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藏掠过身体-7
出发地点:未关联 |
西藏 拉萨 朗县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西藏 拉萨 日喀则 山南 朗县 念青唐古拉山 西藏博物馆 昌珠寺 桑耶寺 雍布拉康 萨迦县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让西藏掠过身体-7
让西藏掠过身体-7
2002,09,01 苦修的喇嘛
1,匆匆走过羊卓雍错
白地村村长巴桑的大儿子仁增朗杰今天开学。学校在浪卡子方向,距离白地村还有十来公里,我们决定让杨师傅送小朗杰到学校之后再赶路。 虽然才是小学,小朗杰已经开始住校了。临行前,妈妈在大布袋里面给小朗杰装满了干粮。开学对于小朗杰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相当不错。
小朗杰刚钻进杨师傅的车,村子里面认识小朗杰的其他小孩子们也纷纷挤进车里。富康车足足装了六个孩子,两个大人;虽然我也很想去小朗杰的学校看看,但是车里面已经彻底没有了可以挤下的空间。 在富康车走后,白地村其他的孩子们就只有搭乘过路的大卡车去学校报道了。城市的孩子们可能永远也想象不出来:这里的孩子们去学校报道,居然也要“扛大厢”。
正式上路没多久,我们就爬上了甘巴拉山口。 回首俯瞰羊卓雍错,传说中美不胜收的风景并没有出现在眼前。天空有些阴沉,灰蒙蒙的阴云遮住太阳,使得羊卓雍错的水面没有显示出来足够的湛蓝。 行程中,不管是绝美的风景,还是一路的际遇,往往并不是由我们说了算的。美丽的风景需要上苍的慷慨赠与,而留存于记忆中的那些际遇,不仅仅需要运气,还需要自己能够做到敞开、做到平易、做好准备。 我们只好略带惆怅地继续赶路。
在萨迦,富康车底盘的输油管仅仅是做了一次简单的包扎处理,我们只好走过雅鲁藏布江大桥,去曲水县看看能否彻底修好。 曲水县对于富康车的输油管也一样无能为力;匆匆吃过午饭,我们折回去再次走过雅鲁藏布江大桥,继续向东赶往乃东。
2,雍布拉康
山南,顾名思义,就是在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 山南有很多重要的人文景观:西藏最早的宫殿雍布拉康、西藏最早的佛殿昌珠寺、西藏最早建成的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等等;因此在山南,本不应该吝惜时间。
从泽当镇出发向南走出不久,就可以看见扎西次日山上面的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是第一代吐蕃藏王所建立起来的宫殿,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之前,雍布拉康一直是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 想当然地觉得雍布拉康应该是很值得造访的,结果,当被告知对面山头上的那点建筑就是雍布拉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感觉就被当头泼了一瓢凉水:雍布拉康的建筑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栋房屋孤零零地站立在山头。 想想松赞干布之前的藏王也够寒酸的,就这么点地盘,与其说是君临天下,还不如说是偏安一隅。
3,摆渡雅鲁藏布江
从乃东赶到桑耶渡口,去桑耶寺必须先摆渡过雅鲁藏布江。
渡口居然没有一个游客,几条木船聚拢在岸边,颇有点“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苍凉味道;船老大悠闲地坐在岸边的台阶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喷云吐雾,烟头忽明忽暗。
