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水桂林之十 漓江是首动人的歌
出发地点:浙江 嘉兴 广西 桂林 7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2年10月5日-10月12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在山泉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广西 桂林 漓江风光 象山 阳朔风光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原创 山水桂林之十 漓江是首动人的歌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猫儿山是史称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海拔2238米,湘江则发源于越城岭的海洋山,湘、漓同源而南北分流。湘、漓者,相离也,漓江的上游主流称六河,南流至兴安司门前,东纳黄柏,西受川江,合流之后称作溶江而南下;湘江的上游为海洋河,蜿蜒北上。湘、漓分流却依依不舍,于是又有秦始皇时期修建的“灵渠”使之南北沟通。灵渠的铧嘴把海洋河水一分为二:三成水量通过南渠爬坡进入漓江,七成水则通过北渠注入湘江昂然北去,湘、漓短暂分离而又握手言欢,可能是同源胜如手足的缘故吧。
 

漓江自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水程,是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漓江象一条柔软的青绿绸带,盘旋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悬河,青山浮水,景色旖旎。江清山也秀,那水里的山,却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新动人。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江水用动态、灵性和生命滋润了青山,那凝重的山便有点飘然欲仙,把人都带进了神话的世界。漓江的山兼有“山青、水秀、石奇、洞美”四绝,漓江的水更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四胜,铺陈的雄奇和瑰丽长达百里,难怪世人有“阳川百里尽是画”的兴叹。漓江江中多洲,岸边多滩,乱石迸流,飞珠溅玉,而浪回波伏,水落而石出,波移而草动。远山凝黛,茂树环合,翠竹摇曳,风幕草帘后的烂熳山花犹见神采。漓江景色之奇还在于山光水色之变化无穷,清晨,中午,黄昏,晚上,漓江展现的是完全不同的自然风韵,晴日雨天,更是变化万千。晴日的漓江,青峰倒映特别迷人;雨中漓江,絮状的白云逶迤穿行在奇峰间,江上细雨迷蒙,云雾缭绕,似在仙宫,似入梦境。夕阳西下,时见渔舟唱晚,一叶一叶的竹筏渐渐消隐在越来越浓重的暮色中,洞箫声声,留下的是渔人千百年来的吟咏。而当月明之夜,群峰如洗,江波如练,若置身空灵境界,清远无限。有人说,漓江是一首诗,一首让人“一见钟情”的爱情诗;有人说,漓江是一幅画,一幅“山青青,水粼粼,青山绿水情依依"的中国画。明代唐暄也曾用“桂阳江上石凌空,谁作丹青画本工”的诗句赞美漓江,漓江神秀天下少有,阳朔之行岂能失之交臂?
 

漓江游的起点以前是在桂林市内解放桥南的客运码头,游船刚刚起程,迎面有三座奇特的山峰,在晨光晓色中依次展现:右岸的象鼻山像一头大象伫立江边,吸吮着清澈碧透的江水,水月洞如明月浮水,“象山水月”动人心弦。左岸是穿山,山壁有一通透的大洞,传说是汉朝的伏波将军马援一箭射穿三山的遗迹。山名穿山,那箭孔就叫月岩,远远望去就如一轮明月高挂天空,人称“烟云皓月”。与穿山隔江对峙的是斗鸡山。穿山和斗鸡山活象两只公鸡,引颈振羽,跃跃欲试,一决高下。明代广西按察使孔镛有诗描述:“巧石如鸡欲斗时,吊冠相距水东西。红罗缠颈何曾见,老杀青山不敢啼”。在穿山的西侧,隔着小东江,还有一座独立的小山,远望好似一艘溯江而行的军舰,人称军舰山。山顶有一座玲珑秀拔的寿佛塔,军舰山就多了个别名宝塔山或塔山。塔山山麓枫树成林,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如火如荼,“霜叶经于二月花”的奇景令人心醉。
 

而今的游船码头设在磨盘山,南距桂林28公里。码头不小,江面上并排停靠着几十艘装饰豪华的游轮,登船仿佛是检阅仪仗队,踏上架设在一艘艘游轮间的跳板,走过一艘艘游轮的船头,那种旌旗猎猎、“万船待发”的阵势使人自然联想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浩荡雄壮。
 

漓江水浅,似乎也就到腰际,在江上行驶的都是平底船,过浅滩时,听得见船底擦着河床的“嘎嘎”声音,船身也似陷入淤泥中的战马那样挣扎。江面上偶尔漂过几叶竹筏,扁扁的身子,二头起翘,悠悠荡荡,浑似滑行在玻璃镜上。游船一会儿就到了沉香潭,沉香潭以遍野的桂花香著称右侧临水的山壁上,上上下下密布着许多悬垂倒挂的钟乳石柱,一条条仿佛戏水的神龙。有通体灰白的乌龙,鳞甲黝黑的黑龙,还有覆盖着苔藓茂草的青龙,形态嵯峨,形神兼备。神龙的身子都隐没在长满苔藓的山壁里,只有龙头对着水面,翘首向天,从龙口垂下的淙淙滴水声仿佛龙吟凤鸣。据说因为这里的山坡长满了桂花,那冲天的香气直贯天宫,引得嫦娥也想偷偷下凡。霸道的天帝不胜惊恐,派出这几条神龙,要把这桂花的香气全部吸走。谁知道神龙到了这里却忘乎所以,不仅没有带走人间的芬芳,反而把天庭的雨露洒滴在漫山的桂花树上,汇积到崖壁下的深潭里。从此漓江两岸的桂花更盛更香,神龙也欢快得翩然起舞。
 

