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神秘的诱惑
出发地点:广西 南宁 西藏 拉萨 20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13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1998年8月10日-8月30日 人均费用:250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快乐舒适,休闲轻松 路漫 提供
交通工具:飞机为主 目的景点:西藏 拉萨 八廓街(八角街) 布达拉宫 大昭寺 罗布林卡 纳木错 色拉寺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哦,神秘的诱惑

 
            
         
                   ───旅藏散记
 
               入藏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仅仅到过蜀地,没有进入青藏高原,无论如何都难以体验李太白当年“噫吁嘘,危乎高哉”那种惊叹的情感。当然,一千二百多年之前与之后的交通状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蜀道”比之“臧道”,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人说,“进西藏比出国还难”,这指的是“旅行之难”。西藏海拔高, 四方为耸山峻岭所环护,高寒缺氧,风沙雪雹,路程遥远,别说徒步通过藏北万里无人区,就是坐军车,据说从成都到拉萨还要好多天!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吐蕃),一路上足足走了两个年头!1956年陈毅元帅率中央代表团,一行800多人,汽车200多辆, 从拉萨到日喀则,260公里的行程也走了两天。如此这般,才真正“噫吁嘘”哩!
    接到入藏通知,便委托四川同行帮买成都到拉萨的机票。登机那天,成都气温32℃,深秋这样高温的天气并不多见。晨雾特大,三步之外看不清人,真是好事多磨,飞机起飞不了,验了票,还是要等。可是,大家不着急了,等了好几天,现在总算“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而且大家心中有底:“早晨雾大雾浓,中午万里长空”,今日晴天无疑,不愁飞机飞不了。
    五个钟头在百无聊赖中度过,终于迎来雾散云开, 十把分钟之后,飞机便把我们送到青臧高原上面的万米高空。此刻,心里好兴奋,好欢心,已把这几天的不快抛出机舱外,大家争先恐后俯首观赏莽莽高原的壮观。“噫吁嘘!” 大家赞叹不已。但见雪山皑皑,连绵起伏,无边无际;山势或立或卧,耸立的如鬼斧神刀所削,奇形怪状,巍峨险峻,静卧的如能工巧匠所塑,似缓似急,豪放磅礴;深谷幽幽,盘亘逶迤,如图如画;谷有广有狭,广柔的申展开去,无穷源无尽头,气势欲吞星斗,狭长的深沉下去目不可测, 令人心惊肉跳......“危乎高哉!”在一片惊叹声中,机舱里一位藏胞给大家娓娓道出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卷起狂浪,发出哗哗的响声,海里突然来了一头巨大的五头毒龙,把海岸上安定祥和的森林世界捣得乱七八糟,摧毁了飞禽走兽的美好生活。这时,大海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变成五部慧空行母。她们来到海边,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飞禽走兽又过上了太平之日。为了让众生永远平宁,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
    啊,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原来是“除暴安良”的化身! 神话是虚构的,大自然却是正直的。只要人类敢于生活,善于生活,再恶劣的环境也可以改变成为欢乐的世界。入藏难吗?难。然而,相信总有那么一天,定会实现“天堑变通途”的宏图的!
 
