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前世今生
出发地点:未关联 |
山西 大同 木楼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山西 大同 木楼 古城代县 中国煤炭博物馆 鼓楼 华严寺 云冈石窟 平城遗址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大同的前世今生
城市是有阴阳性的。这个观点的产生,多半与当年穷背法语名词的苦难生涯有关,不过,拿它来概括一个城市的气质,倒不失简约。问题是每回跟朋友们提此说法,总要举例的。阴性的好说,江南不少地方都是典型;让我踌躇的是列举阳性的代表,就跟中国的球员一样,看着不少,拿得出手的却不多,总有些牵强。止住这颓势的,全仗入冬后的大同行,呆了两天,忽然心里有了底气——阳性之翘楚,就是他了!
一 出发前就说大同比北京冷,清晨6点多到,立刻领教。夜色还未化开,朔气很重,风在昏暗朦胧中吹着口哨盘旋,扫得我们缩成一团。后悔没戴帽子,恨不得把耳朵象纸一样折起来放在口袋里。瑟瑟地跳上一辆早班公车,开往市里。到红旗广场下,附近觅得一间旅馆,还是80年代初模样,心生欢喜。更何况里面生着取暖的炉子,煤火烧得旺旺的,一头接着排烟的白铁管子。被这等的热力包围着,早没了抬脚出去的勇气。还想什么呢,住下吧。 在房间里焐了会儿,才重整旗鼓出去,正好8点过,天也大亮了。没几步就是红旗广场,寒冬的早晨没什么人,环视一圈,照例是些不高不低的建设成就,不太光鲜的外立面,点缀着招牌、广告,看着与北方的其它城市无异。已经想撤,不过眼光又落在前面一个跃马弯弓的雕塑上,我的“考据癖”开始发作,忍不住过去端详了一番。这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塑像,底座上有文字,概要说了大同之源流——原来其建城之始,一直可追溯到他在位时的拓疆置郡。 战国初期的赵国,一度很疲软的。“围魏救赵”,背景就是魏国当时很牛,对赵国动武,后者扛不住,只能到齐国去搬救兵。而且赵国的位置又比较居中,四周除了魏以外,敌手环伺,此所谓“四战之国”,很长时间是穷于应付的。直到赵武灵王即位,提倡胡服骑射,赵的军事实力才有了质的飞跃,终于能够动手修理周围的老对手了,尤其是北破游牧部族林胡、楼烦,广纳山西、河北北部的土地,俨然已大国气魄。大同,就是在这样的军事扩张中,铁马铮铮,进入了历史的视线…… 雕塑伫立在寒风中,显得高大。因为它,本来印象一般的广场鲜活了。虽然就其艺术性我无从评价,但至少这是一种慎终追远的形式,这就够了;比起那些拿铁杆、铁片镀得锃亮,拧成麻花状的、寓意高远之作品,象什么“腾飞”、“奋进”之类的,这座“胡服骑射”要实在得多,如同这个城市一样。
二 云冈石窟是下午才去的,不过想先说说它。西门外有中巴过去,近半小时就能到。坐在车里迷瞪着,隐约地还陶醉于中午的那顿羊蝎子,幸福感刚刚弥漫上来,忽然就听得有人说到了,于是便下了车。 风小了点,不过天灰蒙蒙的,依旧是冷,没太阳。好在这样的天气,游人却少。正对着石窟走去,视野空阔,武周山横在眼前,象张开的臂弯,等我们进去。从东到西,慢条斯理地参观,一趟下来,天色都暗了。 冰点下的温度似乎能冻结语言,对这绵延一公里的伟大,我除了震撼,不知道该差遣怎样的溢美之词。20窟的云冈代表作,鼻梁是高高的,不类中土人氏;5、6两窟罩在飞檐画栋的木楼里,5窟的大佛高17米,非仰视不得见其全貌;6窟里的塔柱呈方型,四面雕有佛像,绕行一圈,四壁上满眼的彩绘造像与浮雕,带着侵蚀、剥落的痕迹……这些只是印象深的,那些裸露在外面的大小石窟,更数不胜数,可惜风化得厉害,好多就剩一个形体的大概,但脸啊、手啊等局部均模糊难辨。