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广西 → 桂林 → 象山 → 概况 |
|
象鼻山在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明代孔镛有诗赞道: 象鼻分明饮玉河, 西风一吸水应波, 青山自是饶奇骨, 百日相看不厌多。 相传天皇玉帝带领天兵天将途经桂林,把这里的房屋田地几乎踏平。这时,队伍中的一头大象不幸病倒,玉帝便弃之不管,继续前行。桂林有一位医术高明的老医生,看见大象很可怜,便为它治疗。大象病好之后,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决心留在人间,帮助桂林百姓重整家园。玉帝知道后大怒,派天兵来抓神象治罪。大象与天兵奋战数天,在一次战斗间歇,大象血迹斑斑,口干舌燥,来到漓江边饮水,拖塔李天王乘机悄悄用一把宝剑从大象的背部插入,大象死了,但没有倒下,永远留在桂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象山及象山宝塔。 在象鼻山的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东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绘:“飞崖自山顶尺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城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莹波,象山水月之称以此。"每当月朗清风,水平如镜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轮皎月浮江,江中二圆月并浮,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白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意境,这就是桂林最富盛名的标志性景点--象山水月。山顶有明代所建普贤塔, 为喇嘛式实心砖塔, 高13.6米。基座北面, 嵌有青石一方, 平雕“南无普贤菩萨”之像。远看塔似剑柄, 又像宝瓶, 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 象鼻山与穿山、塔山分布漓江两岸, 山形、塔影、明洞构成美丽的“三山景色”。穿山月岩与象鼻山水月洞远近相映, 呈现“漓江双月”的奇景. 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园内以象鼻山为主体,还有“象山水月”、仿古建筑云峰寺、爱情岛、明代建筑普贤塔等景观,象鼻山是桂林重点的旅游景点。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写道:粤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则又其奇之甚。已故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同志曾说:“在象鼻山前要照像,才算来过桂林,这是独一无二的风景。”有道是: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1、交通:坐市内2路公交车就可到景点。 2、门票:15元人
象山又名象鼻山,它位于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引作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水月洞,弯如满月,空透山体,清澈的江水从洞中空鼻而过,波光洞影,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景观一绝。 相传远古时候,天帝带了天臣神兽南巡到桂林,天象因驮运过重病倒,被遗弃在漓江边。后来,它被漓江人医治康复,见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不愿重返天堂,便留下来为民耕作。天帝得知,马上派出天兵天将来捉拿。他们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天将趁双方歇战,大象到江边喝水之时,偷偷抽出利剑,从象背插入象心,把它刺死在水边。从此,天象的英姿就长留人间。远远望去,象背上似乎还留着那把剑柄呢! 象鼻山的象鼻与象腿之间,那个铮亮的圆洞,如月浮水,叫“水月洞”。若月夜泛舟,江上黛色朦胧,水中洞影晃动,那就别有风韵。明朝孔镛的诗句“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和同代诗人卢仲佃写的“饱吸清风高卷鼻,横拖明月懒归阑”,就是描述这个意境。至今,象山石壁上留有唐宋以来的题刻六十多件。 象鼻山还有象鼻岩、象眼岩等景。山顶上那座既象剑柄又象宝瓶的实心砖塔,是明代修建的,叫普贤塔。取普贤菩萨骑白象之意吧!山头又曾是一八五二年太平军攻打桂林城内清军的炮兵阵地。山西南麓有重修的唐代云峰寺,寺内有太平天国革命在桂林史料展览。山西面约五百米处,有一座舍利塔,唐代的鉴真和尚曾在塔下的开元寺住过,可惜寺已毁塌。 从漓江顺流到梧州,有三百六十零半滩。象鼻山前的一个小滩即为半滩。滩边有地下泉涌出,水质明净,是闻名的桂林三花酒的水源之一。有人说,那是神象吐出的仙水哩! →回复
