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虽常外出,但多为自助或自驾,跟团的机会不多。前些年去四川,才算是真正体会了一把“跟团游”的滋味。那年单位效益不错,决定安排全厂公费旅游,目标锁定于九寨沟,黄龙沟,都江堰,乐山大佛和峨眉山。自助游的最大好处就是一切都可自己做主,玩得潇洒自在,但途中所有大小事都也得自己解决,要费去不少心机。跟团游则正相反,一路的吃、住、行都有导游安排,非常方便,舒适,但也正因为有导游,会遇到一些十分无奈的事情。8月2日飞成都。3日从成都出发,行车12小时抵九寨沟。4日安排九寨沟一日游。8月5日游黄龙,游毕驱车至茂县,当晚宿“羌寨避暑山庄”。
8月6日天刚亮就吃早饭,然后出发赴都江堰,途中又把很多时间消耗在一处水晶销售点及一处中药材商场。中午在都江堰市吃午饭,“东坡肘子”是当地名菜,周兰守在餐馆门口,笑眯眯地逢人便说:“中午有东坡肘子”,足见她对这道菜的推崇。不过,“东坡肘子”的确名不虚传,肥而不腻,很是好吃。
饭后游览“都江堰”,景区大门位于岷江边的半山上,可以乘车直接抵达。李英和周兰完全有能力胜任导游任务,但景区管理部门要求必须雇用当地导游,李英说,这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我们只得再聘用一位当地导游,购票进入大门后,他把我们领到一座壮观的阁楼中,站在宽阔的观景大厅里,可以俯览山下的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导游说,“都江堰”是秦国的蜀郡守李冰及其儿子主持修建的,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目前仍灌溉着川西平原上一千多万亩的土地。整个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项目: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状如鱼嘴,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川西平原;宝瓶口是内江通往川西平原的出口,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当岷江发大水时,它的有限宽度只允许适量的水流通过,可使川西平原免于洪涝;飞沙堰建于宝瓶瓶口附近的内、外江之间,涌入内江的多余洪水可以漫过低平的飞沙堰,进入外江宣泄。此外,洪水还会在宝瓶口前回旋、翻滚,这又卷起了江底的泥沙,使他们随着洪水,“飞过”低低的飞沙堰,排入岷江主干道。总之,两千多年前的李冰父子用简单的方法,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和自动控制输水流量的问题,令许多国际水利专家至今惊叹不已。本世纪初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鸟瞰“都江堰”过后,导游带领我们沿小道下山,途中顺访“二王庙”。二王庙是祭祀李冰父子的庙宇,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故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层层而下,宏伟秀丽,四周古木浓荫,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父子塑像,下山石阶路旁有一面墙,上面用蓝色磁砖装砌成六个大字,“深掏摊低作堰”。众人都看不懂是何意思,我给大家解释说,此六字应读为“深掏摊,低作堰”,可能是李冰治水经验的精髓。也就是说,内江河床要掏得深,以保证枯水季节有足够的水进入川西平原,另一方面,飞沙堰要筑得低,这样才能在洪水季节使多余的水翻过飞沙堰,宣泄入外江排放,确保川西平原旱涝保收。大家都很佩服我的高见。
下到江边,二王庙前有座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索桥。该桥始建于宋,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重修。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解放后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桥被下移100多米,并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也被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成240米。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大家都在桥上拍了不少照片。
过桥后,观赏了鱼嘴工程,导游还要带领大家去宝瓶口,李英偷偷说“来回要走近一个小时,只是看到一个山口而已”,于是,大家都说嫌累,宁愿赶快上车。此刻,汽车早已绕到江边等候我们了。
