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有半天时间可以在成都自由活动,建就激动得要命。早早地和我约好,要去看看这座老城的历史文化。
放下行李,建就带着他的宝贝F90X单反相机,催我轻装上阵。拦上出租车就跟司机探路,解释半天之后,司机说送我们去春熙路,那里有成都著名的小吃“龙抄手”,是一条有悠久历史的商业文化街。
下了车,我们急急地奔过去。远远地,就看到“春熙路”三个铜塑字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刺眼。
刚进街口,建就把相机挂在脖子上,以备拍下老成都的传统街。可当我们慢慢走进春熙路里面时,失望之情渐渐升温。建疑惑地问我:“我们是不是回到武汉了?怎么到江汉路步行街了?”面对他的幽默,我丝毫乐不起来。
步行街走到头时,我们果断地跳上一辆出租车,又开始我们的古城寻觅旅程。和司机师傅一番比划后,他熟练地把我们送到目的地。下车还没站定,我就四处张望,只见面前有座高高的亭阁式古城楼,中间龙飞凤舞的写着“中华老字号 成都小吃城”。除了这座近代小吃城,四周也是一片商业化的“流光溢彩”。我没什么耐心了,建却仍然一副不找到古城历史不罢休的模样。
站在路边,一辆人力三轮车停在面前,师傅用四川话招呼我们。建没有犹豫,拉着我上车。看我手上拿着地图,师傅主动和我们交谈起来。听我和建争抢着没有头绪的表达后,师傅问我们是不是想看代表老成都的地方,我们激动得不停点头。师傅又说,很多地方都被拆了,一些老成都的文化地改成新建筑,现在仅剩下的只有宽窄巷子还可以看到老四合院,决定送我们去那里。
到巷子口,我和建相视苦笑着摇摇头,硬着头皮往里走。只见道路挖得一片狼藉,望过去全是拦路施工的标志牌和挡板。
宽巷子沿街两边都是明清建筑,巷子正中间一排梧桐树,枝桠攀上两边的瓦顶,阳光从树叶中星星点点洒下来。虽然道路被挖,往里走却发现依然有人。
木桌、竹椅、古老的瓷盖杯,老人在门口安祥的喝茶摆龙门阵,狗安静的走过街道,人们或在低头喝茶,或在窃窃私语,没有人起身招呼我们,只是淡淡地瞟我们一眼,仿佛我们根本就是住在这里。
建不停地来回找角度拍照,我轻轻地走在巷子里,窄窄的蜿蜒曲折的深巷,青瓦白墙、朱红房檐的平房,错落有致的四合小院,厚重的朱红木门,一切一切无不重重地扣进我心里。走在宽巷子凹凸不平的街沿上,看着梧桐树投下班驳的影子,似乎见证着一种遥远却近在咫尺的宁静闲适。
一个老人手里支着拐杖坐在门前的竹椅上,神情怡然地看向远方,猫懒懒地盘在脚下打盹,她旁边似掩似开的两扇朱红木门,透出轻悠雅致。门旁边用粉笔画着大大的“茶”字,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婆婆,这里可以喝茶吗?”
老人示意我坐下,她则用拐杖在地上轻敲两声。朱红木门“嗯”一声地被打开,出来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他开口问道:“喝什么茶?”看向四合小院里,恍惚间,自己像是来过似的……“姑娘,喝花茶还是喝绿茶?”待老人温软的成都话在耳边响起时,我才惊得回到现实来。
我和老人面对面坐着,她慈祥地微笑看我,我也笑着望向老人,花茶浓郁的香气环绕在我们中间,就这样,我们静静地一同感受那个午后。
建拍完照片找到我,也趁坐下喝茶之际,听老人满足地说着宽巷子的过去。老人说:“这条巷子六七月的时候热火朝天:听说书的、喝茶的、磕瓜子的、聊天的,把巷子挤得个水泄不通。现在开始拆迁改造了,没什么人再来咯。”
“婆婆,这里到底为什么要改建呀?改成什么样子呀?”
“就像隔壁那条窄巷子一样,许多新楼房加进去,政府说是让我们住舒服些,可我在这里住了四十多年,早已习惯了以前的环境。”
告别老人后,我们转身去看了看窄巷子,怎么也感受不到在宽巷子里的那份宁静详和。
时间太短,我们没有喝到大碗茶、也没有听到川剧,只有无不遗憾地结束这趟古城寻觅之旅,却埋下了我们要再来续完旅程的期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