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西藏
出发地点:未关联 |
西藏 拉萨 朗县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飞机为主 |
目的景点:西藏 拉萨 林芝 朗县 布达拉宫 大昭寺 罗布林卡 色拉寺 小昭寺 哲蚌寺 念青唐古拉山 西藏博物馆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回到西藏
回到西藏 从小我就非常向往西藏,虽然我从来都没有去过。但我感觉和那个遥远的地方离得那么的近,就好象我对那儿再熟悉不过似的。真的,我真的认为自己上辈子就是一个生活在那儿的西藏姑娘。 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真正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我感觉身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活了起来,因为我要告诉西藏:我回来了! 我醒着呢! 说起西藏,人们总会想起酥油茶、青稞酒、转经的喇嘛、磕长头的信徒以及八角街上希奇古怪的饰品和风中飘舞的五颜六色的经幡。然而,当我还没有踏上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就已经被她征服了。 从成都到拉萨,每天只有两趟航班,都是早上六、七点钟的,想来这是高原上奇特的气候所决定的吧。若按以往的习惯,在漫长的旅途中我都会打打瞌睡,养养精神,以便在到达目的地后有更加充沛的精力。但这次一个多小时的空中旅行,我却一直睁大了双眼,望着舷窗外,仿佛窗外就是美丽的蓬莱仙境,而我在苦苦寻找通往仙境的路。 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但感觉却很低很低,连绵起伏的群山好象就擦着飞机的肚子而过。山间的每一条沟渠,每一条河流都那么的清晰,就象刚刚用清水洗过一样。旁边的朋友告诉我,很少能在飞机上看到如此干净分明的画面,或许是高原的海拔高,离我们的飞机更近;或许是因为这里根本没有污染,空气的清晰度特别高的原因吧。 云海是那么的浓,我们的飞机就象鱼儿一样在这云海中漫游。放眼望去,远处的白云一团一团聚集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座洁白的云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那么耀眼,令人不敢直视。 在这种时候,只能抱怨词汇的贫乏,不足以表达出心底那份深深的震撼。 我一向不喜欢写景状物,我相信美丽的景致只能由个人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品味、感悟,一旦用文字来表达,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了。然而当我提起笔来,回想西藏之行,舷窗外的画面便铺天盖地而来,遮住了所有的回忆。所以,我不得不做了这样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傻事,硬要用词汇去描绘那不能描绘的美丽。但我还是忍不住向每个朋友建议,只要条件许可,一定要争取机会坐飞机走走从成都到拉萨这条线,行装可以从简,但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眼睛。 上午九点,宽大的波音飞机,贴着雅鲁藏布江的河谷,稳稳地降落在了拉萨的贡嘎机场。 我们这次在西藏的导游-石导已经早早地等在了机场的出口处了。按照藏族的习俗,他为我们每一个人挂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哈达,让我们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西藏同胞的深情厚义。 从舷梯上下来的中国人、外国人三三两两地从我们的身边走过,看得出来,我们成了所有乘客艳羡的对象。 我们是妇女儿童团 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我可能是太激动的缘故,差点儿都忘记介绍我们这个“妇女儿童团”了。 我们这个团体中妇女、儿童占了多数,其中小孩就有六个。一路上咱们都戏称这是个“妇女儿童团”。在西藏海拔这么高的地方,这样的团队确实会给石导增添不少的困难。还好,石导虽然戴着眼镜,但身高一米九零,身体看起来壮壮的,这无疑给我们大家增添了许多安全感。石导一出现便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极好的印象。 贡嘎机场不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还是世界上离市区最远的机场。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这不免让人期待的心情又增加了几分。 车在群山中穿行,经过那么长时间的飞行,却没有一个人感到疲倦。一路上大家都在惊叹造物主的神奇,每看到一处和内地不同的景色,我们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看到雅鲁藏布江了,看到牦牛了,看到象征进入拉萨城的释迦牟尼的雕像了…… 在进入拉萨市区前,人烟渐渐多了起来,藏族人特有的房子也出现了我的眼前。