返成都,汽车刚一开动我就睡着了,等到再睁开眼时,已经是在成都市内。入住“中北饭店”,导游要求大家放下行李后,立即再次登车,因为晚饭是安排在著名的“小吃城”旅游饭店。李英说,该饭店生意非常好,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团,去晚了很难找位子。但我们这些厦门人是不愿意灰头土脸去吃饭的,李英只好答应让大家简单地梳洗一下。我很守规矩,洗了把脸就匆忙下楼,但大堂中只见到导游和司机,多数团友还要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女士们也要补补妆。耐心等待时,我们的司机主动对我说,他是成都外县的车,很少有机会来成都接团,这次很庆幸跟上我们这种“好团”,还能吃到成都老字号的“小吃城”美味!他以前跟的几个团都吃得很差。
风风火火地赶到“小吃城”,果然已是座无虚席,而且,还有很多人在苦苦地守候。李英气得直跺脚,连声指责说,“这可怎么办?你们这么多人,又不肯听招呼,现在叫我如何找位子?”。然而,我们根本不需烦她“李大小姐”出手,在厂里两位采购员的指挥下,40余人很快组织起来,分兵把口,有人负责侦察并与即将吃完饭的团队拉关系,有人负责挡在路口防止其它团队渗透,还有人负责收拢已经空出来的椅子,很快就搞到了足够的桌面,李英和周兰等也可以放心地去吃“导游餐”啦!这家“小吃城”确实颇有特色,我们都吃得很满意。
8月7日早饭后由成都开车赴乐山,汽车奔驰在肥沃的平原上,偶尔穿越几座矮小的山丘,高速公路平整宽阔,映入眼帘的都是富饶的田园。出发前,应群众的要求,两部车的导游进行了对调,周兰登上我们这部中巴车。她的作风比李英泼辣,话也比较多,只是有些讲话稍嫌出格。例如,她说成都的男人多是“趴耳朵”(怕老婆),还毫无根据地说我们开放地区的男人多是“家里红旗不到,外面彩旗飘飘”。团友们也毫不客气地回敬她说,成都的女人多是“在家为不倒的红旗,在外是飘飘的彩旗”。不过,车中的气氛倒是被她搞得很活跃,这一点她比李英强。李英的带团风格就好像是一只“老母鸡”,带着一大群不怎么听话的“小鸡”,虽然对“小鸡”们的服务尽心尽责,但遇到不顺心时,也会发点小脾气,因而,她就不如整天都是笑眯眯的周兰那样,能够深受团友们的欢迎。在车上,周兰还介绍说:“乐山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城南,凌云山前,面临岷江、大渡河与青衣江的三江交汇处,是唐朝初期,一位工匠家的几代人,花费了整整九十年工夫,依山开凿,就山势而建成的一尊弥勒佛像,总高71米,是我国最大的佛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乐山也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不准旅游团自己的导游在景区内带团讲解,于是,一位当地男青年充当了我们的导游。我们沿着窄窄的小路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便登上凌云山,进入一座寺庙。然而,我们的这位导游显得很不够专业,虽然庙宇各大殿中有十分丰富的展品,乐山大佛的古往今来也有很多趣事可说,但他口中津津乐道的唯一主题就只是这尊大佛如何灵验,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很多例子,还带领我们来到一处展板前,指着照片证明,每逢乱世(三年灾害和十年动乱),大佛就会闭上眼睛,盛世来临后(三年灾害过后和改革开放以后),大佛的眼睛就会张开,很多同伴都惊叹不已。我仔细看了看图片后发现,其实道理很简单,大佛的五官是用重彩描绘的,乱世无人管理,色彩脱落,不但眼珠看不见,就连眉毛也没有,盛世年代对大佛重新描绘,眉毛,眼珠自然就都会出现了。寺院中几乎见不到僧人,我乘导游正在胡说八道时,独自把各殿都走了一遍(多数展殿导游根本不带大家进去)。不少展览的内容都是非常有趣的,例如,在一个展厅中就以缩小了的模型表明,古代大佛头上还曾存在过遮阳挡雨的巨大的屋顶。
匆匆转了一圈,回到团队,导游的神侃已经“图穷匕首见”,正在唾沫横飞地劝大家烧高香,还说,这种巨大的棒状“高香”若我们自己去买,每根要200元,若由他去代买,每根只需99元。有些女士不禁心动,托他代买了“高香”,在寺庙大院的香案上焚烧。然后,这位导游带领我们走到大佛边。
大佛背靠凌云山,气势雄伟,体态端庄,虽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然安坐江畔,静观人世间的沧海桑田。导游简单地讲解了几句后就宣布,让我们自由活动,一小时后再回到这里来来集中。大家立即开始疯狂拍照,但我们所处的位置与佛像的头部等高,在这里只能拍到一个巨大的佛头,想要与完整的佛像合影,必须顺着古栈道下降到与佛胸等高的一处平台上。时近正午,气温奇热,我和DJH两人冒着酷暑,耐心地排队,沿着崖壁上的陡峭栈道缓缓地蠕动,过了许久,终于下到那处平台上,拍到一张颇佳的照片。拍照时看到崖壁上有很多方形的石孔,估计这就是古代建造巨大屋顶时,在崖壁上开凿出的木梁桩脚洞。继续下行,崖壁有众多佛龛不时从身边擦过,走到大佛脚下,非常吃力地抬头仰望,这时才能真正领略到大佛的巨大。大佛之巨,也可以从佛脚看出,佛像的双脚大如一个球场,一枚脚指甲上都可以坐下三个成年人。正在观赏、感叹时,突然发现LDB就站在我在身边,于是,又请他为我拍下了一张站立于巨佛脚下的照片。
团队集合后,乐山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一处喝茶摊点,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茶(价钱颇贵),但无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瓶李英预先发给的矿泉水,并无须喝茶,导游的脸色从此就变得很不好看。继续前行,来到一处三岔路口,直行是下山,岔路是上山。导游走上岔路,要求大家跟上,但我们都已热得无法忍受,纷纷直行,急于赶回空调车上去消暑,留下导游一人站在岔路口上大声骂街,指责我们不按规矩办事。后来才知道,山上还有一座寺庙,可能那里也有“很灵”的菩萨,导游还想“故计重演”,骗我们再买点什么。
