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人走西藏之十一翻越折多山
出发地点:未关联 |
四川 阿坝 二郎山风景名胜区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四川 阿坝 甘孜 二郎山风景名胜区 高山国家森林公园 人民公园 文化公园 红军长征纪念馆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湘西人走西藏之十一翻越折多山
翻越折多山
4月30日上午11时,我们告别康定,继续向西进发。 之所以出发的这么晚,一是为了早上游览康定,二是到康定甘孜州人民医院去买氧气。从地图上我们知道,由康定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藏区,就要开始翻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昨天晚上我们住宿的老板曾经多次去过西藏,他对我们说,一般去西藏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凡事都怕一个万一,因此他嘱咐我们,一定要去医院把氧气备好,以备路途应急之需。甘孜州人民医院就在康定河边,在康定,这是最大的一个院落,因为这里都是上午9点才开始上班,所以当我们按照内地的习惯去的时候,医院还没有开门。住院的人似乎不是很多,我们去的时候,门诊里只有一个病人在打针。陆续来了一些人,都是来购买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和氧气的。按原计划,我们是准备一人一袋的,但看别人购买时,是90元钱一袋,像枕头一样的气囊,价钱贵还不说,放在摩托车上面还真不好带。于是大家商议,只买一袋,由牛哥保管着。其实那时侯大家的信心很足,斗志很旺,都不相信会真的遇到什么危险。后来的旅途证明,这种信心和斗志是多么地重要。 康定实际是在一个半山腰上,从康定一出来就是继续地爬坡。转过几个之字拐后,眼前的公路就要转到山的另一个侧面去了,而这时候回头,康定还温情脉脉地在身后注视着我们。于是大家停下车来,坐在路边的草地上回头一望再望。此时的山峦显得越发高峻,厚实的山慢慢张开,就好象一个摇篮一般;和山相接的是蓝天,上面有些许白云在漫舞,这又恰是摇篮上覆盖着的轻纱;而康定城哩,就恰如一位熟睡的婴儿安详甜蜜。透过路边白杨树的缝隙,可以看见大雪山的雄姿。阳光无遮无拦地倾泻着,大雪山白皑皑的雪顶仍然庄严肃穆。这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的雪山吗?我不知道。 继续上路时已过了中午,今天我们的目标是150公里之外的雅江县城,所以上路时仍然是不慌不忙的。路上的景色不错,山坡之上全是树林。随着山势的上升,植物垂直分布的十分明显。我映象特别深的是那些高大的针叶林。仿佛是松或者杉吧,洋洋洒洒地很随意地高出了其他树木很多。一些松树或者杉树吧,蓬勃的生命使他们正茁壮,那茂密的枝桠,那墨绿的树叶,正灿烂地展示着顽强的生命。而有的已经枯死了,那铁灰的树干直指苍穹,雕像一般在向这空旷的天地提问;那僵硬的枝条张扬着,是它揽住最后一缕春色的姿态呢还是想把春风春雨再揽入怀?而就在它们的脚下,横七竖八地是倒伏了好些日子的巨大的树干。起初,我宁愿相信他们是自然死亡的,就是到了后来我看见了它们身上锯子撕咬的痕迹,我还是难以相信这成片成片的森林,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在电锯的蹂躏下轰然倒下的。但这是事实。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就是四川阿坝州马尔康人,他在他的长篇散文中提到他家乡的一片桦林的毁灭。他说,那是一片合抱大的遮天蔽日的桦林,因为有了这片桦林,所以才有了滋润了他们村庄千年了的一眼甜水井。后来,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村里面为了建造一座阿坝州独一无二的“忠字塔”,就把这一大片的桦林给毁了。再到后来,贫下中牧为了学习大寨,继续砍伐桦林来建造农田。结果哩,农田是建成了,桦林也毁灭了,那口甜水井也就干涸了。他在那篇散文中还提到,那时的大渡河里到处是漂流而下的巨大的木排,那些木排顺河自由散漫地漂流,一些温柔的河弯里,一些狭窄的河滩里,臃塞的木材随处可见。这让我想起了上康定时候的沿途所见。虽然山上的树木可以称之为森林,虽然那些森林可以称之为郁郁葱葱,但是,那确实不是大树。