他们的房子都不高,但门、窗都描绘着美丽的图案。尤其特别的是,每家每户的门前有一个由蓝、白、红、青、黄五种颜色的旗子,原来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蓝天、白云、太阳、水和土地,组合在一起就象征着吉祥。看来藏族也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他们把大自然所赐与的东西看作是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重要的源泉。 高原反应 一旦人们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时间就会在不经意间很快过去了。我从来都没有感觉到一百多公里的距离象今天这样短过,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达拉萨市区了。 “拉萨”中的“拉”,原意为“山羊”,“萨”为“土”,即山羊驮土之地;今之“拉”,为“神”,“拉萨”即“圣地”。 和我想象中的拉萨有些不一样,这里的环境好了很多。在几条宽阔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出什么藏族的色彩。除了抬头看看蓝蓝的天和我们是那样接近,再看看远处给人以苍凉感的群山,也许你会认为自己身处于内地的某个城市中。 车子把我们送到了“日光宾馆”,拉萨本来就被称做是“日光城”,看来我们是注定要在这里接受更多的日光了。 在车上的感觉不是很明显,当我们提着行李走下车才感觉到这里阴凉的地方非常的寒冷,但太阳直晒的地方又特别热,真的和内地的天气有很大的区别。接着走上几步才发现呼吸变急促了,心跳也加快了,可能这就是高原反应吧! 每一个人的嘴唇都变得乌紫乌紫的,人懒懒的,什么事儿都不想做。我们的行程安排充分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下午没有什么活动,让我们在宾馆里好好地睡了一个下午,补充体力,适应高原气候。 没有想到我的身体在整个旅游团中算很棒的,一下午的休息就又让我变得神采奕奕了。其他人依然慢慢地走路,慢慢地吃饭,连说话也变得轻声细语了。初到拉萨,上几级楼梯也变成件大事了。 我们都是四川人! 我恢复得最快,大家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的话便又多了起来,这是因为我实在太想马上了解这里的一切了,什么“高原反应”早已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次出门我执意要坐在导游席。和导游、司机坐在一起可以更多地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这是我的初衷。 这时我才发现我的高原反应原来也挺“严重”的 ,使我迟钝到现在才发现同行的司机居然是四川人!和他这么长时间的对话,我却没有注意到他一直都和我说的四川话!看到我吃惊的样子,一桌子人全都笑开了,他们叫我仔细听,这才听出这里所有的服务员都在说四川话,原来我们都是四川人呀! 当然,坐在我们这一桌吃饭的多数都是西藏本地的导游,而且他们每一个都可以独立接待外宾团的。例如石导是日语导游,有个叫边巴的是法语导游,还有英语、德语等很多语种,这是为了配合来这里旅游的外籍团体多而形成的又一个特别之处。 边巴这个名字的汉语意思是星期六,听说他是在星期六出生的。边巴是个很帅的小伙子,由于这里的特殊气候,他的皮肤黝黑黝黑的,看上去年龄比实际的年龄大,脸上带着些疲倦的样子。边巴告诉我:在西藏,十个人中就有九个是外地人,而其中又有八个都是四川人!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在异乡遇见家乡人的那种快乐,真的是太高兴了!看来我们四川人的生存能力挺强的,到处都有四川人的影子。 梦中的布达拉 从第二日起,我们的旅游就正式开始,第一站当然是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已经成为西藏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到拉萨的观光客必去造访的朝圣之地。 布达拉,即梵语普陀罗一词的变音,意为持舟山,据历史文献记载,它是天竺观南观音菩萨的刹土。 布达拉屹立在拉萨市中心突起的红山之上,它始建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这座建立在雪域高原上的古代宫殿,无论是在整体造型还是内部装璜,都体现着藏族民族独具特色的建筑工艺,它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这里不仅有数以千计的殿堂和僧舍,更珍藏有数以万计的精美雕塑和唐卡画;各类典籍和无数的壁画;难以计数的佛塔、法器、供品等,这一切更体现了藏文化的凝缩。 布达拉宫可以说是世界最富特色的宫殿之一,无论是否曾亲眼目睹过它的风采,人们都能从图片中一眼认出,这就是布达拉宫。 远远地望着布达拉宫,这宫殿以碧蓝的天为背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副美丽的图画,充满了凝重感。不管你是否信教,此情此景都会让你在心中充满对布达拉宫的崇敬。 离布达拉宫越来越近了,终于可以用手去感觉曾多少次出现在梦中的布达拉了,这欣喜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整个宫殿里都弥漫着酥油的味道,藏民们非常自觉地排着长队,缓缓地在偌大的宫殿之中流动,那是热闹而无声的。