            空气异常新鲜,但是缺氧
 
    飞机在建于一爿狭长谷地上的飞机场上降落。从机舱里走出,一阵阵冷风扑面而来,寒意袭人但是异常新鲜, 仿佛还闻到一股股红柳花、紫色喇叭花那淡淡的甜香。机场播出天气报告“气温13℃”。刚刚在成都还是32℃,不到俩钟头啊,就从夏天走到冬天,换了两个季!
    还在家时,朋友听说我要去西藏, 便警告我“高原缺氧”的厉害:“有人一下飞机便昏倒哩!” 我听了,虽不由此而“谈藏色变”,但却对西藏更添了几分好奇, 不由生出“新婚之夜的丑媳妇---- 又想又怕”的喜忧交集的心理。
    果不其然,一下飞机,西藏方面的接待女士一开口就说:“请大家别大声说话啊,别开怀大笑啊,走路慢点儿啊!”吓得大伙一个个如丑媳妇初见公婆,话不敢大声,笑不敢露齿, 脚步轻起轻落仿佛害怕踩死了蚂蚁,乖乖地跟着接待人员的屁股,大气不敢喘一口。
    接待女士的提醒也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要是稍为走快一点,或以中速度踏上十几级楼梯,都会上气不接下气,呼吸突然变得急迫, 非要停下来作几下深呼吸不可。当天夜里,部分同志高原反应加剧,呼吸吃力,头脑胀疼,几乎整夜不能入眠。翠晨, 大家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少不了要谈“缺氧”的感受。反应少的就拿反应大的同志开玩笑:“睡不好, 怕是想老婆了吧?”被玩笑的同志也风趣地还以玩笑:“想老婆?换上你老婆来, 恐怕也是痛得周身葱软动弹不得哩!”
    只是奇怪得很,一般来说,年轻的要比年老的反应较严重。大家分析说,年轻人身壮体旺,需氧量相对较多,因为空气含氧量偏低,对新陈代谢旺盛的人“供不应求”,所以“缺氧反应”就比较明显了。这话不无道理。
    其实,适应能力强的人,没有多少特别难受的感觉,一般好好休息二三天,逐渐适应了环境,基本上也就“平安无事”了。因此,来藏前谈到“高原缺氧”,有人便劝告年老长者“别把生命拿到世界屋脊开玩笑”,想来这话过于大惊小怪了。
    在后来的日子,除了个别人因患重感冒住了医院外,大家已渐渐适应,同样可以开怀大笑,同样可以爬山越岭,只是不能象在内地那样健步如飞,因为气力消耗得快,动作稍为猛烈一些,免不了仍要大喘不止。令我们羡慕的是, 在工地上夯土的藏胞,一边抽动着沉沉的夯砣,一边欢乐地高唱着夯歌,看到我们,还轻松地点头微笑,仿佛不是在干重体力劳动,而是在玩“小孩耍家家”,看不到他们身上有一丝一毫的“缺氧”痕迹!
    拉萨的秋日,天气特好。入夜,常常飘起毛毛细雨,让人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中入睡;清晨,却又云开雾散,雨过天晴, 万里蓝天迎来冉冉升起的红日,洁净如洗的大地鲜花似锦,异香沁人心脾,禁不住令人脱口而出:好新鲜好新鲜的空气啊!如果没有初来乍到那种“高原反应”,谁也不会相信如此清新的空气会是“缺氧”!
          
                    金顶,居高临下
 
    西藏的山形地貌,要说奇特也并不特别奇特,在贵州、云南、广西同样也有大同小异而且多几分清秀的山山岭岭,只是比不上西藏的山那样挺拔那样雄伟。
    西藏的阳光特别灿烂,气温虽低,但阳光却给人一种灼热感。也许这是地势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度大的缘故。内地来的人往往有点害怕这里的阳光,因为如果不注意遮阳,要不了多少天你准会变成“非洲人”。西藏人的肤色多半都显示一种健黑的美。
    那天,我们去买东西,看摊的是个小姑娘。听到问价, 她嘻嘻笑个不止。原来她听不懂汉话。我正要走开,她忽然指我手上的相机,咭咕而语,声似铜铃。我明白她的意思,是叫我给她照相哩。说实在话,看她黑黝黝的皮肤,我可惜胶卷呢。但我不忍让失望留给一颗天真的童心,终于按了快门。后来相片印出来, 哦,好漂亮的小姑娘啊!大家看了,无不惊讶:别看藏族姑娘肤色欠“水分儿”,可上了镜头却显示出逗人喜欢的艺术美!
    于是,我也喜欢上这里的阳光,巴望能在这美丽的高原宝地撷取几分在内地不容易寻觅得到的健色的美。
    阳光给人以金色的想象。在西藏,不用去想象,走在任何地方, 你眼前处处都闪耀着金光那是一座座寺庙辉煌壮丽的金顶。无论是庙是寺, 多半建在小山或大山半腰间, 抬头仰望给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史载,在佛教尚未统治西藏之前, 建于一千三百年前的布达拉宫,只是作为王的宫殿依山而筑,显示出高高在上的威严。到了政教合一的社会,布达拉宫不仅是地方政权机关的所在地,而且是西藏佛教最大的活佛所在地。可想而知,高高在上和居高临下     正是象征着不可一世的统治权威。
    中国历代大大小小的统治者惯以豪富、奢华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 作为精神统治象征的佛和活佛的所在地(大大小小的寺)也不例外。仅举一例就足以令人咋舌: 三百年前在布达拉宫修建的五世达赖灵塔,仅包裹这座灵塔即耗费黄金一十一万余两,镶嵌珠玉玛瑙数十万颗......
    历史已翻过新的一页,金顶辉煌的殿宇再也代表不了权势,但无论是高居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还是深居闹市之中的大昭寺, 无论是雄伟壮观的扎什布伦寺还是西藏群塔之首的十万佛塔,数不清的殿宇道不完的古刹, 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在我国建筑史上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金顶辉煌的殿宇高高在上, 分布在其周围的民居(城镇新建楼房除外)都是清一色火柴盒式的泥墙泥顶。屋顶用当地风化了的“垩嘎”土打实抹平,不怕雨淋。西藏高原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但是气温低,风沙大,因而“火柴盒”尤其适宜这里的居住环境。屋面低矮而宽敞,抗风沙刚度好自不必说,墙面泥厚且密封(窗口少且小),保暖效果优也在常理之中。外观平常并不打眼,但幢幢屋顶上却是经幡林立,经旗招展,五颜六色,迎风哗哗飘舞, 别具一番风情画意。据说,蓝、红、白、黄、绿的经旗按顺序排列,分别代表着天、日、云、地、水, 表示主人诚求吉祥、敬神、祝福、驱鬼、镇魔等愿望。
       
