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旅游活动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活动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西藏 → 活动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藏族晒佛节

  藏族晒佛节时,各地寺庙将寺内珍藏的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取出,或展示于寺庙附近晒佛台,或山坡,或巨岩的石壁之上。这些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有的还是国家的国宝,展示出来令群众观瞻。

  为了让善男信女者观瞻,朝拜佛像,有的寺院还修筑巨大的晒佛会。如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均有巨大的晒佛台,台面宽阔,可同时悬挂数幅布画和佛像。其中以布达拉宫的晒佛台规模最大。

  江孜赛马

  江孜赛马(射箭)节的赛马射箭活动在西藏名地非常普遍,而把它作为竟赛活动而定下来起始于公元1408年的江孜。以前的赛马节仅限于赛马、射箭和骑箭三项。然而,今日的赛马节除保留以上活动外,还增加了各种文体活动和物资交流,已成为每年西藏地区最大的地区性节日。

  驱鬼节

  驱鬼节,每年藏历12月29日,拉萨的布达拉宫就举行一次盛大的跳神活动,各个寺庙也举行类似的活动,认为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得驱鬼消灾。

  雪顿节

  意为“吃酸奶的节日”,由于雪顿节以藏戏会演为主, 故又称为“藏戏节”。 17世纪以前,“雪顿”纯属宗教活动。按当时的法规戒律,僧人在夏日要行长净、夏安居之事,其间禁止出门,几十天开禁后方可下山,百姓们在下山时要准备酸奶布施,此为“雪顿”的来源。17世纪中叶,加入了演出藏戏的内容,“雪顿节”也固定下来,但宗教及娱乐活动仍被限制在寺庙之外。直到18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并成为达赖喇嘛的夏宫,雪顿节的移动才移至罗布林卡,百姓也被允许入园观戏,从此形成一整套固定的节日仪式。

  酥油花灯节

  元月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即元月十五酥油灯节。白天,人们到各寺进香朝佛,夜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高者达三层楼房,低者也有两层楼高。上面摆有酥油做成的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或高大宏伟,或小巧玲珑,加上成百盏灯光的照耀,使整个街道光彩夺目,辉煌灿烂。老百姓们围着酥油灯载歌载舞。达赖喇嘛和主要官员依例出巡观赏花灯,与僧俗大众共庆节日,将节日推向高潮。

  焚香节

  据说是以此纪念莲花大师曾于猴年五月降伏了藏地的一切妖魔。热爱大自然又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这一天身着节日盛装,带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及各种美味食品来到林荫密布的林卡,搭起帐篷,边吃边喝边歌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各帐篷间还互相邀请,并有民间艺人到此献艺。

  傅昭大法会
 
  傅昭大法会是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此会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教的改革家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萨发起的一次祈祷大会延续而来的。起初是三大寺众僧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诵经祈祷,在这期间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万考取新的拉让巴格西学位(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爷者也来此朝佛,法会期间,除政府给僧众发放布施外,各地的信徒也到此添灯供佛,发放布施。

  朝山节

  朝山节是佛教者们认为这一天释迦牟尼第一次举行廛经的日子,所以,这天人们穿着新衣,带着食品,赶往拉萨附近山上的各寺朝佛、念经,之后,到野外尽情餐饮、歌舞,直到日落才返回城。

  节日活动

  古老的日喀则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后藏的首府,是日喀则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活动和交通的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的展佛节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是日喀则地区十分重要的节日之一,还有有着神秘宗教气氛的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

  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为藏历4月15日,是西藏佛教佛史上最神圣的一天(是释迦牟尼生日、圆寂和涅磐的日子),成千上万的人们围绕拉萨城的转经线转经。当日下午参加转经的人们又集中在拉萨万龙王潭划船和歌舞。

  燃灯节

  十月二十五日的燃灯节。由于这天传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成道日,所以家家户户在房顶上点燃无数的酥油灯并念经歌颂宗喀巴,以表示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这天圆寂。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顶均要点无数灯,转经队伍川流不息,信徒们手持桑枝纷纷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炉,祈祝神佛为自己带来好运。

  淋浴节

  传说天上有一颗“"弃山”的星出现的时候,若能到河边洗澡的话,将有益身体健康,所以每年的8月或9月当“弃山”出现的一个星期中,人们都到河边洗澡,玩耍,以求身体平安健康。