那么,康定山上的树木和折多山上的树木,是不是在同一年同一天的同一个夜晚突然消失的呢?那满山挥舞的彩旗,那弥漫于天地间的劳动号子,那充塞耳鼓震撼心灵的油锯轰鸣,曾是怎样地波澜壮阔鼓舞人心曾是怎样地憾天地泣鬼神让人们的每一个毛孔都充满快感啊!虽然此时,面前的景色还是让我想起了诸如原始的自然的这样的词句,但我相信,今天的原始自然绝不是昨天的原始自然,当我们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环境上付出太沉重的学费时再面对我们曾经引以自豪的课堂,那是怎样的一种挖心剔骨的痛啊! 七弯八拐间,山势就慢慢抬高,而树木也由稠密到稀疏由稀疏到稀落了。但山上的植被还算厚实,那是低矮的爬地松。其实就是松树吧,之所以叫它爬地松,是因为它没有其他松树的高大伟岸。它扭扭怩怩地委琐着,把身子盘成了麻花形状,尽量低头缩身伏在地面。从建筑公路挖下的剖面可以看出,除了地表一层薄如蝉翼的土壤之外,剩下的全是铜盆般大小的卵石。我们是被这奇怪的松树所拥有的奇怪的形状所吸引而下车的,当时我们的第一映象就是,这真是做盆景的绝好材料啊。我们甚至议论,这样粗壮的树干,这样低矮和自然弯曲的造型,要是在我们那里,是绝对可以卖出一个绝好的价钱的。但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公路坎上的那个剖面。我凑上前去。我被这薄薄的土壤和巨大的卵石惊讶得目瞪口呆。生命啊,这就是生命啊!换一个地方,我们完全可以吟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完全可以在画纸上把青松描绘成迎客的君子和铁骨铮铮的壮士。但在这里,在这个接近于海拔4000米的高山之上,如果我们把面前的爬地松和我们意象之中的其他松树相类比,那真的是一种罪过。在这高山之巅,烈日炎烤着,狂风肆虐着,冰雪覆盖着,牛羊撕吭着,一粒幼小的种子,一个孱弱的生命,在抗争了这一系列的不平之后,发芽了,成长了,这是一个奇迹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去嘲笑它的委琐抱怨它的矮小呢?其实,这些矮小的生命是无比博大的,它们没有沾花引蝶,没有和谁在阳光雨露面前争宠,它们默默地尽着自己的本分,把脚下的这一方水土忠实守护。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这是高原的精灵啊。我的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绕过爬地松后,是褐色的草甸。5月初的青藏高原还是春风初渡,那些草儿还刚从漫长的冬天里醒来,还来不及在大地上铺一层绿色的地毯来侍侯我们,还来不及编织五彩的花束来欢迎我们。而我们也来不及想象它盛夏葳蕤的姿态,折多山口上那飘扬的经幡就在大风中呼啦啦地招呼我们了。 一路狂奔,在山口的路牌下我们依次嘎然而止。折多山海拔4298米,是我们西藏之旅所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山口上大风若狂,吹得人几乎不能站立。公路的右边是高高挺立的山口指示牌,指示牌的旁边有一根孤立的木杆,以木杆为中心牵挂的绳子上满是经幡在飘扬。木杆的旁边有一个用石头围起来的空间,一辆红色的摩托车停在外面,三个藏族牧民蜷缩在石墙的一旁。我过去的时候,他们正在吸烟,从他们嘴里和鼻孔里出来的烟雾,只在他们的脸上打一个转就倏地不见了。看见有人过来,其中的一位慢慢站起,从地上拾起一个袋子伸到了我的面前。冬虫夏草,要不。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嗡嗡地向我送来。我凑上去一看,形式上似乎就是那东西。一截似虫摸样的白白胖胖,有口有眼还有节肢,不知是他手掌颤抖的缘故还是我眼花的缘故,我似乎觉得那虫还在蠕动。另外的一截全然就是草茎了,那根须上还沾有点点泥土。怎么卖呀,我问。他伸出四个指头,一直伸到了我的鼻子底下说,四块一个。这东西有什么用啊,我又问。他说,可以壮阳的。他说这话的时候,还朝自己的下身比划了几下。那没有完全放开的手势,那黑里透红的脸膛上绽开的笑容,我觉得十分友好和滑稽。因为囊中羞涩的缘故,我友好地拒绝了。而他也毫不在意,笑了笑,就退到同伴那里又和他们蜷缩了在一起。 和二郎山一样,折多山的西边也没有树木,但有褐色的草原在阳光下舒展,看上去十分地舒服受用。因为山口风大的原因,我们盘恒了二十多分钟后,就一溜烟地滑了下去。
(待续)
作者:zhangminghua0743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