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驴”闯天下之驴行内蒙
出发地点:浙江 杭州 内蒙古 呼和浩特 3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5年9月1日-9月4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快乐舒适,休闲轻松 ivy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内蒙古 呼和浩特 大召寺 昭君墓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瞎驴”闯天下之驴行内蒙

 
    攥着汗津津的火车票,费了吃奶的劲,几经搏斗,我终于从北京北站挤上了开往呼和浩特的列车。心里那个激动啊,多亏了那位临时退卧铺票的大姐,确切地说,应该多亏了她那死活要在北京多玩几天的宝贝儿子。否则,我必定会被售票厅里大学生暑期“串联大军”的滚滚洪流淹没的。
 
    买卧铺票其实很奢侈。没有空调的车厢在十点阳光的烘烤下就像大功率运转的微波炉,车顶上的风扇在简陋的列车里纯粹是“艺术摆设”,人呆在铺位上像炉架上的烤肉,滋滋的往外冒“油”。只有坐在车窗边才能感到些许凉意。这趟昨天从通辽开出的“草原风情号”列车,晚上8:10就可以到达呼市,上床铺睡觉倒显得多余了。
 
    车上内蒙人居多,单从体形上看就一目了然: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颧骨突出,膀大腰圆。说话也有特点,内蒙人说普通话,带着浓重的鼻音,并且尾音发的是第一声,即阴平声。听他们聊天,深沉语气的背后,感觉充满了疑问和好奇。
 
    眺望窗外,炎炎烈日下,一例是北方常见的景致。高高瘦瘦的胡杨林外,是成片青葱色的玉米地,其间夹杂着几株高昂着黄灿灿脸盘的向日葵,煞是好看。记起了小学课文对向日葵的描述,不曾想过了这许多年,今天才见到实物。
 
    15:27,列车驶抵大同。这里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云岗石窟的所在地,可惜走过路过,只能错过。
 
    16:26车到丰镇,站牌开始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算是进入内蒙古境内。窗外的地形开始有了起伏,陆续出现了连绵的山脉。但和南方的群山不同,这里的山上没有茂密的树木,只覆盖着低矮的小草和灌木。山崖断层处,露出黑色的岩土。远远望去,座座山峰像块块不规则的海苔蛋糕,而山上星星点点的牛羊就是洒在蛋糕上的葡萄干了。难以想象,就在这“海苔蛋糕”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铁、铌、锌、金、银、芒硝、稀土等一百多种矿产资源。
 
    列车准点到站,出站口人头攒动,可我一眼就找到了那个伸着鹅脖子的脑袋。心有灵犀啊,伊人也看见了我。憧憬着上前来个深情的KISS,最不济也要个热烈的拥抱,两个月的期盼,总算见到了我的“小龙女”!她却微笑着扭扭身,递上了手中的酸奶。嗬!老夫老妻了,还不好意思呢!
 
呼和浩特印象
 
    蒙语中“呼和”是青色的意思,“浩特”是城市、城镇之意,故呼和浩特又名“青城”。而做为内蒙古首府的呼市,却和其他国内大城市没有太大的分别。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繁华的商店鳞次栉比,鄂尔多斯羊绒衫、蒙古王酒的广告牌扑天盖地,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路人也都是汉人装束,没有预料中的蒙古袍和那别在腰间的蒙古弯刀。只有满街的兽医兽药店和偶尔出现的弯弯曲曲的蒙古文提醒我们,已身在塞外。
 
    呼市的公交倒是个特色。车不烧汽油,用的全是天然气。每辆公车的尾部都藏有天然气罐,因此车上严禁吸烟;报站名,先用蒙语来一遍,然后再播普通话。蒙语语速很快,同样是阴平的尾音,听起来极象日语。据说有人专门考证过蒙语和日语的发音,发现很多一样或是相似之处。早耳闻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原以为是武老大的种(嘿嘿,武家的不许扔西瓜皮,臭鸡蛋也不要,都是网络惹的祸。),现在想来却是蒙古人的子孙。蒙古名族是英雄辈出的名族,蒙古后代是成吉思汉铁木真的后代。只是南橘北枳,几个不肖子孙流落到了那个鸟地方,从品行到身材都完全变异了。
 
昭君墓
 
    昭君墓是呼和浩特最著名的景点。老婆没兴趣。冲着昭君“四大美女”之一的名头,我权且当回“独行侠”。
 
    昭君墓座落在呼市的大黑河畔。一马平川中,远远就可望见绛红色的围墙里面,巍峨屹立着的封土堆,其上芳草萋萋。入口处,仿古门阙相对矗立,塔形门阙双檐双出。汉例,双出的门阙是仅次于汉朝帝王陵寝形制(三出)的高规格墓葬建筑。可以想见当地人对昭君的推崇。
 
