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陕西咸阳唐昭陵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陕西咸阳唐昭陵概况
昭陵六骏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从唐贞观十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的二十九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她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首开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是唐代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昭陵保存了大量的唐代书法、雕刻、绘画作品,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昭陵墓志碑文,堪称初唐书法艺术的典范,或隶或篆,或行或草,多出书法名家之手。欧阳询、褚遂良、李治、王知敬、殷仲容、赵模、高正臣、畅整、王行满、李玄植的书法,都以其独特的风格,争奇斗艳,成为中国书法艺苑中光彩耀人的奇葩。“昭陵六骏”浮雕,构图新颖,手法简洁,刻工精巧,鲁迅先生曾称其“前无古人”。昭陵陪葬墓壁画,多为唐代现实生活的写照,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其用笔,或奔放泼辣,或遒劲有力;其用色,或简洁明快,或细腻精致,人物造型无不形神兼得,栩栩如生,堪称唐墓壁画之上乘。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彩绘釉陶俑,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色彩绚丽,亦为全国罕见。

  1、交通:西安客运西站乘坐发往礼泉、乾县的客车到礼泉下车(5元),然后在礼泉乘车去北屯可达。

  2、门票:20元

  3、开放时间:08:00-18:00

  4、电话:0910-5767009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
唐昭陵六骏之特勤骠
唐太宗昭陵近景
昭陵的香积寺塔
昭陵六骏
唐昭陵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zhezhe(夕阳西下) 2005年12月1日 16点37分 评分:10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从唐贞观十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的二十九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她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于贞观10年(636)开始营建,至贞观23年李世民安葬于此,共营建了13年。昭陵由唐代著名画家、工艺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设计,工程浩繁、建筑辉煌。昭陵共有160座陪葬墓,墓区总面积达30万亩,比当时的长安城几乎大一倍。从碑志看,陪葬墓主都是初唐时的诸王公主和著名臣僚。墓群主要分布在九峻山陵寝东、西、南三面,呈扇形排开。陪葬墓中,以魏征墓、徐懋功墓较为有名。

昭陵依九峻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
今因九峻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根据文献记载,昭陵建筑时,在南面山腰凿深75丈为地宫,墓道前后有石门5重;墓室内设东西两厢,列置许多石函,内装随葬品。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记载有“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这都可想象这个“山下宫殿”内部寝殿层层窍深和宏丽的情景。

当时地宫外面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于地宫前面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往来不便,又“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仍,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用栈道连结上下左右,通达地宫的道路。但山上栈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须左右回绕旋转,这从杜甫所写的《重经昭陵》“陵寝盘空曲”诗句中得到证明。虽然前人的这些记载未必绝对可靠,但从中却可看出其规模的富丽堂皇和工程繁难的程度。昭陵四周当时建筑,根据宋敏求《长安志图》记载:“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

祭坛遗址位于陵北玄武门之内。遗址面积东西53.5米,南北86.5米,略呈梯形,墙基屋阶,尚可辨认。山陵的正南面有朱雀门和献殿,西南面有“下宫”(俗称皇城),遗址面积东西237米,南北334米,周围墙基厚约3.5米,其范围是一个比较正规的矩形。现由山南刘洞村沿山而进,可看出陵道已被山洪冲刷成深沟,沟两旁有土阈一对,此处当为山陵的御道口;陵西南稍平处,石础、瓦砾遍地皆是,这就是“陵下宫”遗址,当时大量的房屋就建造在这里。昭陵地面建筑早年毁坏,仅留几处废墟,但在献殿遗址出土的屋脊上的一个鸱尾,高1.5米底长1米宽0.65米,重约150公斤,由此可推想这座殿堂是多么高大;所有这样的殿宇楼阁构成的建筑整体,又是多么宏伟。

游昭陵时,先游前部。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参观罢牌楼,即可至正红门,这是游中部的开始。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更引人注目。正红门内的参道两旁,有华表、石兽和大望柱,它们两两相对。既整饬又肃穆。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大白”和“小白”。这两匹石马,形象逼真,栩栩若生,据说是以墓主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欣赏罢石马,即可至碑亭。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出碑亭即至隆恩门。隆恩门是方城的正南门,与碑亭相对。方城为后部,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内,仿佛是城中之城。游方城,先要游隆恩殿。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故又显得异常华丽。参观罢隆恩殿,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内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昭陵高品位的旅游产品:

1.陶佣(复制品):昭陵出土的大量陶佣反映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不仅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服饰、发型各具特色,在陕西占有很大比例,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2.拓片:唐代文风较盛,书法人才辈出,各具风格,争奇斗艳,出土的200余通墓志碑组成的碑林汇集初唐书法名作,被称为中国三大碑林之一。兹介绍部分可以拓片的代表碑石:

