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不只处处能观好景,它也有季节所带来的特有天然姿色。冬日的颐和园,风格化净有如枯山水,它潇洒如诗,构图如画。
至于夏、秋旅游旺季,游客几乎都是拥着走,好多旅客进园后只能摩肩擦背,许多还没走到著名的长廊就“投降”了……
在北京西北郊外的海淀区内,有一座黛青色的山峦和一池澄莹的碧水。那就是中国清代的皇家园林和避暑行宫。在乾隆年间,清皇室就已在那里兴建了“清漪园”,并将山定名“万寿山”,把该地一个元代留下来的人工湖,重新命名为”昆明湖”。
中学时就读过“清漪园”。据记载,该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搜劫后便遭焚毁。到1888年,慈禧太后私自挪用海军经费重新建设,花了近十年才修好,并改名为“颐和园”。可在1900年后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慈禧后来重施故技,又再动用国库巨款重修。
颐和园是去过好几次,这里不只处处能观好景,除了人造风景外,它也有季节所带来的特有天然姿色。而冬日的颐和园,风格化净有如枯山水,它潇洒如诗,构图如画,说真的,要遇上个雪天,还不容易呢。
夏、秋旅游旺季,游客几乎都是涌着走,好多旅客进园后只能摩肩擦背,许多还没走到著名的长廊就投降了。人多也易走散,颐和园总面积有290公顷,景点交错,走失可不好找,那要到失物招领处求管理员广播帮助寻人才行。
颐和园其实有三处入口。那是东宫门、北宫门和西宫门。东宫门才是颐和园的正门,面阔五间,门前仍有“清漪园”时代留下来的大铜狮一对。据说当年洋人是畏惧这对铜狮的气势,它们才得以幸存。既然是行宫,正门的台阶下,也有一幅云龙花纹陛石,上面雕有活灵活现“二龙戏珠”的图案,在早晨冷冽空气和半盖的宿雪里,恍惚透着历史沧桑的味道。
也有人是从北宫门进来的。那是万寿山的后山部分。山上古老建筑,全都是依山而建。大雪后,那一级级的山道台阶,就像铺着一匹匹白绢由山峦披覆而下,晶莹洁白,宛如软玉,还真不忍心踏上,怕脚印变成污点。
颐和园的空旷,让这里拥有北京市内难得享用的清新空气。冬日里的松柏,有些已抖尽身上积雪,让晨雪的光芒把它们的苍劲都凸显出来。就连石头,看来也似乎比夏天要硬,许是凛冽寒风也吹紧石头的意志,气候虽冷,好些麻雀也叫不停,许是无论风雪再大,三餐还是得设法解决的。
都说“游园惊梦”,在冬天刺骨寒风下,游园不久要惊的也许就是肚子。冬天颐和园虽不如夏季旺闹,但仍有营业的食肆。只需下山,沿着万寿山后方一条弯曲冰封小溪,就能到一处人造但唯妙唯哨的“苏州街”去吃早点。苏州在江南,难见冰雪,可这里冬天版本的苏州街,不只有水乡街景,还添上一份难得的北国雪色,怪是怪了点,亦别具一格。这里建筑皆仿苏州格式,茶馆、酒肆、染坊、布店、鞋帽店,还有江南风味的糕饼店及土产店等等,竟有六十四家。我们进了一家茶馆,老板看到隆冬大雪跑进两个客人,还真有点喜出望外。我们兴致勃勃要了些苏州点心和一壶热茶,老板说,“天冷游客少,昨天都没开张,看来就快跟颐和园一起冬眠了”。
颐和园除了逛山,游湖也是美事。只不过夏天游湖用船,隆冬湖上结冰,只需用走,也就能走到湖上去了。
昆明湖就在万寿山脚下。元朝时名为“瓮山泊”,也曾称“西湖”,面积有213万平方米,是经过多朝乘兴修水利之便,不断扩展湖面,才有今日规模的。广阔的湖面在冰封后,犹如千里凝成汉白玉,真平得如水晶镜子般。雪霁天晴之际,骄阳普照冰雪,冰与日互相夺映,真是“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色。
游颐和园,无论冬夏都得有点耐性,它不只是清末时皇室爱在炎夏当作游乐避暑的所在,也一度是慈禧当作行宫的地方。这里的殿、楼、阁,虽不及紫禁城内的气派,却也处处看出皇室应有的至尊规格。