                     神、佛与人
 
    在大昭寺, 一位刚刚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出来名叫尼玛次仁的年轻喇嘛给我们饶有风趣地介绍了许多颇具哲理的佛学知识。他说, 佛教,或者说佛殿,必须具备三大因素:佛象,表示佛的行为;佛经,表示佛的语言;佛塔, 表示佛的心灵。三者不可或缺,无非是主张人们“诸法无我”、“崇善修好”、“积善修德”,最终成为“完美”的人。可不可以说,佛教早在二千多年前已经宣扬“三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了呢?
    他把问题抛给我们思考,含蓄地笑笑,便带我们去参观金碧辉煌的佛殿。
    无意中,我们发现在正殿金佛的侧面,一红漆巨柱的旁边,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画像;画像前面,同样点着酥油灯,燃着香火。我们问:毛泽东也是佛吗?尼玛次仁真诚地解释, 在信民心中,佛是给人们带来福份的形象;毛主席给藏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他是当之无愧啊!                      
    说话间,一位古稀老人走过来,又往毛主席像前的酥油灯里添了油、燃了香。
    尼玛次仁知识广博,口才流利,一边引导一边娓娓而谈,毫无倦色。
    “喇嘛毕竟也是人啊!” 他越说越兴奋, 但又不忘“职守”, 掉转话题又侃起他的“佛经”来:大藏经名闻中外,无所不包,诸如艺术、星象、医药......今天,在藏医院里留医的病人,除遵医吃药外,每天坚持定时拜佛、诵经......
    我听了大惑不解:难道佛能治病?一边信医,一边崇佛,不矛盾吗?若收到“回春”之效,功归于谁?若不幸病入膏盲,又该系谁之过?我正想问个究竟,游人又拥着他往前走了。
    后来在街上散步,同一位藏族青年聊天, 知道他巧是刚从藏医院留医出来的,于是我便向他请教,以解我心中的困惑。
    对于每天必拜佛、诵经,他肯定地点点头;对于“评说功过”之疑,他从容地笑笑,反问我:“您说呢?”我一语塞。因为我不知晓他的想法,顾虑“出言不逊”惹起他的生气。然而他极通情达理,见我不语,便主动向我谈了他的体会:当初入院,我也不愿拜佛、诵经, 终日担忧我的病能不能治好,越担忧越不见好。后来,母亲叫我诚心“请佛”,我听了她的话。每日诵经,虔诚若愚,把身上的病丢到九天云外,笃信佛能救我。说来也奇,我的病竟渐渐好了,真所谓信    则灵啊!
    原来如此!我于是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心理治疗”么!
                
