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凤凰
出发地点:未关联 |
湖南 怀化 侗文化城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湖南 怀化 侗文化城 凤凰古城 民俗游 黄丝桥古城 北门城楼 北门景区 吊脚楼 沈从文故居 后花园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七彩凤凰
七彩凤凰
二OO三年春节,揣着小说《边城》,我和四位伙伴去了沈从文的故乡,一个叫做凤凰的小镇。将近四天的浮光掠影,竟也让我品味出了凤凰的斑斓与多彩。
红 凤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红红火火的。 抵达的那天是初二,按中国人的习惯,正月的头三天是过大年。这本该是一个极度热闹而隆重的节日,在上海,除却满地的爆竹红,我感觉不到任何年节的气氛。而就在从怀化赶往凤凰的路上,已随处可见有舞龙的队伍在路边行进;凤凰城内,家家户户都挂着春联,北门城楼下更是有着多年不见的猜灯谜比赛。我终于捕捉到了飘浮在空气里的过年的味道。 如愿而又幸运地在沱江人家客栈订到了房间,甫抵凤凰先和主人包大娘通了电话,老人家说要来接我们。放下电话的那个瞬间,心里充盈着暖暖的感觉。没有约定接头的方法,只说在虹桥见面。到了虹桥,在我转过身来第一眼见到那位胖胖的老人时,便认定了她就是传说中慈祥而好客的客栈主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善良又和气的包大娘便问我们累不累,那一刻,我有一份很强烈的回家的感觉,尤其是当我们跟着她往客栈走的时候,我更是感到我们这五个人仿若是包家远亲一般,过年的时候,回老家看看。 在客栈最好的房间安顿完后已是下午,决定去镇上闲逛。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沿着沱江闲闲地踱着步子,一路取景一路说笑。古镇并没有传说中那样游人如织,于是,我们得以从从容容地欣赏各家各户门楣上张贴着的春联。这终究是一处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从春联的内容和张贴方式上便可轻而易举地看出来。春联有红色也有绿色,绿色的代表这户人家有人过世,古镇居民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一个欢庆的日子里缅怀着逝去的亲人,喧闹背后的深邃与沉稳,让我无法不喜欢这样一座小小的镇子。
绿 不愿与大批游人挤在江面“赛龙舟”,我们选择在第二天清早坐包大爷的小船游沱江。 毕竟是早晨,河水轻轻流淌。沱江的水并不深,江面下全是水草,像极了多情女子的长发,柔柔地随着水流轻轻漾动。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的水草。” 我很喜欢这首诗,却是一直不太喜欢水草。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终于接纳了这水底的绿色精灵,伴着诗人的多愁善感,伴着沱江的一池晨曦。 我们的船顺水而下,岸边有勤劳的女子在杵衣洗菜。这才是真实的沱江,这才是真实的生活,秀丽却不矫情,热闹却不噪杂。舟行不多时,便到了埋着沈从文骨灰的听涛山下。健朗的包大爷带着我们上了山,一路为我们作介绍。很是喜欢那句刻在五彩石上的“照我思索,可以认识‘人’;照我思索,可以理解‘我’”。一代文学大师,魂归故里之际,没有过多的排场与张扬,对着故乡的沱江水,只是以一块天然大石作为墓碑,也许,早已暗示了大师为人的质朴与行文的华丽吧。
青 凤凰周围多的是苗族的寨子,而每隔五天会在不同的地方有苗家赶场。 在凤凰的第二天是正月初三,这一天正是苗家最大的山江赶场之日。游完沱江,我们便坐上了开往山江的班车。苗家的风俗,这场要到中午时分才会热闹起来。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先去苗家博物馆去了解一下苗家的历史与习俗。 博物馆很小,却让我们有很大的收获。 进门先是两门大鼓撞入眼帘,有个小巧而标致的苗家小姑娘在那里练着鼓点,鼓声松散而有些零乱,和着小姑娘羞怯的神情,倒也不让人觉得腻味。不知不觉,游人多了起来,这时来了两位苗家女子,一位苗族汉子,富有节奏的鼓声响起之时,我方醒悟,原来表演开始了。击鼓棒末端的红绸在苗家女子的手里翻飞舞动,鼓声时急时缓,红绸随着鼓点在苗家女子青色的身影里上下飘忽,意韵十足。正暗自懊恼没有走近观看之时,一位老者走近告诉我们,这打鼓的内容,表现的是苗族人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可不是么,经他这么一点拨,女子翩跹起舞的身体就有了实际的意义,抽、搓、纺、织,快乐的田园生活在鼓声里表露无遗。