有一天,一大一小两个怪物来到桂林,小的骑着大的,小的自称“雉凤大仙”,大的名叫“象”。桂林的百姓从来没见过这两个怪东西,都跑出来看热闹。 雉妖冷笑一声,轻轻拍拍象头,大象伸出长鼻卷起一个老头,甩到远处的漓江里。人们顿时感到大祸临头,纷纷关门闭户。 雉妖哈哈大笑说:“从此以后,我就是桂林的大王,谁不从,我就叫大象吃掉他”。接着他又叫大象拔树、毁田、翻江,好端端的一个桂林城,被两个妖精弄得一塌糊涂。s 这情景使牧马老人变成的老人山也慌了神,赶忙跑去叫来嫦娥。 嫦娥怒道:“你是何方来的妖孽,敢来横行霸道!” 雉妖道:“今天不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你不知我的利害。”说完变出三十六只手,提了十八般兵器, 向嫦娥袭来。嫦娥与雉妖斗了几个回合,雉妖自知不敌,钻进地里逃跑了。 雉妖找到大象,见大象正在漓江里洗澡,气得大骂:“我险些没命了,你不助战,反在这里玩乐,气杀我也!”说着抽出皮鞭,打得大象皮开肉绽。这时嫦娥追来,雉妖化作一道金光逃之夭夭。嫦娥找来灵芝让大象吃了,大象的伤体才复了元。 大象十分感激嫦娥的救命之恩,想到自己以前跟着雉妖做了许多坏事,决定痛改前非。天是便留在桂 林,要用事实来洗刷自己的罪过。它春天耕田,夏天抗旱,秋收运谷,终于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喜爱。 雉妖第二年来到桂林,见大象居然帮老百姓干活,便破口大骂:“真是个没出息的,跟着我有吃有喝多威风,却在这里当奴才!跟我走!”这时的大象已经不比从前了,死活不肯走。人们闻讯赶来,把雉妖团团围住,骂道:“恶魔,滚! 滚得远远的,我们不愿看见你!” 雉妖火冒三丈,抽出皮鞭就打,打得老百姓一个个头破血流。大象发怒了,抛出长鼻,把雉妖卷起一 甩,甩到了广东的一个茅厕里。 雉妖万万没想到大象会打主人,决定要出这口恶气。他返回桂林后,适逢桂林大旱,百姓们正在抗旱, 大象正把长鼻伸进水月潭里,吸起水来,喷向庄稼。雉妖趁机偷偷拔出利剑,驾上云头,来到大象头顶,他猛地向象背一刺,长剑穿过大象的肚子,一直刺到地下去了。大象被牢牢地钉在原地,动弹一得。嫦娥见到此情景,拿起照妖镜一照,但见金光一道从天而降,雉妖被砸死在大象的后面。 后来,大象和雉妖都化作了石山,分别是象山和雉山。象山上的宝塔,就是当年雉妖刺穿大象所留的剑柄。人们把象山做为桂林的城徽,而雉山再也没有人记得它了。嫦娥的照妖镜砸中雉妖,破成七瓣,老百姓 把它挂在普陀山的山腰,就变成后来著名的七星岩。 →回复
象山公园地处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象山,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 位于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 是桂林名山之一, 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 漓江缩小, 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 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 宽9.5, 高12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 彼此可以相望, 形圆而长, 其半入于漓水中, 水时高时下, 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 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 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 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之句, 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 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 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 清代改称得月楼, 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水月洞朝阳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 始建于宋, 亭已早废, 但远在800多年前, 围绕水月洞的命名, 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 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 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 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 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 因洞口东向, 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 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 范成大主桂, 持不同意见, 恢复了原名, 写下《复水月洞铭》, 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鼻岩 与水月洞相邻, 因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 宽3.3米, 长约13.5米, 