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甘肃 → 嘉峪关旅游 → 概况 |
|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地处酒泉盆地西缘,南临祁连山,北依马鬃山,地势险要,景色雄伟,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命名的城市。市域南北界于文殊山和榆树沟山之间,两山之间是一长15公里的峡谷,为“河西第一隘口”,乃兵家必争之地。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500-1800米,文殊山海拔2228米,黑山为本市最高峰,海拔2799米。 嘉峪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起初,只有关城,无楼。后于明代补建。当年,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代简陋的建筑设备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实在不易。于是,便演绎出了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等动人故事。昔日的古嘉峪关,如今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新兴的城市:雄伟的高炉直指蓝天,巨大的建筑群错落有致,一排排白杨浓荫蔽日,眼前钢城流光溢彩,滑翔基地盛况空前……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迄嘉峪关,至此,终于在这里打了个漂亮粗实的句号。 1958年随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逐步发展而成一座新型工业城市、旅游开放城市,亦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基地,有“西北钢城”之称。市域东西最长40公里,南北最宽35公里,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27平方公里。市辖五一、新华、前进、胜利、建设、镜铁山矿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嘉峪关、新城、文殊3个乡。总人口 13万人。全市有汉、回、蒙、藏、满、东乡、裕固、朝鲜、壮、土、保安和维吾尔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 47%。嘉峪关是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居民来自全国各省区,以祖籍山东和东北者居多。 工业、旅游业和农业为嘉峪关市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全市有乡以上工业企业八十余家,其中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钢公司。 嘉峪关市是丝绸古道上重要的旅游城市。有闻名中外的嘉峪关城楼、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明代长城烽墩遗址、长城博物馆、新城魏晋壁画墓、七一冰川、大漠戈壁风光、文殊山石窟。黑山石刻、国际滑翔基地等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 概况: 概况 区号:0937 邮编:735100 位置: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依马鬃山,南临祁连山,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 人口:12万
嘉峪关市,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命名的城市,南有绵亘千里的祁连山雪峰,北有龙首山和马鬃山,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都在这里派兵驻防。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楼阁高耸,巍峨壮观,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名动天下。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留下了许多古迹和珍贵的文物:古拙粗犷的黑山石刻画像、反映魏晋时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的新城魏晋壁画砖画墓、以及我国第一座全面、系统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长城博物馆等。古老的丝路文化、皑皑冰川和茫茫戈壁共同构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嘉峪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于是演绎出了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等动人故事。 当地特色: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是长城防线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重建于1372年(明洪武年间),呈正方型,以内城为主,开东西二门,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城头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座“敌楼”。壁垒森严,雄伟坚固,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两翼城墙横穿沙漠戈壁,与南北两边山峰紧紧相连,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60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这座古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建筑,在阳光照耀下,更显雄伟壮丽。在感叹“天下第一雄关”险峻雄姿的同时,人们更能从这古老土地的沧桑巨变中,领略到大西北骠悍苍凉、威武雄壮的神韵。 →回复
地处河西咽喉之地,南有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马鬃山地势十分险要,自古被誉为河西第一隘口,是历代封建王朝戍边设防的重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及东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嘉峪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建筑由内城、外城、城墙等部分组成“城内有城”,它作为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悲壮而辉煌。 →回复
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在嘉峪关流传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持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砖”。现在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来看一看这“最后一砖”,引起对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的敬佩之情。 嘉峪关自建以来,屡有战事。明正德年间的1515-1522年,吐鲁番满速尔兵数犯河西。当时嘉峪关只是座孤城,以致满速尔兵两破关城,并屡掠附近请部民众牛羊。直到1539年嘉峪关建成为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后,关城锁阴边睡,又有明墙暗壁相合,才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天下第一雄关。 今天,嘉峪关经过修葺,仍可见当年雄险的边关气势,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翰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天晴之日,或海市蜃楼,或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