    通往封土堆的墓道前照例立有牌坊,却是现代建筑。上书“青冢”。据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之时,唯有昭君墓草色青青,于是便有了所谓的“青冢拥黛”。墓道两旁,有奔马、走驼等富有内蒙古地方特色的石兽护卫在侧。中间是王昭君和单于呼韩邪策马并骑的青铜铸像。马上的昭君英姿飒爽,和呼韩邪相视而笑,一副恩爱甜蜜的神情。这应该和曹禺历史剧《王昭君》里的形象是相吻合的。剧中的昭君是个深明大义,有胆有识的巾帼英雄。她自愿远赴胡邦和亲,化干戈为玉帛,为名族团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铜像底座有董必武的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但史实似乎并非如此。史书载,昭君所谓的 “自愿”出塞,是因不堪忍受“数岁不得见御” 而忿然对汉帝作出的反抗。边境安宁,“数代靖兵戎”的和平景象亦应归功于当时汉室的强大和所采用的怀柔扶边政策。而昭君,从此远离故土,夫丧后又被迫按匈奴的习俗嫁给其夫的大儿子,整日郁郁寡欢,怀抱琵琶哀诉思乡之情。作为皇帝手中的一粒棋子,她终究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对昭君的出塞,众说纷纭。
 
    俺们既非文人也不是历史学者,孰是孰非不敢妄言。不过私下以为王安石对昭君的评价比较公允。半山先生以为,出塞和亲,对昭君自身而言是个悲剧,但又何尝不是其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而昭君的价值,眼前历经千年的墓葬就是最好的见证。
 
    墓道尽头,拾阶而上,可至封土堆顶。石阶两旁,可见石碑数座,一字排开,皆书“汉明妃之墓”、“王昭君之墓”之类。碑石或立于清代,或立于民国,或立于现代,不一而足,大有相互攀比之势。这未免有失偏颇。远道而来之人如我辈,实在弄不明白到底哪座算是真正的明妃墓碑,或者哪座都不是。立碑没问题,但都写成墓碑体就贻笑大方了。碑文可以记事叙文,即使是抄录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与之相比,也更有纪念意义。
 
    登临山顶,有碑亭雄踞中央。亭中石碑挺立。碑体正面是昭君的影雕,背面书“大德”二字。算是后人给这位境遇悲凉的美女的最终评价。
 
    游完全程,20分钟。35元的门票?!打劫啊!来人!把呼市旅游局物价局的局长统统拖出去重打四十大板!
 
大召
 
    大召,蒙语叫“伊克召”,大庙的意思。呼和浩特曾经有许多召庙,又称“召城”。大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呼市最著名也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虽是喇嘛庙,但除了大殿是藏汉喇嘛庙形制外,其他的主体庙宇建筑还是汉式布局。从寺门开始,依次是天王殿、菩提过殿、大殿。
 
    寺门是天王殿的组成部分,左右簇立着雄雌卧狮,典型的北方石狮造型。和南方狮子的灵动活泼不同,相形之下,北方的石狮古朴端庄,威严中透出刚猛。寺门檐底湛蓝的匾额上,遒劲的草书体写得龙飞凤舞,分明是“九边②第一泉”五个大字。
 
    这里面有个典故。原先寺前有口玉泉井。相传康熙帝御驾西征噶尔丹叛乱,凯旋回师,途经此地,正值酷暑,人困马乏,干渴难奈。这时康熙的坐骑奔到大召前面,奋蹄刨地,一泉立现,手下亲随的八匹马也纷纷效仿,共刨出九眼甘泉,立解军队困顿。康熙龙颜大悦,亲封为“御泉(玉泉)”。其中第一眼的泉水更是清冽甘甜,被誉为“九边第一泉”。今玉泉井已不复存在,只有牌匾和不远处的八处泉眼验证着这段神奇的传说。
 
    天王殿的回廊,一半成了旅游纪念品商店,另一半供奉着菩萨和经书。菩萨到了内蒙也面生起来,连遇佛就拜的老婆都不太认得。好在来旅游的团队很多,我们逮住举旗子拿小广播的就跟着往里走。
 