午饭后驱车赴峨眉山市,旅程只有38公里,下午的时间很充裕。峨眉山是天下名山,自然会有关于“峨眉山宝石”的商业炒作,于是,我们在沿途又被安排光顾了一处水晶销售点。傍晚抵峨眉山市,宿“嘉亚美大酒店”,在酒店内用晚餐。宾馆附设一间中药材商店,导游建议我们不妨去看看。我本想买些川贝母,但某团友打电话咨询他在厦门药材商店的亲戚后得知,这里(产地)同一级别川贝母的售价,竟然比厦门的价格更高,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
8月8日早餐后退房,出发,赴峨眉山。山上的公路不准外来车辆使用,我们必须先到报国寺客运中心换乘峨眉景区自己经营的“登山小巴”,方能登山。沿途林木苍翠,风光秀丽,然而,登山公路避开了峨眉山上的所有景点,一路上山,我的感觉就好像是走在福建的山区公路上一样。
“登山小巴”的终点是雷洞坪停车场,这里海拔2430米,距顶峰(万佛顶)尚有有670米。山上阴雨绵绵,一下车就感到其冷无比,为了避寒,也为了遮雨,花10元钱租了一件厚布的长袖雨衣。
沿石阶路爬山,徒步前往“接引殿”,那里是“金顶索道”的起点,可以搭乘缆车直抵峨眉顶峰。沿途见到很多猴子,它们在等待游客的喂食。这些猴子很有灵性,想要与之合影,必须先付小费(喂食)。我们都没带食物,一位团友想与猴合影,但被猴子张牙舞爪地拒绝,随后,一个小姑娘给这只猴子不少食物,等到父亲要为女孩拍照时,那只猴子居然自动走过去,乖乖地蹲在女孩身边。
走到“接引殿”,乘缆车登山,我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峨眉山金顶。然而,顶峰不但风大雨大,气温也比雷洞坪更低,而且,满山浓雾,能见度极差,20~30米开外就是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峨眉山导游带领我们在山顶转了一圈,大雾之中,我丝毫也感觉不出是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就连金顶上的几座大殿,也只是走到跟前时,才能“破雾而出”。勉强拍了几张照片,就感到一件雨衣已经难以御寒,众人纷纷乘缆车下山。
峨眉山游是我此行中最乏味的经历,唯一的成就,也就只是“曾经登上金顶”而已,除此以外,山上的猴子也给我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人称“峨眉天下秀”,我登上峨嵋山,除了被搞成一头雾水外,根本就没看到峨眉山“秀”在何处。回到雷洞坪停车场,在附近的一间小饭店安排了午饭,李英好像是这里的常客,与老板娘打得一团火热。
饭后再乘“登山小巴”下山,蹲在山脚下的公路边等候了约半小时,下午三点左右,团队的中巴来接,直接返成都,住进雅都大酒店。晚饭安排在一家火锅城,吃鸳鸯火锅,这是一间很大的饭店,来吃火锅的主要是本地人,到处热气蒸腾,人声鼎沸,但室内的冷气也开得很足,先不说火锅如何,就是领教一下四川人的“火锅饮食文化”也是满有趣的。
饭后与老友WZS取得联系,相约次日9点来酒店找我,他原是某大型国企的高级工程师,后来下海,开设了一间小型的高科技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8月9日早8点,全团撤离酒店,开展“成都一日游”,我独自留下,李英退房时为我保留了一个房间,允许逗留到中午12点。10点左右,WZS开车来酒店接我,出发后又在中途拉上他的大儿子,父子二人陪我参观文殊院。这是一间历史悠久的古刹名寺,门票只收5元,敬香免费(香案上备香供游客自取),而且,院内只见僧人,没有导游。寺院经常举办为亡者超度的“盂兰盆”法会,我看了看价目表,超度一位亡灵只象征性地收费30元,而且,还可为亡者家庭(四人)提供一顿免费素餐。这种气度才是真正的“佛国净土”,与前几天见到的那些“旅游寺庙”相比,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游毕文殊院,已是正午,W总招待到一家古香古色的餐厅吃“高档小吃”(78元/人),店内顾客稀少,好像还没服务员多,而且,餐厅中还有一组乐队,不时弹奏一曲“国乐”助兴。我与W多年未见,饭后依旧长谈不休,直至突然发现大厅内已经只剩下我们三人,服务员都靠墙站成一排,正眼巴巴地盼望能够早点休息,这才赶紧起身,买单,走人。
返厦航班19:10起飞,时间还早,午饭后又去武侯祠。武侯祠是为纪念诸葛亮的祠堂,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我们慢慢地行走、拍照,如其说是在参观,还不如说是消磨时光,反正老朋友多年未见,有说不完的话。好不容易耗到又可以安排晚饭的时间,WZS请我到“巴国布衣”吃成都风味菜,W的夫人和小儿子也赶过来作陪。“巴国布衣”是全国连锁公司,这间餐厅是他们的总店,因此菜肴制作特别精致,吃出了最正宗的川菜风味。。
饭后由W和他的大儿子送我去机场,紧赶慢赶,总算没迟到。找到团友时,全陪导游朱静已经在候机大厅“整队”。飞机正点起飞,经停张家界,晚上10点多回到厦门。
作者:天马行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