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感之点滴拾穗
出发地点:未关联 |
江苏 南京 夫子庙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江苏 南京 夫子庙 灵谷寺 美龄宫 明故宫遗址 石象路 玄武湖公园 鸡鸣寺 煦园 海底世界 明孝陵 中山陵 总统府景区 鼓楼公园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南京游感之点滴拾穗
2004/10/10 作者;nicyang
南京游感之点滴拾穗 感谢携程网和诸多旅友的文章,令我在此次南京之旅中受益非浅。在此,特补充一些个人在南京的游感,至今可能尚未被诸位方家所谈及,个人觉得很值得一提,以助游兴!恳望诸位批评指教!
1、鼓楼地区篇(省委高官密集住宅区—南京的吴兴路) 在鼓楼地区有一条幽静宜人的“颐和路” (料想可能与“颐和园”之名异曲同工),靠近江苏路山西路,不为普通游人所知,两边梧桐茂盛,本以为此处可能为南京的普通民居,建筑风格为“府衙式”与上海的“石库门”风格明显不同,皇民与平民之别,加之道路墙面鹅黄,颇为大气凝重,马路足有六七百米长不止,且直,无小店且禁鸣喇叭,推荐好静的性情人士到此一逛。
2、总统府中的行政院、子超楼与“五权政治体制”展馆 因主修法律,故对总统府颇感兴趣,坐游1到总统府门前,甚为之气势所折服。孙中山汲取了西方伏尔泰的三权分立思想,又结合了中国国情,创设五权分立体制,即国家政权组织体系分为行政院、司法院、立法院(三权分立)+监察院、考试院五院。目前的台湾政治体制即一脉秉承了孙中山先生的该五权分立理论基础。功能依次类似于中国的国务院、最高法院、全国人大、检察院+纪律委员会+审计署、教育部考试院。 子超楼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办公楼,林森字子超,因门前两颗印度引种的百年珍贵雪松,二木为林,加之办公楼主体结构颇似中文的“森”字,巧映“林森”之名讳。3层楼面,以办公室、会议厅为主,还有颇具特色的30年代的老式电梯为一趣景。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南京总统府以图片文字介绍为主(软资料),实物为辅(硬资料),并不采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但仍具有深刻的近代历史教育功能。褒奖!
3、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公园)在中央路边,但湖南路、中央路交界地带拓宽整修在施工,经询问公园正门在江苏省展览馆的南面边上,要沿小路弯进去300米才是正门,所以不询问还真难找到呢,进门不要门票,环湖路是免费的,可能在往里面的公园才收费。电动30/小时。还有脚踏游船15/小时等提供。
4、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之墓) 明孝陵入口多,像个迷宫,一个人到此DIY独游若不经指点和地图指引,会走错方向(发生了没进入主体部分就错误的从其他出口走出去了。还好经当地的南京mm指引,否则就从四方城、美龄宫方向走出去了)。汗颜:) 北京明十三陵也是仿效了南京的明孝陵建制,陵墓格局天圆地方,又据说遵循了12星座之星象命理而建。穿过不大的纪念馆、方城明楼、踏阶梯而上,最顶端就是宝城宝顶,所谓宝顶就是一座大大的种有青苍大树的土山,土山的正面石墙面刻字“此山明太祖之墓”,没看到想象中的墓碑之类;我兴致好,喘气吃力地爬到了最顶端(没有石阶就是爬,也未看到有其他游客爬上来,人烟绝迹。可能人家都不高兴爬了,知道没东西可看),最后从后山(其实当时有点怕迷路)绕了一个大圈爬下来返回原来的上山处。有人准备从后山上来探奇,并询问我究竟。便告知就是绕了一圈,不用枉费心力了。(其实这也是旅游的趣味所在,过程美)呵呵。 5、关于最合适的交通路线(推荐:游1、游2号交通路线)
游1:南京火车站—中央门—玄武湖公园—鼓楼—鸡鸣寺—四牌楼—总统府—解放路——明故宫—中山门—卫桥—美龄宫—海底世界—中山陵 游2: 雨花台—中华门—长乐路—夫子庙—大行宫—总统府—解放路—明故宫—中山门—卫桥—前湖—石象路—明孝陵—海底世界—中山陵—灵谷寺公园 P.S 总统府(煦园)位于相对繁华的长江路(靠近太平北路),周围交通很方便,可以换乘到其他公交。离最繁华的商业地区“新街口”和数码电子一条街“珠江路”很近,值得作为活动中心一逛。
以上作为点滴感触,希望对于大家的南京之游有所帮助,谢谢!
作者:1000386697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