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延安印象 大夏国都--统万城
丙戌年腊月十七,2007年二月五日凌晨一点四十,和公爵两人从孙镇登上北上的4767次列车,踏上了陕北之行。。。 第一日:延安
二月五日晨七点,经过一宿颠簸,终于到达了延安火车站,刚走出火车没几步便觉得寒风嗖嗖的吹着
延安这边早上七点还是相当的冷,街道两旁的小吃店铺大多数还没有开张,瞅着一家正在生火点炉子,冒着青烟
便走了进去先坐下,要了两碗羊杂碎。的确很实在,盛得满满的,吃毕结账,大碗八块小碗六块。

目瞪口呆之后还是付了帐然后直奔延安市区繁华地带--宝塔区。
更多游记攻略,请访问 爱自由旅游网:http://www.izy.cn/
在广场碰到一群老年人在锻炼身体,其中有一老头,在众人捧场下打着花花伞
扭起了秧歌,疲惫之中看到富有陕北风情的民俗表演,顿时来了精神,便拍了几张特写。

我们在舟车劳顿之后还增死增活地爬了宝塔山,光秃秃的一座山,上面有点历史遗迹
而且题词里范仲淹的居多,后来才知道原来范仲淹被贬职到这里来戍边。。。
从宝塔山下来,奔到枣园,在门口瞟了两眼,觉得里面没啥意思也就毛主席当年住过的地方而已,不符合此行寻求
富有陕北地方民俗风情事物的原则,于是拍拍便走人。杨家坪王家坪之类的地方也就都没再去。回到市区后
俩人无聊之中在广场上拍起了鸽子~商量了一会,我决定先去买顶帽子,因为早上刚到延安时感觉实在是冷
(后来下雪之后证明我这个决定是多么的英明阿) 完了俩人在市区实在转得没意思,我在统筹分析之后便决定直奔
靖边--此行唯一一个距离最远的景点--统万城所在地。
汽车从延安站驶出,一路上全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

更多游记攻略,请访问 [url=http://www.izy.cn/]爱自由旅游网[/url]:[url=http://www.izy.cn/]旅游[/url]
路过安塞县的时候,高高的崖上矗立着一只巨大的腰鼓,蔚为壮观

晚上到靖边已经天黑了,因为靖边是陕西西北部有靠近毛乌素沙漠的一个城市
所以来之前从地图上看了,对它印象也不是很好。谁知公车刚下高速,顺着两旁全是脏兮兮的修车铺的街道一直走了好长时间
才看到灯火---一个油井的管道高耸着喷出跃动着的火焰,不停变幻
管道下面是大片的炼油厂厂区,球形的大罐子和各色管道交错在一起,眼花缭乱
汽车绕着城转了几条大街终于进站,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收拾停当去外面买了瓶水,顺便打听了去统万城包车的
价钱和路程情况~小卖店老板告诉我包出租来回最多也就七八十块钱,而且是看你非本地人的情况下。。。狠!
不过那地方距靖边县城六十公里地儿,也不是说走着能到的。什么?想坐公车,
呵呵,我也想啊,不过两天才有一班去白城子村(统万城所在村)的班车,早上七点多发车。。。
又不是刚坐火车七点钟到站谁起得来~还是包车吧,省点时间和精力好去榆林逛。
在旅馆对面的馆子要了一份驴肉大烩菜,端上来光看一眼就口水直流,啥也不说了,喋米饭吧!
这道菜是驴肉、土豆、木耳、青辣椒、蒜薹、粉条混在一起炒成的。

公爵同志由于饭量有限只攻下了盘子的一个角落,剩下的大多由我解决了!因为驴肉实在是香!
饭后嘛,虽说身在异乡,但娱乐活动是不能少滴,俩人找到一家网吧,没想到上到二楼听见上面有台球的声音,便循声问路摸到了
三楼。霍!这么大一台球厅,于是便在跟前的一张案子上zi了一把人,一局打了半小时才玩完,三局过后看时间不早也不上网了,
直奔旅馆睡下不提。
第二日:靖边
早上起来吃过饭,在汽车站附近找了个出租车,一打听,去统万城包车来回共需八十元,死活不让一分。
得,咱也不计较这个了,大老远的就奔着白城子来的不能不去。一路上司机和我们聊天,扯个谎告诉他说
我们是学摄影的,寒假有作业,回去得上交。。。(哪里有搞摄影得出来手里就掂俩小DC的,寒一个~~)
统万城距离靖边县城大概还有六十公里多的路程,路旁全是高大的白杨和长成火炬状的柳树


