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云南旅游民族风情哈尼族
类别划分
云南十八怪
民族风情
-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壮族
-傣族
-苗族
-傈僳族
-回族
-拉祜族
-景颇族
-布朗族
-普米族
-怒族
-佤族
-纳西族
-瑶族
-藏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基诺族
-蒙古族
-布依族
-独龙族
-满族
-水族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活动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云南 → 民族风情哈尼族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哈尼族为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居住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总人口124.8万余人,此外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哈尼族居住于亚热带广阔山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连绵起伏的山峦间点缀着层层哈尼族梯田,是滇南的一大景观。

哈尼族服饰

  居住在红河地区的奕车妇女的上衣和外衣形制较为特别,外衣叫“却巴”,无领无襟,下摆是半圆形,两侧是圆形,开口,形似龟壳,俗称“龟式裳”;上衣“却童”,亦无领无襟,仅在左侧镶以十七个假布扣。“却童”要用九至十二件衣物的部分拼成,褶成梯一图案,青靛者染后涂抹一层牛皮胶,既硬实黑亮又能防雨。

  奕车妇女头上戴的是形如三角形的白色尖顶头帕,下身则着“拉八”短裤。这是因为生活在亚热带哀牢山区的奕车人擅开梯田种水稻,而栽秧割谷铲埂的农活,大多是妇女的活计。长裤登高埂、下水田均不方便。长期的水田生活和亚热带气候环境使奕车妇女的服饰趋于简化,而裤子则更加“短化”至紧身裸腿,近于泳装。

  奕车人脚下的木屐,曾让寻根的日本人感到惊讶,它们几乎就和日本的木屐一模一样。哈尼族的木屐叫“阿友色偌”,用软质木材砍削而成,下有两齿,屐前穿系一丫形结绳,夹在大脚丫里,即可行走。而有些妇女则干脆赤脚走来走去。这也是水田劳作和亚热带气候影响的结果。

哈尼族姑娘节

   在红河哈尼族中,奕车人的姑娘节在农历二目二日,相传是为纪念一对面对强暴殉情而死的恋人。节日里,人们抬着猪肉和染黄的糯米,到后山两棵传说是情死者化身的栗树下野餐,唱歌跳舞祭奠美丽的姑娘和她忠诚的情侣。节日之夜,少女们常常聚在村口,呤唱一种叫“厄勒姑’的情歌,赞美自己的山寨。 

哈尼族“阿玛突”

  “苦扎扎”,哈尼族意为六月年。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3至6天,是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有关这个节日的传说,都与“天’有关:一、天漏了,洪水滔天,有兄妹俩飞天补天泄漏洞,以身相殉,后人立节祭祀。二、古时日月乱出,扰坏天序,坑害人间。有兄妹俩借磨秋飞旋旋转的力量飞上天空,说服日月按天规运行。后人感谢他俩,立磨秋纪念。三、聋子天神误判人与动物纠纷,惩罚人类。另一天神教人打磨秋代表受天刑(飞吊在天),瞒过对手。为谢救命之恩,哈尼人到这一天便要打磨秋,祭天神。

  “苦扎扎”节的主要活动是杀牛祭天神,献青草金谷为天神坐骑准备饲料,立磨秋,打磨秋,摆长长的街心酒宴,演唱古歌,摔跤等等。 

哈尼族新米节

  农历八月第一二个龙日,是红河一带哈尼族的新米节。“龙”这个音,在哈尼语中有“多起来”、“增添”的意思。节期三天。头天背回新谷,杀鸡买肉,把自种瓜豆蔬菜统统拿来尝新。另外,还要做一碗鲜竹笋,象征粮食产量像新竹一样节节冒尖。第三天早上做糯米粑粑祭天,祈求日月永照人间。新米节还要祭奠为人类寻找五谷种子及各种财富的始祖塔婆居费和她的儿子欧罗。
 

礼仪及禁忌

1.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哈尼人家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外人不能擅自入内。火塘是哈尼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锅庄石或三脚架,切记不能用脚踩踏,不能向火塘内吐口水,不能用脚扒火塘内的柴头,也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哈尼族人家的门槛忌站、忌坐、忌讳用刀砍。未婚女青年和寡妇忌讳在寨内生育。

