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渡宫原称灵山庙,位于灵山山顶,约在1661年创立,是台湾北部最古老的妈袓庙。相传公元一八九五年,庙口的三棵老榕树,竟然在同一个晚上枯死,居民认为可能是妈祖在向他们警告会灾难。果然不久,日军占领关渡,到处烧杀,居民却因为早有预防,所以能逃过灾难。关渡宫年代久远,殿口的龙柱、石狮、壁雕等,都非常精巧,尤其是门神,用浮雕表现,和一般彩绘方式有很不同的韵味。进入殿内,殿顶的藻井、斗拱、梁椽都有很丰富的雕塑、彩绘,非常美丽。而拥有许多传说的妈祖神像,安坐在正龛上,神态慈祥,和她的部将千里眼、顺风耳的造形,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关渡宫右边,是一个约八十公尺长的古佛洞。入口处有镇洞宝臼,能镇压一切邪恶。进入洞内,两旁有二十八天王像。走到后头,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她的千手千眼代表的是「普渡众生」的意思。绕过神像后面,就是古佛洞的出口,可以欣赏河口风光。
lianghaifr(海阔天空) |
2005年11月30日 11点59分 |
评分:10 |
原称灵山庙,又称妈祖宫,位于台北市北投区关渡里118号,与北港朝天宫、鹿港天后宫并称台湾三大妈祖官,同时也堪称台湾北部历史最悠久的寺庙。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和每月初一、十五的“开天门”补运祈福仪式为最高潮,都吸引无数的信徒和游客,香客鼎盛。根据开山碑文的记载,关渡宫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当时称天妃庙),位置在甘答门,以简陋的茅草屋充当庙堂。清康熙十一年,修建时以瓦片代替茅草。清康熙五十六年,诸罗知县周钟瑄斥资重修,并题匾“灵山天妃庙”。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再度重修,易名为“关渡祖宫”。清嘉庆十七年,关渡祖宫迁建于现址。日本占领时的大正十一年,日皇下诏再次整修,同时更名为“关渡宫”至今。宫内主要建筑有前后殿、钟鼓楼、藏经楼、菊寿阁、广渡寺和天坛等。从关渡宫的牌楼进去,步上16级阶梯,就可见到一片广阔的庭院,而耸立在庭院的就是圣母(妈祖)殿。殿内的圣母神像大有来历。那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临济宗和尚石兴自福建省兴化府莆田猖洲岛妈祖庙分灵,恭请到台湾,经淡水进港甘答门,建庙奉祠。说起关渡宫的圣母灵签,尚有一段可谈的话题。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四月,18岁的末将元枢从福建到台湾,于赴任台湾知府途中,经淡水入港参拜关渡宫天上圣母时,见该庙竞无诗签,乃彻夜埋首题了99首的诗签,后为了尊重当地贤士能人之计,次日即起程赴台南到任了。3年后这位知府再度参拜关渡宫时,发现第一百首诗签已为关渡出身的贡员回乡补撰。而这一百首诗签200年来均为海内外信徒所仰慕。
→回复
sssjoy(沙滩) |
2005年12月27日 20点50分 |
评分:10 |
关渡早期称之为甘豆门,因为其四周有观音山和大屯山,所以很自然的成为一个地势险要的港口,早其先民们来台北开垦也是由这里出入的,所以关渡是一个开发很早的地区,但是事事多变,现在繁荣的地方已经渐渐的内陆了,水运的世界已改变了。关渡宫又称为妈祖庙,其是石兴和尚由福建湄洲岛恭请来台,刚来台时只是一个茅草屋而后在康熙年间将茅屋改为瓦屋,一直到了日据时代这里就正式的改建。由此可知关渡宫的年代,他和鹿港天后宫、北港朝天宫并称为台湾三大妈祖庙。这里的香火鼎盛,庙宇就不断的扩建,形成现在这个样子,一层层向外扩,这里除了来到庙宇参拜外,这里的夕照也是美的让人惊叹不已,或许就是这美丽的景致让庙宇终日烟火袅绕。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