很矮的树干长了不到一米多点就从上面发散出来许多的树枝伸向天空,相当壮观
由于临近毛乌素沙地的原因,沿途大多数土地都被沙化了,程度不一而同
但还不能跟真正的大漠相比。沙地上窝子里的草和灌木一从一丛地,枯黄遍野
出租车穿过一条小河,绕了个弯便到统万成脚下了。天气阴沉着,还好有那么点风
会时不时把天上的云吹开来,露出一片蓝色,给苍凉的统万城缀上艳丽的背景。

估计好多奔着统万城来的人在下车的那一刹那都不会想到竟然是这般荒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黄色沙地上,突兀的耸立着几座残损的城墙,墙体呈煞白色,是因为筑墙时用的是蒸熟的土
把土里面的虫子和草籽全部杀死,以求得更加坚固。
残存的城郭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得出范围,整座城不是很大。除了依然耸立着的几座城墙段落,大都消失在黄沙中了
围绕着几座城墙,爬上爬下的拍着照片
遇到一位老者,逡黑的脸上布满沧桑,如同那黄土高原的沟壑
向我打听要不要买他的“罐罐”,也就是统万城附近出土的宋代的瓷器罢了,还有几枚铜钱
大都唐宋的,对于古币我还是认得几个的。一枚唐朝开元钱,一枚崇宁钱,北宋的。品相都很一般
谢绝老者后又看了看这千年的遗址,离去。
车经过前文提到的那条小河时,让司机停车,下来拍了几张片子。正巧河岸边坡地上有一群绵羊

似乎这里长久以来无人问津,羊儿们无一例外的抬起脸望着我这个异类
羊群旁边是两捆打好的柴,也不知道是不是刚才那个老汉的
网上查了一下,那条河是无定河上游的支流红柳河,看来当时司机也是说错了,我们都觉得是无定河的。。。
记得唐朝诗人陈陶《陇西行》里便有关于无定河的诗句: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哀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裏人。
正反映了此地古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边塞纷争不绝。
搜得网友一篇文章对统万城的描写,摘一段在下面:
在毛乌素大沙漠的南缘,陕北靖边县北端无定河上游支流红柳河北岸,曾经依天耸立过一座赫赫有名的古城遗址,它,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高原建立的大夏国的京都――统万城;它,就是唐诗宋词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片孤城万仞山、沙头牧马孤雁飞、风沙满眼堪断魂之塞外;它,就是曾经西风萧萧、旌旗猎猎、刀剑纵横、烽火连天之古战场;它,就是强弩、硬弓、铁马、胡笳、羌笛、日中鸣镝、夜半刁斗之匈奴民族最后的绝唱;它,就是热血男儿横刀立马、马革裹尸、大小千战、皓首封侯、纪功凌烟之建功立业之地。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千百年以来,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少数民族都城、匈奴民族仅存的一座古城垣,就像是一骑充满着悲情色彩的绝尘,不仅消失在了茫茫的沙海大漠之中,更消失在了无边无垠的时间里。
一团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让原本就显得“湖沙莽茫茫”的毛乌素沙漠,变得更加荒凉而凄茫。仿佛一夜功夫,原野、山涧、沟壑、沙丘上的植被,均被一种颓废色的枯黄与残红所替代,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团狼烟烽火,在焦灼岁月沧桑的同时,也在焦灼着那份冷却在大漠中的记忆。
车在沙漠中一条狭窄的泥沼小路上踽行着,前程一片浑浊、苍茫,黄色的沙尘从车窗边呼啸而过,又呼啸而来,卷不走的是沉沦在大漠中的那轮孤日,以及苍白在孤日后的那个用金戈铁马淬砺而成的匈奴帝国――大夏国。
回到靖边县城,坐上去榆林的班车,奔赴下一个目的地--红石峡
榆靖高速公路将榆林和靖边之间的行车时间缩短到了一个小时多点,下午4:40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穿越黄沙漫漫的
毛乌素沙地边缘到达了塞外驼城--榆林。

