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篇衣物:短袖T恤,长袖T恤,外套,毛衣或防寒服,秋裤,毛裤,再加上一条比较耐磨的外裤,纱巾,保暖除臭的袜子若干,及舒适的鞋子,由于海拔相对高,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能感冒了。
日用品:洗漱用品,防晒用品,保湿护肤品,经过的地区都比较干燥、太阳也大,皮肤可要保护好。
其他:头灯(看莫高窟的时候带上比较好),相机及充足的胶卷(如果是DC,要注意在高寒地区,电池往往反应较慢,曝光时间比较长),常规药品,洋参片(有轻微高反的时候,可以减轻症状),巧克力或牛肉干(补充热量),西红柿及小黄瓜(补充维生素,亦可用维生素药片代替)
最后,当然就是一个能装上以上东西的背包,所有的装备背在背上,简直就是一个驼峰。
秘笈:最好是10人左右自己组一个团,这样住宿、包车、购买门票都非常便宜而且方便。
(二)日行千里----旅途日记
此次途经江苏、河南、陕西、青海、甘肃,行程近6000公里,各个地方的景色不尽相同,俗话说,十里不同天, 何况是这么长的路呢。
9月30日晚18:20,登上西行的火车,黑暗中经过苏州、无锡、南京,猛吃零食,聊天,花15块钱在火车上看碟;
10月1日凌晨4点,睡梦中经过郑州,白天停西安、宝鸡、天水,晚21:30到兰州,沿途风光与江浙已经大不一样,青山绿水的景象已不再见,多是土山窑洞,还算人烟稠密,小村庄的屋顶上,房檐下挂着成串黄澄澄的玉米,小山羊顶着小小的犄角,在小山包上蹦蹦跳跳地吃草,靠斗地主、打大怪路子、杀人、睡觉及发呆,消磨一天的时间。
10月2日6:30,被一群无聊的家伙叫醒起来看日出,又红又圆的太阳让我想起早餐的咸鸭蛋。6:55分,火车驶过嘉峪关站,气温明显降低,窗外的风景又是别样景象,祁连山脉白雪皑皑,戈壁滩一望无际,长着一丛丛地骆驼刺,田里的作物已经变成了棉花,小山羊也变成了长着厚厚羊毛的绵羊。经过著名的渭水、灞河,但水量非常少,露出了河床。7:28,见到嘉峪关城楼,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大雄伟。10:52,到达柳园车站,坐上到敦煌的小巴,路上看见海市蜃楼,远处似乎是水平如镜的湖面,倒影着胡杨树,据当地人说,每当太阳直射,就有海市蜃楼的现象出现,尤以6、7月间为多。下午浏览莫高窟,再到鸣沙山、月牙泉,回到敦煌市沙洲市场小吃街腐败。
10月3日,包车,游览玉门关、河仓古城、汉长城,再到魔鬼城,被小巴司机放鸽子,暴晒1个多小时的太阳。往阳关路上,在路旁的农家小院吃东西,免费摘葡萄,连吃带拿,估计弄了有10多斤吧。最后到阳关,一人弄了匹马,走走以前的阳关道,挺贵的,要80块一匹马,后来65成交。
10月4日,包车,上午9点从敦煌市往德令哈,途经大柴旦湖、万丈盐桥、可鲁克湖,还以为万丈盐桥是一座桥,看见后才知道是一整条用盐铺成的公路,据说雨季的时候就不好行车了,免得路面溶化掉。经过此次旅程最高海拔,4212米,大家集体下车“放水”,以兹纪念。晚上22点左右到达德令哈,稍事安顿,去街上吃夜市,主街道上有回民用帆布搭成的四面不透风的篷子,只卖羊肉和啤酒,在旁边的小饭馆里点了小菜若干,并蛋炒饭一盘,谁知大家度量衡标准不一,老板用6斤米给我们炒了一盘我所见过的最大的蛋炒饭,只好打包。若干极端腐败分子借口不满旅馆的沐浴设施,去洗了桑拿。