温彦博碑、房玄龄碑、孔颖达碑及座、褚亮碑、马周碑、高士廉茔兆记、李靖碑、周护碑、崔敦礼碑、清河公主碑、兰陵公主碑、吴黑闼碑、李孟尝碑、李勣碑、尉迟敬德墓志、李贞墓志、燕妃墓志、苏氏墓志、段简壁墓志、杨恭仁墓志、长乐公主墓志、临川公主墓志。

唐太宗酷爱书法,擅长飞白,飞白书在唐时最为流行,全国重点文物“昭陵六骏”(高肉浮雕)拓片、王羲之《兰亭序集》拓片,尉迟敬德墓志拓片,李贞墓志拓片等等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3.壁画: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绘画艺术也达到了光辉的高潮,所以昭陵唐墓壁画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都很高,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生活状况。昭陵壁画精品 :宫府侍女、群侍图、对舞图、揍乐图、杂役给使、仪卫图、牛车图等等,此壁画的临摹画也有非常高的研究和收藏、观赏价值。

门票:博物馆普通票20元/人,邮资纪念门票21元/人
位置:位于咸阳境内的渭北
面积:总占地面积332万平方米

从西安火车站或玉祥门五一车场乘西安至礼泉方向的车(票价6元),然后乘礼泉至北屯的汽车可达(票价4元),行程约2个半小时。

PS: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李渊次子,母窦皇后。封秦王,通过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而后继位,在位24年(公元626-649年),中毒死,葬昭陵,年号贞观。





 
→回复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18日 01点48分 评分:10
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李渊次子,母窦皇后。封秦王,通过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而后继位,在位24年(公元626-649年),中毒死,葬昭陵,年号贞观。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公里九嵕山的主峰上。九嵕山,山势突兀,峰峦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雄才大略,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为建立统一强盛的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高祖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嫉妒太宗之功,屡次陷害,欲置于死地而后快。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唐太宗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尔虞我诈、嗜酒色如命、畋猎成性的兄长李建成,并同时杀死了谋害他的弟弟齐王元吉,迫使李渊让位,自己当了皇帝。第二年改元“贞观”。他继位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盛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昭陵依九峻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九峻山属石灰岩质,长期遭受高空风雨的剥蚀,山洪冲刷,不仅山陵建筑无存,就连原有的山势形体亦改变了不少。但仍可略辨当年陵寝构造遗留之痕迹:山势外形逞马鞍形(当地俗称笔架山),南面山体两侧岩层伸出,逞簸箕形状;山腰残存有窑洞。窟窿等痕迹,可能与当年栈道建筑有关。根据文献记载,昭陵建筑时,在南面山腰凿深75丈为地宫,墓道前后有石门5重;墓室内设东西两厢,列置许多石函,内装随葬品。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记载有“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这都可想象这个“山下宫殿”内部寝殿层层窍深和宏丽的情景。
当时地宫外面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于地宫前面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往来不便,又“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仍,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用栈道连结上下左右,通达地宫的道路。但山上栈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须左右回绕旋转,这从杜甫所写的《重经昭陵》“陵寝盘空曲”诗句中得到证明。虽然前人的这些记载未必绝对可靠,但从中却可看出其规模的富丽堂皇和工程繁难的程度。昭陵四周当时建筑,根据宋敏求《长安志图》记载:“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
祭坛遗址位于陵北玄武门之内。遗址面积东西53.5米,南北86.5米,略呈梯形,墙基屋阶,尚可辨认。山陵的正南面有朱雀门和献殿,西南面有“下宫”(俗称皇城),遗址面积东西237米,南北334米,周围墙基厚约3.5米,其范围是一个比较正规的矩形。现由山南刘洞村沿山而进,可看出陵道已被山洪冲刷成深沟,沟两旁有土阈一对,此处当为山陵的御道口;陵西南稍平处,石础、瓦砾遍地皆是,这就是“陵下宫”遗址,当时大量的房屋就建造在这里。昭陵地面建筑早年毁坏,仅留几处废墟,但在献殿遗址出土的屋脊上的一个鸱尾,高1.5米,底长1米,宽0.65米,重约150公斤,由此可推想这座殿堂是多么高大;所有这样的殿宇楼阁构成的建筑整体,又是多么宏伟。
 
→回复

邻近景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碑林
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历史博物馆
华山
关中八景
南宫山
化觉巷清真大寺
华清池
大雁塔
黄河壶口瀑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