一路上车上播放着电影,一直没合眼,直到进了榆林城才觉得眼睛有点困
不过没办法,此时不是时候发困阿。下车后便去找住处,顺着新建大街一直走到鼓楼附近,找到一家招待所,同时一路上也
饱览了榆林市的风土人情。晚上安顿好之后给桃子打了个电话,之后她请我们在市中心一家饭店
尝了尝榆林当地的小吃,炸豆奶和划菜都很好吃,


还有榆林的豆腐也相当不错!

看到这么多美味也顾不得旅途疲惫了,大肆扫荡一番,连连称好。
公爵甚至说咱不回家了过年就在这里过算了~这么多好吃的!
填饱肚子之后由桃子领着去路对面不远处的莲花池酸奶店喝酸奶~

大一的时候就知道榆林有一家的酸奶很有名了,今天慕名前来,终不负厚望
既酸又冰的,初入口时不觉有多酸,只是觉得冰凉,异常清爽~而后化入腹中,便觉舌根下面阵阵神经受了刺激
没喝过这么酸的酸奶~比学校夏天外面买的爽多了,而且在莲花池酸奶店里,还有其他诸如奶茶之类的饮料
可以选择坐在店里慢慢品尝,我们则因为吃得有点饱便每人打了一杯封好口,边走边喝。
从一条小巷穿过,便来到了仿古一条街,由北向南依次建有鼓楼、钟楼、星明楼、万佛楼等诸座建筑
街道两旁各色店铺林立,清一色的仿古门面装饰,路灯被装饰成宫灯的样子,一字排开,很有韵味~
晚上把桃子送回她们家,回去休息~回忆着刚才所看到的景象,慢慢地就睡着了。
第三日:榆林
昨天手机上临时订阅的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说榆林今天有雪,兴奋异常~不过昨个晚上刚开始倒是下雨来着
还想着今天到底能落下雪不。出门一看,哇,雪下得挺厚的,就是温度稍微有点高,在逐渐化掉,不行,
得赶紧赶到红石峡和镇北台去,说不定那里的雪还没有开始化~风景会比较好
匆匆吃过早饭,便打的来到广济大厦附近的三路公交站,等了半天,在我向四周张望的时候
发现三路公交就停在不远处,站牌后面的街道上~NND,上了车听着车厢里到处弥漫着的陕北话,
大都议论着过年、学生娃娃放假之类的。要不就是家长里短的琐事~
后来知道为什么车不在站上停了,为了拉更多的客!我们上得早,但红石峡和镇北台却只有两站路
(不过还是很远,走着去不太现实)
于是俩人便被挤得非常瓷实~到站后赶紧跳下来,奔红石峡而去
道路两旁的白杨还都挂着雪,看来的确如我所料!

顺着公路走了一公里多,还正抱怨着这种地方怎么会有峡谷呢,正向着就发现前面出现了一座悬崖
原来是榆溪河两岸的崖壁,那崖壁上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摩崖石刻,跟崖壁一样的黄色!
小跑几步,来到红石峡入口处,发现静悄悄的,张望了两下,出来个人,看他也没让我们买门票的意思,就这么大摇大摆进去了。。。
河岸两边的崖壁上到处都是开凿的洞窟和摩崖石刻,洞窟大多离地面两三米,有石阶梯通往洞内,现洞内大多有一近乎毁坏的
藻井,上刻有八卦图和各种龙、或是图腾崇拜的抽象图案。少数洞窟内供奉有各路神仙或者西天佛祖的塑像

