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到达苏州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因为知道去周庄肯定是会住一晚的,所以我们并不是太着急要赶路,于是决定先吃饭然后再去乘车。
在火车站转了一圈,觉得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不想再吃盒饭。于是就来到一家面店,下了两碗面条。谁知道这面条的配料很难吃,酸酸的,不知道是有点变质,还是就是这个味,总之吃得很不舒服。
在火车站广场前,我们找到了去周庄的大巴,刚准备去买票,过来一个拿着小纸牌的中年妇女,追着我们问:“是去周庄吗?我们的车就开了,只要10元一个人。”
我看了她一眼,她说10元一个人,让我有点疑惑,因为我在网上查过,去周庄的大巴路资是18元一个人。“你们什么时候开车?”我问了一句。
她说:“就开,你们上车就开,人齐了。”
我有点迟疑,老公瞪我一眼,“先看看再说,你着的什么急?”
我一想也对,于是跟老公一起来到去周庄的大巴售票窗口一看:那上面有二种套票,A,100元含周庄门票,单程去的(周庄进庄门票就是100元)。B,游玩往返套票118元。含周庄门票。也就是说我们买A套票根本就不用付去的路费,而刚才那个女的说还要10元的车费。
那个女的一直没有死心跟着我们,我对她说:“看,这个套票根本就不用付车费。”
那女的赶紧说:“我们也可以的,只要你买周庄的门票,我们也可以不用的,而且这个大巴是开到周庄车站,我们是直接开到周庄门口的。”
我这个人有时候就是好像缺少一点拒绝别人的能力,经不住她的再三说词,又在摇摆不定了,问老公:“咱们是不是就乘这辆车?”
老公有点不高兴了,说话语气有点呛:“你这人怎么这样?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当然乘公家的车了,这样安全才有保障。那些私人的车能乱乘吗?你知道她是什么车啊?出了事找谁说理去?”
我也知道自己不对,不就是被人盯得没法子吗?老公这么一说,也等于帮我拒绝了那人的纠缠,于是我们买了A套的去周庄的车票,坐上去周庄车。
因为刚吃过面条,不知道怎的,总觉得不太舒服。坐在车上,虽然心情很好,但胃很不舒服,车是空调车,窗户又不能打开,一路上,我虽然在极力忍着,但仍然觉得非常难受,一阵阵地冒冷汗。我以前身体不太好的时候,没有特殊的事情,我一般不出门,晕车厉害。这次出门总体来说还好,可能跟心情好有关。
但今天,我知道肯定不对劲了,就在快要到周庄的时候,我告诉老公:“我不行了,赶紧在包里找个塑料袋给我,我快忍不住了。”我说完知道感觉不对,赶紧用手捂住嘴巴,等塑料袋拿出来的时候,我胃里的东西已拼命往外倒了…最后直到把中午吃的全倒出来,才好受了一点,我此时浑身已经被冷汗湿透。
车到周庄,脸色苍白的我下了车,脚踩到地面,心里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二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
到了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至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并迁肆于后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
周庄由原来的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沈万三利用白蚬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发展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
刚到周庄,一脸的好奇:这就是我向往已久,一直想来看看的古镇了。因为看过太多的关于周庄的介绍,对这个曾被称为“水上威尼斯”古镇充满了好奇,还有关于沈万三的种种传说,令我神往已久。
小时候,记得爷爷小时候跟我们讲过这样的故事:说当年同年同月同日同一个时辰生的三个人,朱元璋(明,开国皇帝),沈万三,王乞丐,就是因为出生的时候是公鸡啼鸣一刹那,公鸡昂头的时候诞生了朱元璋,平头的时候诞生了沈万三,低下头的时候王乞丐落地。所以也就成就了这三个人一生的命运。
这个故事虽然有点荒诞,但却反映了旧时的人们对命运的不可抗逆,无可奈何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
镇上人来车往的繁忙,让我感受到了这个江南名镇真正的魅力,虽然早已过了旅游旺季,但仍有很多像我这样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现代化的建筑衬托着这里的亭桥古道,回廊九曲让人感受到一种刻意的雕琢。无论怎样的布局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延续。美,散发在一草一木,一桥一水,一砖一瓦的精细上面。
进入古镇,双桥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斑驳的石板记载了历史的沧桑;青瓦白墙的两旁建筑尽显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沿着石街向前,河边三三两两支起画布,正在对双桥作画的学生们,正认真地用画笔书写着他们的心灵感受。
两旁的小饭店里的老板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游客,虽然已过中午,但店主们的热情招呼一点也没有减。现在的月份正是每年最淡的旅游季节,清淡的生意让店主们不放过任何一次推销的机会。
因为晕车刚吐过,我对食物没有任何兴趣,倒是急于要找一个地方住下,洗去我一身的汗味,古镇的街道很窄,很难想象旅游旺季的时候,游人是怎样通过的?一直往前走,有点晕,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住宿的地方?