船老大的最后价格是90元包船过江,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我们只好登船。 这时候来了几个也要过江的藏民,船老大说:你们包船,他们的摆渡钱就由你们自己收取了。 他们带着相机,也是游客;因此koko象征性地告诉他们,每人三元钱就可以了。
一个小时过江。靠岸以后,看着我们要收藏民的摆渡费,船夫勃然大怒。船夫的意思是,藏民摆渡是免费的。 船夫的恶劣态度促使原本无所谓的我们决定非收费不可。
事情并没有结束,岸边只有一辆破吉普车;船夫和司机唧唧咕咕了半天——结果是同船的藏民每人只要5块,而我们三个人却又是一个90元! 我不喜欢这种商业化味道很足的分别,毅然背起行包,准备徒步。 司机最终做出让步:三个人30块。
坐在车上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被商业味道沾染改变的越多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丢失的淳朴本色也越多。
4,即白当黑
刚看到桑耶寺的大门,我就喜欢上了这座古老的喇嘛庙。无奈天色已暗,只有先住下来,明天再参观拍照。
桑耶寺自己兴建了一座旅馆,虽然还是藏式风格的建筑,放在寺庙旁边多少还是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突兀。不得不感慨:在中国,有太多的景点开发需要尽可能多的理性,不能侵略性地乱建房屋,生搬硬套;已经有太多古朴的完整被盲目的不假思索的“开发”弄的支离破碎! 中国古代雕刻印章有一个构图理论基本上可以指导在文化和自然风景周围如何兴建新建筑,就是“即白当黑”。 所谓“即白当黑”,就是一块质量上乘的印章,盖在纸张上的图案其配置应该是极其合理的:如果把阴文当作背景来看阳文,图案很完整;反过来如果把阳文当作背景来看阴文,图案依旧完整;把阳文和阴文和在一起看,可以互为宾主,相得益彰。 可是现在,我们景观开发中太多新的构筑物,都只有相同的两个主题:破坏和突兀。
5,大河无声
搞定住处,嚼了几口压缩饼干算是敷衍了晚餐。 桑耶寺还开着门,我们决定进去溜达溜达。
桑耶寺中央建筑群的布局很完整:四周的围墙在寺院内侧首层形成转经长廊,二层是喇嘛们的宿舍;中央围合的就是四四方方的乌孜大殿。乌孜大殿从上到下分别沿袭了天竺、汉、藏式佛殿建筑形式,可谓独具特色。
大殿是进不去了,从围墙的一角登上二楼,转了转再上屋顶,看见一个年轻的喇嘛正在屋顶上整理花草。 koko上前搭讪,聊了几句,年轻的喇嘛微笑着邀请我们去他的房间坐坐。 koko的这种旅游方式是我所欣赏的——就是一定要和当地人多多交流。我很同情那些参加旅行团的鸭子们:他们听导游讲解风景,然后排队在导游指定的大家都一定要摆个扑死的地方一一上前去照例摆上一遍;然后在导游的催促声中急匆匆地钻进大巴,去复习下一个同样的程序...... 他们花了很多钱,却仅仅是看了点固定的风景。这种蜻蜓点水的旅游方式让他们难以了解风土人情,说白了,这完全是一种裹在袋子里面的旅游。 我们必须敞开自己,并且等待着目的地人们的敞开。
仁增带我们来到他的宿舍——房间很小,但是很干净:两张可坐可睡的卧具围合了一张很小的方桌;两个雕饰繁琐、色彩斑斓的典型的藏式立柜;立柜上放着厚厚的一摞包着黄布的经文。整个房间安静而简朴。 年轻的喇嘛名叫仁增,忙着给我们倒酥油茶、拿点心。koko依旧坚持不能消耗藏人需要去集市才可以买回来的东西,我们就只喝仁增的酥油茶。
koko的问题很多,仁增耐心地一一做答: 除了房间是寺庙提供的以外,其余的家具都是自己从家里面带来的或者买来的;寺庙每个月给他这样的喇嘛20到30元生活费。 仁增很小就做喇嘛了,因为他笃信莲花生大师的一句话:苦修的喇嘛来世是做人的,俗家之人还要经过漫长的生死与物种的轮回。——到现在仁增已经做了十一年的喇嘛了。
有时候仁增也很想家,但是在桑耶寺请假很难,要经过首座和经师的同时批准才可以离寺。 做小喇嘛的时候,经文背的不好是要被经师打骂的;有的小喇嘛比仁增贫穷,因此仁增就把自己已经背熟的经书全部送给他们。