他们穿着看来有些破旧的藏装,戴着繁琐的种种饰物,无论男女老少,人人手里都捧着酥油,有的用塑料包着,有的用陶瓷或玻璃的器皿盛着,还有的将没有凝固的酥油干脆装在暖瓶里。人们手里的酥油多少各不相等,想来是当地人穷富的差别罢,但每一张脸上流露出的虔诚与敬慕并没有什么不同。石导告诉我,藏民是天生的佛教徒,藏族几乎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他们的信仰是极为虔诚的,无论生活有多么的清苦,辛辛苦苦赚了点钱也要换了酥油,再千里迢迢地来到心中的圣地,把那捧在怀里的酥油一滴滴地倒进宫里长年不灭的酥油灯,在佛前奉上自己的一片虔诚,便坚信来世的幸福有了指望。 内地的寺庙,往往在晨钟暮鼓、香烟袅袅中给人以温馨平和的抚慰,那使人感到一种人间香火的亲切,带了些许的平民气息。 而藏传佛教,则多了一份高原特有的神秘与肃穆、庄严,甚至令我们这些游客有几分畏惧。如果说内地佛教是亲善和亲和的,那么藏传佛教给我的感觉,则带有几分威严的神秘,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崇高”这两个字去形容他们在布达拉宫的感觉。 在布达拉宫中,石导还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布达拉宫的历史,虽然多少都带了点神话色彩,依然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有很多次都在布达拉宫中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流连在这浓浓的宗教氛围中,一上午的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了。 我们没有钱! 从布达拉宫下来,我看见很多向游客乞讨的藏民。他们穿着很破烂,长时间没有洗的头发被汗水和灰尘结成一绺一绺的,脸上、手上到处都是污垢。这些人似乎摸透了游客的心理,你越避开他,他就越追着你来。 正在一旁观看的我,不幸地被一个乞讨的小男孩发现了。当他还没有走近我时,我就闻到了一股异味,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几步。谁知道他立刻走上前来,用他肮脏的手紧紧抓住了我的衣服,嘴里不停地嚷着要钱,眼睛里却不时闪烁着狡猾的光芒。我从心底生出一阵对这个小孩强烈的厌恶感,连最后的一点点同情心也不会再给他了,于是我硬生生地对着他说:“我们没有钱!”。 当他发现我的态度很坚决时,便立即转移了目标。他马上转过身去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离我最近的一个外国人打起招呼来!看到那个外国人一边逗他说话一边流露出讥讽的笑容,这让我这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尴尬,我为这个小男孩的所作所为感到脸红。 拉萨市看起来是那么的整洁而美丽,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群令人作呕的“幽灵”,给这“最后的一片净土”蒙上了一层阴影。 希望下一次再有机会来到这里时,这一幕永远地消失在纯净、蔚蓝的天空下…… 色拉寺 . 天葬 西藏有三大寺庙:日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分别是:母寺、积米寺、野玫瑰寺。来到西藏这三座寺庙是不可不去的。 下午我们就来到了“野玫瑰寺”—色拉寺。这座寺庙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依然是酥油飘香的寺庙中,坐着一群转经的喇嘛,只是那种庄严的气氛让人在里面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受到了约束,连呼吸都变得异常小心,生怕惊动了庙里的神灵。 在我们走出色拉寺时,石导告诉我们色拉寺的后山上有一个天葬台。天葬,在我看来是非常野蛮的,而且充满了神秘感。每每想到这两个字,我就不寒而栗。 今天我才真正对天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原来生活在这里的藏族死后有百分之九十都使用天葬。他们相信只有神鹰把他们的肉体带上浩淼的蓝天,他们的灵魂才会得到安息,去到他们向往已久的极乐世界。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天葬神奇的力量。不管天葬的结果到底怎么样,但它却带给生者心灵上莫大的安慰。让神鹰把自己的肉体带上千尺的天空,然后消失在大自然中,原来天葬也是这般美丽的! 但愿那些去到极乐世界的灵魂都能由此得到心灵的满足……我怅怅地想着。 罗布林卡 . 壁画 参观了达赖喇嘛的冬宫-布达拉宫,就不得不去他们的夏宫-罗布林卡看看,如今的罗布林卡已经向游人开放,这也是拉萨最大的公园。 罗布林卡的汉语意思是“宝贝宫殿”。我一直以为西藏浓郁的宗教色彩会布满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没想到达赖喇嘛的夏宫竟然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名字。 漫步罗布林卡,几乎感觉不到是在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之上。