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广西旅游特色美食 → 桂林米粉 |
|
桂林米粉是当地最著名的小吃,做工考究,吃法多样,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很讲究汤底(也称卤水),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鲜香味浓,营养丰富。根据浇头可分为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每种米粉上面都会撒上花生米和葱花,特别能勾起人的食欲。 当地的米粉有倾城之恋之说,对当地人而言,似乎是最经济实惠的美食。比较知名的米粉店有味香馆,还有十字街靠解放西路路口的石记米粉以及旁边的又益轩,另外,瓦窑口的胜利米粉和正阳路步行街的担子米粉也都不错。 特别提示:其实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中都能吃到各式米粉,找一家当地人开的店,特别是那些看上去破破烂烂的小店,往往在那些地方能吃到地道的桂林米粉。售价一般为二两1.5元,三两2元,名牌老店的价格略高,2两2元,3两2.5元。
桂林马肉米粉之所以出名,不仅因其味道鲜美,还因其制作奇特。一般米粉的佐料都是先将肉卤制或烫熟,马肉米粉则是先将马肉、马下水用盐和硝腌过,然后贮于缸内,待到秋高气爽季节,再取出腊制而成。经过腌、腊的马肉,松软香脆,再切成薄片,铺于粉面,加入卤汁,味道格外鲜美,大可与江苏的名产"镇江肴肉"媲美。且马肉米粉的烫法也不一样,一般米粉都是在白开水中烫热,马肉米粉则是直接在马骨头汤中烫热,随着粉勺一捞,顺势将汤带入碗中,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同时佐料的卤汁也随之混入汤中,使汤更加鲜美可口。 →回复
在冬季面市。始于清末。到抗日战争时期,名噪一时,有数十家店铺。其中以“又益轩”为 头面铺店,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其制作工序:取桂林生榨米粉(见桂林生榨米粉)一长条 ,绕成一小团(约10克左右),置于勺内。连勺沉入马骨汤中,随粉勺一捞,顺势将汤带入 小碗中。再将腌制或腊制好的马肉、马下水切成薄片,铺在粉上,放上芫荽、青椒等配料, 淋上少许熟花生油,趁热食用。嫩滑、鲜美、清香可口。 →回复
→回复
改革开放后,桂林米粉在传统米粉的基础上,又搞出了好多新名堂。 原本一粉三味是泛指桂林米粉的三大类吃法,但到了当代店家手里,也变成了具体的品种。有朋自远方来,请吃一块五一碗的米粉,未免显得寒碜了点。但去吃“一粉三味”就不同了,餐盘端来,配有一两卤粉(米粉、切粉随意)一两汤粉(鲜肉、牛菜随点)炒粉一两(用猪肉炒、牛肉炒、三鲜炒随选)。男士配有一盅三花酒,女士配有一杯桂花茶,另配两小碟豆腐乳和辣椒酱,把桂林三宝也带了出来,这里何等的有面子,何等的丰富多彩,又是何等的大气。 扣肉和白果炖老鸭,是桂林传统的两道名菜。聪明的粉店老板,把白果炖老鸭引进到米粉中,其味鲜美无比。民间传说第一家卖白果炖老鸭米粉的老板娘,刚开始时还使了一个“小花招”,即定量销售。一天炖两个鸭子,只卖40碗粉,顾客不知是计,互传想吃去早点,去晚了卖完了。让顾客帮她做活广告,自己也保证了配料的新鲜和避免卖剩浪费,真是一举三得。 用“八”字编菜谱的,“八宝”偏于小吃,“八珍”多于制菜。桂林米粉本是小吃,但桂林人敢于反其道而行之,偏用八珍以名,这就是八珍米粉,可见桂林人的开放和大胆。八珍即八种卤味,色香味形,尽在其中。 吃桂林米粉,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吃法,那就是烫火锅。也就是吃完火锅菜之后,不吃大米面条馒头之类,而是要几两米粉来,利用剩余的火锅汤烫米粉当饭吃。这时的火锅汤,因融会了各种菜味,自然妙不可言,用来烫粉,那还有渣。要讲好吃,自然是首推狗肉汤烫粉。 桂林不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圆细、爽滑、柔韧,具有独特的风味。因为所用的佐料和调吃法不同,所以桂林米粉也各有千秋。 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 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马肉米粉: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现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变。 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 →回复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