看完打鼓,便有苗家导游姑娘带着我们参观博物馆,应我们之邀,还为我们唱了山歌。在她详细而认真的讲解里,我对苗族有了初步的了解。参观完后,正是赶场的最佳时间。 苗族是个有着五百多条支系的大民族,在凤凰那边居住的,多是着青布衣服的蓝苗、花苗,间或夹杂着一些黑苗。于是,对于苗族的赶集就有了一份青色的想像。觉得那应该是一个很宏大的场面,苗家男女老幼穿着苗服,带着各式的银饰,高兴起来了,可以在蓝天白云下对歌;又或者,有快乐无忧的苗家小伙,在苗家姑娘的秋波暗送里,与那姑娘双双对对在人群里追逐嬉戏;再有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摊位后面,有憨直的苗族人在那里出售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服装、饰品。 只可惜一切都是想像而已,山江赶场之无味,大大超乎我的承受能力。满大街都是人,偶尔也有穿青色服装的苗人在那里摆摊,但出售的仅是些日用杂品和水果,又挤又乱,连找地方吃饭都像是上战场一样。关于赶场的美丽想像,被这份拥挤与匝沓驱赶得无影无踪。
白 在凤凰的那几天里,去了好几个苗寨,最是无法忘却阿拉的那个的寨子和那户人家。 前一日的山江赶场有些许扫兴,淡淡地,竟对苗寨也生出了一份倦怠心情。那天我们原是为了去看黄丝桥的,但这座古代的兵营如没落的贵族一般,已有些潦倒与悲怆,可以抵挡外敌的城墙终于无法与外来的文明相抗衡,商业侵袭下的古城渐渐失却了它原来的韵味。听旁人说边上有座大桥,风景还算不错,看时间还早,就决定去走走。 那是座很奇怪的桥,桥中央还有一条水渠,据说是用来灌溉的,至今仍在使用。这桥已经有些年头了,很多地方栏杆都已脱落。站在桥上看风景有点心旷神怡也有点胆战心惊,忽然瞥见桥下有一寨子,有许多妇女在那里浣洗衣物。当即决定走下去看看,这一走,便走进了那户人家的生活里。 那家的女主人是位五十多岁妇人,看到我们这群游者背着相机、三脚架,便力邀我们去她家看看。而她也知道,有太多的苗族人沾上了商业味,动辄以“给钱”要挟游者,她急急的神情,原只是想邀我们去看看她家清朝遗留下来的老房子而已,没有别的动机。无奈这位苗族老妇的普通话口音太重,同行的伙伴一时间没有弄懂她的意思,待到一切都搞清楚之后,两下释然,我们理所当然地跟着她去探访散落在寻常百姓家的文物古迹。 入内一看便知这是一户知书达礼的人家,先祖舞文弄墨的遗风至今仍随处可见。客厅里和别人家一样,也毕恭毕敬地贴着毛主席的像,再有就是一些绘画习作,在我这个外行的眼里,俨然已是很精美的作品了。门口坐着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抱着一个孩子,一打听是女主人的孙女,和她叔叔的孩子。小姑娘见我们来,也不害羞,为我们介绍家里的一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她告诉我们,墙上的画均出自于他叔叔之手,叔叔是城里的美术老师,她家也算是书香门弟了,祖上都是有知识的人。言语间流露的,是不容置疑的自豪与崇敬。她目前在凤凰城里上高一,面对繁重的农活,小姑娘唯一的想法就是考上师范大学,可以不再受土地的束缚。好个淳朴而可爱的姑娘,好个开明而通达的家庭,我暗自祝福这个姑娘前路一帆风顺。 就在小姑娘与我们聊天的当口,女主人已端上了水果与瓜子招待我们。这是一户并不富庶的人家,家里唯一值钱点的东西,也不过一台电视机而已。而对于我们这几个大城市里来的游者,好客的主人尽其所能来招待我们,苹果、梨、桔子,平日里见惯了的水果,此刻拿在手里已有了甸甸的份量。很显然,对于我们的到来,女主人很开心,忙前忙后地张罗着,还为我们端来了粑粑,一种当地的食品,味道很是不错。见我们吃得开心,还要留我们吃饭。对于我们而言,这也就是一些食品而已,花不了几个钱的,可是对他们而言,也许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所以,我是绝对不愿在他们家吃午饭的。给钱当然可以,可是这样就会坏了这份和气,而这,却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我喜欢有这样一份其乐融融的感觉。有时候,钱是有用的,可以买来享受,却断断不可能买来情谊。 所以,我宁愿留着一份纯白色的没有污染过的记忆,把这户人家这个寨子定格在心里。