                 走出禁固,步入欢庆
 
    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藏族也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我们在西藏短短的日子里,恰逢晒佛节、雪顿节、逛林卡、沐浴周,主人都热情地安排我们参加了这些活动。
    听主人介绍,这些节日多半由纯宗教活动演变而来。在过去的旧西藏,对于广大农奴来说,是忍着痛苦强颜为乐的。实际上节日都给他们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农奴主、官吏、僧人们的节日花费,全都加在他们身上。如今不同了,宗教活动依然在, 但人们已不囿于“求神得福”心愿,而是把宗教活动结合到欢庆幸福生活的娱乐中去了。
    那天凌晨五时,我们匆匆洗漱便坐车赶去参观晒佛活动。来到更培乌孜山下, 天才朦朦亮。然后弃车步行,踏上石级依稀的山道,但是,“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曲曲折折的山道上已经人影幢幢,脚步杂沓了。
    这里是道狭长的山谷,晒佛台建在半山腰上,除了台前有一爿篮球场大的土坪外, 遍山漫谷都是乱石和草木。天有不测风云。天上乌云涌动,地上浓雾缭绕。忽然间, 冷风飕飕,细雨绵绵。但是,乱石上,杂草中,凡是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人(由于坡陡, 着实找不到可以安坐的地方)。举目望去,人山人海。
    上午九时,在肃穆的法号声中,半个足球场大的毯质佛像徐徐展开, 无数洁白的哈达从人群中抛起,纷纷投落在佛像上。此时,有人欢呼,有人诵经,有人虔诚地躬拜, 节日的场面达到了高潮。
    雨越下越大。一位藏族青年站到我的伞下避雨,其实他的头发、衣服全都淋湿了。 “您看, 多美!”没待我开口,他往对面山上一指,雨幕中笼罩着殿宇重叠、巍峨耸峙的哲蚌寺
    “知道吗?”他忽而自问自答,“文革中,这里一片废墟,家家户户的佛像也一扫而光!”
    看他二十五岁光景,文革中的事他未必就懂,多半也是从老人口中得知。我猜想,他一定是个虔诚的崇佛者,便问:“冒雨上山,就为朝拜佛像?”他忸妮一笑:“图热闹,值得!”
  青年人有意思。这位如此,那位亦然。第二天在罗布林卡遇到一位同样健谈的青年,他让我叫他“布次”,乍听以为“不是”,叫我骂他呢。今天是雪顿节,自治区政府在这里举行欢庆活动。诺大的林卡里幔帐鳞次栉比,阳光下光彩夺目。除了中心会场, 还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点,我就在舞场前面认识布次的。舞场是一座小礼堂般的大帐篷,入口处和售票点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我挤过去想看看里面跳些什么舞,却被布次无意搡了一把。
    他歉意地对我笑笑,我便问他会跳舞吗?他腼腆地摇摇头,接着说:热闹,好玩!我于是请他同我坐到草地上“玩”。他欣然同意,并兴致勃勃地拉开他的话匣子,给我大长见识。罗布林卡,人称“宝贝花园”,以前是达赖消夏避暑的行宫,平民百姓是不可近前的。
   “林卡”是园林、花园之意。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 “顿”是宴。以前,夏天禁止出家比丘出门,直到开禁的日子,他们才纷纷出寺下山,百姓都要准备酸奶子进行施舍,“雪顿”就是从这里来的。你知道“拉萨”是什么意思吗?
    拉萨起初译作“惹萨”,藏语“惹”是山羊,“萨”是土,“惹萨”便是山羊背土填湖的意思。传说,文成公主来到西藏,她根据星相学和五行之说,认为卧塘乃女妖罗刹女的心脏,湖水象妖魔之血液,应在此建佛塔以镇之,填土以塞其血路。于是,成群结对的山羊背土填湖,浩浩荡荡修建佛塔的工程开始了,完工了,这就是今天的大昭寺……
  我们将离开西藏的最后几天,正是藏族的沐浴周。西藏春天雪水冰人肌骨,夏天山洪暴发,河水浑浊,冬天寒风刺骨,皮袍裹身,只有入秋时节,水温较高,水质洁净,最适于洗冷水澡。并说秋水有八大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喝下不伤腹。真可佛与天赐。
  那些天,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纷纷涌到河旁湖边,先拉起围幔,一家家围坐在草地上喝奶茶,吃点心,然后把从家里带来的被褥衣物拿到水中细细洗净,晾晒,休息时玩起各种游乐,待到太阳西斜,不论男女老少,便旁若无人地脱去衣服,纷纷跳进水里,一时水波荡漾,浪潮哗哗,平静的河面顿时热闹起来。水浪里沉浮着男男女女赤裸裸的胴体。年轻的姑娘同样只穿条裤衩,赤裸着上身,活泼地游泳嬉戏,乌黑的长发在碧水里飘漾,别有一番风情画意。据说,平时里妇女是不容下河洗澡的,认为那是“伤风败俗”之事;沐浴节里大开“禁戒”,可以痛痛快快地在河里滚打笑闹,怎么不叫她们欢喜若狂呢!
                                              青稞酒酿出的性格
 
