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昌驱车百余里,便来到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的龙虎山旅游区。
导游告诉我们,龙虎山以三绝著称——碧水丹山、道教文化、千古崖墓。要想在一天的时间里游完这三个景点,必须抓紧时间。于是我们顾不得旅途劳顿,匆匆开始了旅程。
早就听一位喜爱旅游的朋友说过:山彰雄浑,水显灵秀,山与水的扭结能寓动于静、刚柔互补。可惜天下的名山大多与水无缘,不过,所幸的是龙虎山有一条泸溪脉脉相依,造就了“碧水丹山”的景致,这也是我们全天旅程的第一站。
泸溪的水清,清过婴儿的眸子;泸溪的水秀,秀似闺中的处子。在她怀里,雕栏画栋的游船会打破她的天然,嘈杂喧嚣的机器声会惊扰她的宁静。惟有竹排,能把她的清秀称托得恰到好处。泸溪娟秀,竹排粗旷,却又宛如天成,清新自然。我们乘上这样一叶竹筏溯水而上,尽揽泸溪之胜。这时清风徐来,激起绿水溅珠,翠竹扑面,忽而蜻蜓点水,忽而玉珠落盘,向游客喧泄着清凉的感受。看着清可见底的溪水,有的人忍不住脱下了鞋,站在竹排上任溪水一次次漫过自己的脚面,虽是12月的天气,但溪水却凉而不寒,铭心但不刺骨。
随着竹筏上行,玉带般的河水串联起两岸珠玑,这时“碧水丹山”的奇景才真正展现在面前。壁立千仞的
仙人城峻峭雄奇,亭亭玉立的仙桃峰秀色可餐,美妙绝伦的仙女岩令人叫绝。这里九十九座峰,二十四岩步步成景,二十里水路,二十里画屏野趣天然。筏行其间,恍如仙境,荣辱皆忘,俗嚣尽除。小小的竹筏,几乎就要带着我跳出人世的尘嚣,融化在“一条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之中了。导游小姐的抱歉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本景区还有水中有风吹不动水摇漂的”莲花石“,双肩紧靠似夫妻的”僧尼峰“,道士已散经堂在的”把堂崖“等十大景观,因为时间关系,就不能全部去了。
正遗憾间,已有人兴奋地喊到:“前面就是
仙水岩,千古崖墓到了!”。急忙抬眼望去,果然
仙水岩就在前面。仙崖绝陡不削,下临深溪。坐在竹排上顺壁仰望,就能看到距水面约三十至上百米的悬崖峭壁上,散布着许多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天然岩洞,有的洞口还有泥筑的平台,里面安放着数量不等2600年前的棺木,这就是被称作世界文化史上一大奇观的崖墓(又称
悬棺)。这些崖墓集中连片,其造型之奇、数量之多、位置之险,世所罕见。据说龙虎山的
悬棺大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遗迹,这里也是中国悬棺的发源地。有专家考证,那时居住在这里的古越人所以选择了高不可攀的悬崖绝壁作为死后的安身之所,是因为苦于战乱,希望能过上安定生活的一种表现。
最吸引我们注目的是:重达数百斤的棺木是怎样运进洞穴的?这些悬崖几乎是垂直地临水矗立,几乎根本没有可供攀缘的地方。对此,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论,最具说服力的是采用一种“采吊篮”的方法把棺木荡进洞穴。现场就提供这种安置悬棺的表演,借助望远镜的帮助,游客可以清楚地看到悬棺的安放过程,可是即使这样,也还是有几具棺木由于位置太偏,至今无法对它的安放方法做出合理的解释。鹰潭旅游局悬赏30万元,征集合理可行的解释方法。
黄昏将近,我们赶往此行的最后一站,溯道教之源——
上清宫
嗣汉天师府。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起居和祀神的地方。位于
上清镇的中央。这里背靠高山,门临泸溪,依山带水,气势雄伟。相传宋崇宁四年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后几经周折至清嘉靖年间,始具规模。在小说《水浒传》的第一回里就提到过天师府,回目是《张天师祈襄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里的张天师就是在龙虎山炼丹的张道陵,
上清宫也就成了传说中108将诞生的地方。
红墙深院,彤壁朱扉,把我们引入了神秘的道宫。走近头道门,我们就被门柱上一幅对联所吸引:“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据导游介绍,张天师的先祖是曾经做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军师的张良,历代张天师也被统治者赐与各种显赫的爵位。这幅对联既是对天师府这一洞天福地的客观描绘,也是对天师这种“山中宰相”地位权势的高度概括。
不过天师府主要建筑都毁于清末战乱,幸存的部分不到十分之一。福地门、下马亭、午朝门、钟鼓楼、东隐院和伏魔殿等景观俱不可见。当年的上千修道者也早已不知所终,只有院子里的几株有参天大树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鼎盛。
即将踏上归途,我登上高处向龙虎山投去最后一瞥。
来源:行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