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飞雪的青海游记
去青海的第一站是西宁,西宁的塔尔寺是必去的,而塔尔寺的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它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酥油花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相传酥油花起源于西藏。公元641年(唐朝贞观15年),文成公主进藏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在大昭寺内供奉。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宗喀巴学佛成功以后,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牌子”,身上献了“披肩”,还供奉了一束“酥油花”,这就是酥油花的来历。 塔尔寺是宗喀巴的诞生地,不久酥油花就传到这里,并在塔尔寺得到弘扬和发展,在明万历年间这种油塑技艺传到塔尔寺后,在当地艺人们长期精心研制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藏族信教群众有向寺院奉献酥油(奶油)的习俗,一般仅供点佛灯和僧人食用。而每逢藏历年正月十五之前,他们将纯净的白酥油送到塔尔寺,寺中的僧艺们在其中揉进各色矿物染料制成塑造用的胚料,然后在寒冷的房间中搭架塑造。 为防止制作中酥油因体温融化影响造型,他们不时将手塞进刺骨的雪水中降温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的腊像艺术,但不宜长期保存。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个个精到,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在画面布局上则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同时塑造出来。 如大型酥油花《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在时间的长度、空间的广度的处理上相当成功,其中人物走兽多达上百,亭台楼阁几十处。几十个故事情节穿插自如,井然有序,繁而不杂。再配以鲜艳夺目的花朵,涂以金粉银饰,显得富丽堂皇,形式类似汉地寺院中的壁塑。历经漫长岁月,酥油花的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如“智美更登”、“唐僧取经”、“天女散花”、“天仙配”、“白蛇传”等作品深受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特别是“文成公主进藏”的大型油塑,再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画面,歌颂了汉藏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酥油花制作精巧、细致,艺术完美,正如有人所描绘的“月当空,耳边萧鼓叮咚,彩架间,安排油酥,年年花样不同。放光彩,庄严灿烂,有人物,楼阁玲珑,怪怪奇奇,形形色色,神匠巧夺天工”。 (记者 祁连飞雪 来源:第九城市日报)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