在小镇的一个十字路口,水道交汇的地方,我有点坚持不住了,正好有一个想让我们做她的那个电脑成像的小姑娘,于是我便问她:“小镇里有没有住宿的地方?”
小姑娘很热情,走出店铺指着我们刚才走过的一直向东的街道说:“沿这条街向前不远,有一个江南人家,就是可以住宿的地方。”说完以后还不忘继续询问我们是不是要做个电脑成像。我们说先找到住的地方然后再出来看看,再次说了声谢谢她,便去找江南人家。
三
来到江南人家,这是一个小镇居民自家的院落,外面临街的已租给了卖小工艺品的商贩,只有一条可供单人行走的过道进入这个私人客栈。来古镇之前就做好了准备,住宿一定要住在镇上的民居小客栈,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江南小镇人家原汁原味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古镇风韵。
走进这家家庭式的小客栈,比我想象的要宽敞得多,前后两进的小楼,由于改造过,看不出来真正的格局,我们的房间在楼上,是后一楼客厅的位置,标准间,带卫生间的那种。我原来以为这儿的住宿可能要比苏州贵,没想到比苏州同样的标准还要便宜些,我们以80元一晚的价格住下了。
放下行李,看到卫生间有热水器,问老板娘什么时候可以洗澡,老板娘回说要等二十分钟,我们看看时间,更想出去看看这个古镇,也没心思等了,洗了把脸,擦了一下,就出去了。经过堂屋的时候,老板娘对我们说:“这里可以供应晚餐的,你们如果想在这吃的话就说一声。”
我们答应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回头对老板娘说:“你这有电话吗?万一我们迷了路找不到回来的路,就打电话过来问。”
老板娘看看我们,笑了起来:“怎么会呢?我们这是小镇的中心,很好找的。我们有名片的,一会给你们一张,不会走丢的。”
我们对自己没什么信心,第一次来这种小街小巷的,走丢了可就丢丑丢大了,赶紧跟老板娘要了一张名片,才放心地走出去。
也许是二十多年以前来苏州的印象太深了,在我的想象中,苏州的吴语很难听懂的,没想到在小镇上讲话跟我们在家讲话没多大区别,大家都是一口不算标准的普通话。想起我们上班的时候,头让我们讲普通话的时候,心里还觉得怪不服的呢,现在看来这样做的意义真的很大。语言交流上没有障碍,一切才可能玩得尽兴,购得愉快。
在小镇上乱逛,看到亮闪闪的珍珠制品,喜欢得很,但又不能全买,于是乱侃价,还了半天价,满意了就买下,老公在旁边气得直瞪眼,我假装没看见。
我们按照浏览券上的地名找着我们要参观的地方,看了很多民风民俗的东西,总体的感觉不如扬州的私家园林,有点略显小家子气,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个小镇,乡土气息浓点。进入沈万三的私宅,这才感受到一种大户人家的味道。
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在回廊的墙壁上记载着沈万三的发家史:沈万三,名富,字仲荣,行三,吴人呼为沈万三。又,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万三行秀者,故又称三秀。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诧,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寻求进一步发展。他曾支持过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捐资修筑了都城的三分之一,于是朱元璋便封他两个儿子为官。沈万三在南京站稳脚跟后,花费巨资建造舒适的住宅,据记载有“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等等。
后来,沈万三因口出大言,想代皇帝犒赏三军,得罪了朱元璋,被发配云南充军,在荒凉的边境度过馀生。
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专家们分析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通番说”三种说法。沈万三得到了苏州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手段。他拥有能使自己发展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蚬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晶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自己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以贸易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的。故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看完沈万三的故事,我们正好也是从进厅到出厅转了一圈,感慨这位江南巨富经商的奇才,同样叹息他不懂官场,不谙侍君之道的悲哀。一生奔波、空有经商发家的奇才,终究敌不过当权者的一句话。在权贵面前,人有时候是最不堪一击的。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得罪权贵无疑是自寻死路。庸庸碌碌,简简单单的人生很平凡,可在乱世却是一种最好的生存之道。