每每碰到一个石窟我都要沿着石梯小心翼翼的爬上去瞻仰一番,而站在洞口那陡峭的阶梯旁边,望着远处榆溪河中央
沙洲上尚未消融的积雪,正摆出一个柳叶的造型,酷似榆林市世纪广场上的雕塑。中间是洁白的雪,四周有黄沙围绕,很别致
而两岸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更是多彩多姿,如“雄镇三秦”、“中外一统”、“华夷天堑”、“中华天柱”、
“天成雄秀”、“天开图画”、“大漠金汤”、“瀚海蓬莱”、“蒙汉一家”等。
大者每字达6 米,笔力雄健、劲挺;小者书体多样多姿,大多是明清两朝题刻,实为陕北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
红石峡来历: 因山皆为红石,故得名为红石峡。两山虎峙,石峡中开,一注清流,绿洲而来。红石峡东壁原来建有红山寺,
据《创建石佛殿碑记》记载:“为宋、元间古刹”,故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

明代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万历二十八年(1600)春,峡崖崩坍,墙垣楼阁等建筑尽被毁坏。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
更名镇远寺。寺门楼子的门洞上额携刻着“红石峡”三字,是由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高龄时所书题刻的。
红石峡,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波光粼粼、浮光耀金的天然湖泊。一股清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
飞流瀑布,水石相击,有“水帘飞雪,石洞栖云”之称。站在岩头,水声相击,轰鸣如雷,波翻浪滚,云雾腾飞。登临洞口,
顿觉寒气扑面,沁凉爽人,历来被誉为奇观。洞口刻有“蚊窟龙窝”四个大字,醒目耀眼。南峡,东崖高12米,长250米,
西崖高18米,长284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
据记为明代所创,“文革”中尽遭破坏,所存无几。现仅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
非昔胜比。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
除个别重新塑像外,壁画、碑记等荡然无存。
一个多小时后从红石峡出来,已经累得差不多了。不过想着还得去对面的镇北台,就加紧脚步,走到公交车停靠的路口,打听了一下
转个弯就走上了去镇北台的路,不一会,一座雄伟的瞭望台便出现在眼前,

台下管理处的房屋里好像有人,但我们走过去似乎没人理,就又一次地免费参观~
登临镇北台,向远处眺望。白茫茫一片,大雪覆盖了一应景物。不过那几座长城的烽火台还是看得见的。
相比镇北台来说,显得那么小,但黄土外表给人一种沧桑之感,反比砖石筑砌的镇北台来得真实一些。

台西南800米处,有明代易马城遗划,面积约6.5公顷,是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城池,也是蒙汉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
当游人登上那苔藓斑斑的古塞台,一番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一幅幅历史画面依稀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当年边塞高台、孤城、羌笛、笳声,漠漠风沙,飘飘寒云、南去飞雁……全然是幅不胜悲放苍凉、烽火刀兵的古代边塞景观。
然而当民族和睦相处,蒙汉互市又是这样一种情景:当年在那雄台高耸,军卒肃立,旌旗招展,刀戟林立的肃穆场面下,
“易马城”红山市蒙汉互市期,“万骑辐辏”,蒙古牧民赶着牛、羊、驼、马和驮着各皮毛.各地汉族商人携带大量布匹、绸缎、
盐茶、烟酒从四面八方也来到红山市。这里牛羊成群,帐包鳞次,驼叫马嘶,人声鼎沸,一派蒙汉贸易热闹景象。
对此,清初文人杨蕴在《镇北台春望》中写道:关门直向大荒开, 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
如今人们站在镇北台顶端,举目四眺,数十里景物尽收眼帘,一览无余。
东南望去:那片片林网农田,纵横渠道,杨柳成行,以及那历尽沧桑的榆林古城风貌、
波光粼粼的榆溪河流和那西沙楼房林立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历历在目;
西北望去:则是一派塞外风光,那无数绿化山峁和沙丘环抱着片片墨绿绿洲之中,牧放着群群牛羊,宛然在目:
极目天涯,云山浩渺,大漠苍茫,其间,几行雁起雁落,使人心旷神,俯视台下,易马城、款贡城,
更有那处处秀色迷人的红石峡和峡上碧波荡漾的平湖凶色,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图,映入人们的眼帘,
又会使人沉浸在如痴如醉如诗一般的意境里。
而我此时更是想起了高中课本上的一首边塞诗:而瀚海二字在我看来就是描述这里的地形样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
这一天下来两个景点把我们累得不行,此时阴沉着的天也在即将谢幕的时候露出了一丝霞光,又让人想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诗句。。。落日的光线照在雪地上,不再那么刺眼,变得温和、柔软,感觉那么容易亲近,像小孩的脸一般。