黄 凤凰留给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便是这座城市有一股浓重的烟火气。无论是家里点着炭盆烤火的人家,还是沿街傍河的任何一家饭店,屋里总是氤氲着烟气,不紧不慢地随着呼吸深入到人的心肺与记忆里去。 从苗寨归来,时间还早,而对于凤凰,已经不再有陌生感。于是,依旧选择闲逛。 这时的古镇,游人显然比我们刚到时多了许多。于是转入一条僻静的巷子,见有一户人家的门半开着,探头一望,尽管屋里的光线昏暗而扑朔,却也寻访进了去。走过黑漆漆的通道,是一个厅堂,微弱光线斜斜地刺进来,却依旧看不真切内中的摆设,隐隐地有说话的声音传过来,还有隔壁人家播放电视剧的声音。在这样一个幽辟而陌生的环境里,我竟还是找到了一份熟悉的感觉,这份感觉,源于那份烟火气。恍惚之间,有一个又一个片段在我的脑海里快速闪回。泛黄的记忆,一直那样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有透不过气的感觉了,悄然撤离。
蓝 在凤凰的第四天,也是我将离开凤凰的日子。我只有半天的时间可以用来亲近这座小镇。临到离别,心头对于凤凰的留恋变得浓重起来。 这一天,太阳是出奇的好,天是那样的蓝。一清早起来出去拍了些凤凰的照片,虽然,由于沱江上在建设排污工程,我无法在凤凰找到感觉,但心底里,对这座小小的边城,还是有着莫名的喜欢,尤其是在太阳出来以后。 太阳在九点半以后已升得很高,这正好给了我一个收工的借口。凤凰是座很小的县城,尽管我的脚步几乎踏遍镇上的所有街巷,但我仍是觉得意犹未尽。收起相机,我开始了在古镇最后的漫步。凤凰城并没有特别出挑的风景,却是让去过不少古镇的我,舍弃不了心底里对这座边城的喜欢。 一圈又一圈,发现越逛心越乱。于是决定回去。在沱江人家的阳台上晒晒太阳,定有一份别样的味道。 由于时间已临近中午,大家一致决定先吃了饭再回来享受阳光。最后一次,我们在吊脚楼上的饭店里吃饭。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沱江上满载宾客的游船,在那里争先恐后地顺流而下,对岸的石板路上,有顽皮的小孩子,一枚枚地扔鞭炮,断断续续的鞭炮声提醒了我节日尾声的到来。 当终于在凤凰城里位置最好的那个阳台上坐定的时候,离我们出发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多小时了,嘻嘻哈哈地拍了集体照。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静默地望着绿绿的江水,思维出现了断层,能什么也不想的日子真好,能简简单单地生活真好。 把我拉回现实的,是远处对着我们的相机。终于,我们又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就像在朗木寺一样。有了朗木寺,凤凰的魅力终于被我人为地打了折扣。即便是这样,回忆起这几日在凤凰的点点滴滴,仍是觉得凤凰是一座很有味道的小城,时间太少了,如果还可以继续呆下去,我一定选择足不出户,就躲在阳台上,对着蓝天白云发一天的呆。想想都觉得是一份奢侈的幸福。
橙 此行凤凰,有很多地方还是值得好好回味的。比如包家二老给我的感觉,便是那样的亲切与温馨。由于他们为人的良善与温和,使得其所经营的沱江人家客栈成为众驴子一心向往的地方。无论是否住在沱江人家里,每天晚上,总会有不少驴子围坐在小桌边烤火,就着桔红色的灯光聊天。 我喜欢在旅行的过程中与陌生人聊天的感觉,这一次,却反常地保持着沉默。也许是沱江人家给我以家的感觉吧,与其充当聊天的主角,我更愿意选择窝在一个角落里,做我自己的事情。 于是,那天黄昏结束了闲逛便径直回到客栈。晚饭是在客栈里吃的,我四处寻觅而不得的社饭,终于在客栈里吃上了,更有当地的家常小菜佐饭,感觉就是在家中吃母亲做的饭一样。饭后,更是哪也不愿去了,就在包家的客厅里取暖、看书。客厅里依旧是出奇的热闹,聚着不少慕名而来却无缘住下的驴子,大家围坐一桌,聊天、说笑。我却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只是捧着那本《边城》,找个角落,一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渐渐地,驴子们一个个地散去了,整个客厅里,只剩下坐在另一张小桌边烤火的两个伙伴,包家人招呼我和他们坐在一起烤火,我欣欣然凑了过去,却也不参与他们的聊天,只是继续翻看我的小说。耳边包家人和伙伴们聊天的声音听着已有些琐碎了,脚上的炭盆散发的热量让我全身每一个细胞从紧张转为舒坦再变得慵懒。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皮开始变得地沉重,翠翠亦慢慢地离我远去。那一刻,只清醒于一个想法,就是最好不要回到熟悉的城市里去,就一直这么惬意地生活下去。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日子,不适合行色匆匆,最是适合细细把玩。
原来,生活在凤凰,每一个晨昏,注定都是恬淡与稳妥的。 原来,生活在凤凰,每一种色彩,注定都是生动与明丽的。
作者:a_lin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