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让初来这里的我们精神为之一振,我甚至在那石板铺成的林间小路上蹦蹦跳跳起来。 夏宫的规模,与布达拉宫不可同日而语,相形之下,后者是一处供人顶礼膜拜的宫殿,而前者只是一处园林,幽静而空旷。但是,当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来临时,罗布林卡却是全拉萨最热闹的地方。现在,我们只能仰望着悄无声息的藏戏戏台,想象盛会上那热闹的场景了。 想到罗布林卡,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那金色林卡中的三百零一幅壁画了。 金色林卡是十四世达赖喇嘛在罗布林卡内单独为自己修的寝宫。单独修建的宫殿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里除了有各种昂贵而先进的设备之外,你还可以欣赏到著名的三百零一幅壁画。 三百零一幅壁画连起来告诉我们了一个神话,一个关于古老西藏的神话…… 流连在一幅幅画中,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从中了解了藏民族的由来,藏族文化的起源,我走近了西藏…… 壁画中个个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好象都复活了,他们都在告诉我关于西藏的过去,眼前出现的全是神话般的世界,我在这些美丽的图画中快要沉醉了。 这动人的故事里有着善良、勇敢还有藏族人与生俱来的坚毅。我想他们应该多么的自豪,为他们拥有这样的祖先。 在我们离开罗布林卡的时候,忽然吹来了阵阵微风,吹得梧桐树的絮儿漫天飞舞,落到了每个人的身上,落到了我的心里…… 路漫漫兮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向着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地区进发,准备去看看西藏的另一种风光。 林芝离拉萨城有四百多公里的距离,差不多要在车上待整整一天。但公路两旁的景色太美了,让我没有时间去休息早已疲倦的眼睛,我只有不停地看呀看呀,恨不得变成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把这里所有的景色全部收进自己的口袋里。 一会儿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一会儿是一望无际的青稞田;一会儿又是大片的油菜花,让我兴奋得不知怎么才好。我情不自禁把手伸出车窗外,向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藏族老妈妈使劲地挥了挥手,没有想到这位善良的老人也挥手向我回应着!虽然我根本没有看清楚她的脸,但我知道那时的她一定在向我露出慈祥的笑容。我被这一幕深深的感动了,可爱的藏族人民啊,也许我们互不相识,但任何一个表示友善的动作,都会把我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在车上一晃而过的镜头,将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米拉山 .男左女右 在路上司机就告诉我们,我们将翻过米拉山,米拉山的海拔有5020千米,这可是我们这次西藏之行所到过的海拔最高的地方了。 实际上整个雪域高原都笼罩在藏传佛教的氛围之中。 在每一座山峰的绝顶,在每一座河水流过的桥上,甚至在每一棵风中轻曳的树上,都有高悬着的经幡,如五颜六色的旗帜,在飘动,在飞舞。在信仰虔诚的心中,每有劲风吹过,就相当于诵了一遍经;每有清水流过,也相当于诵了一遍经。米拉山也不例外,它留给我的印象便是经幡围绕中的山峰,让人感到山的些许灵气。 我们的车在爬上米拉山的山顶后便停下来,做短暂的休息,经过长途跋涉的我们终于有机会下车舒展一下有些僵硬的筋骨了。这时大家都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上厕所。 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没有人会想到要在某个地方为到这里来观光的人们修一个厕所。大家只好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自行散开了。 这种事我可是第一次遇到,但也只有“入乡随俗”了。在米拉山山顶走几步后,才真正感觉到这儿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呼吸越来越急促,脑袋里空空的,什么都不愿意想,脚步也变得重了起来,象灌了铅一样。好不容易重新坐回到车上,再借着车的反光镜一看,才真正被吓了一跳:镜子里的我是一张苍白发青的脸,还有乌得发紫的嘴唇,这才是真正的高原反应! 虽然当时的感觉挺难受的,但现在看看在米拉山照的像,想想当时在米拉山的情景,我可得意极了:原来我也去过海拔那么高的地方! 林芝 . 路餐 在我们翻过米拉山后,所看到的景色就完全不同了。靠拉萨这边的景致大都在铁灰和褐色之间变幻,而靠林芝这边,律动而富有生气的绿色便会重新润泽眼幕。在西藏,要说绿如海,翠欲滴,非说林芝不可! 林芝是青藏高原海拔最底的地区,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的余脉都尽汇于此。 