10月5日,包车,从德令哈往青海湖,经茶卡盐湖,湖面白茫茫的盐粒,踩起来吱嘎作响,象是在结了冰的湖面上。下午到达无鸟的鸟岛,开心半日,驱车青海湖畔,路况非常好,新的反光灯在路面上象是珍珠,两旁的草丛边会跳出野兔、草鼠,兴奋ing。到达青海湖旁,某些体弱者住宿有暖气的旅馆,其余膘肥体壮者共计8人,入住湖畔私人搭建的蒙古包,4男4女共处一帐,同枕共被,虽然外面下雪,里面倒也热闹,还不时听到尖叫声,真是“帐内春宵暖”。
10月6日,驱车前往塔尔寺参观,再到西宁市内小吃街腐败一顿,坐晚上7点多的火车,在火车上杀人,11点到达兰州。某些不要命的人,连夜赶往刘家峡,一路惊魂,凌晨4点才到。
10月7日,我等留在兰州的人,市内休闲一日游,下午18:05飞机回沪,下了飞机,望着大上海的灯红酒绿,恍若隔世。
秘笈:1、一路行车时间很长,经常是晚上10点以后才到达另一个镇上,因此必须带足食品和水。
2、人多的话,鸟岛、茶卡盐湖、青海湖等地的门票可以请他们减免几张,或者直接拿钱腐蚀工作人员。
(三)艺术殿堂----莫高窟
莫高窟有492个洞窟,但是国庆人多,只开放其中的15个。洞窟不论大小,洞顶都呈斗型,符合力学原理,顶端一般都是中间绘有龙的圆形图案,不少洞内的地板还是西夏时期的石砖,刻有莲花图案。四周有很多壁画,大多以佛或者经书故事为内容,比如我们熟悉的“九色鹿”,还有“舍身饲虎”的故事。最为人知的反弹琵琶和飞天造型,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壁画都以天然矿物质,如朱砂、松绿为颜料,再加上洞内长年不见阳光,虽然历经百年,色彩都还保持得很鲜艳。除了大型壁画外,墙壁空余的地方都会绘上小佛像,密密麻麻,数不胜数,因此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
每个洞内都有一尊主佛,一般都是如来佛,但是由于雕塑的时间不同,各个佛像都会略有差异,唐代由于国势鼎盛,佛教盛行,所雕的佛像,线条柔和细腻,比例和谐,体态丰腴,体现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宋以后的雕像则会呆板些,而清代的佛像身披的袈裟,颜色大红大绿,有一种俗艳。
莫高窟的藏经洞在清光绪年间,曾经出土了近5万件经书、刺绣等文物,但由于当时政府及管理者的无能,很多文物被盗卖,现在的藏经洞陈列馆里有不少经卷、绢画的复制品,而原件则在美、英、日等国的博物馆里。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了各国的历史研究人员,因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有时我也在想,假如没有把这些文物运往国外,以当时中国的状况,能否把这些东西妥善保护,进而深入的研究呢,如果不能,敦煌还会象现在这样被世人所知吗?
