态万千,各有妙趣。如粉笔竹,通身粉白,好似冰肌玉骨的婷婷少女;人面竹,在接近根部的竹干上重重叠叠地布满奇节,就像一张张人的面孔;佛肚竹的节间光滑凸出,犹如笑罗汉的便便大腹。还有质地坚韧的方竹,躯干高大的鸡爪竹,飘逸潇洒的凤尾竹,文雅娟秀的观音竹……它们各呈丰姿,而又和谐相处,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或夹成浓荫幽径……人们把这幽篁如海,清趣无穷的园林,誉为"竹的公园",中外游客,诗人常来此寻幽访古,流连凭吊。 →回复
由川大东门进可参观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东区图书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东区荷花池、毛主席广场等等。 由川大西门进可参观四川大学体育中心,这个体育中心是全国高校最大的体育中心。 另外,川大西门外有很多小吃,传统的串串香和豆花火锅既便宜又美味。 →回复
望江楼公园的主要建筑是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建。薛涛字洪度,长安(今属陕西)人。幼时随父薛郧宦蜀,父死后家贫,沦为乐伎。能诗,时称女校书。她少时才智过人,但一生坎坷,很不得志,幸得当时西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能出入官府,曾做过校书郎。薛涛与当时著名的诗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刘禹锡、张籍等交往甚密,互有唱和之作。薛涛的诗哀伤之情,反映了她凄凉的身世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薛涛的诗大多散失,清代编纂的《全唐诗》中有她的诗88首。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 美德来激励自己。所以后人在园内遍植竹子以表示对薛涛的敬意。 公园内的建筑以崇丽阁最为壮丽雄伟。该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高30多米,共4层。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朱柱碧瓦,宝顶鎏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江楼本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标志物。位于崇丽阁西侧的濯锦楼,略似船形,其名源于濯锦江,因汉代成都的织锦户常把织好的锦放入锦江中濯洗,因此锦江又名濯锦江。楼呈船形,据说是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位于崇丽阁东侧的吟诗楼,依据薛涛晚年在其居住地碧鸡坊建有吟诗楼而创建(薛涛晚年以吟诗、制笺度日,因此有吟诗楼之作)。吟诗楼西南方的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之意而建的。穿过枇杷门巷,便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园内还有传为薛涛取水制笺的薛涛井,实际上此井为明代蜀王仿制薛涛取水之井。 →回复
薛涛有《酬人雨后玩竹》诗托物言志,以竹喻已,诗与翠人融为一体,后人将此诗看成是她的自我写照。薛涛与竹既密不可分,公园因而遍栽佳竹,处处皆是薛涛诗魂化身。 望江楼公园也是薛涛研究的学术中心。1990年,薛涛研究会在此成立,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研究薛涛的学术团体,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园内所藏薛涛资料之丰富,为全国之最,并专设薛涛资料陈列室,供游人参观。 有的游客以为这里就是薛涛故居,其实,她从来就没有在此地定居过。可是数千百年来, 人们偏偏来此悼念她,其中的原因,说来话长。如果只用一句话来说明其渊源,那就是:先有薛涛井,后有纪念薛涛的亭台楼阁和竹林,发展成为今天的望江楼公园。 据古籍记载,薛涛曾久居成都西郊浣花溪,在该处制薛涛笺,晚年迁居城内西北隅之碧鸡坊,建吟诗楼,大和六年(832年)去世,唐末郑谷有一首诗描述薛涛墓,但墓葬在何处,尚待确考。明清两代均记薛涛墓在城东数里,即今望江楼一带;明代不知何人何时在薛涛墓前立一墓碑,上书“西川女校书薛洪度之墓”,后亦不存。 薛涛井之说,始于明代。此地原名玉女津,明代蜀王命人在此汲水仿制薛涛笺,故名薛涛井,后人便认为薛涛当年在此造笺。自明代起,不少文人在此题咏薛涛井。清初康熙三年(1664年),冀应熊书“薛涛井”三字,刻为石碑立于井畔,至今犹存。 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年),薛涛井旁建吟诗楼、浣筏亭、濯锦楼,皆因薛涛故事取名,咸丰初年惜遭兵毁。光绪十五年(1889年),崇丽阁建成。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新建五云仙馆、枇杷门巷等。至此,纪念薛涛的井、楼、亭、馆已初具规模,既有明代古迹,以是游览胜地。 民国十七年(1928年),此地成立“郊外第一公园”,由邓锡侯书写公园匾牌。占地20.6亩,即今古建筑群范围。