    菩提过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过道中间金黄色的大转经筒,一人多高,两人才能合围,搁在被磨得油光蹭亮的木架上,金光四射。转经筒里放的是六字大明咒经卷,顺时针转一圈转经筒,就代表念了一遍经文,这叫“转经”,是藏传佛教信徒每天必做的功课。雕刻精美的转经筒在教徒眼中是神圣的佛教信物,于我们看来,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被推动的经筒转得飞快,发出眩目的光芒。虔诚的信徒神情肃穆,眼眸里倒映出的光亮,久久不泯。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束希望之光,将永不熄灭地照亮他们将后的道路,直到生命的终点。
 
    过殿左边是阎罗殿,右边供奉的是主宰凡人寿命的菩萨(忘了叫什么殿)。生和死,如此不可调和的对立,在这里却仅一线之隔。然生死轮回,在佛学里本就是个正常不过的循环。这样想来,菩提过殿的结构也就不足为怪了。
 
    殿堂里通风采光条件不好,幽暗中弥漫着浓重的藏香味儿。透过缭绕的烟雾,高踞佛坛之上的菩萨塑身和悬挂着的唐卡隐约可见。中土佛家造像大都正襟危坐,遍体金身,慈眉善目间流露出佛的庄严;而藏传佛教的菩萨们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披着白色或是蓝色的哈达,或骑驴,或骑马,个个手舞足蹈,周身五彩斑斓。烛影朦胧,影影绰绰间,神像面目尤为狰狞可怖。导游介绍,那是意在震慑住妖魔鬼怪,对信徒们却同样是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唐卡色彩繁杂,图案似乎多以佛教人物和故事为蓝本,看不懂,却都是明清时期的文物。跟着老婆顶礼膜拜了一番,为了这些让人敬畏的神灵,也为了藏传佛学的神秘和博大精深。
 
    大殿的前半部分是经堂,后面是佛殿。经堂是喇嘛们念经做功课的地方,不容游客踏足。尾随着众人绕至经堂侧面,有导游指着帷幕后的木雕大椅讲解,说此乃当年清太宗皇太极坐过的龙椅云云。正想凑上去看个究竟,又有游客涌来,该队的导游说这是康熙坐过的。于是,两眼茫然,一头雾水,随即落荒而逃!
 
    佛殿是全寺的精华所在。藏传佛教正殿供奉的是三世佛。居中的是现在佛释迦牟尼,它通体纯银,外层鎏金,这就是著名的银佛,故大召又称“银佛寺”。现任佛祖的两旁分别是前世的药师王佛和后世的阿弥陀佛。此外还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三世达赖 、白绿度母等塑像。佛像前,两条硕大金龙平地腾空,昂首向上,张牙舞爪,争抢中间的龙珠。“二龙戏珠”本不稀罕,但大召雕龙用的材料却是纸浆,虽历经数百年而不毁,确是奇迹!昏暗的佛殿内墙上绘满图画,这是作于清光绪年间的壁画,虽然经年烟熏火燎,看不到绘画本身,但仍能看到红、黑、蓝、绿等各色线条,颜色鲜艳如初。据说用的都是天然矿石磨成粉末制成的颜料。银佛、龙雕、壁画并称“大召三绝”。大召缘此成为漠南名寺。
 
五塔寺
 
    五塔寺和大召只隔着一条街,喇嘛们建议我们顺道徒步前往。昨晚呼市下了场罕见的大雨,我们只能在水沟纵横的煤渣小道上蹦跳着“穿越”。大约15分钟后,我们拐进一条商业街,五塔寺赫然在目。
 
    但见紧挨着围墙的长方形高台上,耸立着五座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方塔。中央方塔有七层,四隅之塔五层,皆覆盖着琉璃砖瓦,精美绝伦。五塔错落有序,结构严谨,布局和谐。站在对街,五塔美景刚好能容入取景框。就在我给老婆对焦时,一只拉着满车香瓜的毛驴慢悠悠地踱进镜头。小毛驴浑身栗色毛发,只有四蹄雪白,长长的耳朵支楞楞地立着,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比黄胄笔下的兄弟们还要精神!老婆乐颠颠地拉着我和毛驴一起合影,美其名曰:驴友一家亲。
 
    既然五塔已一览无余,买票进门倒不如逛街购物!在民族工艺品商店里,我挑个把带羊角的蒙古刀,10元。老婆买了几种奶酪,20元。刚好对抵了门票款。意犹未尽的老婆,逮住花花绿绿的蒙古族服装不肯撒手,非要来回“蒙古妞”秀秀。看着她喜滋滋地面对镜头的样子,联想起伊在张家界扮土家女的经历,真担心她有渴望成为少数名族妇女的“心理障碍”。
 
