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吴楚分源
出发地点:未关联 |
江西 人民公园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江西 人民公园 婺源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虹关 婺源博物馆 浙岭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婺源:吴楚分源
吴 楚 分 源 吴楚分源是一块界碑,矗立在休宁县和婺源县交界处的浙岭之巅。 浙岭,乃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楚国的划疆之地,亦是鄱阳湖长江水系和新安江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新安江四大源头之一。 浙岭,古时是一条重要的驿道,名曰“吴楚古道”,又名“徽饶古道”(徽州和上饶)。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岭长15华里,史称“上七下八”,宽丈余,全部用青条石砌就,历经多少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岭脊有一线泉.万善庵.堆婆石.同春亭等名胜古迹。现已被列为省级文化与生态旅游点和文物保护区域。 浙岭山脉,自五龙山逶迤而来,冈峦相接,苍苍莽莽,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秀丽的山川,葱笼的林木,烂漫的山花,清新的空气,婉转的鸟鸣,将这条千年古驿道打扮的分外妖娆。 我的老家,就在浙岭之下古徽州的婺源县察关村。小时候,父母亲曾带着我多次爬过浙岭,那时,浙岭给我的印象是高得连着天上的白云。每当我气喘吁吁地沿着青石板台阶爬到浙岭头时,便有一种莫名的惬意,岭头“吴楚分源”四个隶书大字被阴刻在一方硕大的砚石之上,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美感。站在岭头的望景台上极目远眺,荆楚大地尽收眼底。北宋周帮彦游浙岭时有诗赞曰: 巍峨俯吴中,盘结亘楚尾。 岭头有房屋三间:一为路亭,一为茶亭,一为住宅屋。这里长年住着一对老夫妇,除了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以外,便是为过往行人免费提供茶水,无论是烈日喷炎还是冰雪皑皑,这里的热茶从不间断,且是用岭头名泉“一线泉”水烧就,饮之令人心旷神怡,岭头名胜“堆婆冢”便是和这茶水有关: 相传公元927——960年,婺源有个老妪,无儿无女,但身板硬朗,她决心行善积德,便把家安在这巍巍的浙岭之巅,每日打柴烧茶,专供来往行人解渴,从不收取分文。死后,人们便把她埋在了岭头,过往行人怀念她的功德,每人都在她的坟头堆一石块,久而久之,古墓便由石块堆砌而成,高约5——6米,故名“堆婆冢”。明朝有个叫许仕叔的写了一首诗《题浙岭堆婆石》中说: 乃知一点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 打那时起,浙岭头的热茶便代代相传,至今不凉。 自“吴楚分源”向吴界走,岭下便是休宁县漳前村,这是一个静谧的山村,小桥.流水.人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70年代,河里还有十几斤重的娃娃鱼(大鲵)。如今,这里的“冷水塘鱼”仍然十分金贵。清冽的溪水流经村旁,进鱼塘去打个转,又回到溪中,所以,塘里终年活水,塘底全是清沙,鱼儿在塘里便如在溪中,悠哉游哉。养鱼人在塘里投以苦马菜和青草,几年后,鱼儿便可长到十几斤重,捞上一条用当地的“香鱼草”一起蒸,美味无穷。 自“吴楚分源”向楚界走,便到了婺源的虹关和察关村。 虹关村口有一棵大樟树,此树号称“江南第一樟”,94年中央电视台就这棵樟树专门作了报道,该树植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直径3.4米,自浙源河边直冲蓝天,似一把大伞,树枝伸出,遮天蔽日,冠幅三亩,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察关水口,风景优美,远山如黛, 近村似屏。早在70年代初,电影《闪闪的红星》便在此处拍摄外景。石桥.古坝.流水.岩石.红枫.古樟将这里装扮得如诗如画。 现今,这些都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每天来此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 “吴楚分源”的北面有一山,名高湖山,海拔1116米,山上有一2000平米的湖泊,水波潋滟,长年不涸,高湖山因此而得名。登其主峰“箬笠尖”俯视,群山犹如茫茫大海之礁石,白云则如同海浪奔涌。山上有奇石怪洞,洞内多有清泉,主峰下有一巨石,形如石狮,左右生有两个岩洞,泉水自洞中涌出,宛如双目注水,使石狮又多了一份人情味,蔚为奇观。 “晴峦界断半天秋,雾锁山腰白浪浮,无数小峰时出没,湖光万顷点轻鸥。”古人这诗真实地道出了高湖山奇特的地貌和自然风光。 现在,由爱国港胞汪松亮先生以及休宁、婺源两县主管部门.两县人民共同捐资数百万元兴建的浙岭公路已于去年建成通车。日前,汪松亮.顾亦珍夫妇再次捐资用于道路拓宽和油路浇筑的工程业已全面竣工。我曾驱车前往,车过上溪口,但见一条整洁.平坦的柏油公路,沿着河岸,曲曲弯弯,一直延伸至“吴楚分源”,昔日上溪口至吴楚分源需步行一整天,如今变为一小时车程,“天堑变通途”了。 为建造这条公路,损失了部分古驿道,但得到的是一条柏油坦途。这条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浙岭两边人民交往靠肩挑背扛的历史,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两地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楚分源是一块界碑; 吴楚分源是一段历史; 吴楚分源是一种文化; 吴楚分源更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本文分别发表在2002.12.16.<黄山日报>旅游周刊第2版 杭州徽学通迅2003.1(总第32期) 2003.2.21.《安徽日报》休闲周刊第4版
作者:詹丹宁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大家好,吴楚分源虽然出名,但我不赞成开发休宁这头的旅游,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和祥的家园,旅游观光的多了会破坏我们的环境,旅游多了我们上山干活都不放心,原来我们上山扛木头去了整天没人在家很放心。我们不对外开放,我们留住童时的乐园,等我们老了回到老家还能找到儿时的美丽回忆,那科爬过的大树、那堆曾上台唱戏穿过的戏衣、舞过的大刀、背冲蹲守野猪的山头、还有那两溪之间一座座的石拱桥——无不让我们魂牵梦绕。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