就在我们从镇北台下来疲惫不堪准备在路边拦车回榆林市的时候,晚霞映红了天空,似乎预兆了什么
我们突然瞟见不远处庙里好像有衣着鲜艳的男女出入,近前细看,原来是一大群后生和婆姨在这里进行秧歌排练
这下可乐坏了我们俩,听领头的说马上就要开始,便赶紧卸下书包拿出相机,准备拍摄。
中途一张卡满了,幸亏还有一张1G的SD卡,赶紧换上,继续拍。
穿着绿衣裳的女孩子们和身着白布衫头裹白羊肚手巾的年轻后生们开始起舞了!


观看完秧歌排练已经天黑了,看来计划的今天下午赶到米脂是不行了,只能拦车回榆林市住下。
原本还打算去神木的,不过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偶母亲不停的发短信问到哪里了今天看了哪些景点住在哪里明天去哪里之类的
实在受不了了。。。便取消了,小有点遗憾~之前发短信给雪梅说我要去她们那里,娃直接给我回条短信说铁路出故障了
回不来了,得改乘大巴。辛苦哦
第四日:米脂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估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这句话吧~所以说我要去米脂给大伙说没有这个原因的话,是讲不通的.
不过去之前我就已经知道,真正的米脂婆姨少之又少,大多数长相都挺一般的.从榆林乘坐到绥德的班车到了米脂,在省道旁边被扔下车的
天气特别晴朗,湛蓝的天上挂着几多闲散的白云,就像这里人们的生活节奏一般缓缓地飘动着.

路对面就是无定河,不过此时
已经变得宽了许多,不再是靖边统万城旁看到的那条小小的支流.河水两旁封冻中间留出一条水道,哗哗地淌着.无定河对岸是南北走向
绵延无尽的塬,米脂县城就被另外一道塬夹在着狭长的川道中间,傍着无声无息流淌了千百年的无定河.
俩人在米脂县城乱晃,到处漫无目的的走着,早上没有吃饭,便找了家馆子.在榆林还未赶到过年的迫切,但到了米脂想找家饭馆都难
大多数都关门大吉,估计回家赶着过年去了.不过也用不着这么急阿.我们两个还在"北漂"的野驴显得如此异类
拐了个弯往山坡上走了几步,便来到米脂中学的门口,听桃子说她初中就是在这里上的,而且李自成行宫就在米中里边
二话不说往进走,到了后院便看见李自成行宫的建筑物,斑驳的红漆已经剥落得差不多,看来这多年旅游部门只管让游客来参观不管维修
问了门口的老大爷,说是现在关闭着,不让进.在维修~~好不郁闷

绕了几圈来到米中的后面,一大片住宅区,全是窑洞,齐刷刷列成一排,最上面的窑洞每户门前都竖着一个烟囱,原来是下面一层窑洞
的烟囱阿...都跑到人家房顶上来了~

丛米中出来,拐了个弯,看见有旅游提示牌说前面是李自成行宫,心生好奇.过去一看,
原来这里才是正门...门前立着闯王曳马挺立的雕塑,微风异常,栩栩如生. 紧接着后面便是只住了七天的行宫,破败不堪,
不过从残存下来的建筑物可以看来当年是多么的傲气凌人。