站在沈厅的门口,回头再看一眼这个曾富贵到极点的人家,心里多了些许平淡:想想人的一生,总想要努力证明什么,或富甲一方,或权倾当世,你争我夺,到头来都是一场春梦。小桥、流水、青石板依旧,只是物是人非,都化作了尘土。
四
我们在小镇上没有多少方向感,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来到南湖园全福寺,从外面看,我们以为跟刚才看过的澄虚道院差不多,不会太大。进了里面才发现:这里才是这个小镇的精华。
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里人周迪功郎舍宅为寺,在镇西北白蚬湖畔建全福寺,经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以经忏为主,沐佛恩光的名寺。全寺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步人殿内,高达三丈余的如来大佛巍然盘膝而坐,佛手掌中可卧一人,佛身倍于江浙各大寺院。
全福讲寺几百年来香火鼎盛。但50年代被迫政作粮库,古寺毁于一旦。所有佛像和寺内所藏珍品,如今已无痕迹。不能不说是周庄古镇的一大遗憾。
新建全福讲寺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有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第一进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永埠码头平卧碧波,游客可乘舟沿台阶登岸。亦可由全福拱桥沿湖岸进寺庙。
复兴后的全福讲寺,借水布景,巧夺天工,波光岚影,楼阁殿宇,鳞次栉比,增色添彩,其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建筑艺术美奂美仑,园林景色如诗如画,与神韵独具的水乡古镇周庄溶汇在一起,是令人流连抒怀的好去处。
进入大殿,我们感受到了佛法无边的威严,殿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铜座像。我们不是佛教徒,但依然会被这浓浓的气氛感染,在这里,心灵中会产生一种空明的感觉,所有的俗事烦恼在这一刻已没有了意义。
看到一旁不停地进进出进放生的善男信女,心里总觉得有一种做假的感觉:买一两个小龟放生了,就能去除心灵上的那些尘垢吗?与其说是在放生,还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性格或人生的不完善,找一个解脱的理由。
在一处供奉观音像的殿堂,我被墙上挂的一幅幅文字吸引,一条又一条的做人格言,只是在告诫人们常怀一颗平常心,凡事内修一颗心,外修清静名。我认真地看完每个字,只是冥冥之中有一种感觉:自己的一生虽然诸多坎坷,可是每次在关键的时候,总会遇到很多的提示,让自己不至灰心绝望,了绝凡尘。
一个同事曾这样对我说:“上帝在分派磨难给人的时候,知道此人是能够承受的。”以前曾对这句话一笑置之:如果上帝真的那么英明,这世上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不平和冤屈了。
今天当站在异乡异地的我,看懂了墙壁上的每一个的时候,突然醒悟:接受磨难承受磨砺是历练心灵的一个过程,在你不堪忍受的时候,只要有心总会发现,原来这个世上最苦的不是你。在你心平气和的时候,你会知道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有它必须这样选择的理由,人生的精彩也就包含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舍弃和追求之中。也许有一天,你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你最值得骄傲的可能就是你经受住了这一切。
五
再次回到江南人家客栈的时候,已是五点多钟,到该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们告诉老板娘我们要吃的菜,便到房间里休息等待。老板饭菜弄好的时候叫我们下楼来吃饭,这一餐是这几天以来我吃最舒服的一顿了:香喷喷的大米饭,清清爽爽的家常小炒,清淡的汤,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在家时的温暖。
吃好以后,老板娘告诉我们在古戏台晚上会唱戏的,让我们去看看,我们本来白天还没玩得尽兴,是准备吃过饭以后继续玩的。老板娘这么一说我们觉得更要出去了,去房间收拾了一下,就下楼准备出去,在客厅有两个和我们一样在这住宿在这吃饭的女孩,看到我们下来就问我们:“你们坐不坐夜游船?因为一船可以做八个人80元一次,我们现在有四个人,加你们两个一起,这样合算一些。”
我看看她们才吃了一点,估计吃完了还要等一会儿,心里有点不太愿意,一来是因为我们在苏州民俗园的时候坐过这种摇橹的小木船,坐在上面的感觉实不舒服,晃得太厉害,不想坐。二来我们白天看过路线,没什么好玩的。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拒绝她们的要求。便问了一句:“你们什么时候去?”