到了成都解放前夕,园内建筑已年久失修,凋零败落。 1952年,人民政府接收郊外第一公园,拨专款修葺一新。1953年,改名“望江楼公园”,占地78亩,当年11月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1960年,公园面积增至176.5亩,形成了今天的公园规模。1984年,立薛涛雕像。1994年,政府又拨巨资修葺崇丽阁;同年补建薛涛墓于翠竹深处,供游人凭吊。 以上已叙望江缕公园的历史渊源,可见此地并非薛涛故居。清人李尧栋说得好:“登览者勿泥其地焉。”数千百年来,薛涛井等这一组咸建筑群的出现和废而又兴,万千游客来访,早已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与薛涛有关的建筑将在后文分节详述。 公园大门为仿古建筑。一入大门,便有修篁夹道,绿荫蔽日,竹园特色,迎面而来。行至尽端,豁然开朗。绕过水池假山就是古建筑区,为望江楼公园的精华所在,布局巧妙,构思奇特,是四川古典园林代表作之一。左有崇丽阁、濯锦楼与呤诗楼临江而立;右有薛涛井及浣笺亭。亭后有流杯池、枇杷门巷、泉香榭、清婉室、五云仙馆,构成一独立景区。 望江楼公园栽竹约120亩,精选国内外优良竹种,是全国竹种面积最大、良种最多的竹子专类公园,有别于其他园林,故“竹的公园”和“天下第一竹园”的别称。薛涛像位于公园中部的竹林深处。薛涛墓位于公园东南一隅。 公园的东北部有通往锦江对岸的玉津桥、与飞云瀑、望月台等构成一个过渡性景观。每当月升起,在望月台可赏波中月影,故台下河堤刻有“锦波丽瞩”四字。桥东有一座庙宇式建筑名“锦江春色”由原武圣宫拆而来,属清代建筑,取名得自杜甫的名名"锦江春色来天地"。 沿江一带有娱乐服务区,包括茶馆、碧鸡园钓鱼区、餐厅、儿童乐园等。茗椀楼是园内主要茶馆,得名于清人何绍基的名句“花筏茗椀香千载”,用薛涛井水泡茶,甘洌无比。薛涛晚年居城内西北隅之碧鸡坊,今碧鸡园得名于此。 西蜀名园《望江楼》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扬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此薛校书旧日枇杷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这是现在和原来分别耀亮在望江楼公园大门的两幅楹联。前幅把望江楼、武侯祠和杜甫草堂相提并论,都同为成都的著名历史名胜。通过对望江楼崇丽景致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才华的评述,表达了对女诗人薛涛的敬仰和称赞。后幅是简洁明确地指出昔日诗人的枇杷门巷,就是今天的望江楼公园,并赞誉为第一。望江楼之所以如此著名,其一:古往今来人们都把望江楼与薛涛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世人公认的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纪念园林;其二:望江楼以“既丽且崇”的特色被视为成都的标志;其三:望江楼的园林艺术独具特色,以竹建园,满园翠竹幽韵,被誉为“竹的公园”。其四: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特点,以匾额、楹联和书法题刻点染强化园林意境和主题,引导和启示游人画中游、诗中游。 薛涛是我国唐代著名女诗人,以流传后世的近百首诗作和以她命名的诗筏--薛涛筏而名言古今。据考证,薛涛原居于城西碧鸡坊,制筏于浣花溪畔。望江楼则位于城东锦江南岸,建成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公园始辟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3年),当时名为“郊外公园”。然而,历来人们都把薛涛与望江楼和杜甫与草堂相提并论。为何视望江楼为薛涛纪念园林呢? 今望江楼公园内的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是明蜀府仿造薛涛笺时才以薛涛为井名,因称薛涛井,即在明中叶,已误认此处是薛涛制笺的故地。天启《成都府志·古迹》载:“薛涛井旧名为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澈,石栏围环,为蜀藩制笺处,有堂室数千楹,令卒守之。”清康熙时于井旁立碑,题“薛涛井”。旧《华阳县志·古迹》曰:“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布政使方积等于井旁修筑亭台,颇称幽静”。又曰:“井旁修竹曲径疏篱小亭及石刻万里桥女校书一诗,是昔时已为名胜。”新《华阳县志》云:“光绪初,县人马长卿以回澜塔就圯,而县中科第衰歇,乃创议于井旁前造崇丽阁。阁凡五级,碧瓦髹栏,觚棱璧当,井干六角,塔铃四响。登高眺望,江天风物,一览在目。阁成,因即其旁构吟诗、濯锦两楼,及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泉香榭、清婉室诸胜。”到此,明时在薛涛井仿制笺,已有楼馆,沿清迄今,递增修建,如吟诗楼、濯锦楼、浣笺亭、枇杷门巷等均取薛涛旧居及故事为名,凿池缀石、修竹植树、题刻匾额楹联等皆与薛涛有关。近年,又在保护古建筑、古迹、古树的前提下,扩园栽竹,植蓉花、桂花、梧桐、枇杷,建茗椀楼,增刻匾额楹联,建立薛涛研究会等,都旨在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使望江楼今非昔比,成为更富特色和历史价值的女诗人薛涛的纪念性园林。 