到达林芝的第二天,我们进入了色季拉山生态林保护区。这里拥有大量优质而特有的植物种属,还有著名的杜鹃花海,可惜我们去的时间不是杜鹃花开的季节,没有机会去一饱眼福了。 我们去的那天刚刚下过一场细雨,整个保护区都被云海包围着,我们也就无缘远眺世界的第七高峰-南迦巴瓦峰了。不过留一点小小的遗憾,也许还有机会再来这里,到那个时候再来一睹它们的风采。 在往返拉萨的三天时间里,我们的午餐都是在路边解决的。以前我总认为吃路餐是为了充饥而已,又没有营养也没有什么意思,可是这次的感觉却又有些不同了。 当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有说有笑地吃这干粮,一边悠闲地欣赏周围的景色,仿佛这已经是天底下最美妙的事了。如此有声有色的的情景,连我也“只缘生在此山中”了。 原来吃饭所需要的是一种心情。当你的心情不好时,什么山珍海味也没有味道;当你心情好极佳时,仅仅吃路餐也变成一种享受了。 千年古柏 在回林芝县城的路上,我们到巴结村的“世界柏树园林”去观赏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柏树王。 这棵柏树树高有50米,胸径5.8米,生长时间在2500年以上。十三个小伙子也抱不过来,真真是一棵大树! 当我看到这棵千年古柏,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传说中树修炼千年成精的事。这棵树有足足2500年的历史了,他是一棵成了精的树吗? 我缓缓围着这棵巨树转了一圈,心里想着如果他真的是一棵修炼成精的树,发现自己已经呆呆地在这儿站立了2500年,他会怎么想呢? 身旁的一些藏民正不断的向着这棵树顶礼,口中还喃喃地念叨着什么,想来他们也认为这棵树是有灵性的,可以保佑他们吧。 但愿这棵树能带给他们幸福安康,我也在心里默默的为他们祈祷着。 藏族风情餐 在林芝的第三天,我们就准备起程返回拉萨了。在车上渡过的漫长旅途再也没有让我感到烦闷。,因为我知道回拉萨后,我们将会去品尝藏族风情餐,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事情了。 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个贪吃的人,也不是一个好吃的人。但我却有一个改不了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我一定要去尝尝当地最具特色的食品。这次来到西藏,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了。 坐在极富民族特色的藏式餐厅里,有身着藏族服装的服务员为我们服务,气氛一下便不同了起来。喝完了略带咸味的酥油茶,抬头一望,才发现来这里用餐的都是来自外地的游客,甚至还有一大半的外国人。原来这家餐厅是专门为在此地旅游的人而开设的,这迎合了游客的消费心理,难怪如此热闹了。 西藏的旅游业正是因为有相应的为旅游服务的部门,让游客真正的体会到了在西藏旅游的乐趣,才会变得越发兴旺了,相信今后来西藏旅游的人会因此而变得更多的。 总算可以动筷子吃东西了,餐厅的饭菜是采用自助式的。我这个人向来是“眼大肚皮小”,在服务员的介绍下,我挑了整整一盘子的东西:羊肺、雪肠、糌粑……我还特地要了一杯青稞酒,准备“深入了解”一下西藏的饮食文化.谁知道这里的东西太过于“地道”,让我这个“美食家”也没有办法了。原来藏餐的味道和我们的口味真的有很大的区别,连他们爱喝的青稞酒我也感觉酸酸涩涩的。 看者周围的人吃东西时复杂的表情,我忍不住笑了出来,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花钱买罪受”吧! 既然是“藏族风情餐”,当然应该有藏族歌舞表演了。这时间不是很长的表演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只记得观众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当最后出场的两头人扮演的大牦牛刚刚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就把整个气氛推向了高潮。场中的天师不断挥舞着手里的牛鞭,而牦牛则来回穿梭于餐桌之间。其中的一头牦牛甚至在来到我的座位旁时,向我摇头晃脑好一阵,然后猛地扑了过来,吓得我闭上了眼睛尖叫了起来。 演出快要结束时,天师拉起了席间的两个小孩,分别放到了牦牛的背上,让他们驮着着两个孩子在场内转了一大圈。其中的一个小孩长得很胖,当他骑到牦牛的背上时,牛的后半身就立即被压了下去,显然是牛后半身的扮演者已经承受不住小孩的重量了,但他们依旧驮着小孩艰难的走完了一圈,牛的后半身却越压越弯了…… 这时我忽然感到特别难受,大家都同样是人啊!是的,这样一来有了更加热烈的掌声,但那张牦牛皮下面的人现在在想些什么呢?原来也有一种人是这样生活的。 大昭寺 一觉醒来,惊觉在西藏的日子仅仅只剩下了一天,这一天当然不能错过大昭寺和八角街了。 回想在拉萨的日子,最令我魂牵梦系的地方就是大昭寺了,那黄昏暮霭的金顶时时都会在记忆里闪着光亮。 在去大昭寺的途中,石导就告诉过我,我们在从林芝回拉萨的路上所看到磕长头的信徒,他们虔诚地从离拉萨几百公里的地方开始,一直这样一步一磕地走到拉萨去。到了心中的圣地,他们一定会先去朝拜大昭寺,然后才是布达拉宫。这可足见大昭寺在西藏的显赫地位了,有人曾经说如果在西藏没有去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就等于没有到过西藏。 