秘笈:莫高窟及鸣沙山的参观门票学生半价,可以拿学生证去打折,检查得不太严(长得太老相者,不适用)
(四)沙之乐-----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及月牙泉白天的温度有40多度,要等太阳下山后才能去,这里和上海大约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快7点的时候才会落日,鸣沙山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显得线条分明。这里的风是从山下往上吹的,所以沙子上的脚印很快就会被覆盖掉,不留一丝痕迹。
山脚下有当地人牵的骆驼,骑着骆驼上山也是一种乐趣,但总不如亲自征服它来得痛快。脱下鞋袜,光脚踩在沙子上,真舒服呀,细细的沙子调皮的钻进脚趾缝里,一抬脚,它又滑出去了。看起来温顺的鸣沙山,爬起来可真累,因为沙子很细很干,脚板会陷在沙里,要拔出来,再往前迈步,体力消耗得很大,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可回头一看,才不过十几米的距离。
好不容易爬到山上,天已经全黑了,但是我们热情高涨,打开小音箱,先来点音乐,再瓜分吃的东西。咬一口面包,哇,怎么满口全是沙子,没关系,拍照吧,机械相机、傻瓜相机,还有数码相机,全拿出来,一阵乱按,大家都是摄影师,又都是模特,来个性感的POSE,倾倒众生,摆个酷酷的姿态,把刘德华给比下去,山顶上的风夹着沙子吹过来,在镜头前形成了奇异的效果。
该下山了,一屁股坐在沙子上就这边滑下去,这可是最简单的下山方式了,象小时候坐的滑梯,想再刺激一点,好吧,大家都站起来,手拉着手,高唱着“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向着山下的月牙泉猛冲过去,只怕群狼也没我们这么有活力吧。不知谁说了句“好美的星星啊”,我们这才发现星星已经都出来了,还是躺下来看星星吧,睡在沙子上,四肢很放肆地伸展开,比躺在家里的床上更舒适,星星从来没有这么近,这么亮,银河清晰可见,山下的月牙泉反射着星光,驼铃声隐隐约约传来,整个人象是被天地包裹着,真希望时间就此停滞。
秘笈:爬山时一定要用口罩或纱巾蒙住嘴,免得沙子往口里钻,在山上拍完照后,记住及时把相机里的沙子吸出来。
(五)思古----玉门关、阳关、魔鬼城
汉武帝所谓的“列四郡,据两关”,这两关就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和“春风不度玉门关”之玉门关,过了这两座关隘,就是塞外苦寒之地了。距玉门关15公里处是汉时的粮仓---河仓古城,还有汉代长城的遗址,当时这可是军事要地,但经年的风霜,使它们早已不复当年的雄伟,剩下的只是些断壁残垣。
策马阳关道,想体验一下当年边关将士的感觉,放眼望去,这是怎样的一种苍凉,高山险峻,总能看到希望的山顶,大海深邃,总有惊涛拍岸的活力,这一望无际而又平静的沙漠却只是一片死寂,需要多大的毅力与勇气才能与之面对,“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豪气干云的背后,又是多少好男儿的热血与青春。阳关的落日在我们看来是美的,对当年守关的人来讲,也许只是意味着在这苦寒之地又过了一天吧。
关卡是人力的雕琢,魔鬼城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属于比较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在维族语中意为“有斜度的山坡”,由于地壳抬升,及风蚀、水浸等原因,在平坦的沙漠中形成了类似于废弃的城堡样的景观,每当夜幕降临,狂风在“城”内呼啸,就象听到魔鬼的呼号,城内形态各异的雕塑,时断时续的城墙,让人感到大自然的威力,人类可能只是一时间长河中的一粒尘沙而已,渺小而微不足道。