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 东向, 呈条形封闭状态, 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 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 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 有“千顷水光涵洞府”, “山窗寂静观周易”句, 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象眼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 高约2米, 宽5~10米, 长52.8米, 呈扁长形, 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 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 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 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 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 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 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 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 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 半城山芭历历在目; 从右眼远眺, 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云崖轩 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 “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 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 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 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 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回复
位于象鼻山景点内八号码头北侧。全长370米,形式为:“象”字+象形图案间隔,每隔两米就有字体或是图案刻于路面。“象”字有:宋体、隶书、楷书等十余种字体。象形图案表现各种象的形体姿态,大小不一。为象文化增色不少。 2、象形喷水装置―― 位于象鼻山景点内八号码头北侧,爱情岛七彩桥。在七彩桥的桥身两外侧各有3头小象头,桥头和桥尾各有2头,共有10头小象头。喷水装置就安装于象头的象鼻中。 只见10头小象从鼻中喷出水柱,尽显可爱,更是招来小孩子的驻足观看与抚摸。七彩桥与象山景区亲水区间隔数十米,与亲水区中的象群遥相呼应,相互映衬。丰富了象山景点的观赏性,更是引起了游客与亲水区象群亲密接触的兴趣。 →回复
天生丽质的桂林经过了世纪之交的城市大建设,触目皆景,一桥一路,一花一树,一江一湖,皆有可观。加之桂林旅游圈的景点开发,桂林的旅游景观更是异彩纷呈,早已不是一句话能概括,更不是“三山两洞一条江”所能涵盖。但当我们历数桂林的观光景致时,我们发现,桂林的“三山两洞一条江”仍然是桂林旅游线路的轴心。备受世人瞩目、独具桂林特色的两江四湖景区,更是将三座名山纳入了它的范围,漓江从象鼻山到叠彩山段游程更是两江四湖游览、尤其是夜游的高潮和重点。 景区地址:桂林市龙珠路2号。 电话(传真):0773——2803000 景区开关园时间: 象鼻山――淡季开放时间:早上7:00分-晚上21:30分 旺季开放时间:早上6:30分-晚上22:00分 伏波山――淡季开放时间:早上7:00分-晚上18:30分 旺季开放时间:早上6:30分-晚上18:30分 叠彩山――淡季开放时间:早上7:00分-晚上18:30分 旺季开放时间:早上6:30分-晚上18:30分 景区门票价格: 象鼻山――25元/人; 伏波山――15元/人; 叠彩山――20元/人。 景区游览时间: 象鼻山――1小时30分钟; 伏波山――1小时左右; 叠彩山――1小时30分钟。 到象山景区的交通方式指南: 1、 乘车直达:可选择乘坐免费公益车(57、58路),公交车(2、23路),景区穿梭巴士或自驾车直达景区; 2、 可以夜晚乘船游览三山景色; 3、 自选车或步行自助游览:沿漓江边滨江路,龙珠路自由游览。 象山景区到桂林市区:三山均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边,三山相隔不过二三千米。 象鼻山景点——机 场: 28 公里; 象鼻山景点——火车站: 2 公里; 象鼻山景点——汽车站: 1 公里。 八、 景区特别推荐: 1、主要景点: 象鼻山――象山桂花广场、象文化照壁、会江亭、普贤塔、象眼岩、水月洞、訾洲、爱情岛、云峰寺等。 伏波山――还珠洞、试剑石、千佛岩、珊瑚岩、癸水亭、听涛阁、钟亭、伏波回廊及元代河岸驳堤等。 叠彩山――叠彩亭、于越山、四望山、仰止堂、风洞、望江亭、拿云亭、明月峰、仙鹤洞、木龙洞、木龙古渡、叠彩琼楼、蝴蝶馆、昆虫馆等。 →回复