并不是所有的喇嘛都念经,仁增说,现在台湾人信奉藏传佛教的人很多,西藏有些喇嘛就跑过去;台湾人的捐赠很多,结果有些喇嘛脱下僧衣就去吃喝嫖赌。 还有一些喇嘛坚持不下去了,就会还俗。 “还俗以后又想做喇嘛了怎么办?”koko问。 仁增的回答是,不可能再让他做喇嘛了,因为西藏的喇嘛庙彼此经常有高层会议,还俗的喇嘛都会被彼此通报姓名的。——还有拉萨很多化缘的喇嘛也有不少假的,目的就是骗钱;只有一小部分真正的喇嘛是为了修缮寺庙、再塑佛像金身才出门化缘的。
看的出来,仁增是个苦修的虔诚的喇嘛。 我问仁增:柜子上厚厚的那一摞经文你都背下来了吗? 仁增微微一笑:我还没有看过,不敢看。 为什么? 仁增答,这些经书是很早的时候由七个高僧合写的,他们都是藏传佛教的博士。七个高僧日夜讨论佛经,七个人全部都觉得这句经文好,才可以把这句经文写进这套经书之中。因此这套佛经堪称字字珠玑,大智大慧。文革的时候,这套佛经本就为数不多的原版几乎被毁灭殆尽。有一家藏民私藏了一套,文革的时候埋在自家的屋子里面,才得以幸存。仁增几乎天天去这家藏民家做客,给他们送了很多东西,藏民被仁增的执着所打动,最终把这套经书送给了仁增。现在在整个西藏,原版的这套经书已经很难找到了。
既然如此珍贵,为什么不看呢? 仁增的表情变的十分虔诚:这套经书的经文有法力,心术不正的人看了会害眼疾而失明;修为不够的喇嘛看了会头疼不休。觉得自己的造诣还差的远,因此不敢看。等自己象他们那样有资格闭关的时候,才敢打开背诵。 这番话的坚定味道不由得我们不动容嗟叹。
“你什么时候才算有资格闭关呢?”我问。 仁增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窗外远处的一个小殿: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盼望着能早一天有资格闭关。现在的喇嘛良莠不齐,真正的高僧大多是要经过三年三月三日的闭关的,因此很多真正的高僧反而是头顶上缠绕着苍白的头发,那是因为三年三月三日不能出房间的原因。 “看到那个半圆型的几乎没有窗子的屋子了吗?”仁增说,那间屋子里面现在就有24个僧人在闭关苦修,他们已经闭关半年多了;每天有僧人负责送饭。他们在里面研读经书,不少喇嘛都把头发缠绕在屋梁上。 这段话很有穿透性,真正直透胸腔。 三年三月三日!——我还是忍不住问了这样一句话:闭关的时候有没有喇嘛出问题的呢? “有。”仁增降低了声音,有疯掉的,还有死在里面的;因为不满三年三月三日,谁也不允许出来——即使是父母亲去世,也不能早一天出关。
看着仁增谈到闭关时坚定而充满渴望的眼神,不由得肃然起敬。
仁增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于不学无术的喇嘛的蔑视:现在夸夸其谈的喇嘛太多了,其实真正的高僧话很少。要知道,小溪流淌的时候总是哗哗作响,雅鲁藏布江静默无声。 这句话可谓掷地有声,重重地砸在我的脑海中。
象我这样边走边写的人,都是哗哗作响的小溪;一路上有点感觉就象是下雨了,一直干涸的小溪忽然涨水,流它个稀哩哗啦;那么多走过西藏的人们,有着各自深深浅浅的经历,有着各自轻轻重重的故事,可是大部分人,他们沉默不语;他们面目平静,于无声处消化着各自不同味道和重量的精神食粮,变成自己的灵与肉。
我祝愿苦修的仁增可以成为一代高僧——正是有仁增这样执着虔诚的喇嘛,才使得藏传佛教持久保持着原滋原味。只要他们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会相信: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上,有一群人们,他们心中有着无比坚定的信仰。
夜深了,同仁增告别。 走出仁增的宿舍,才发现桑耶寺的大门早已经上锁了。一个热心的小喇嘛叫来执事的大喇嘛,帮我们打开寺门......
非一郎 2002,09,27于日喀则
作者:fylfeimi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