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西部、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土楼,总数成千上万,其中,只有“六群四楼”共计四十六幢土楼,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是: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 ;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 ;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联合国世遗办认为:“福建土楼”集居住和防御的功能于一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山区民居建筑类型,它既体现了中国儒家聚族而居的传统观念,也反映了当地居民必须凝聚家族整体力量,共御外敌的客观生活环境。
土楼最早出现于宋、元,当时,我国中原地区烽火连天,百姓为避战祸,携家带口辗转来闽,定居下来后,被称为“客家人”。 福建龙岩市的永定县,是“客家”传统聚居区,也是福建土楼最为密集的地方,以往,大凡提到土楼,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永定。然而,由于奇特的“四圆一方”造型和相关的舆论炒作,原本不甚出名的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后来居上,在“申遗”过程中被推举为“福建土楼”的代表,永定土楼只能屈居为“福建土楼”中的“客家土楼”,为此,永定人多有愤愤不平之意。不过,查看地图就可知道,田螺坑土楼群虽属漳州市南靖县管辖,但其位置就在永定县的边上,与永定县的“客家土楼”,究源应该本为一体。
今年春天,XD自北京来厦,我以陪客为由,逛了一趟土楼。出行方式选择“跟团”,这主要是为了图个省心、省事。互联网上的土楼旅游路线形形色色,各旅行社的报价也是五花八门,我们将目标锁定为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中的“承启楼”号称福建土楼之王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条路线的报价最低。土楼旅游路线虽多,但却又是大同小异,我们并非专业研究人员,能看几座有代表性的土楼就算足矣!没有必要将所有土楼路线都去走个透透。
路线定下后,选择旅行社也是学问,经过排查,我们选择了“厦门旅游集散中心”,其电话是0592-8400866,“福建永定(承启楼)土楼王一日游”报价180元/人。提供的服务包括八菜二汤的午餐、空调旅游车、景点门票和全程导游讲解。另外,旅行社小姐还在电话中承诺提供由岛内各处前往发团地点的小车接送服务。对于完全相同的土楼旅游路线和服务标准,我们也在网上找到了不同的报价,例如厦门海峡旅行社,电话0592-2284479 ,“福建永定高北土楼群一日游”散拼天天发团的报价就是288元/人。
4月2日早,旅行社的小车到家门口接,随后又前往会展酒店和SM广场,拉上一男、一女两位散客。大约7:30抵达湖里区东渡路上的厦门市港务局楼下,这里已有一些早到的游客和三部等待出发的大巴,陆陆续续还不断有小车将游客送到这里来集中。8:00来了一群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我俩缴费、签合同,他们再三要求不要向其他游客透露我们的团费(180元/人),因为,目前厦门只有他们这家旅行社承办散客天天发团的土楼旅游业务,其他旅行社都是招揽到客源后,再转卖给他们,中间赚个差价。我们是直接向“厦门旅游集散中心”报名,所以参团费用最低。上车后得知,其他人最少都是缴纳了240元的团费,有人甚至多达300余元,这是因为他们是向宾馆报名参团,宾馆还要再赚个差价。不过,多数人对于花钱似乎并不在意,因为是公款消费,不像我俩,用的是自己的银子,当然是要货比三家啦!看见我们手中握有合同,其他游客也纷纷索要,但导游说,他们在哪里缴费,就应该到哪里去索取合同。
八点多钟出发,2.5小时后驶经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景区(四菜一汤),宽广的停车场上摆满了汽车,这里是土楼A线旅游的下车地点,我们车上都是B线和C线的游客,没有停车,继续前进。B线是游览“永定高北土楼群”,C线是“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两条路线的团费相同,跟车导游逐一询问大家的游览意愿,我和XD选择了B线。
11点多钟,汽车停在一座名曰“環興樓”的大型土楼旁边,路边有餐馆、旅店,商业气氛颇浓,土楼旅游开发最早的“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就在这里,过往长途汽车都把此处称为“土楼”站。跟车导游指挥大家下车,安排午饭,八菜二汤的团餐中有“梅菜烧肉”及“油炸小溪鱼”等客家风味农家菜,总的感觉还算可以。饭后,当地导游将C线的游客带走,观光“民俗文化村”,那里有号称“最富丽堂皇的土楼”以及“最小的袖珍圆楼”等景点。我们这些B线游客再次登车,前往不远处的高头乡,高北村。
高北村依山傍水,共有数十幢土楼,其中,作为江姓家族世代民居的承启楼、世泽楼、五云楼和侨福楼被统称“高北土楼群”,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四座土楼位于海拔近800米的金山脚下,坐北朝南一字排开,各楼之间有青石板小道相通。据有关文字介绍,“高北土楼群”的建造经历了从明朝初年直至上世纪60年代的漫长历史时期。
我们首先来到承启楼,一位身着西服的银发老人拿着大喇叭带领我们参观,老人姓江,原为中学教师,现在是承启楼的楼长。每座土楼都有名字,而楼名则毫无例外地是源自大门两旁的对联,“承啟樓”上的对联就是“承前祖德勤和檢,啟後孫謀讀與耕”。承启楼是全国规模最大(当然也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土楼,造型为椭圆形状,在南靖“四菜一汤”被炒热以前,它也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土楼:1981年,承启楼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与北京天坛、秦皇岛天下第一关、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古迹媲美 ;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的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 ;2001年5月,承启楼被国家文物局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湾的“小人国”和深圳的“锦绣中华” ,也都在很多年以前就有承启楼的微缩模型。
林老师说,承启楼系高头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所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建成。这座土楼是“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代表,从外到里共有四个同心圆环建筑,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扣:最外圈周长230米,楼高4层,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为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 ;第三圈是单层,设32个房间;土楼中心为圆形的祖堂。承启楼共计有400个房间,整体建筑面积达5300多平方米。林老师最后用一段顺口溜来概括:“高四层,屋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就是承启楼。目前,楼里尚有60余户人家居住,近400人。
承启楼的中心是由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雕梁塑栋,既为祖堂,又是全楼的议事大厅。厅堂上悬挂诸多匾额,记录林氏家族的荣耀和历史。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辛亥革命元老)曾为承启楼题写过《吾庐》的中门匾额,可惜原物已在“史无前例”的年代被毁,现在看到的只是仿品。其实,林森虽为旧时代国民政府的主席,但却并非“反动派”:他早年在台湾从事抗日斗争;抗战时期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1943年在重庆因车祸逝世,中共中央致唁电“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元首逝世致哀》 ;1979年,中共中央认为林森是“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
林老师还说,承启楼中有件楠木寿屏最珍贵,这件宝物是乾隆19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然而,这件珍品只在过年等特殊的日子才会对游人出示,我们当然也就无缘观看。
中心厅堂里有张照片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张高北土楼群的热气球航拍照片,图中,承启楼明显呈椭圆形状。然而,我们在楼中却看不出楼形是椭圆的,这主要是因为承启楼的楼体十分庞大,“不识此楼真面目,只缘身在土楼中!”