  我对青稞酒早已慕名,直到这次在西藏才能享了口福,一品为快。青稞酒是一种低度酒,色淡味酸甜,到藏族家作客,主人的亲热情全注在这杯酒里,饮后令人回味无穷。然而,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拉萨人带有青稞酒味的温厚和热情。
  明天就要离开西藏了,大伙都要买点“藏货”回去留作日后留念。但因为在内地上奸商的当上怕了,在出去走街窜巷之前,大家都互相提醒说:别让个体户“斩价”呀,别买了那些“宾阳货”(假货)哟……
  我们逛到首饰大楼商场。这里大多是个体户摊点,一排排橱柜整齐划一,摊位与摊位之间立起木板墙,构成一间间小商店。货柜里的商品千种百样,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整个楼面仿佛一方微型的繁华街市,街巷纵横交错,行人熙熙攘攘。身处其中,心境怡然,即使不想买什么,也领略到一种艺术享受的快意。
  前面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在认真地和女老板“讨价还价”。难道这么小的孩子也要买首饰?出于好奇,我们不由自主趋上前去。哦,我们错了!原来,女老板刚刚出手一批紧俏首饰,丢下半纸箱精美的包装盒,小孩想要来当玩具,老板阿姨逗他:“不给!”看到我们来到,女老板为了招呼生意,便对男孩说:“自己拿吧!”却见那男孩单单取一个,还把余下的摆得整整齐齐,端到女老板面前,然后向女老板做个“拜拜”的手势,满意地走了。啊,还是学龄前的儿童呀,就如此乖巧懂事!
  我们看到一种“玛瑙”耳环,问价才十元,个个喜出望外,都自信地议论:这么物美价廉的“玛瑙”,一定来自尼泊尔或印度的。正当我们纷纷掏钱时,女老板说话了:“你们把货看错了,这是内地进来的货,塑料制品。”哗,差点买了“宾阳货”!但是,我们非但没有“失落感”,倒反滋生一种甜甜的慰安。因为,在女老板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宽厚的胸怀里有一颗真诚的“童心”。
  转到另一摊点,我们又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一种“镀金”项链,标价十五元。这回,我们“吃一堑,长一智”,赶紧先弄清产地,不要来到西藏,千里迢迢把内地产品运回内地,惹人笑话。当老板听到我们问及“不会是内地产品吧”时,便肯定地点点头。于是,大家欢欣鼓舞,都说:“这回买到如意的东西了。”不料,当老板弄清我们是南方人时,连连摆手:“不可!这项链虽然漂亮,但经不住潮湿。你们南方湿气重,这东西会生锈的!”我们长吁了一口气,是失望,也是为没有买上“假货”而自感欣慰。
  那天,我们在商场里从上午九点悠转到下午三点,连午饭也忘了吃,但一点也不感到饿和累。终于,我们都选购到满意的东西,一个个拎着沉沉的手提袋,满载而归。(路漫)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ctsxingyunzhilv(周中波) 2005年12月12日 14点37分 评分:10
文章一看好像又回到了在西藏的日子,眼前晃悠这一幕一幕。。。。。。拉萨绝对值的去,不说神不神秘,不说诱捕诱惑:在一个有信仰的天然世界里清晰一下灵魂和疲惫的心,是最大的收获!
藏民们的物质生活可能多数在我们的脚下,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永远在我们的头顶。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八千里路和云 —青藏之旅游记
出境尼泊尔10日游
万里自驾一路向西狂奔西藏珠峰,梦想与拖拉机同在
川藏公路进,青藏铁路出,世界屋脊万里游
川藏之行
08年雨季(7-8月)徒步墨脱实践参考版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