  哈尼族热情好客,家中来了客人,主人总是把自制的烟丝装到烟嘴里,把烟筒奉到客人面前。客人如果不抽烟,应该非常有礼貌地加以谢绝。尊老敬老、礼貌待客是哈尼族的传统礼仪。路遇老人要亲切地称呼“阿波、阿匹”(爷爷、奶奶),并主动让到路边,让老人先走。在屋内看见老人进来,要主动让座。给老人递烟、递酒、递茶要双手捧上,躬身示礼。给老人递烟筒要握住烟筒的下端。在老人面前不能跷二郎腿,不吹口哨,不高谈阔论。走路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要从老人身后绕过。杀鸡时,鸡头、鸡肝等要敬奉给老人。当然,当家里有客人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鸡头夹给客人。这时客人应双手接过鸡头,然后把它转敬给在座的老人或年长者。在参加哈尼族的祭把活动会餐或到哈尼族家里做客就餐时,先要等老人说几句祝福的话,等老人吃了第一口食物后,才可以动筷。与哈尼族朋友在饭桌上饮酒时,要注意敬酒的顺序:首先从年纪最长者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逐个斟酒,最后向年纪最长者的杯里再斟上一点,表示大家团团圆圆。每一轮斟酒都应如此,哪怕是象征性地斟几滴。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哈尼族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要过“十月年”。节日期间,各家各户杀猪杀鸡、舂糯米粑等,祭祖天地、祖先。“二月节”是哈尼族另一个较隆重的节日,一般三年一小祭,12年为一大祭,于每年二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为期3天。节日期间村寨集体杀猪祭祖龙树林、寨门神、水井神等,同时全村男女老幼欢天喜地打扫街心和房前屋后、掏洗水池、收拾房屋、净身换衣,由宗教头人召集,摆长街宴。节期,要将涂有狗血的木刀、木棍悬挂于村口,以示谢绝外人进村。不慎而闯入者或寨中客人,必须等祭祖活动完毕,才能离开寨子。除此以外,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虎日,为哈尼族过“六月节”;农历七月第一个属虎日举行祭天仪式,外人和妇女不能参加;农历八月至九月的属龙日和属狗日为哈尼族的“新米节”。新米节的新米必先祭祖,后喂狗,然后全家人才开始享用。

  哈尼族崇拜多种神灵,视村寨附近的一片茂密的树林为寨神“昂玛吐”栖身之所,它保佑村寨人丁发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而绝对禁止砍伐林中树木,禁止在林中放牧,一般也禁止妇女进入林区。每年早春时节,要举行全寨性的祭祖活动。祭祖寨神期间,未婚男子和妇女都不得参加。举行祭祖活动的当天,不能讲本民族语以外的其他民族的语言。允许进入神林区者,态度要庄严,不可嘻笑,绝对不能跨越立于寨神丛林前的寨神石和丛林中用来烹煮食物的锅庄石。祭祖树林神“普玛俄波”时,成年妇女不能进入这一神林区。哈尼族每个家族都有本家族的神树,外人不能触摸。哈尼族每个寨子的中央平缓处都有用石头垒砌的一个小塔,哈尼族称之为“落独”,为供祭龙树林时存放猪骨头、猪毛和吃剩的猪肉之用,也是宗教头人商量议事之地,任何人都不得破坏。哈尼族的葬礼隆重而悲伤。碰到哈尼族举办葬礼,可携带两瓶酒前往参加,但是必须严格遵守哈尼族的礼仪禁忌,禁止触动“波略”。此外在敬神。送鬼、丧葬祭祖时,妇女不能参加跳“棕扇舞”。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哈尼族妇女生了小孩后,忌讳外人进人产妇家,要在门上悬挂红泡刺儿、野姜、笋叶剪成的人像和锯形木刀等物。见到这些东西,外人就不能进入产妇家了。如果因不知道而闯入者,主人会把婴儿抱出来,依次递到每一位客人的怀里。这时客人应轻轻地接过婴儿抱一下,然后留下一点钱物给孩子,以示祝贺。如小孩生下后多病、瘦弱而发育缓慢,父母就要为孩子更换名字。更名仪式可以在家举行,也可以到外面溪流桥边举行。先象征性地修修桥,补补路,杀一只大红公鸡,等待第一位过往的行人来为孩子取名。有幸遇到哈尼族人家请你为孩子取名,据说是彼此的福气所在,应接过孩子,给孩子取一个吉祥的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与孩子的父母结成亲家,留下一点钱物给孩子做纪念。在哈尼族地区有个干儿子、干女儿,也是件喜事,以后要尽可能地与孩子及其父母保持联系。

  哈尼族以舅舅为最大,认为“舅舅不大,外甥不长”。“认舅舅”是每个新生儿必须履行的礼俗。认舅舅的那一天,一早起来,母亲就把婴儿的脸洗干净,穿戴一新,在孩子的脑门上点一指锅烟子,帽子上系一个大蒜和一枝红泡刺儿以避邪。然后背着婴儿,肩挎装有炒黄豆、熟鸡蛋和糯米饭的筒帕“罗别”,手持一把白伞、一把锯镰,前往舅舅家。路上遇见迎面而来的人,不分民族和男女,母亲都要满面笑容地抓一把香喷喷的炒黄豆递上来。如果你在哈尼族地区旅行时遇到这样的情形,最好不要拒绝,要接过炒黄豆,说上几句祝福的话。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邻近景点
梅里雪山
虎跳峡风景区
丽江古城(大研镇)
玉龙雪山风景区
泸沽湖风景区
大理古城
独龙江河谷
瑞丽姐勒佛塔
瑞丽喊萨奘房
碧壤峡谷
曼典瀑布

相关资讯