草坪镇不远的漓江左岸,有一座形状像古代紫金冠的小山,山下的岩洞因此叫作冠岩。冠岩岩口临江,南壁有李宗仁题刻“光岩”2字。冠岩是现代地下河的一个出口,前后共有四个洞。第1个是外洞,高约10米,宽56米,洞南有小平台,可以观景纳凉;第2洞洞门低矮,丰水时节被淹没,夏秋可乘小筏进入,洞道弯曲,长约10米;第3洞洞口朝东,洞门低矮,须屈身贴筏才能进入;第4洞高敞,呈方圆形,长10 米;洞前有浅沙滩,洞顶多参差下垂的向下垂挂悬石,奇幻多姿,琳琅满目,素有“地下水晶宫”之誉。洞内石隙中缓缓流出一股清泉,溅着水花,一路“叮叮咚呼”歌唱着注入漓江。岩内石壁上至今还刻着明人蔡文的纪游诗:“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脉清流出,不识源从何处来。”
 

绣山距冠岩,海拔329.5米,长310米,宽220米。由于山壁色泽多变,各种彩纹如丝线纵横交错,仿佛一幅巨大的壮锦高挂江边。山腹有青衣洞和绣山岩。绣山岩口窄小,洞内乳石奇幻多姿,有金银山、碧玉树、莲花台、须弥座、催春鼓、七弦琴、大叶榕、芭蕉林诸景。 绣山石壁下,有八仙过海、珍珠宝塔等图案。绣山附近有漏底潭、喷雷洞、鸳鸯壁、七星桥、万年灯等名胜。因为身在船上,只能听凭导游用娓娓动听的言辞吊胃口,除了啧啧称羡,隐约中心中多了一份缺憾。过了绣山,海拔400米的渡头山屹立在漓江右岸,陡直的崖壁插入江面,拍击山岩的江水浪花迸激。岩下的小路沿江逶迤,至此却被这块巨石拦腰切断。“一夫当关”的巨石挡住了去路,前面的路只有靠渡船才能接通。我真不明白古人的用意,为什么要造出这样的“断头路”?是山高石险攀援难,还是因为漓江的美景让人意乱情迷?“半边渡”厅在渡半边,通常的轮渡都是越江而过,唯独这个渡口是在近在咫尺的同一岸边往返,游人经此,莫不喟然称奇。当年叶剑英元帅曾为之赋诗:“乘轮结伴饱观山,有指江边渡半边,万点夼峰千幅画,游踪募住碧莲间”。
 

船到杨堤,渐入佳境。这里青峰锁江,碧水萦回,两岸翠竹茂密,形似屏障风帘。右岸的杨堤小镇掩映在绿色的林木之中。镇后的石山两峰并立,酷似羊蹄,镇名即因“羊蹄”的谐音而来。杨堤的对岸是白虎山,在山的悬崖上有一水帘洞,洞内飞泻瀑布,直流漓江,水溅山岩,迸珠喷玉,白花花的水珠象米粒般四向飞溅,四周的群山便似啄米的“金鸡”。杨堤前方右岸的石壁上,斑烂的石纹画出一条逆流而上的红色鲤鱼,昂首腾身,准备跃过浅滩,景名叫作“鲤鱼挂壁”,壁下河滩因此称为鲤鱼滩,以壁峭水急,滩险景奇而著称。刚过鲤鱼滩,又见江边一座大毛笔似的小山,人称单笔峰。据称神仙就是用这支如椽大笔绘画出百里漓江的美丽画卷。
 

舟泛碧波上,情满青山中。船行“杨堤柳岸”后,漓江最美的景色徐徐展现。漓江的清流缓缓地走成了九曲十八弯,一弯一个滩,一弯一处景,峰回路转中奔涌出柳暗花明的感觉。“远峰带云没,流烟乱雨飘”,青山在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秀美,在烟云的烘托中显得格外瑰丽。两岸青山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最奇特的山峰要数“童子拜观音”了:七、八个山峰有圆有尖,团围拥簇,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中间,两山对峙,高者如观音端坐莲台,矮者如童子叩首膜拜,烟云苍茫中自然造就出一种静寂空灵的境界。那虔诚,那幽静,仿佛一股清泉洗尽人们心中的尘世浮华。
 