山岩的表面是粗糙的颗粒,手摸上去,掌心透凉,遥想石窟开凿的年月,多少冬日里多少双手在这些岩壁上忙碌呢?无法想象。欧洲做雕塑的,稍有成就,人们以艺术家待之,而我们这里,充其量匠人罢了。中国雕塑的不发达,原因即在此吧。 象云冈这般规模的石窟,产生的条件我想至少有两点:一是宗教热情,二是财力保障。而北魏皇室正好集两者于一身,得以做成这件事。 游牧起家的鲜卑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后,定都平城(大同)近百年之久。这期间,通过陆续的战争,拓拔氏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北魏这一朝的刑杀是很出名的,开国之主拓拔珪订过一个子贵母死的规矩:继承人选定,其母亲就得先被处死。残忍得很!但这条制度被后世执行得颇好。这么一个皇室,却长期笃信佛教,算得上是“拿起屠刀”,照样“立地成佛”。这中间也曾发生过意外,佛教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灭得特狠,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就是这三武之一;幽默的是,太武帝之后的继任者,谥号不记得了,又开始兴佛,延请僧人在云冈开凿石像,开始了这个历时很长的首都形象工程,直到孝文帝迁都洛阳才逐渐停止。 因为天气的关系,我们期盼的云冈夕照成了泡影。站在石窟的最西头,可环视镇上的民居,大片平房中不时有人声传来,感觉距离很近。一些房顶上起了炊烟,送来傍晚的味道。目光越过房顶,便落在对面半山腰的铁道,紧挨着是个煤场,隔一会儿有列车驶过,轰鸣声隔空传来,很清晰,一点点鸟鸣山更悠的意思。 石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似乎为此做了不少整治。没来时听说佛像满面煤灰,黑脸包公一般,如今令国道改道,已经好了。阿弥陀佛,实乃幸事!毕竟和煤炭相比,这是大同更宝贵的东西。鲜卑人,飘逝的北魏王朝……我们的能抓住的,也就这些为数不多的痕迹了。
三 从大同的地图上看,这个城市跟北京、西安一样,留有旧日规划的架子。方方正正一座城,留存的城墙没几段,不过地图上还标着,过过干瘾;东西、南北都是笔直的街道,棋盘状,迷路的概率很小。我们从大西街往东,没多远折进一条短巷。正赶上早市时间,早点摊热气升腾,和着嘈杂的人声,生机勃勃。瞅准一个破落的小门脸儿进去,做压面的。里面满满当当一屋子人,等了会座位,等老板娘收拾桌子,厨房里两、三人忙碌着,几个大碗在灶头上一字排开,不一会儿压面端上来,连汤带面一大口,热力扩散开,抖落一身寒气!痛快。 小面馆出来,就能看到华严寺背面,旧城的一片民居中间,华严寺巍峨高耸,仿佛超然众生之上。然而走过去是要绕一段的,我们也乐得在这街巷里兜兜转转一阵。 这片街区被大路、楼群围着,大多是平房,看着似曾相识。巷道是土路,高高低低的,不少低洼处滴水成冰,有点滑;两边青灰色调的房子,与灰蒙蒙的天空倒也相得益彰;房顶上烟囱很醒目,估计家家都是烧煤取暖,空气中飘着一丝煤烟味,提醒我们煤对这里生活的影响。从几户人家半掩的门口望进去,挨着墙就是码好的煤块;巷子里灰堆亦多,出的煤灰堆在这里,加上垃圾什么的,有些脏乱,但却真实。间或有煤车在坊间穿行,用牲口拉的,机动三轮的,运输工具跨度巨大,但不管怎样,这样的大冷天,这可都是“送温暖”的。 