  香浪节

  “香浪”藏语意为采新,相传,每年盛夏,寺院僧人出外为自己采伐柴薪,路途遥远当日不能返回,就在野外露宿。劳动之余,游山玩水,悠然自得,由此相沿成俗。后来,逐渐成为一种群众性的郊游活动。六月正当高原上蓝天白云、牛羊肥壮的最好时节,藏族群众带着帐篷,度过十天半月的野外生活。节日期间,亲朋好友聚集,载歌载舞,尽情欢娱,同时还举行赛马、射箭、赛牦牛、拔河等多种民族体育活动。

  藏历新年

  西藏最大的传统节日。期间,各地都要举办一系列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以新年正月初四开始的传召大法会,闭幕式上要举行赛马、马术、赛跑、抱石头等体育比赛。据清朝官员记载,在十八世纪中叶郡王颇罗鼐时期,正月二十三日,郡王、噶布伦、代本、德巴(宗本等地方官)“各出幼童数名,选快马数匹驰骋,自色拉寺东麓至布达拉宫后,约三十里,疾驱角胜,先到者受上赏,赏绸缎、哈达、银钱等物;其次到者、后到者,各分赏有差。复以幼童裸体跣足自布达拉宫西跑至拉萨东止,约十余里,一时争道而趋,亦以先后至者较胜负,如力不胜,亲友旁观者冷水灌顶为之助,此为一年夺标之戏也。”可见其盛况之一斑。正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在拉萨大街上角力、举重等,郊外则举行赛马、射箭比赛,热闹异常。另外,各集团在竞技中互相对垒,一些祝圣活动与游戏、滑稽同时进行。如初二在布达拉宫表演飞绳戏,初三翻杆戏,二十日崇武表演,二十七日舞蹈表演,僧人表演秘密术戏。

  插箭节

  藏历六月十五,在牧区要举行插箭献祭神山活动。十四日这天,各寨男人骑马云集神山脚下,每人手持长约6米的彩旗箭杆;次日,日出时上马奔赴山顶,掘好一个坑,由活佛或长者在坑里放些粮食、茶叶、柏香及许多物品,接着竖起长约十几米的第一支箭,箭端挂满各种哈达和彩带。人们围绕煨桑台转经,各人把自己的箭插在长箭周围。长箭立于山巅,凛然不可侵犯,象征着一个部落不可欺凌。

  拉萨雪顿节

  雪顿第一天叫“哲蚌雪顿节”,主要活动是晾晒佛像和观赏佛像,也就是一般说的“哲蚌晒佛节”。这一天之后的雪顿节,习惯上也叫“罗布林卡雪顿”或“藏戏雪顿”。雪顿节期间,节日组织者在罗布林卡公园内搭起了一 个巨大的露天舞台,西藏各地的专业和民间藏戏演出队伍在这里进行连续几天的藏戏公演。高吭、嘹亮的藏戏唱腔能够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整个拉萨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yongwei-1128(颦儿) 2005年11月12日 16点04分 评分:10
评论:西藏旅游 → 活动
 拉萨雪顿节

  拉萨雪顿节是西藏所有节目里最隆重、规模最大、节目内容最丰富的节日之一。雪顿,意为酸奶宴,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雪顿节同时又叫“藏戏节”、“展佛节” 。

  相传黄教祖师宗喀巴在改革西藏佛教中,为新创立的格鲁派制定了严格的戒律,规定从藏历四月至六月,正值世间生命繁殖期间,为 了保护生命的充分繁殖,不受到伤害、践踏,僧人都必须安心在寺庙念经修行,直到六月底才能开禁。到了开禁日,僧人们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修行之苦,特备上酸奶,为他们举行野宴游行,为时一周。