秘笈:1、早午晚温差比较大,有近20度的差别,准备好衣服是最重要的。
2、进魔鬼城租管理处的车,最好是租越野吉普,可参观的地方比小巴要多。
(六)最靠近天堂的地方----青海湖、鸟岛
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一片蓝色的波光,随着汽车越开越近,这片蓝色慢慢扩大,是一种比大海更清澈的蓝,随着角度的变幻,还泛出一种青绿色,这就是青海湖,沿着青海湖边趋车,看到的才是最美的景色,远处的雪山若有若无,象海市蜃楼般浮在湖面上,白云好象跟蓝天已经分开了,变成了独立的个体,东一朵西一朵,懒洋洋的飘着,近得好象伸手就可以抓下来。湖边的牧草已经变黄了,羊儿们挤在一块,拼命的吃着草,肥嘟嘟的,几匹骆驼或立或卧,嘴里还悠闲地嚼着,马儿也停止了奔跑,女人坐在草丛中,鲜艳的头巾象花儿一样。这么个纯美、宁静的地方,我们取起相机不停的拍呀、拍呀,可是再多的胶卷也拍不下这天堂般的美景,再丰富的语言也不能表述出身临其境的感受。
每年4-7月是观鸟最好的季节,我们来的10月,鸟儿们已经飞到南方越冬了,只有我们这些不知季节的旅人们打破了鸟岛的宁静,不知好歹的我们越过了护栏,连滚带爬地到了悬崖下面,青海湖波光粼粼,海天交接处雪山绵延,远处的岸边是沙漠了,沙丘高低起伏,脚底下不知名的野草已经枯黄,几种生态奇异而又和谐地结合着。山的青,湖的蓝,草的黄,花的红,鲜艳而又层次分明,风吹过,几种颜色就溶和在一起了,象是梵高的画。又爬上一座小山丘,一尺多长的野草长得更加茂密了,随风起伏着,显得秋意更浓。躺在草丛里,随手扯一根草,玩着斗草的游戏,我们都不再是都市里为事业而奔忙、为生活而烦恼的男女,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其实青海湖、鸟岛是这次旅途中最让我心动的地方,回来以后,凡有人问我,这次旅行最美的地方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青海湖,可是要形容它,却不知道用什么言辞来描述,惊艳、明媚或者是清新,都觉得不够表达出这种感觉,只能把它放到心底,慢慢的回味。
秘笈:鸟岛据说晚上有狼,最好不要玩得太晚。
(七)藏传佛教寺庙-----塔尔寺
是藏传佛教六大寺庙之一,与中原佛教的寺庙实在大不相同。
宗喀巴大师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他是藏传佛教中最大的教派----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创始人,在内地,知道他的两个徒弟:达赖和班禅的人会比较多一些,但是在青海、西藏,他则受到信徒们的顶礼膜拜,我们的导游多杰,一提到他必称之为“宝贝佛爷宗喀巴大师”,而塔尔寺香火如此的鼎盛,自然是因为他在信徒心中的崇高地位。
塔尔寺三绝
壁画:说是壁画,其实是绘在布上,再贴在墙壁上的,线条简洁得有点象中国画中的白描,只是局部有些色彩的,而且颜料非常讲究,用珍珠、宝石等捣成粉末,与各种矿物质合成在一起,因此虽历经百年,色彩仍是非常鲜艳。
堆绣:用绸缎剪成各种形状,填充以羊毛、棉花等使得整个构图非常有立体感。我看到的堆绣作品罗汉图,眼睛和念珠用宝石和象牙雕成,栩栩如生。
酥油花:寺内的僧人以酥油为原料,加入各种矿物质调色,用手捏制成的艺术品。由于酥油的溶点很低,制作酥油花必须在每年的寒冬腊月,负责制作的僧人们将酥油放入水中溶解,并且将自己的双手也放入冰水中,待双手冰冻后,才开始制作。一幅近2米高、5米宽的作品,需要花费十几个僧人,数月的时间。完成的作品会在每年正月十五展出,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酥油会慢慢溶化,因此酥油花每年会更新。作品的内容自然是与宗教有关,今年的作品正中的菩萨有真人大小,宝相庄严,头戴金冠,身披法衣。背影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及朝拜者们神态各异,在做工、细节上都非常讲究。