财神庙街到头,就绕到了华严寺正面。华严寺分上、下寺,均坐西朝东,源自辽代崇拜太阳的遗风。两边现在各自售票,闭了相通的小门,各房点灯各房亮了。该寺院的建筑和雕塑都很不一般,梁思成夫妇曾来此考察过,我这个门外汉就不赘述了。让我惊叹的是,上华严的大雄宝殿,下华严的薄伽教藏殿,台基都非常高,正面很阔的开间,大气磅礴。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修个宫殿,也不过尔尔吧。辽代治下的大同,崇佛之风看来极盛,不过这并不奇怪,乱世甫定,余痛尤在,人们需要精神上的慰籍。 这段乱世,从唐末到宋初,中间夹着五代十国,北方的皇帝走马灯一样地换,跟在景点前面拍照差不多,前一个还没站稳当,后面的就把你挤掉了。那时的山西,是不少军阀发家的根据地,先当当河东节度使,壮大势力,机会来了就起兵,坐一坐皇帝宝座。这里面跟大同干系最大的是石敬瑭,幽云十六州就是他拿来做交易,割让给契丹的。中原的天然屏障拱手让人,流毒甚远,辽、金的骑兵,过来打打秋风,从此方便多了。而石敬瑭自己靠卖国建立的后晋,传到第二任手里,亦被契丹所灭;当时都城开封被占后,辽帝耶律德光纵容士兵以牧马为名,四处收刮掳掠,称为“打草谷”,这种时候,平民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生灵涂炭,莫过于此吧。 到宋太宗的时候,主动对辽进行了两次战争,试图光复故土。第二次曾一度收复云州(大同),不过后来战局急转直下,大同得而复失。评书《杨家将》里的杨令公杨业,其人就是于此战中全线撤退时,被自己人阴了,不得已力战被俘,绝食而死。哎!总之,宋军是内战内行(扫平割据政权很顺利),外战外行,幽云十六州终究没能夺回来。后来宋辽澶渊之盟,双方达成和平,好歹对两国边民,对这个城市,倒是个福音,怎么说——总算踏实了。 四 华严寺看罢,在市区继续转悠。看了高大的鼓楼,过善化寺而不入,到边上一家铜器店坐了会儿,看各式的铜壶、铜火锅,跟老板闲聊。铜器店南,是一段残存的城墙,很多处城砖都没了,露出夯土,但是高度还在,依稀有军事重镇的影子。 在大同的城防方面,着力最勤的我觉得是明朝。高墙深壕的大同城垣,就是朱元璋的爱将徐达一手督建的。城池修完了,安全系数还不够,后来又陆续地,在长城沿线营建了若干屯兵堡子,以加强防守。在地图上,我们轻松找到了几个堡子的名字,这大大坚定了我们去看看的决心。 包车很顺利,谈妥了当即出发。出城往北,便到了晋蒙之间的公路上。刚开始的景象不怎么的,经过一些厂区,大烟囱冒着浓烟,让人不敢呼吸。治污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车行渐远,慢慢好了。难得出了太阳,灿烂明媚的,让人开始有期待。走着走着就到了大同盆地的边缘,地势开始攀高。爬到一个山头,叫孤山,不远的小山包上一个孤零零的烽火台,上去看了看,斑驳得只剩土墩子了。极目望去,黄土的沟壑在视线里绵延,稀稀拉拉的树木,不尽苍凉;东边,御河如丝带一般,河面闪着光,大概是结了冰的缘故。 孤山盘旋下来,路边便是一个村子。冷不丁看到村里一面夯土的高墙,象明代的堡子遗存。一阵欣喜,临时决定进去转转。村里很安静,很多房顶上晒着玉米棒子,金灿灿的,色调特别亮。因为是上午吧,几个羊倌,手里拿着鞭子,正各自赶着一大群绵羊,熙熙攘攘往村外走。大家好奇地走近了看,围住一个妇人,问这问那。见我们这么兴致盎然,她到羊群里抱出一只羊羔来,给我们看,说是刚生下没多久。