  雪顿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展佛、跳藏戏、过林卡(即汉族所谓的野炊)。

  每逢藏历6月30日(阳历在每年八月下旬左右)天不亮,人们纷纷披星戴月从四面八方徒步聚集在西藏最大的寺庙哲蚌寺山下等待着雪顿节开幕式的第一项---展佛。前来朝佛的人在山下汇成人的山、人的海。喇嘛扛着数米巨大笨重的法号鼓着两腮、涨红着脸使劲地 吹着法号、沉闷的号声钻进了山谷却回荡在人们的心里。另一些喇嘛身着紫色的袍子、戴着金黄色的峨冠,席地而坐,他们低着头、虔诚地祈祷着,祈祷世间风调雨顺,祈祷人民平平安安、幸福快乐。当展佛的时辰一到,数十名喇嘛将丝织的强巴佛像在法号声中,在人们殷殷的期盼中迅速在山坡上挥展开时,刹那间万道霞光洒遍佛像,此时,前来朝拜的人们顿时感到灵魂得到了升华,面对着朝阳下庄重的佛像,人们没有骚动,没有拥挤,而是默默地祈祷着,把洁白的哈达庄严地献给展开的佛像。曾听人说,展佛节这一天,即使是天空下着暴雨,在佛像展开的那一刻,也会出现霞光喷薄出洒在佛像上的奇景,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神、人合一的表现吧。

  雪顿节的第二个节目就是跳藏戏,演员们身着色彩缤纷的演出服装,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汇集在罗布林卡内,作为时一周的表演。

  雪顿节期间,藏族老百姓总是全家出动,亲朋好友聚集在林卡里搭帐篷过林卡。过林卡,在汉语里的意思就是野炊。每到夏季来临,藏族同胞总是喜欢三五成群,在有水有树的地方搭上帐篷,铺上卡垫,摆上青稞酒、酥油茶,围在一块唱歌、跳舞,尽情娱乐。而每年过林卡,尤以雪顿节期间在拉萨罗布林卡内的过林卡活动规模最 大,最热闹,这时候的罗布林卡,每个角落里都搭满了具有浓厚藏族文化风格的藏式帐篷,充满了人们饮酒欢歌的笑语。如果这时你有幸参加这个活动,无论你与他们认识与否,只要你到了他们的帐篷里,你就是他们尊贵的客人,他们就会热情地给你唱敬酒歌、祝福歌,他们说:“闪亮的酒杯高举起,这酒中装满了情和义。祝愿朋友吉祥如意,祝愿大家一帆风顺;欢聚的时刻虽然是那样的短暂哟,友谊的花朵却开在我们的心里,美好的回忆留在我们的心中。”你能拒绝他们,你能拒绝他们这样真实的热情么?那就喝吧,可是一碗还不够,要喝就得让你连喝三碗,就是藏族人所说的三口一杯,敬天、敬地、敬神。

  这就是西藏人,西藏的宗教,西藏的节日,西藏那饱满的雪域风情。扎西德勒!


 
→回复
yongwei-1128(颦儿) 2005年11月12日 16点06分 评分:10
评论:西藏旅游 → 活动
 达玛节

  每年藏历四月十八日,是后藏江孜一带藏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日一般5-7天。达玛,藏语意为跑马射箭。据说始于江孜法王绕丹贡桑帕为纪念其祖父帕巴白桑布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帕巴白桑布是萨迦王朝的内务大臣,又是江孜法王,在群众中威望很高。藏历火鼠年(公元1408年),江孜法王绕丹贡桑帕为其祖父举行诵经祭祀活动,期间除举行展佛、跳神等宗教内容外,还进行跑马、角力、举石等娱乐活动。到1447年扎西绕丹帕统治江孜的时候,又增加了赛马射箭等竞技娱乐项目,达玛节从此正式固定下来。到了17世纪中叶,在进行宗教活动以及跑马、射箭等娱乐活动之后,还要进行三至四天的郊宴活动。后来,节日期间还有农牧产品及日常用品的交换、交易等活动,达玛节已成为后藏地区藏族群众一项重要的娱乐和产品交易的节日。


 
→回复
yongwei-1128(颦儿) 2005年11月12日 16点07分 评分:10
评论:西藏旅游 → 活动
林卡节

  藏历五月十五日是林卡节。藏语称“藏木林吉桑”,意为世界焚香日,据说是以此纪念莲花生大师曾于猴年五月降伏了藏地的一切妖魔。热爱大自然又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这一天身着节日盛装,带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及各种美味食品来到林荫密布的林卡,搭起帐篷,边吃边喝边歌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各帐篷间还互相邀请,并有民间艺人到此献艺,此节日常常延续达一月之久。