守护神
除了菩萨外,庙里还会供奉守护神,从壁画上来看,这是个面目狰狞的神像,根据导游的解说,知道这是个嫉恶如仇的神,法力无边,且不容凡人犯半点错误,甚至不能在他面前吃葱、姜、蒜等口气重的东西,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信徒们对其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虽然尊敬,但不敢在家供奉,只会在寺庙里供奉守护神像,而且还用布幔隔开,免得不洁的口气冲撞了他。
朝拜
藏人的朝拜方式也与中原大不相同,最简单的是心中默默祈祷,双手合什,举过头顶, 再依次触碰额头、嘴唇、心口,表示头、口、心一致,然后双手摊开,手心向天,头撞一下香案,才算是完成一次朝拜。比较复杂的就是我们在电视里见过的“五体投地”式,整个身躯完全爬在地上,据说要实现一个愿望,必须在神前以“五体投地”式磕十万个响头,年轻的人需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而老年人则要半年的时间,因此殿堂外很多地板已经被磨得蹭亮,这些地板都是用最坚硬的松木制成的,但是每三年都要更换。还有不少人是从住的地方一直磕到寺庙里,鞋子已经磨破,脚已经开裂,肉体的折磨不能阻挡他们对神佛的虔诚,宗教已经是他们灵魂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哈达
象一条长长的围巾,藏人对神佛或地位高尚的人表示崇敬的方式,殿堂外面的围栏上到处挂着哈达,白色表达圣洁,黄色表示尊贵,蓝色是蒙古人爱用的颜色,表示广阔的蓝天。
经幡
经幡也是在中原佛教的寺庙中见不到的,是一根高约10米的木柱,柱子上挂着一条用藏文书写着经书的长条旗,随风飘扬,无非是祈福和避邪的意思。殿外竖有一根经幡的,表示是主神殿,竖有两根经幡的表示是学院。
法轮
看起来就象一个雕花的圆桶,“桶底”有把手,便于旋转,里面放有经书,据说心中默念“俺嘛哩嘛咪吽”的六字真言,同时顺时针旋转法轮,便相当于把里面的经书念了一遍,为自己积了功德,我们经常看见藏族人手里转着小型的法轮,口中念念有词,也就来源于此。
喇嘛
喇嘛虽然也是出家人,但是与和尚又稍有不同,身披深红色的袈裟,象征把世间的血光之灾都放在自己身上;不需要剃光头,只是不能留长发,某些教派的喇嘛还能娶妻;也许是因为高原,素食难得的缘故,喇嘛是可以吃荤的,但是不能吃天上飞的,还有水里游的,因为流行天葬和水葬。
塔尔寺目前大约有600多名喇嘛,不少都是从小被送入寺庙,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陆续获得类似于大专、硕士、博士的文凭,精通佛法与占卜,才能得到信徒的朝拜与布施,由于塔尔寺的香火非常旺,所以这里的喇嘛生活也很不错,手机是非常平常的用品,奥迪与奔驰也不稀奇。每个喇嘛都可以有一个小院落,是典型的藏式平顶四合院,可以说在物质生活上,是非常舒适的。
活佛
活佛好象是藏传佛教里特有的,通过转世的方式,来维持对信徒对其的崇拜,根据去世时脸或者是眼睛的朝向,知道其转世的方向,喇嘛们通过占卜,寻找到几位可能是转世灵童的小孩,通过让他们辨认活佛生前的用品、侍候的喇嘛,及金瓶掣签等方式,确认出转世活佛,而前世活佛所有的用品,都归转世灵童所有。活佛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光塔尔寺就有十几位,每位活佛都有一个比较大的独立院落居住,有自己的管家及七、八位侍候的喇嘛。