看完李自成行宫,便忖度着去姜氏庄园的路线和方式,由于Luc上次去陕北回来说,当地人说姜氏庄园还不错但他没去,
劝我一定要去看看。随便拦了一辆出租车,问了一下价钱,三十块送到。不甘心,就在路边等去佳县的公车,好长时间都没有。。。
又找了一辆出租,一问,还是三十块。不说了,走!一路上我在前排和司机谝着,说什么就是给他钱他也不来这地方,没啥看头!
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本地人对本地风景名胜的态度总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加赞赏 大力宣传说好听的;另一类就是连自己
老死都没去过一回就大加贬斥鄙夷不屑的眼光看待,实在是目光短浅不足取也。
闲话少说,昨天下的雪还没有融化掉,路边崖上的积雪映衬得湛蓝的天空愈发显得清新

一路上虽然颠簸不已,还是透过出租车窗拍了不少片子。快到姜氏庄园时司机问我们要不要他在这里等会然后把我们送回县城
只要五十块钱。想了一下这地方车又不多回不去了可不好,便同意了。后来我们在庄园里与主人聊得不亦乐乎也就忘了这茬事,
下来的时候才想起来,不过那司机还是溜了!所以奉劝大家要去姜氏庄园的话还是在县城里坐旅游专线公交去,回来也很方便。。。
之前网上压根就没找到交通方面的消息。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当地的名气不大,当地人知道的不多,
我向一位农人请教路程,他居然从未听过自己身边有这么个庄园。
姜氏庄园由这里的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兴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动工,历经十三年始建成。
整个庄园依山而建,设计巧妙,施工精细,是全国唯一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向上的条石甬道,中途有个九十度的转弯,通向庄园的大门。甬道的右首就是庄园的寨城,
墙高数十米,极为坚固。寨城右侧有镂空的瓦窗,可以远远看到进寨的人。姜氏庄园远远便给人以不凡的气势,我忖度庄园的大门
还不知如何壮观,谁料如同初见寨城一样,又是一个大大的意外。庄园大门极为窄仄,仅容两人并肩或者一辆马车进入,大门上方
是姜耀祖的亲笔题词:大岳屏藩。这四字巧妙嵌入姜氏父子的名字,又有依恃高山来抵御入侵者之意。
左首一行小字:姜耀祖建并书。右首小字为:光绪丙戊孟冬之吉。
直通大门的是一条砖砌甬道,呈九十度转弯向上进入庄园。甬道两侧有砖砌台阶,供人行走,而甬道则较平滑,
一来马车可以直接进入,二来如遇雨天,雨水可以沿着甬道直接排出庄园。
甬道尽头是一间水房,内有33米深的水井,至今活水不断。水井右侧有一个白石砌的大水槽,打上井水后倒入这里蓄水。
紧靠蓄水池又是一个较小较浅的水槽,是洗衣之处。水房有两个瓦窗,铜钱的镂空花饰,夸示主人的雄厚实力,另外通过这两个瓦窗,
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园外的一举一动,也可以通过瓦窗的窗眼,向外射击,抵御入侵者。水房的地板装有排水装置,先进而科学。
水房的另一个功用是放置轿子,轿子抬到这里,一般不再进入。房顶建有横梁,用来将轿子吊起,防止发潮。
另外,水房的内壁有两个小洞,目测很深,据说是庄园主人藏宝之处,土改时期被政府收没。这位姜姓地主居然把宝贝藏到一个
不起眼的水房里,真是出人意料,不过既然被人发现,说明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仅仅一个水房就有这许多讲究,让人叹服之际,
心生更大的期待,知道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而沿路随处可见栓马环,可见庄园主人的财大气粗。
整座庄园院内套院,窑内套窑,门外套门,门内有门,由山脚至山顶,可分下院、中院、上院三部分。下院是管家和用人居住之处,
设计类似四合院,只是取代为窑洞。这里与中院、上院距离甚远,显示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中院是接待来宾的地方,也是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上房两孔窑洞,两侧各三间厢房。中院大门的两侧各有一个砖砌的佛龛,门槛内外的