吃在内蒙
 
    蒙餐里羊肉无可争议地成为主食,特色菜有手扒羊肉、烤羊腿、蒙古烤羊排等。同样是羊肉,乌珠穆沁草原出产的肥尾羊的肉才是极品。当地人戏说,肥尾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 这种纯天然的绿色羊,肉质细腻鲜嫩,没有膻味,入口香甜,被誉为“肉中人参”。
 
    手扒肉做法充分体现蒙古族人的豪爽性格:先把全羊放血剥皮,剁成若干大块,然后连筋带骨地放入大锅烧煮,除了放他们称作“大料”的药材和盐巴外,不再使用任何佐料,也不采用其他的烹调方法,熟透后直接盛在直径少说也有50公分的盘子里,上桌。
 
    烤羊排,必定要用选肥瘦相间的肋排,这样烤出来的肉才能质嫩味鲜,肥而不腻。一客烤羊排,小份的,也要3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在牛羊遍地的内蒙算是昂贵的了。除此之外,还有烤羊脖、烤羊背、烤羊腰、烤羊尾......,这些宾馆大饭店餐桌上的常客,是蒙餐里的“阳春白雪”,当然价格也是不菲的。
 
    平民化的“下里巴人”也有,叫羊杂,只有在小巷深处里才能找到它的身影。四王子旗的羊杂是最负盛名的,羊肚、羊肠、羊肝等混在一起,加进辣椒油,搁上香菜,冲入沸腾的羊骨高汤,那味道,啧啧!口水下来了!
 
    莜面也是内蒙著名的特产。莜面的成分其实就是燕麦粉,营养价值很高,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的食疗佳品。但私下以为莜面应当和其他食物一起烹调,否则索然无味。在呼市莜面馆比比皆是,均提供莜面鱼、莜面灌肠、莜面饺子等莜面食品。
 
走进草原
 
    从呼和浩特到锡林浩特每天只有一班火车,夕发朝至。
 
   “瞎驴”重又携手出游,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婆拉着我的手,斜靠在车窗旁,悠闲地看窗外掠过的风景,时不时歪过头来发问,答不上来,她就会开心地笑起来,小女孩儿似的。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暖洋洋地照进车里,照在身上,把一切染成橘黄,很明郎的颜色,仿佛我此刻的心绪,温馨浪漫。天各一方的离别,让我们的心彼此贴得更近。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西乌珠穆沁大草原,是内蒙最好和面积最大的草原,位于锡盟(锡林郭勒盟简称)的西乌珠穆沁旗,素有“天堂草原”的美誉。
 
    第二天7:35,列车驶入锡林浩特站,听说离营地蒙古汗城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马不停蹄地换乘上旅行车。车子沿着贯穿锡林浩特的省道急弛,不一会儿,我们就触及草原的边缘。裸露的黄土,被围栏圈了边界的黄绿色草场,三五成群的牛羊和稀疏散落在草场上的土坯房陆续映入眼帘,典型荒漠草原的景象。用栅栏囤起来的牛粪堆,碉堡般墩墩实实地挡在房子前面。牧民家家养牛,牛粪堆的大小是衡量家庭财富多寡和女主人是否勤劳的标尺。牛粪可是牧民的宝贝疙瘩,草原上没有木柴,冬天牧民就靠烧牛粪取暖煮奶茶。草原也不通电,房子顶部的风车,是每个家庭的电力来源。司机介绍,草原上风大,风力发电足够支持全家的日常生活用电。难怪每个院子里都安装着巨大的伞形电视接收天线呢!
 
    黑色的柏油公路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中向前延伸,草场的疆界在慢慢扩大,围栏逐渐消失在视线尽头,原先瘌痢头样分布的草场被错落生长着深绿色灌木丛的灌木草原所取代。漫山遍野的牛羊游荡在草原上,这里是它们的“天堂”,有些牛竟憨憨的跑到公路上散步,悠然自得。面对近在咫尺的庞然大物,司机只得放松油门。草原广袤无垠,没有交规可言,而牛却顶替了交警的位置,成了司机们新的麻烦。
 
    一座土山出现在我们视野中,不算高,但在坦荡的草原上却显得突兀峭拔。山顶建有小亭。翻看功略,才知是成吉思汗嘹望山,因当年成吉思汗为寻找丢失的爱马在此登高望远而得名。在内蒙,尤其是在草原,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作为神坛上的偶像,几乎家家户户都挂有他的毡画,被世世代代蒙古人尊为圣主。
 