觐见活佛时,必须先“请”哈达(其实就是在庙里的小卖部买,但是不可以讲价),将哈达展开,双手捧住,低头弯腰,向活佛问好,活佛会摸一下信徒的额头,并将哈达回送给信徒,此时的哈达就已经沾了“佛光”,可以拿回家放在枕头里,或者是供奉,保佑平安,如果哈达破旧或者脏了,也不能用水洗,必须烧掉。
随身佩带的物品可以请活佛开光,最好带有自己的属相或佛像的玉佩,活佛将开光的物品放在面前桌子的一块布上,双眼微闭,开始念经,手指做出各种形状,并不时从面前的小坛子里抓出一些米粒,撒在开光的物品上面,约十分钟左右,念经结束,取回自己的物品,还可以轮流与活佛合影,离开时或多或少给活佛一些布施,毕竟活佛也还要食人间烟火。
秘笈:塔尔寺外有很多卖藏银制品和藏刀的,价格都比其他地方的便宜很多,藏银的手链、项链几块钱就能卖到,但是在兰州搭乘飞机检查得比较严,藏刀是要被收缴的,托运也不行。
(八)民以食为天--------一路上有吃
虽然坐了近40个小时的火车,沿途的车站往往只停靠几分钟的时间,下去走走,还是能找到些好吃的。
南京站----盐水鸭:南京最著名的特产,肉质细腻,略带点咸味,手抓着吃很有意思。
西安站----小冻柿子:用小提篮排得整整齐齐的装着,红通通的,非常可爱,撕开薄皮尝一口,甜得沁心的味道,只是柿子性寒,在旅途中尽量少吃。
天水站------小米粥:一块钱一大碗,稠而不烂,小米清香扑鼻,对于已经吃了几顿方便面和各种零食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美了。
兰州站------大枣:脆、甜、香。
到了西北,当然是以面食和羊肉为主,虽然与我平时的饮食习惯不符,但“既来之,则食之”,毕竟这可是正宗的西北风味。
炒面片儿:土豆片、青椒片、番茄片加上现擀的面片,酸中带点微辣,真的好吃再加上我真的饿了,一个人吃了一大盘。
臊子面:牛肉、土豆、胡萝卜、番茄等切丁,煮成一大碗汤,再上一盘手擀面,汤汁鲜浓爽口,面条韧劲十足。
浆水面:将米汤发酵成汤汁,面条发白,倒有点象桂林米粉,但是吃起来有点发馊的味道,不是所有人都习惯的。
酿皮:感觉味道有点象南方的魔芋,伴上一些豆芽、香菜、青菜,加上醋、酱等调料,非常开胃。
烤羊肉串:有人烟处必有烤羊肉串,西北最多的就是羊了,穿在一根根铁丝上,洒上孜然、辣椒粉,看着带白帽子的回民们,把肉串娴熟地在炭火上翻来覆去,烤好的肉串吃在嘴里,热呼呼、香喷喷,说话间十几串就下了肚。
白条:白水煮熟的羊肋条,蘸点椒盐,品尝的就是正宗的羊肉味道,和烤羊肉串相比,羊肉味更浓一些。
烤羊排:严重推荐,现烤现吃,滋滋冒油,外酥内嫩,脆骨嚼起来嘎吱嘎吱响,我也顾不上怕长胖和装淑女了,抓起就啃。
酸奶:浓浓的酸奶结成了块,微微泛黄,装在白瓷小碗里,象是蒸水蛋一样,用勺子一点一点地舀起来,放入嘴里,冰凉爽口,在我们装满了羊肉的胃里,注入一点清新的味道。
青稞酒:用高原青稞酿成的美酒,入口清冽,半杯下肚,全身都暖和起来,我们在青海湖畔的小店里,外面下着雪,围着炉子喝酒、吃羊肉,倒是别有情趣。
青海煌鱼:由于青海湖水质寒冷,湖里的生物,生长较缓慢,我们吃的青海煌鱼,大约一尺来长,据说是已经生长了十年了,全身无鳞,肉质比较紧,不同于我们平时吃的鱼。
炒青菜和番茄炒蛋:这是我们每餐必点的两道菜,以平衡我们每天吃的过多的羊肉和补充维生素,西北人的口味比较重,所以炒的这两样菜,都会放大葱、辣椒和酱油。
盐茶:茶水里放点盐,估计是因为羊肉吃太多的缘故,茶叶解腻,而盐起消炎的作用,喝下去比较清口,还不错。
此外,敦煌市内的“沙洲市场”,德令哈晚上的夜市,西宁莫家什子马忠美食街,兰州城里的和政街,都是小吃一条街,可以大快朵颐。
秘笈:很多餐馆都是回民开的,门口会有明显的清真标志----星月交辉图,注意不要把猪肉食品带入。
作者:alice_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