过了二郎峡,一眼就看见“九顶屹立,耸峙江干”的画山。在画山那几乎垂直江面的巨壁上,有许多赭、黄、白、绿的彩纹,远看就象一幅色彩斑烂的壁画。画中有姿态各异的骏马,有的低头饮水,有的昂首嘶鸣,有的扬蹄飞奔,有的踯躅伫立。据说骏马有九匹之多,因称“九马画山”。相传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天宫里当弼马温时,放走了天马。这些天马来到人间,见到这里山川秀丽,水草丰盛,便留了下来。“天马行空”,来去无踪,只在画山的石壁上若隐若现地留下了行踪。“九马画山”的神奇,奇就奇在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画”上的九匹马,据说那就是缘份。当地有首传自千古的民间歌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正因为这样,游人至此不仅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和神幻,而且多在指点画山,猜数骏马中暗自掂量着自己的聪明和造化。清代诗人徐云作评:“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从画山壁右行一里许,便是黄布滩。二岸石壁似着黄袍。透过清澈的江水,仿佛看见江底也是一块长宽数丈、米黄色的大石板。那漓江之水好似一匹染过的黄布一样。黄布滩不远朱壁滩,两滩之间,河面宽阔,江流徐缓,水平如镜,右岸有七个俊秀的山峰相依而立。每当晴日当空,山影入水,十分清晰。水映山青,山浮水秀。山水连成一体,水天溶为一色,简直分不清哪是青山,哪是倒影。船行江上,倒影微漾,水上水下,只见青山连绵。清代诗人袁枚在《从端江到桂林》诗中写道:“长绳牵上青天,一步船高一丈。分明水底山多,篙打乱山头响”。这就是经常进入摄影佳作的名景——“山顶行舟”,古今多少名人文士,无不陶醉在“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诗情画意中。


 


 


 


 


 


 

鲤鱼山后,水洛村前,河岸边建起了一座座水碾,奔腾的尾水泻向漓江,激起阵阵水花。水洛村以下,夹岸都是青葱的土岭,那些奇峭的石峰和人们捉起了迷藏,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界中。两岸的翠竹、茂林、田野、山村却不断地给“漓江画卷”添上田园风光:竹梢低垂,荫如凤尾的凤尾竹,仿佛是江南水乡的垂柳,在轻风流雾中摇曳生姿,又似天真的孩童牵衣俯语,风趣横生。在竹林边冒出一幢幢黑瓦白墙的小屋,恰似王维笔下的《辋川图》。青山绿水、修竹小屋显得的格外和谐。烟雨之中一两个戴笠的人从那古色古香的壮家木楼前走过,那神韵直似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清代诗人钟琳在《漓江杂咏》自有见地:“白云深处几声鸡,多少人家傍石栖。随意拓篷舒远眺,一山一水一诗题”。
 

游船到达碧莲峰已是午后。碧莲峰位于阳朔县城东南的漓江边上,亭亭玉立,分外妖娆,山峰倒映江中,景色更加秀美。此峰原名鉴山,因其北侧有一处崖壁光滑如镜而得名。碧莲峰原是阳朔四周诸山的总称,明代广西布政使洪珠在鉴山崖壁上题写了“碧莲峰”三字,人们便把鉴山专称为碧莲峰了。山麓的临江处原有鉴山寺,初建于唐代,抗日战争中被毁。建国后在寺址上建造了鉴山楼,登楼远眺,阳朔的佳山秀水尽收眼底。鉴山楼南有迎江阁,建于半山上,依山面江,分上下两层,下层通敞,上层八面开窗。漏窗观景,景景不同,故名“画窗”。八扇窗映入八幅图画,有“碧莲翠竹”、“双峰镇江”、“古榕藏猫”、“东岭朝霞”、“飞凤朝阳”、“雄鸡报晓”、“白沙渔火”、“南岸古道”八景,神韵意境,醒人眼目。山上古代诗文题刻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刻于碧莲峰风景道南端石壁上的草书“带”字石刻,字高一丈七尺,宽近九尺,系清代阳朔代理知县王元仁于道光甲午年(1834年)所书。笔意含蓄,结构奇妙,乍看为一草书“带”字,细推敲则可见字中藏字,字里含诗。云:“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寓意深刻,手法奇妙,令人赞叹。
 

登岸四望,周围群山环绕,如层层碧莲花瓣;城中高低错落的民居楼宇,田家村舍正是镶嵌其中的莲蕊,正如明人廖学古诗赞曰:“碧光万道绕城东,拥出碧莲接太空,一色翠屏开宝障,人家尽在画图中。”唐人沈彬诗“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昙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那种惬意,那分自豪,直让人羡慕不已。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smallmouse(坏脾气的大丫头) 2006年2月18日 00点10分 评分:10
过两天就要去了,真的也想好好玩一下啊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桂林漓江游记
比北海人更了解北海
桂林、阳朔自助游超详细游记+功略
走近巴马
漓江精华游扬堤---兴坪
桂林阳朔三日精华游记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