小羊咩咩地叫着,模样极可爱;不过它妈妈不干了,立刻从羊群里现身,声声控诉,我们不得不赶紧把小羊放了回去。最逗的是一只猪,躺在墙根下晒太阳,物我两忘,挠它只是哼哼,不知道是舒服呢还是不乐意。村民们友善地冲我们笑着,大方的会过来攀谈几句。指着那圈夯土的围墙问他们:以前这里叫什么堡子?没人知道。只记下了村子的名字,北渝涧。 接下来一路无话。经过永定河上游的水土保持林,从得胜口入内蒙,在那边的丰镇午饭。 返程在得胜口停了一下。风很大,逮着点缝隙就钻进衣服,冷得彻骨。晋蒙交界处有一段残长城,根本就看不见砖了,高低不一,几近土墙,令人感慨万千。碰到两个羊倌,在残墙南边避风,见我穿得单薄,掀开衣服给我看:外面中山装式样,其实里子是羊皮的,带毛,算是袄子呢。哆嗦着爬到残墙高处望了望,东南不远一个土堡,看它的围墙,方圆比北渝涧那个大很多。心想,这就是得胜堡了! 从围墙的一个豁口进的得胜堡。一进去就惊了巷子里两只羊,以致于主家开了院门,出来看个究竟。结果倒不错,弄拙成巧,反而去这家坐了坐。 进了屋,一家子正在午饭,祖孙三代围坐在大炕上,热乎乎的。小两口拉我们也到炕上坐,暖和暖和;一边给我们尝了笼屉里现蒸的窝头、莜面,很香。大家象老熟人一样闲话,原来小两口带孩子都在大同城里,周末一起回来陪陪二老。暖洋洋地歇了好一会儿,起身告辞,主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院门口。挥挥手,别过这可遇不可求的萍水相逢。 之后,大家在堡子里转了转。得胜堡如今是个村子吧,不过它的模样更象一座小城,方形,南北各一个城门,中间贯以一条大道,两旁则是一排排房子,一条条巷道。南门门洞的正面,大书“保障”二字,可见当时深受蒙古骚扰之苦。这个城楼可以上去,能居高俯看整个堡子,其东西、南北大约都是一公里的样子。这一平方公里的地方,被厚厚的黄土高墙围着,守在长城内侧。北望,一座烽火台在远处的山丘上,遥遥相对,应该是得胜堡的“预警系统”。不得不佩服明代围绕大同所构筑的防御体系,从坚固的大同城垣往外,一座座屯兵堡子,一个个烽燧,这一道道外围的纵深防线,一直达外长城一线,真煞费苦心。 军事上这般苦心经营,心理上好象就觉得拒敌千里、固若金汤了,然而实际的情形,却是另外一码事。明朝廷除了和蒙古俺答汉修好过一阵,其余时候,差不多边事不断。这个中原由也无定论,不过朱元璋有两位子孙,颇跟大同沾上点边的,看看他们的表现,或许就明白为什么了。先是明英宗,听说蒙古也先率部直扑大同,稀里糊涂地仓促亲征,结果自己被俘,弄出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后来又有明武宗,放到民间估计就是个花花太岁,闲来跑到大同微服游幸,和民女李阿凤发生了一夜情,为后来的京剧艺术贡献了一出经典剧目——《游龙戏凤》。整个明中叶以后,就出这样的皇帝,人事不尽,长城修得再高再厚又如何呢,照样与事无补。
五 两天的时间觉得还是短,不过却已经留给我很多细节,琐碎,但是深刻。仿佛是忽如一夜,曾经赋予大同的军事意义一下消失殆尽,从刀光剑影的风口浪尖沉默下来,我想,大同是落寞的,就象赋闲在家的巴顿,发现再没有仗可以打。 男人的落寞是安静沉郁的,就象是冬天,一片萧瑟里,却始终有一些打动你的东西,一种不易察觉的阳刚。这就是我看到的大同。
作者:eric_cj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呵呵,大同确实也不错,俺都在这儿生活了好多年了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