虽说冬日的万寿山上的阁楼和宝殿里都是静悄悄的,但到了中午,湖上的游人却会多起来。
住在附近又爱滑冰的男女老幼,会带着不同的滑冰用具,也不怕北风凛冽,就在冰上痛快地你追我逐。有些翩翩漫舞,有些风驰电掣 ,有些单脚花式来个”蜻蜓点水”,或是数人一起打转来个”紫燕穿波”。最滑稽的,还是各式冰车,虽然多是自己制作,也还似模似样,譬如”干净利落”型的,就拿张普通木椅在脚下再装上两块铁片,就能在冰上横冲直撞了。早几年,昆明湖上还有专门的冬泳队,凿开地上厚冰,教导远方的客人冬泳,只是这类游人越来越少,现在都改到城里的龙潭公园、北海公园去了。
上面说的那种”冰上椅子”,也叫冰车,或拉车、推车。其实是因为操作方法不同才有不同称呼。可以想像”拉车”多数就是一伙朋友在前面拉着车上的另伙朋友。推车呢,则多由父母作动力,推着车上的小孩前进。还有些推车,上面坐着两个人,两人手上各执一根铁叉,捣着冰面前进,就像在”划旱船”一样,后面还常跟着个边跟边跌的”大小孩”,从笨拙的姿势来看,准是名溜冰初哥。
颐和园真是个景色多变而又每变皆能动人的园林。若是遇上漫天飞舞的雪天,湖上迷迷蒙蒙,身边的雪片与天色混在一起,”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那般情景,还真有”与雪共舞”的意境。但,若是遇上冬日刮大风,狂吹起冰上雪花,那就有如沙漠里的沙暴,浓浓涌涌掩盖在雪片漩涡里,再分不出自己是在湖里还是在沙漠里了。这些变幻光景,都要在岸上或山上才能看见,在冰上太过贴近现场,当事人只觉惊惶,倒不能领略许多。
人常说,石舫也是颐和园的重要标志。这座白色大理石建搭的石舫全长36米,就泊在昆明湖畔,冬日与雪色相仿,倒也浑然有势,只可惜它当年承载的只是个逐渐斜晖的王朝。石舫虽不移动,却能给人错觉,人在岸上游览,湖边的”石舫”看来原是在左边的,当穿过了仁寿殿、玉澜堂、乐寿堂、德和园,经过一番昏头转向之后,石舫就会不知怎地”移”到右边来了。
要游颐和园,无论冬夏都得有点耐性,它不只是清末时皇室爱在炎夏当作游乐避暑的所在,也一度是慈禧当作行宫的地方,既然这位太后也在这里批阅奏章和接见大臣,因此这里许多建筑都是有皇室起居实际用途的。
譬如仁寿堂里的九龙宝座,就是用异常珍贵的紫檀木来雕成的,慈禧一定坐得很舒服。座后还有孔雀羽毛编织的掌扇,有刻着两百个字体不同的寿字屏风。两旁各有景泰蓝的凤凰巨瓶、鹤灯、鼎炉、龙抱柱等等,这女人虽在花园管天下,仍极力制造威严而神秘的气氛。
慈禧是戏迷。这里的德和园戏楼。大戏楼高21米,共有3层,翘角重檐,红栏绿柱,确实是很戏剧性地张牙舞爪。舞台宽十七米,还设了机关,下有活动地板,能表演”神从天降,鬼怪从地下钻出”的特技绝活。面向戏台是一大玻璃窗,这就是当年老佛爷看戏的座位了。
长廊出名,是因它每根梁枋上都绘有彩画。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历史典故,竟达五千余幅。长廊两侧还有常青的古柏,虽在严冬季节,人走在廊内,可以赏画,又能观景,人随廊转,景随步移,仍是十分有情趣。
任何颜色在冬日白雪衬托下都会显得明亮好看,从长廊望出去,因为有翠绿色的围栏依傍作框,昆明湖也就不至于过分荒漭。在湖边,其实还有座”云辉玉宇”牌楼,是万寿山南北中轴线与长廊东西中轴线的交汇点。长廊这里的廊亭又特别宽敞,冬日与友人细语谈心,温馨之极。
由长廊还可以通到排云门,二宫门,佛香阁,智慧海这些景点去。佛香阁层层上升的黄色琉璃瓦,在夏天时黄绿交晃中尽是一派灿烂,然而在积雪覆盖的冬日里,白里透金,明净中又格外脱俗尊贵。
隆冬的昆明湖旁,最寂寞也许就是那头乾隆下令铸造的守湖铜牛。铜牛身上,铸着镇压水患的《金牛铭》。当漫天大雪覆上牛背,当它在整个冬季里都默默望住那座十七孔桥,仿佛看颐和园雪景看不腻的,在我们走后,也就只剩下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