 
→回复
yongwei-1128(颦儿) 2005年11月12日 16点07分 评分:10
评论:西藏旅游 → 活动
望果节

  “望果节”在藏历八月,是庆丰收的节日,并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是在农作物成熟之际进行。“望果”是藏语,意为巡游田地,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俗地带。最初的“望果”活动是一种祭祀神灵以祈祝丰收的仪式。一般以村子为单位,有本教巫师作法,村民绕本村土地转圈。随着宗教的发展和渗透,“望果”活动不断更新。8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宁玛派兴盛,“望果”活动遂受宁玛派影响,必须念咒语以祈佑丰收。到了14世纪,格鲁派发展起来并渐渐居于统治地位,“望果”活动则蒙上黄教色彩,游行队伍之前要高举佛像并背文。从此,“望果”活动固定为节日,并逐渐增加一些诸如赛马、射箭、歌舞、藏戏、抱石和摔跤等活动,除农区之外,有些牧区也举行类似活动。


 
→回复
yongwei-1128(颦儿) 2005年11月12日 16点08分 评分:10
评论:西藏旅游 → 活动
吉祥天母节

  吉祥天母节,藏语称“白拉日卓”。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由木如寺全体僧众向拉萨大昭寺的护法王尊吉祥天女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僧众于十四日晚上迎请天母像至释迦牟尼佛殿,与释迦牟尼佛对坐。十五日一早,旭日东升之时,僧众用头顶着天母像来到八角街,众多善男信女向天母像警献哈达,在举行一系列的降神活动后,重返大昭寺,天素养像迎坐在原来的宝座上。妇女们对这个节日尤为感兴趣,称其为“仙女节”,她们在这一天要刻意打扮,并到天母像前焚香话愿。

 
→回复
meigenju(伊行) 2005年11月27日 18点53分 评分:10
评论:西藏旅游 → 活动
西藏各类风俗

▓ “花儿”会   

“花儿”会亦“少年”,是一种民间歌曲。因它们音乐曲调时而高亢豪放,时而悠扬婉转,在藏族人民中颇为流行。人们不仅在平时唱“花儿”,而且在每年春播之后,秋收之前,还举行大大小小的“花儿”会。有的“花儿”会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草民藏民节   

草民藏民节,有的称为藏历年,是藏族牧民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人民的春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举行,为期一个星期左右。

▓ 格吞

藏族游艺习俗。流行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语音译,意为用带子套在脖 子上拔河。比赛时,先在场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为河界,用布带两端打结套于 双方颈部或肩部,在布带中间系一红布标志,悬于河界上方。比赛开始后, 双方用颈部或肩膀力量猛曳,凡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一方为胜。比赛方式有 面对面或背对背的站式和跪式等多种。

▓忌捕鹰雕

藏族信仰习俗。藏族人民认为鹰雕是神鸟,捕杀会不吉利。

▓菩萨出嫁

藏族信仰习俗。流行于金川县。当地藏族认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菩萨 出嫁的日子。因此,各寺喇嘛都要抬着木头菩萨在村寨周围转一转。据说,这样 可保一年顺利。人们连着数日玩狮灯,跳猴戏。以示庆贺。

▓绕佛塔

藏族信仰习俗。佛塔为佛教重要标志之一,一般内藏佛经,外刻佛像,历来为佛教徒所敬重。藏族人民每见佛塔,心按顺时针方向绕塔一周,口念六字真言,手捻念珠,以求平安。有的人则绕塔数周,或在塔前置供品。

▓跳神

藏族信仰习俗,藏传佛教祈福销灾的仪式。流行于阿坝州北部等藏族地区。每年藏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各寺院都要举行驱除鬼魔、预庆吉祥如意的法会。会上,喇嘛身着古装,头戴面具,装成各种神佛鬼怪,在广场或寺院厅内随着钹、鼓、唢呐、海螺等的伴奏,分批登场,自左至右,边跳边行,并高声呐喊, 以驱除鬼魔。当地民间以此驱邪鬼。

▓造小塔

藏族信仰习俗。以印模压制泥胎,经烧制而成。为上尖下大的锥形塔,大小不一,小者数寸,大者尺许。塔内有的装密宗咒语纸条,有的装少量青稞。一般用于敬神,放在大佛塔周围或佛像及佛龛之前。在阿坝藏区,造小塔还作为祈求丰收的活动。每年藏历二三月,春耕之前,人们将造好的小塔放置在村边、路旁, 或埋在田间,认为可以消灭虫灾,使粮食获得丰收。

