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皇陵--明十三陵
汽车奔驰在林荫大道上,透过车窗,我急切地望向远处的连绵群山,仿佛那里正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吸引着我。
近了,近了,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山绿林中那一个个红得耀眼的“土地庙”了,我知道我已置身于著名的十三陵景区中。
顾名思义,十三陵即自明成祖朱棣至明思宗朱由检共十三位明代帝王及其后妃的陵墓统称,它是封建统治者为自己修建的阴宅,希望在百年之后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过奢侈辉煌的生活。然而,物逝人非,这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曾经的庄严与肃穆都被岁月所湮没,它浓重的政治色彩也早已退化干净,现在的十三陵只是纯粹的旅游胜地了。
那些奢靡的帝王啊,一心只求子孙万代、江山永固,殊不知他的儿孙们一代不比一代,才几轮交替就把老祖宗的基业祸害殆尽。楚霸王项羽还知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明帝们却争先恐后地埋到了祖宗身边。更有甚者,荒淫无度的明万历帝在自己的陵墓——定陵竣工之时,竟率领满朝文武在地宫中饮酒作乐,大赞陵墓之精美……
汽车已驶过大宫门,向十三陵首陵——长陵逼近。这座宏伟的陵墓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未被盗挖,保存完好的坟墓了,也因其主人的极具盛名,显得格外令人瞩目,门前游客络绎不绝。我下了车,驻足于陵前广场,但思绪已被拉向了远方。
我凝望着正前方的建筑物,仿佛已穿透层层障碍,看到地宫中停放着一对儿名贵的金丝楠木棺椁,居右的棺椁中正安静的躺着一个因严重脱水而变得干瘪不堪的老者。他头上戴冠,口中衔珠,身披龙袍,脚踩金靴,以金玉为席,锦缎当被,脑下枕的正是旷世奇书——《永乐大典》……。他是如此的安详,如此的缄默,静静感受着尘世间的几度江山易主。
永乐帝,你从乳臭未干的侄儿手中夺得皇位,掀开了大明帝国的辉煌一页;你强兵健马、开疆辟土,扩充了中国的版图;你执意迁都北上,更加奠定了北京古城的政治、经济地位;你先后七次派人下南洋,增强了我国与南亚各国的联系;你下令群臣,不惜一切代价编纂了《永乐大典》这部当时的百科全书……你的每一个大的决定似乎都是正确的,所以在当今世上已找不到齐全的《永乐大典》时,历史学家把唯一的希望又寄托在了你的身上——也许你会将心爱的书籍一并带到了坟墓,我们拭目以待,希望在打开长陵时,能使巨著重见天日!
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许是因为我根本不曾想过要亵渎永乐帝的威严,我终于没有像其他游客那样,到地宫中游览一番,我又坐车走了。
回首远望那一个个镶嵌在山中的“小红土地庙”,我再一次被它们深深震撼。试想当年,随着1955年10月4日一份名为《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提交到国务院,沉睡了几百年的明帝陵墓群羞涩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此后的十三陵再不是肃冷的帝王陵寝,它成为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世界瞩目的旅游景点,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来感叹陵墓的规模,赞美陪葬物的奢华,遐想帝王们糜烂的生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明帝搜刮民财,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也要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陵墓;现在我们正充分利用祖先留下的“地下宝库”,将明帝的陵墓改扩为旅游景点,以其独有的历史和文化招揽八方游客,为昌平乃至全中国赢得赞誉。
明十三陵埋葬了十三位呼风唤雨的帝王,埋葬了数以千计被逼殉葬的后宫嫔妃,埋葬了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也埋葬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宫廷秘密,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旅游胜地是当之无愧的,会使更多的学者所臣服,怎一个“游”字了得?
我发现那里真的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在吸引着我,同时也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民。
作者:就是我 2005.12.21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