石鼓石墩底座相连,居然是用一块整石雕成,工艺精巧,令人惊叹。中门只有逢红白之事才能开启,平日紧闭。
院子左侧有一小门,内又是一院,院中有石碾石磨,为磨面之处。四孔窑洞,二放农具,二放粮食。中院右侧又有两个小门,
下侧的小门有台阶直通下院,上侧的小门也有台阶通往上院。这两个隐蔽的小门将上中下三院连通起来,遇到突发事件,
可以快速传递消息,当然平时是紧闭的。从中院起,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显露出庄园精致的一面。
其中砖雕有猫与蝴蝶的图案,暗示主人“耄耋之年”;喜鹊花枝的图案,表示“喜事连连”……精美的图案、花纹、雕饰.
上院是主人起居之所,又是一番景象。铺院的青石,每一块都有两米见方,这么大的石块,运来必费了不少功夫。
院中设有两张石床,供主人消夏乘凉。石床下部凿有石槽,绕床一周,炎夏纳凉时注入清水,可以阻止各种蝎虫的侵扰。
另外院中放置数块大石,每块石上凿出一米见深的石洞,逢红白喜事,用以撑伞或者帐篷
庄园主人的卫生间。卫生间在院子角落,入一小门,右转,进入一间有窗的小房间,房间内居然是白石的“坐便器”,
与现代的坐便器几乎没有两样,还有靠背。这卫生间至今还在使用,却没有一丝异味,
全因排泄物通过特殊管道直接通到中院的便池内。一百多年前的人们居然已经使用坐便器,而且是在现在交通仍不方便的陕北农村,
不能不叫人感到意外。看来有钱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苦,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整个庄园设有寨城,将庄园严密保护,寨城有寨门直通后山,还有秘道也可通向后山。庄园主人为突发事件与灾难留出足够的后路,
也是出于“树大招风”的考虑吧!
寨墙有甬道可登上墙头,一览庄园全貌。其时夕阳西下,整座庄园静静地沐浴在金色夕阳之中,于庄严宏伟之中透出时光沧桑之感。
在行至上院门前时,有人来收票,一个人二十,说是看我们学生两个人给买一张票算了。末了他还说了一句现在上院住户居住区域
不让参观,分外差异,我们已经从寨墙那边把整座庄园尽收眼底,知晓这座庄园最精华的地方就在住户居住区域上院了,
他们竟然说不让参观,还说是人家不让。正在诧异于此之时,售票处的人员说要买票就买不买了现在就下去~
此时从上院门内出来一个人,后来我们知道这是庄园的女主人。问我们要不要买她自己做的酒枣,然后可以免费上去参观的。
一听此话,便说那买两斤酒枣吧,也就十块钱,便可以不用买门票参观,何乐而不为呢~后来得知原来庄园的主人和旅游部门
有矛盾,在旅游部门售票处买了票了庄园主人便不让你进上院,你若跟着住户进了上院,旅游部门他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说到根本还是既得利益分配不公引起的矛盾纠纷阿。
来到他们居住的房间内,和老两口聊着天,他们说《血色浪漫》剧组曾经在这里拍过电视,不过我没有认真看过这部电视剧
便也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些镜头在这里拍的。。。倒是公爵不停的埋头苦想,终于说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如何如何
老人还领我们过去灶房的窑洞,里面摆放着过去庄园里用的一应物件,很是丰富。
在后续的专题图片展览中会贴出来给大家看的~
从姜氏庄园出来,天气依然是那么地好~难得啊,这几天一直都是阴天,能持续一天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黄土白雪交相辉映

心情格外的好~两人商量了一下,先坐车去米脂火车站看一下火车通了没有,然后得知已经通了。便买了两张去黄陵的票
候车时与车站派出所一年轻铁路警察大谝特谝,天南海北地,意外的是丫得知我是学法语的还跟我问了句再见是不是
“Au revoir”,在我惊诧之时他说以前是在西安火车站当铁警的,原来如此~
丫叹息着说你一旦在铁路上工作了,就把自己一辈子都卖给铁路了!可叹阿,铁路人也不容易。
第五日:黄陵
到黄陵的时间是次日凌晨零点多。。。找了一家网吧,上网到六七点,走着去黄帝陵转了一圈,下午便乘车回家了...
由于存储卡已满,且人困马乏,遂无片子奉献,望谅解.谢谢观看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QQ:110947621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