▓转经轮

藏族信仰习俗。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即藏传佛教。信教必须经常念经, 但很多人不识字,于是便转经轮,转发一圈经轮,相当于念一遍。因此,转经轮成为许多藏族人民的日常活动,许多人家都有手摇经轮。经轮有大小和质地的不同, 但里面都装有经卷。转经轮时,黄教信奉是顺时针方向转,黑教信奉反时针方向转,否则被为对菩萨不敬。

▓“楚酥切玛”的礼俗

每逢喜庆年节之时,只要去藏族朋友家,进门时主人在敬献青稞酒之前,总会捧出一个像斗样的盒,里面分两个格,一边装着炒熟的麦子,一边装着糌粑,装得满满的,上面还时过年过节、迎送宾客时用;在祀神、招福招运(用法术招财招宝或招好运的行为)、寺庙庆祝大典插有麦穗和画着花或粘着彩色酥油花的孜珠(像内地古时令箭似的牌牌)等东西,藏话叫“楚酥切玛”,译成汉语有叫酥糕彩斗盒的,也有人叫丰收吉祥斗或就叫吉祥斗。有人说,实际意义上的切玛是斗里一侧装的东西,那是用糌粑、酥油和白糖拌合而成的,因为切玛一般是装在斗里面的,所以叫法上就“合二为一”了。 在西藏,节庆时用切玛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形成的?它所表达的内涵是什么?在一些宗教典籍中我们能找出它的蛛丝蚂迹。 1300多年前,本教在西藏盛行时期就有使用切玛的习俗,那和喇嘛念经等作为供品时用;也是信教群众烧香祀神供佛的必需品。即使是现在,群众转山拜佛时,肩上搭着的褡裢里一头装着切玛,另一头装着混合好的青稞、麦子、大米等粮食,每到煨桑处先把松树技叶和青冈技叶点燃,抓一把口袋里的粮食向上挥撒3次,以敬天地神,然后撒些切玛在火上以供神佛。 藏区为什么盛行切玛呢?切玛象征着农业的丰收。自古以来,西藏就以农牧业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纯农业区、纯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几种类型。人们认为糌粑是农业的精华,酥油是牧业的精华,切玛则是两种精华的结合。切玛标志着过去一年的平平安安、农牧业收成好,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如今的藏族人家,户户都备有丰收吉祥斗,过藏历年时,家家都把做好的切玛装好,再插上孜珠、麦穗和鸡冠花。初一早上,全家人洗漱完毕,穿上节日盛装,按辈序就坐。主妇手捧吉祥斗恭恭敬敬地走到长辈跟前说“扎西德勒”,对方抓几粒麦子边向上撒边祝福说:“扎西德勒!美满幸福,祝主妇身体健康,预祝明年大家仍如此团聚欢庆。”再抓一点切玛送进嘴里。每人都要受这一仪式的洗礼,吃些许切玛,甚至给婴儿的嘴里也要放一点。家庭仪式后,家中两人一个拿青稞酒、银酒碗,一个手捧切玛,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家拜年,敬献切玛、青稞酒,互相祝福。 每逢这种时候,可以看到各家各户端出的各种各样吉祥斗,有的雕刻得很精致,有的画得五彩缤纷,很有讲究,如八吉祥徽: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双鱼;七珍:国王、皇后、大臣的三种不同的耳饰,犀牛角,珊瑚树,象牙和三眼宝石;和气四瑞即大象、猴子、山兔和羊角鸡(鹧鸪),因它们相互尊敬,和睦相处,使得地方安宁,人寿年丰;还有建筑物壁画常用的六种长寿图:岩长寿、水长寿、树长寿、人长寿、鸟长寿、兽长寿(寿星、鹿、仙鹤、松树、山、水)及鲜桃、莲花等吉祥物。 在装满了切玛和青稞小麦的吉祥斗里,插着麦穗、鸡冠花和孜珠,显露出夏的灿烂秋的丰硕,更表现出人们为夺取来年丰收的信心和决心。

 
→回复

邻近景点
珠穆朗玛峰
布达拉宫
甘丹寺
大昭寺
聂拉木县
卡若遗址
绒布冰川
罗布林卡
纳木错
哲蚌寺
羊卓雍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