望江楼的造园艺术极具特色 望江楼是公园的主景,更是成都的标志建筑,是特色之一。 望江楼本名崇丽阁,取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之语,俗称望江楼。位于锦江九眼桥河段南岸凸处,平面呈正方形,直角正对江岸,立面目,下两层为四方,上两层为八角,碧瓦髹栏,翼角高挑,婷立江边,格外崇丽。阁两侧各有呈水平壮的吟诗楼和濯锦楼,玲珑绮丽,轻巧活泼。虽不对称,却求得左右均衡,水平与垂直相对比,更加突出主楼之壮观。楼与薛涛井遥相呼应,其间或亭或馆,或池或桥,布局灵活;或漏或障,或收或放,手法自由,不拘一格。枇杷门巷以通漏围墙与竹林相隔,又以洞门使流杯池与竹林相通,从而形成以望江楼为主景的一组园林建筑群体和园林空间。其景观与环境,既融洽协调又变幻多致。望江楼的景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园外沿锦江而行,无论在上游或下游,借江水之映,楼影波光,景观极佳,正对成渝公路,又为对景,极为显著。望江楼以其既丽且崇的性质,成为成都这座文明古城的标志。 望江楼以竹闻名,被誉为“竹的公园”,是特色之二。 诗人薛涛喜爱竹子,亦曾吟诗以竹自比。在《酬人雨后玩竹》诗中曰:“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旧时这一带就有许多竹林,清乾隆的吴升诗曰:“我昔寻比井,一径入深竹,箫然地半弓,围以万竿绿。”人们喜竹爱竹,不仅因为竹子终年青翠,挺然秀美,更因竹的品性刚直虚心和自洁自爱。中国园林在树竹花草的选配搭时,注重“以花木之性情”,常视树竹花草为人格之象征。松柏之“坚”,竹之,“直”,梅之“清”,兰之“幽”,皆为中华民族人品性德之内蕴,也是中华文化的风神表露。因此,在园林中级爱栽竹、赏竹。 望江楼公园在原扩建发展中,以乡土竹种-----慈竹为基调,以林植为主,以竹渲染主题,寄托情操。“佳卉名园,全赖布置”。在种植配置上,依据竹韵冷,宜江岸,宜盘石,宜曲槛回环,宜全长竹万竿的特点,慈竹成林,丛植观音竹、琴丝竹、小簌竹等,引种培植;佛肚竹、紫竹、方竹、粉单竹、龙胆竹等,计达140余种。以满园翠竹,烘托楼景;以竹簧三两丛,点缀亭、馆、池、桥;以竹篱植于路旁,形成竹海深、竹丛扶疏、竹径箫箫的竹园景致。保护古银杏、红豆木,错落有致地新植了桂花、芙蓉花、腊梅、枇杷等花木,皆有怀念诗人之意。 望江楼以诗文名句题刻匾、楹联、点景导游,是特点之三。 望江楼作为纪念唐代诗人薛涛的地方,有着幽雅的园林景观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雅士都曾在这里应景吟诗作赋,对景题咏抒怀吟赞诗作,数不胜数。现在题刻在楼、馆、井、亭的匾额、楹联多达三、四十幅,起到了提挈景观、引导游览、发人遐想、提高游兴的作用。 本文开头所引的两幅楹联,使游人一到门前,就为望江楼的特点,绮丽的风光,纪念薛涛的古迹和文化内容所吸引。进而在薛涛井旁的题刻楹联: “古井平涵修竹影, 新诗快写浣花笺。” 使人自然从薛涛井联想到薛涛笺,借翠竹倩影追求美好的想往。吟诗楼的对联: “花笺茗榭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又让人从薛涛笺联想到女诗人的美姿才华和沁人心脾的茶香,把游人引到新建的“茗 楼”品茶赏景。而在枇杷门巷又有一联曰: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古井夕阳,枇杷门巷,诱人探寻诗人当年的故居。烟波江水,秀丽江楼,又何以与杜甫草堂同为成都的著名风景名胜?在崇丽阁正厅中的长联回答了这一问题。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操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露。时而诗人吊古,时而夕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端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属谁家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批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这幅长联,赞高高江楼统领着远近山水,展示出望江楼和周围胜景。忆千百年来,无数英雄名垂青史,抚今思昔,不胜感慨。读了这幅长达216个字的楹联,自然使人联想到昆明滇池大观楼那幅著名的180字的长联。郭沫若曾为大观楼长联题《登楼即事》诗:“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蜀山青秀蜀江水碧,蜀中自古文人荟萃,也蕴育培植了许多名园胜迹。杜甫草堂、卫公东湖、升庵桂湖和望江楼都同为成都的纪念唐宋以来历史名人的名园,虽同有四川园林之风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但又各具特点。望江楼以其既丽且崇的特质而成为成都的标志;以其纪念杰出的女诗人薛涛的古迹融入历史文化;以其栽竹最多和幽雅的竹园风貌,令人吟赋发人遐想,引人入胜,闻名遐尔。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