参观完中厅,林老师带领我们登楼逐层观光。土楼中每户人家的房间是按照列来划分的,1层是厨房,2层是库房,3、4层是住房,每户之间没有相隔,走廊边上的柱子就是邻里的分界点。但土楼的问题是厕所和浴室设在一层(厨房对面),楼上3、4层的房间内只能安放尿桶,每日需提上、提下,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有些颇为不便。四楼走廊边上有简陋的观景台,可以俯视土楼内部的全景,“圆中圆,圈套圈”在此可以一目了然。
观毕承启楼,林老师又带领大家前往世泽楼。世泽楼是座方形土楼,紧挨着承启楼,两楼一方一圆,屋檐的边缘紧靠在一起,只露出一线天空,这处“方圆一线天”是摄影留念的好地方。
土楼之进化,应该说是先有方楼,再有圆楼,随后圆楼又衍生出椭圆的形状。方、圆相比,圆楼可以节省建材,在抗震、防御等方面也更具优势,因而,我们今日能见到的土楼,以圆形居多。林老师说,世泽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世澤”之名也是源自大门上的对联“世傳勿替家聲遠,澤本遺風椒衍長”。这座楼亦为四层的内通廊式土楼,但因只是一环(一个方框),所以中间天井的面积很大,空空荡荡,没啥可看,我们只站了不到五分钟,就匆匆离开。
接下来是五云楼,它也是一座方形土楼,修建于明初永乐年间,是高北土楼群中最为古老的土楼。此楼俗称“不倒楼”,楼前墙体已向内倾斜1.5米,然而,经历近600年的风雨沧桑,它却是稳而不倒,让人不禁叹为观止。走进五云楼,眼前的景象衰败、残破,全楼只是在一层还住着三位老人,上层建筑的梁、柱、门、墙以及楼梯、护栏等,都已难逃时间的摧残,有些地方黑乎乎的,好像是曾发生过祝融之灾。不过,院中的水井仍是一汪清泉,老人在门前种花、养鸡,显得情趣盎然。
大约下午一点离开五云楼,林老师完成了导游任务,他给我们指点一条小道,让我们自行上山,到观景台上去观赏高北土楼群的全景。站在山上,承启楼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它前方还有一座规整的圆形小楼,这就是北高土楼群的第四座楼,名曰“侨福楼”,俗称博士楼,因楼中曾出过11位博士而得名。世泽楼被树木、山坡遮挡,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五云楼则是完全看不到。放眼远眺,大小数十座土楼高低错落地散布于高北村的田野之间,不过,眼前所见更多者,却还是那些无处不在的西式小楼,有些土楼的大门被砖石封闭,显然已是人去楼空,当地人(特别是年轻人)凡有能力者,多倾向于自建小砖楼,只有老人们仍生活在土楼之中。
下得山来,从侨福楼旁边经过,这是一座相对蛮新的土楼,外设围墙,墙上有大门,构成一个单独的院落。据说,此楼修建于1962年,由楼主在海外的兄弟们集资,每年建一层,一共3年建成。侨福楼的内部设施较为现代化,这让它成为当前新型土楼的代表,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楼龄尚不足六旬的侨福楼,也成为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林老师没有带领我们进入侨福楼,而且,跟车导游在来时的路上就已提醒,侨福楼的主人会向游客强行收费,叮嘱大家不要入内,这可能是林氏家族内部利益分配不均所致。我们俩人只是在外面转转、看看,侨福楼的围墙上刷着大大的蓝底红字,“客家园餐饮住宿”,我想,若是背包客自助体验土楼,这里应该会是一个理想的落脚地点。
下午两点登车返厦,五点左右回到早晨出发之处,众多小车已经在那里守候,旅行社散团,游客换乘小车返回各自在厦门市内的住地。算算这一天的花费,往返永定的空调大巴、土楼观光的门票、导游的讲解、一顿客家午餐、还有厦门市内的小车接送,180大元应该是花得并不冤枉。不过,后来又从网上看到,有人经历完全同样的游程,只是118元,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天马行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