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罗布林卡
雪顿节的拉萨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藏区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拉萨,在这片他们心目中的圣土上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渴望和能量。拉萨到处人山人海,欢声笑语,让人不禁怀疑西藏那有限的人口是不是都聚集到拉萨来了。 桑艺店的小店员央宗跟我们已经很熟络了。她强烈推荐我们到罗布林卡去玩,她说西藏人过节都要去罗布林卡,那里有藏戏,还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热闹得很。 节日的罗布林卡果然热闹得很!售票口前排了长长的队。奇怪的是,买票的队伍泾渭分明地分成两队,一边是藏民,另一边才是游客。开始我们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轮到我们买票的时候才弄明白,原来藏民的门票是3元,游客的门票是60元!哇,好夸张啊!其实,游客根本不需要因为这种巨大的反差而感到心理不平衡。试想一下,多少藏民千里迢迢地赶来,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他们辛劳一生的所有积蓄毫无保留地捐献给寺庙,这根本不是一般的游客可以想象的。罗布林卡像西藏所有的寺庙一样,是藏民心中的圣地,他们怀着朝圣的心情而来,根本不是我们这些走马观花的游客可以比拟的啊!所以,3元与60元的差别其实是很合理的。游客也不要指望买一张藏民的门票蒙混过关,因为售票员和检票员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藏民,哪些是游客,哪怕你一身藏人打扮,也不可能骗过他们雪亮的眼睛。你难道能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徒吗?即使能,也是不道德的。 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是西藏的“皇家园林”。在我的印象中,皇家园林应该是青山隐隐、碧波粼粼、亭台楼榭、秀美恬静的,就像北京的颐和园。然而节日里的罗布林卡,是一片沸腾的海洋。 在罗布林卡惟一的一片较大的开阔地中央搭起了一个戏台,正在演出藏戏。雪顿节里,看藏戏是藏民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在罗林布卡演出藏戏的,都是西藏著名的藏戏团,这会儿表演的是娘热乡的藏戏团。戏台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观众,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看得很投入,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和喝彩声。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中,伸着脖子看了一会儿。藏戏是热烈而有趣的,演员都穿戴着鲜艳的藏族传统服饰,头上戴着各式各样希奇古怪的面具,有一些还把脸涂得黑乎乎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会儿是几个人在那里吵吵闹闹地说话,一会儿是两个女人在叽叽喳喳地对唱,过了一会儿就有两个佩着长剑的武士模样的一边跳着舞一边走到台中央,接着就是很多人一起跳着舞出来。虽然我根本听不懂、看不懂唱的是啥、演的是啥,但还是觉得这个场面既热闹又有趣,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社戏》。后来央宗告诉我们,现在很多藏族年轻人都已经听不懂藏戏了,爱看藏戏的多数是老人。我想这大概是传统戏曲艺术的共同命运吧? 罗布林卡里到处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的确是拉萨难得的一片园林。但是,它并没有园林的幽静和淡雅,它是喧闹而浓烈的。几乎所有的空地都被做生意的小摊贩占据了。空地上用塑料布横七竖八地围合出许多相对独立的空间,每一个简单围合的空间就是一个小摊档,卖的东西五花八门,有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有拉拉杂杂的日用品,卖衣服的,卖录音带的……还有什么都不卖,只铺了一张塑料布在地上,供人们打牌、聊天、喝茶的。林子里到处是追逐嬉戏、打打闹闹的孩子们,还有一张简陋破旧的“蹦蹦床”,一群孩子在上面蹦蹦跳跳乐开了怀。整个罗布林卡闹声喧天,“皇家园林”已经完全平民化了,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乡民的集镇。后来我才知道,西藏解放后,罗布林卡叫做“人民公园”,难怪! 只有十三世达赖的行宫在密林掩映下,稍微显示出了一点仅存的“皇家”气派。行宫所在的院子在园林的西面,进去参观是要单独收费的,因此来的人很少,气氛安静而肃穆,跟外面的鼓乐喧天对比起来,寂寞得有点凄凉。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真正感觉到罗布林卡是个皇家园林。行宫是一栋两层的藏式楼房,规模不大,装饰风格跟所有的黄教寺庙类似,庄严而雄浑,但是与汉族皇帝的宫殿相比,就显得朴素多了。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皇帝能像汉族的皇帝那样极尽奢华、荒淫无度的了。 从罗布林卡出来,我们回到桑艺店,央宗兴高采烈地问我们:“怎么样?我没说错吧?罗布林卡热闹吧?好玩吧?明天我也要请半天假去玩玩。”我们笑笑,不置可否,看着她天真无邪的脸,真不忍心扫她的兴。 对于罗布林卡的“热闹”和“好玩”,我竟感到有点揪心。为什么要把“皇家园林”变成“人民公园”来表达某种隐喻呢?这种历史感的面目全非、消失殆尽到底寓意着什么?我突然觉得,那60块钱的门票太不值得了!
春田花花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