大昭寺是拉萨街头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也是藏胞最集中的地方。每天大昭寺的门前都聚集着密密匝匝磕长头的藏胞,转经的队伍更是源源不断。 大昭寺里现在供奉着由文成公主从长安请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据说是释迦牟尼亲自开过光的等身像世界上仅存三尊,其中一尊在印度,两尊在西藏。另一尊在西藏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如今被供奉在小昭寺内,是由尺尊公主从尼泊尔请来的,但已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严重的损坏,所以剩下两尊保存完好的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了。 其实在文成公主死后不久,唐朝就准备发兵请回那尊珍贵的佛像,是藏族人民用尽了一切办法才将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是我们自己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损坏了这尊具有相当文化价值的佛像,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毁于一旦。看到大昭寺内完好无损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想起在小昭寺里的佛像留给我们永远的遗憾和悔恨,我真的希望历史永远不要再重演了,世界永远和平安宁。 当你亲眼目睹了这尊耗费了藏族人民无数心血保留下来的佛像时,才会真正了解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那份喜爱和感激之情,才会真正感受到藏汉亲如一家人的真谛,这尊佛像也就成了两个民族世代友好的最好历史见证人了。 八角街 . 我是藏族姑娘 来到西藏就不得不说到八角街了。八角街是大昭寺的毗邻,是拉萨著名的商业街。使八角街闻名遐迩的,是出售有浓郁雪域风情的藏族饰品。 早就听说八角街是让女孩子见一样爱一样的地方,于是早早装鼓了钱包,有备而来。 我们在迷宫一样的八角街整整逛了六、七个小时,却怎么也感觉不到累。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琳琅满目的饰物所吸引了,谁还有时间去想脚下怎么了?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东西:耳环、项链、手镯、藏刀、首饰盒……这些东西还有各种不同的质地:骨头的、象牙的、银的、景泰蓝的、玛瑙的、珍珠的,还有各种宝石的,实在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这些原汁原味的藏族饰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那一份淳朴,每一样都散发着粗犷、原始的美。 这时的我又成了八角街上挖掘宝贝的“寻宝人”,一路走着,一路在每个摊点上挑来捡去,总要找那最特别的、最漂亮的出来,然后再不断和藏族老板讨价还价,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终于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这可是件无比快乐的事儿,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老板们也很愿意和我们打交道,他们总是以最便宜的价格把东西卖给我们,再不停地向我们说着“扎西得勒”,仿佛也感受到了我们的那份欣喜和快乐。 还走在大街上,我已经迫不及待地用刚刚买来的小饰品把自己打扮起来,戴上耳环、项链、戒指再加上一个非常特别的藏包。可巧的是我衣服的颜色很鲜艳,还有我不白的肤色,搭配起来竟出奇的谐调。有这样的装扮,这样的心情,让我更有几分确定:我就是一个藏族姑娘。 藏族是我最喜欢的民族之一,这次能穿着藏族的服装站在这青藏高原上,好象才算真正圆了我的西藏梦。 我是穿着这样的服装从拉萨回到成都的,浓郁的高原风情依然留在我的的身上,我带回的是对西藏剪不断的眷念。路上的行人都纷纷转回头来看着我,我却没有丝毫的羞涩,依然挺胸抬头自信的向前走着,就像依然在西藏一样,也许因为我前生就是这样穿的吧…… 惜别时分 不愿意面对的离别时刻还是到了,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已经在去机场的路上。 公路两旁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这样也好,以免让我的思绪再起任何波澜,让离别的一幕变得轻松些,再轻松些…… 到了机场了,进了候机厅了,上了飞机了,我始终都没有再回头望一眼,也许是我现在的心情无法再面对美丽的西藏,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再一次扑进她的怀抱。 飞机开始在跑道上缓缓滑行了,我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对这片高原土地说:再见了,西藏!我还会再回来的!
作者:hx0823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