那两个女孩也算机灵,看到我们兴趣不大,就说:“我们吃完饭就去,如果你们不想等就先去吧。”我说了声不好意思,就和老公走出了客栈。
我们不知道古戏台在哪,只好顺着小街乱走,我们来到镇中心的那座古石桥上,看着小河道里来回穿梭的小木船,感受着古镇迷人的夜晚:华灯初上,周庄桥桥傍河,灯灯傍水,夜色如诗如画。在灯光水色里,小船红灯摇曳,游客一边尽览波光流翠,一边船上橹声咿呀,那种独特的幽静和美丽,处处散发着一种醉人的温柔,好美的古镇夜景!
突然从远处传来阵阵的锣鼓声,游人们全都停下脚步,找寻着声音的来源,在我们驻足的小桥南边的水道上,划来一个船队,一个个红灯笼悬挂在船篷的两边,为首的木船上坐着身穿古戏装的员外和员外夫人,前面坐着一个小姐打扮和一个丫环打扮的两个女子,还有一个家丁打扮的坐在旁边。锣鼓声就是从这艘的船舱里传出来的。
后来跟着的几艘小木船上分别是一个挂着渔网晚归的老少船工,几个小女孩组成的玩杂耍的小船,穿着花蓝布本地服饰走秀的美貌船娘…
因为不知道这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们便随着船行的方向一起向前走,以为这就是老板娘说的到戏台去唱戏的人。
我们顺着河边的石板路,一路走着,还不时地停下来看看商铺里的货品,看上眼的不免又是一阵的讨价还价,老公不满我的乱买,一个人站在外面随我自己乱看乱买。一会功夫 我又看中两件真丝短衫,当我决定要买的时候 叫来老公,老公实在不知道如何说我,一脸的不愉快。我说:“这是给你妈买的,你妈夏天喜欢穿真丝的,我上次看到她的那件都坏了,还舍不得扔了,说睡觉穿着舒服。”
老公看看我没话说了,挑选了半天,买了一件深枣红的给婆婆,一件淡雪青的给我妈。我也终于结束了这次的购物行为。
远处传来的歌声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路向前,原来是刚才的船队停在了前面的水道,正由那个撒网归来的船工唱着当地不知名的吴歌。我们来到近前,站在河道对岸认真观赏起来。昆曲缠绵,吴歌悠扬,小姑娘们表演的杂耍让我们担心,在这摇摇晃晃的小木船还这样自如,真让我们叹服。
看完了这边的船上表演,我们继续寻找古戏台,走了不远,我们听到戏曲的音乐声,循着声音,我们找到了古戏台,走进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兵器架,上面放着古时的刀枪斧戟。进入第二道门,我们便看到了真正的古戏台。
周庄古戏台以古舞台、观演楼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占地七亩,建筑面积为两千五百平方米。古戏台木质结构,古色古香。戏台三面有走马楼式的包厢,走廊内陈列着“周庄八景”诗画。戏台正中,是由四百二十只木雕凤凰,盘旋成复盆状,称之为“凤凰藻井”,这是古代利用共鸣原理,筑成的音响效果。戏台正面,有“东阳”木雕,刻有细致的戏曲人物花板,两根立柱上书有楹联。整个古戏台既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幽雅的神韵。
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由一个越剧小生正在唱着的越剧传统剧《浪荡子》的片断,唱得真是不错,很有伊派当红小生赵志刚的韵味。下面的一出戏是梁祝《楼台会》,我们对戏曲本就不是太热爱,只是来看看古戏台的,当老公说不看了,我们便一起走了出来。
在回客栈的路上,吸着水乡带着水味的空气,我真的非常开心,这是一种完全释放了的兴奋,我突然一伸手臂来了两个踢腿,老公吓了一跳,一把抓住我:“你干什么?人家都在看你呢。”
我哈哈大笑,“这有什么啊,我又不和人家认亲,他们知道我是谁啊。”可能是穿了一身运动休闲的原故,我总有想练两手的冲动。
回到客栈已是十点多钟,老板娘看见我们热情地招呼,我们向她打听另外一个水乡古镇—同里的路线,她告诉我们,从后庄出去在公路边,有直达同里的大巴,3元钱就可以到达了。如果走得早,在他们上班之前,进庄还可以不买门票。我们记下了她的话,准备明天一早就去同里。
(原创 作者:秋叶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