    突然急刹车!“快看,蒙古马群!”,经验丰富的司机指着前方。远处,一大群黑点狂奔而来,飚起漫天尘土。“你们真幸运呢,这么大的马群,现在很难见到了!”,司机掩饰不住的兴奋。说话间,矫健的骏马驰骋而过,马蹄翻飞,蹄声隆隆,鬃毛飞扬,倜傥洒脱。剽悍的神骏奔至山脚停下,山坳里有个“淖儿”③,马匹在牧民长鞭的驱赶下围拢了喝水。数数足有二三百匹模样,场面蔚为壮观。“马儿啊,你慢些跑,慢些跑啊......”,欣喜的我们赶紧溜下车拍照。
 
    车子复往前行。一块写着“草原情”的大石头从车窗旁闪过。那是北京知青留下的纪念品。当年知青们在此蹉跎岁月,留下了他们的血汗泪水和青春年华。老鬼,著名作家扬沫之子,就曾在西乌旗的巴彦孟和牧场插队,《血色黄昏》是他对这段生活的记录和思考。其实不必抱怨什么,上天是公平的,那个荒唐的年代不止带来贫穷和苦难,他们收获的是难得的人生阅历,这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可贵财富。
 
    司机告知,我们已进入了草甸草原。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满目青翠的牧草,遍地肥硕的牛羊。果然是“天苍苍,野茫茫”。不过牧草的高度仅能及膝,见不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未免有些遗憾。但蒙古包的出现,引得我们重又欢呼雀跃。不知何时开始,在我们脑海里,蒙古包成了辽阔草原的象征。洁白的蒙古包扎在草原深处,如同颗颗点缀在碧毡上的明珠,散发出迷人的异域风彩。
 
    蒙古包边上的敖包同样富有草原风情。敖包,“石堆”的意思。一首《敖包相会》唱遍大江南北,脍炙人口,至今不衰。情意绵绵的歌词传递着真挚质朴的情感,曾打动多少的痴情男女。但敖包却并非如我们想象,是热恋情侣谈情说爱的地方,实际上敖包是蒙古族人的祭祀场所。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正值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之时,也是“逐水草而居,随日月生息”的马背民族隆重祭祀敖包的日子。附近的牧民会纷纷聚集在敖包前,摆上羊肉和奶制品,乞求风调雨顺,牲畜兴旺,吉祥安康。
 
    时已中午,蒙古汗城的金顶大帐已遥遥在望。车子再次停下,两位盛装的蒙古族姑娘笑吟吟地迎上前来,一位手捧着纯白的哈达,上托银制酒杯,杯里盛着满满一碗的马奶酒,面对我们放声歌唱,另一位手拎银壶侍立在旁。这是蒙古族欢迎客人的“下马酒”仪式。高亢的歌声,浓郁的酒香,热情的蒙古人,让从不饮酒的我豪气顿生,接过酒杯一扬脖,干了!
 
    被老婆拽着去看路边的“搏克”石雕。搏克,蒙古式摔跤也。西乌旗又称为“搏克之乡”,是常出跤王的地方。仰望塑像,三个魁伟的蒙古男子抱着站在一起,脖子上飘扬着五颜六色的彩带。亮晃晃的阳光照在脸上,开始头晕眼花,脚步踉跄。马奶酒不到30度,但于我身上反应却很快。恍惚间似乎听到了粗犷激越的蒙古民歌,石像也活动起来,我们的蒙古摔跤手,穿上“照德格”(镶铜钉的皮坎肩),跳着雄健的“鹰步”摇摇晃晃地上场。糟糕,俺要醉了?!
 
    躺下,让身子陷进草丛。深深地吸口气,青草香和着牛羊骚味的原始草原气息扑面而来。花草在风里摇曳,蜜蜂在空中舞蹈,成群的麻雀在周围觅食,草原鹰在头顶上翱翔。天很蓝,蓝的那么纯粹,仿佛一块蓝水晶;云很白,白得那样干净,就像地上的羊群。没有嘈杂的人群,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悠扬婉转的马头琴声,回荡在这自由的世界。
 
    陶醉了,美丽的草原!腾格尔的《天堂》在耳边回响:“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色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注① 因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有“明妃”的称呼。
注② 指明长城沿线的九个边陲重镇。
注③ 蒙古语,水潭的意思。是草原上牲畜和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水源,因稀少而弥足珍贵。
文/东弓
原贴地址: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youjgs-9259-0-2.html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西安自驾内蒙东北旅游书
2009年8月海拉尔游
2009年8月 满洲里游
2009年8月 恩和室韦游
柳树沟中的喇嘛寺——五当召
大清沟风光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