早在隋唐时期,桂林城中诸山就留下了古人寻芳览胜的足迹,吟咏赞美的诗篇。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更是出现过车马为之堵塞的游览盛况,那满山遍布的摩崖石刻造像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在宋代桂林环城游览水系中,三座名山更是重要节点,古人或由此乘舟,或系舟登岸,或泊舟山岩水洞,扫叶烹茶,把酒临风,览山水之色,探岩洞之奇。时移世易,沧海桑田,许多盛极一时的名山沉寂了,但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三座名山游览之胜却千年不衰。我们是否还记得,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的后半叶,对桂林山水的集体记忆,或者说高度概括是什么?回答是“三山两洞一条江”。与古人的文雅情趣相比,这样的归纳或许过于直白,但它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桂林山水的含义并主导着桂林的旅游,其中的“三山”就是指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 “三山”中的象鼻山位于桂林城南的漓江西滨,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是桂林城的象征,桂林的城徽即以象鼻山为标志,也简称象山。象山海拔220米,高出水面55米,由3亿6千万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山形孤拔陡峭,岩石古苍。在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水月洞,有如一轮明月静浮水上,形成著名的“象山水月”。此景集清山、秀水、奇洞、美石、倒影于一体,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不绝的千古题材,是游人至桂的必游之地。 “三山”中的伏波山位于桂林城中心东北部,孤峰突起,海拔213米,半枕陆地,半插漓江。山体高出平地63米,陡然直立,如刀劈斧削一般,尤其是临江一面,给人以壁立千仞之感。漓江流经此地,被山体阻挡,形成巨大的汇流,古人取其“麓遏澜洄”,制服波涛之意,称其为伏波山。而民间传说伏波山的得名则是因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的缘故。 “三山”中的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由三亿六千七百万年前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石质坚硬,岩层呈薄层、中厚层及厚 层状,一层层堆叠起来,如同堆缎叠锦,唐代文学家元晦因“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因而将其命名为叠彩山。 天生丽质的桂林经过了世纪之交的城市大建设,触目皆景,一桥一路,一花一树,一江一湖,皆有可观。加之桂林旅游圈的景点开发,桂林的旅游景观更是异彩纷呈,早已不是一句话能概括,更不是“三山两洞一条江”所能涵盖。但当我们历数桂林的观光景致时,我们发现,桂林的“三山两洞一条江”仍然是桂林旅游线路的轴心。备受世人瞩目、独具桂林特色的两江四湖景区,更是将三座名山纳入了它的范围,漓江从象鼻山到叠彩山段游程更是两江四湖游览、尤其是夜游的高潮和重点。 古往今来,人们如此推崇这三座山,是因为它们具备诸多优势,如: 位置好:漓江穿城而过,桂林城沿漓江两岸发展,三座山位于这城市中心的江段上,一衣带水,如穿珠宝,从北往南依次是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在桂林城市旅游中,三山恰巧又在两江四湖景区的范围之内。象鼻山和叠彩山还处于江与江,江与湖之间的连接点上,且它们的周边均为桂林城中名胜。 山形奇:三山造型奇特,似巨象饮水,若孤峰插江,如锦彩相叠。山中岩洞各有奇观,有的形似满月,有的凉风习习,有的怪石虚悬。 开发早:自唐代桂管观察使元晦开发叠彩山,三山就成为游览胜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韵悠然。 文化丰: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三山留下了许多名人足迹,摩崖造像,石刻题榜,历史传说,诗文佳句,成为人化的自然。 环境幽:三山均为城市山林式公园,绿树成荫,碧水潆绕,石径幽深。 “三山”经过上千年的洗礼与沉淀,悠久的游览历史以及深厚的人文古迹使其成为了桂林山水文化的精华,成为桂林旅游文化的代表。 旅游提示: -------------------------------------------------------------------------------- 门票价格: 象鼻山:25元/人 伏波山:15元/人 叠彩山:20元/人 游览时间: 象鼻山——1小时30分钟 伏波山——1小时 叠彩山——1小时30分钟 开关园时间: 象鼻山——淡季:7:00——21:30 旺季:6:30——22:00 伏波山——淡季:7:00——18:30 旺季:6:30——18:30 叠彩山——淡季:7:00——18:30 旺季:6:30——18:30 景区交通: 1、乘车直达:可选择乘坐免费公益车(57、58路),公交车(2、23路),景区穿梭巴士或自驾车直达景区 2、可以夜晚乘船游览三山景色 3、自选车或步行自助游览:沿漓江边滨江路,龙珠路自由游览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